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語言》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

【案例背景】

在新課程實踐中,教師不但是課程的實踐者、課程的改革者、更應該是帶領學生做課程資源的開發、創造者。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訴我們:“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讓我們給學生多一些參與機會;多一點參與的空間;更多一次實現需要的滿足!

【教材分析】

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初中語文八年級第四單元說明文單元中,這一單元明確要求學生注意說明的順序和方法;要學會默讀,有一定的速度;注重觀察、講究科學精神和科學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情景】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學習閱讀科普文章,瞭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⑵ 初步瞭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

2、能力目標:

⑴ 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資訊並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⑵ 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⑶ 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並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資訊,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並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我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我做以適當的點撥。

3、競賽激勵法。初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資訊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4、涵泳品味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尤須如此。

5、延伸拓展法。採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於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爲能力。

本課以多媒體課件爲輔助教學手段。

〖教學設想

本單元說明文的教學是在前一單元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說明文的體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徵,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

全文用一個課時進行教學。先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和結構。再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細緻的討論和研究,以進一步掌握本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多媒體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

導語:春柳的飄逸,夏荷的嫋娜,秋楓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詩如畫,各具風韻,這就是物候現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物候學知識的文章——《大自然的語言》。《大自然的語言》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板書文題和作者)

第二環節: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學生讀(學生據個人喜好朗讀、默讀、略讀、精讀、跳讀、連讀)課文,然後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資訊,整體把握文意。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個人喜好朗讀、默讀、略讀、精讀、跳讀或者連讀課文,快速準確地從課文中篩選整理資訊。找出屏幕上的問題的答案,準備搶答。我們將看哪一大組的同學在搶答中答得又快又好!

⑴ 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什麼叫物候學?

⑵ 物候觀察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意義?

⑶ 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決定因素有哪些?

⑷ 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

第三環節: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由同學們的回答可知,本文按物候──物候學──物候觀測對農業的意義──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物候學研究的意義來說明事理,下面請同學們根據上面四題將課文的段落標示出來。

(根據學生回答屏幕顯示答案。)

2、老師把研究物候學的意義放在開頭可以嗎?

(不行,它按邏輯順序先提出本文的說明對象,接着說明它的重要性,然後說明它取決於什麼因素,最後說明研究的意義。這種說明順序符合人對事物的認知規律,同時也使文章很有條理性。這種條理性不僅表現於文章的整體,而且也表現在文章的局部。)

(逐個板書)

描述物象現象

大自然的語言 作出解釋邏輯

竺可楨 推究原因順序

闡明意義本質

第四環節: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⑴ 自由讀6~10自然段。

⑵ 回顧: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幾個?(緯度差異,經度差異,高下差異,古今差異)

⑶ 重點閱讀6~10段,理解物候現象的各個因素,各組派一個代表來解說這些因素:

⑷ 追問:爲什麼作者把緯度差異這個因素放在第一個來講?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這四個因素運用了什麼說明順序?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再追問:

明確:

從主要到次要。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

另外,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個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後一個則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排列順序。對四個因素的解說由第六自然段一個設問句“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引出,接下來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接詞,使這一部分層次井然,條理清晰,易於接受。

⑸ 爲了更好地說明事理,我們有時還要注意說明方法,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常用的說明方法?

(生)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下定義,作比較,分類別……

⑹ 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生)舉例子,下定義,作比較。

(過渡)我們瞭解了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後,老師想讓同學們結合白居易的詩,說說這首詩中描繪的物候是由哪種因素引起的?

第四環節: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

1、比較閱讀。爲了清楚簡潔地介紹事物,說明事理,說明文的語言必須做到準確。但有時爲了增強說服力,激發同學們的閱讀興趣,還要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理,本文就是一個極好的範例。

⑴ 聽讀1~2自然段。

⑵ 多媒體出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復始。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自然景觀。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

⑶ 讓學生比較改文與原文不同的表達效果。

改文簡潔,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語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

⑷ 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下面請同學們精讀1、2自然段,以四人小組爲單位展開討論,具體說說這一段文字寫得好,好在哪裏?

