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大小貓洞》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大小貓洞》教案教學設計

1、領會作者要告訴人們的道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2、學習作者從小故事中挖掘出新道理的寫法。

教學重點:

領會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

培養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考考你的腦瓜子

1、蘭蘭經過某市時,正巧那裏發生了大地震,爲什麼蘭蘭卻安然無恙呢?

2、爺爺熟讀兵書,可是每次下棋都輸給別人,請問他用的是什麼兵法?

3、有一次,老李買了一隻狗,買了一籃子骨頭,他休息時,用一根5米的繩子將狗拴在路邊樹上,將骨頭放在離狗8米的地方,但過了一會兒,他發現骨頭被狗叼走了,你知道爲什麼嗎?

答案:

(1)她坐飛機路過 (2)兵來將擋 (3)狗在樹的另一端,骨頭在這一端時,它們相距8米。

二、作家作品

金克木(1912-2000),安徽壽縣人,著名學者、文學家、北大教授,第三至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早年以詩聞名,中年以梵語文學和印度文化研究馳譽海內外,晚年以學術文化隨筆贏得廣大讀者的景仰。金克木先生學貫東西,知兼古今,精通多種外國語言文學,學術研究涉及諸多方面。他一生筆耕不輟,主要學術著作有《梵語文學史》、《印度文化論集》、《比較文化論集》,詩歌有《蝙蝠集》、《雨雪集》,小說有《舊痕集》、《難忘的影子》,散文隨筆集有《天竺舊事》、《燕口拾泥》、《書城獨白》,譯著有《伐致呵利三百詠》、《印度古詩選》等。

三、初讀感知

1、字詞積累

認死理:堅持某種道理或理由,不知變通。

玲瓏:精巧細緻。

下馬威:原來指官吏初到任時對下屬顯示的威風,後泛指一開頭就向對方顯示的威力。

無獨有偶:雖然罕見,但是不只一個,還有一個可以成對兒。

2、文章脈絡

本文共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論題。本段只有一句話,這句話有統領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2-21),論證“牛頓開貓洞”和“晏子使楚”兩個故事裏的道理。

本部分可分爲三個層次。

第三部分(22),點明文章的中心論點:故事裏面有道理。啓發我們從故事中、從書本中、從生活中悟出道理來。

四、課文分析

1、作者對哪兩個流傳的故事提出質疑?請概括這兩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明確: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人們嘲笑牛頓開了大小兩個貓洞是脫離實際,是認死理不靈活。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晏子使楚,楚國開了了小門,結果反被晏子說成是到狗國才鑽狗洞而自取其辱。

2、作者怎樣推斷這兩個故事靠不住的。

作者認爲牛頓家世並非貧寒,養貓之事有僕人照看,何勞他費神。

作者認爲晏子出使並非一個人徒步,根本顯不出其身高來,再者城牆不是紙糊的,特爲晏子開一個小門談何容易。

由此看來作者敢於打破常人的思維定勢,有新的發現,新的思考。

3、作者不論其真假,從流傳的故事中挖掘出了什麼新的道理。

在第一個故事中,作者認爲人們笑話牛頓認死理、不靈活,只是從人的方面考慮問題,一洞兩用,省時省力。而卻沒有從貓的角度考慮問題,對貓來說,兩個洞更方便。作者在這裏以貓喻人,隱喻要有人本思想,要關心弱勢羣體。

在第二個故事中,人們通常會認爲晏子說的對。而作者以常人家裏有中門和側門之分,孔廟門的大小開否一直是和進出的人的名位身份有關的,得出楚國是以等級觀念看待門的大小,而晏子則是以實際需要出發,大國開大門這樣一人全新的解釋。

4、這篇課文看似拉拉雜雜,由大小貓洞談到大小城門,再到文廟的大門及“狀元橋”,作者究竟要告訴讀者什麼?談談你的看法。

人人皆知的`故事,人人都可認可的道理,人人都覺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答案,而作者都看到了,悟到了,作者想透過對兩個故事的分析告訴我們考慮問題要全面,不以僅以人的主觀或只從一個角度出發,世間萬物都是錯綜複雜的,不能簡單處理,主觀臆斷。

本文是一篇立論,文章透過“牛頓開貓洞”和“晏子使楚”兩則故事的分析論證,得出了“故事裏有道理”的結論,闡發了考慮問題從人的實際需要出發,即以人爲本的思想,啓發我們從故事中、從書本中、從生活中悟出道理來。

5、“事實上,中國曆來實行的是楚國式,不是齊國式”作者這句話闡發了什麼道理?

楚國式的是門以人爲準,因爲歷來都是貴賓到來,中門大開;普通人走側門還得掛號等候,下人走後門,可見這裏的“以人爲準”是以人的等級爲標準,人在門的面前是不平等的。

既然中國傳統的楚國式的是不平等的,是有着森嚴的封建等級觀念的,那就是作者所要批判的,那麼齊國式的大國開大門,小國開小門則應該是民主的,是做事從實際出發的。

在這裏作者隱含的意思應該是大人是封建“官大人”,小人是自稱“小人”的僕役丫環,有着明顯的等級差別;而“大國城大”,人多,爲了方便人的出入,所以城門也大,“小國的城小”,人也少,開一個小門就夠用了,是從人的方面出發,是符合實際需要,從實際出發的,這纔是正確的。

五、細讀品味

1、採用隱喻手法,思想內容深刻含蓄。

如:在“牛頓開貓洞”的分析中,以貓隱喻人;在“晏子使楚”的分析中,以人的高矮隱喻人的等級。

一方面本文的論點並不是直接表達的而是隱含在文章中的,需要讀者去感悟作者的言外之意,體會其中的深刻內涵。從而把握文章所宣傳的人本主義思想。另一方面,作者運用隱喻的手法,以貓指人也就是被管理者,寫出要考慮他們的實際需要;以人的高矮喻人的等級,而以大國開大門,小國開小門隱喻了做事從實際需要出發。學習文章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既要知道作者採用了隱喻及隱喻的內容,也應該瞭解隱喻的手法及作者採用這一手法的目的,即作者用這樣的方法以幫助我們樹立以人爲本的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流暢的思路。

文章從牛頓開貓洞的故事,聯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中的門洞,從門聯想到文廟的門,從文廟的門聯想到文廟的橋,從文廟的門和橋聯想到現在北大的門和橋,可謂思路流暢。

3、本文語言生動。

本文語言的生動首先表現爲幽默,例如“請晏大使從小門進”“城牆不是紙糊的”。幽默的語言與豐富的想像相關,例如“大貓:你看我的洞多麼輝煌。我可以讓你也利用。小貓:謝謝。我的玲瓏小洞也可以供你用。可是你進得去嗎?”語言的生動也表現在句式的變化,例如,前面說“不論真假,這故事裏有點道理”,後邊說“不論真假,這故事裏有沒有什麼道理可談”。語言的生動還與銜接連貫流暢相關。例如,“無獨有偶”就把兩個故事緊密地連起來了。

六、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

七、板書設計

牛頓—→ (共和) ← 貓

楚國 → 以人爲本 ← 晏子

(民主)

中國曆來的“楚國式”有了改變,人們不僅是看重“物”了,而是更看重 “人”了。

標籤:教學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