學生各抒己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閱讀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給以適當的鼓勵。

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四季的詞語不僅準確、生動、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當。如“大地”——“甦醒”,“草木”——“萌發”,“花”——“次第開放”(寫春天);“植物”——“孕育果實”(寫夏天);“昆蟲”——“銷聲匿跡”(寫秋天);“衰草連天”,“風雪載途”(寫冬天)。雖然還沒有接觸到“物候”的概念,卻讓讀者知道了物候的種種現象。爲進一步說明物候作了鋪墊。

第二自然段寫出了杏花“傳語”、桃花“暗示”和布穀鳥“唱歌”與農事的關係,用擬人的筆調寫來,十分生動,情趣盎然。寫人們常見的自然現象,語言準確,描寫生動,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物候”這一說明中心上來,寫得甚有情趣。

第五環節:總結,佈置作業。

1、總結: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淺顯易懂,從具體到抽象說明了有關物候學的事理。說明條理清晰,語言生動通俗,饒有趣味,全文采用邏輯順序,思路清晰,語言準確而生動,是篇極有價值的文章。

2、佈置作業:採集幾則農諺,說說其中包含的知識。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2

教學目的:

1、圖文結合,理解詞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語言情況指的是什麼。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

4、培養學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養學生利用教師小結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生對有些自然現象缺乏感性認識,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語言情況指

的是什麼。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準備魚鱗、彈珠;

教學過程:

一、釋題

1、藉助課件(人類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由人類的語言引導進入理解大自然的語言。

播放課件(人類的語言)

提問:他們在幹什麼?他們爲什麼要使用語言呢?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2、揭示課題,理解:大自然的語言。

強化課題。出示課件(大自然的語言),繼續理解什麼叫大自然的語言。

提問:大自然會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呢?

表揚那些找到大自然語言的學生,並小結第一節內容。

小結: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達意思的方式,這些讓我們聽到的、看到的和感覺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二、新授課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用具體符號標出小節(互評互議,難讀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讀,指名評,師生互讀。

學生自由朗讀2、3、4節,讀懂每一節的意思。

提問:各小節分別講了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你是怎麼知道的?

3、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習2、3、4各小節。

1)教學第二節,出示課件(蝌蚪在水中游動),幫助瞭解所選小節的知識。

①齊讀第二節,抽個別學生讀第二節。

②請學生在學習小組裏面說一說:你找到了什麼樣的大自然語言,它是怎麼告訴你的?

③抽個別學生彙報學習結果。

④集體朗讀第二節(教師指導朗讀)。

2)教學第三節。

①學生自由朗讀第三節。

②提問:這一節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它透過什麼告訴大家的?

③讓學生自己來講一講,你是怎樣計算和識別魚的年齡的,教師再拿出準備的大小魚鱗兩片,告訴同學們,魚的年齡是由魚鱗片上的圓圈的多少來決定的,圓圈越多魚的年齡就越大。

④小結學法:什麼樣的語言告訴人們什麼樣的知識。

⑤齊讀第三節,小結:學習了這節內容,你知道大自然告訴了我們什麼,它是怎樣告訴我們的?

3)根據學法,分組自由學所剩下的小節。

①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想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②分組自學。

③學生彙報學習結果,教師同學生學習不理解的地方。

理解三葉蟲化石(播放課件:三葉蟲化石)。

理解詞語:鑲嵌

三葉蟲是海洋裏的動物,現在卻鑲嵌在喜馬拉雅山上,那麼你理解鑲嵌的意思嗎?誰願意給大家演示、演示鑲嵌的動作。(請學生用橡皮泥及彈珠表示詞語鑲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理解句子: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播放課件:造山運動

④教師小結,強化學法

4)小結2-4節內容。

①透過這節課文的學習,你瞭解了什麼大自然的語言?它是怎麼告訴我們的。

②齊讀2-4節,請學生說說透過這三節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麼?

③透過反覆朗讀,讓學生比較第二節與第四節的相同點,引導學生用書上一問一答的形式練習說話。

三、擴展練習

1、請學生自由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查閱到的、詢問到的有關的大自然語言,及這個語言所告訴的知識。

透過三段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自然的語言也是用來表達自已的意思,它是可以讓人類看到的、聽到的或感覺到的。

前幾天,老師請小朋友們回家請教家長或自己閱讀圖書查找了一些這方面的有關資料,你們找到了嗎?願意把你知道的其它的大自然的語言告訴我們嗎?(查找到相同的大自然語言的小朋友可自由組合,互相講一講,請他們儘量用書上的形式告訴大家)。

2、教師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語言及其所告訴我們的知識,出示課件(教師收集的大自然的語言),教師用書上的述敘形式進行解說。強化觀察和提高學生的說話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