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噸的認識教案(精選12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噸的認識教案(精選12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噸的認識教案(精選12篇)

噸的認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⒈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 1000千克。

⒉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⒊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以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準備:課件、常見的一些生活用品。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複習舊知

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 1克與 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後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匯入新課。

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2.創設情境

播放課件:噸的認識——由北京國之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點擊中間圖片,播放動畫“噸的認識”

噸的認識教案

噸是什麼意思?到底有多重?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認識“噸”

繼續播放課件:噸的認識——由北京國之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噸的認識教案

逐漸點擊展示大約重是1噸的物品,讓學生從常見的物品重量比較中,對1噸的重量的初步認識。

1噸到底有多重呢?其實1噸=1000千克,噸用“t”表示。

板書:1噸= 1000千克,1t= 1000kg。

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說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

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學生討論後得出:以噸爲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初步認識了噸之後,老師這裏有一些物品,請你們爲他們選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出示:報紙、信封、河馬、鯨、白菜、蘋果等,學生進行判斷。

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後彙報“1噸就是……的重量”。

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二)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並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爲1噸是 1000千克,3噸是3個 1000千克,3個 1000千克就是 3000千克,所以3噸= 3000千克。因爲 1000千克是1噸, 8000千克裏有8個1000千 克,所以 8000千克是8噸。

(3)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註限重量1噸,十三個成人,出示問題: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幾人?

b.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根據本班的人數)

三、課堂練習

1.繼續播放課件:噸的認識——由北京國之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噸的認識教案

2.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築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 水泥 黃沙 石子 磚頭 鋼材

重量 2500千克 4噸 6噸 9噸 2500千克

四、總結。

1.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 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 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係式有兩個,即: l噸=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擴展出的關係式有一個,即:1噸= 1000000克。

五、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一噸= 1000千克 1t= 1000kg

5噸=( )千克 6000千克=( )噸

噸的認識教案 篇2

【 教學案例】

一、激趣匯入

師:小朋友,在假日裏你們常會跟媽媽上市場買東西嗎?(電腦出示情境圖)

師:看!星期天,媽媽帶着小明去水果批發市場,走進市場,看到一袋袋、一箱箱的蘋果,(出示圖片蘋果一個、一箱蘋果)。看一個蘋果有多重,約重 150( );那一箱蘋果約重10( ),能填上什麼單位呢?

生:一個蘋果約重 150(克),一箱蘋果約重10(千克)。

師:“克”、“千克”這些質量單位我們已經認識了,知道了一個蘋果的重量用“克”做單位,一箱蘋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單位。這些蘋果都是用大卡車運來的,大卡車能裝很多很多的蘋果,一輛大卡車能裝多重是蘋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質量單位“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噸”。

二、自主探索

1、教學噸的認識

師: 1噸到底有多重呢?

生: 1噸是1000個1千克。

生: 1噸有10袋大米那麼重。……

師:你們想體驗一下嗎?老師準備了一大桶水,現在請同學們推舉出我們班的一位大力士,先來提一提這桶水,展示一下你的實力。提得困難,再請一個來提!

師:請問你感覺重不重?重!(不重!那就請你從這兒提到教室後面來返 10趟,行嗎?)到底有多重?我們來稱一稱。(20千克)

師:大家都提過水,這兩位也是大家推選的大力士,看他倆提這桶水的樣子,你們覺得這桶 20千克的水重嗎?

生:重!

師:這桶水的質量是 20千克,50桶這樣的水大約重1噸,想象一下一次提得起1噸嗎?可見1噸是很——重!50桶這樣的水才大約重1噸,說明1噸=()千克?你是怎樣想的?

生:我想一桶水重 20千克,50桶重多少千克?就是用20千克乘50等於1000千克,也就是1噸。

(師板書: 1噸=(1000)千克)

師:爲了讓每個同學都能感受一下。有哪些同學的體重大約重 25千克的?好!現在請你們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請問大約多少個同學的體重合起來纔夠1噸重?

生: 40個同學。

師:你能一次背起 40個同學嗎?

(學生都做出了驚訝的表情,笑了起來。)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師:填數並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5噸=( )千克 2000千克=( )噸

生: 1噸就是1000千克,5噸就是5個1000千克,就是5000千克。

生: 1000千克就是1噸,2000千克就是2個1噸,就是2噸。

3、歸納小結

師:剛纔我們認識了“噸”,到現在爲止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

(板書:噸——千克——克)

師:比較這三個質量單位,你想到了什麼?

(板書:很重、很輕)

師:“噸”用來表示很重的物體質量,想想生活中哪些東西在什麼情況下要用“噸”做單位?

學生先自由發表看法。

(電腦顯示:四幅圖)卡車、橋頭的標誌(能承受的物體質量),電梯、火車上標的載重 60噸。

師:許多物體的載重量用“噸”表示。

師:計量較輕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常用“噸”做單位。

三、趣味練習

1、填空。

一隻雞約重 2( ) 一條鯨魚約重48( ) 一個足球約重250()

6000千克=( )噸 ( )千克=3噸 3000克=()千克

2、(電腦顯示)師:早兩天我看到淘氣的一篇日記挺有意思,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早晨,我從 2分米長的牀上起來,刷牙、洗臉後,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個65千克的雞蛋。然後,背起3噸重的書包向學校跑去。在路上,一輛大貨車滿載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把我下了一跳!

師:聽了這篇日記,大家爲什麼會笑?

師:日記的最後——“在路上,一輛大貨車滿載 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把我下了一跳!”看到這點你有什麼感想?

生:注意交通安全!

3 、(電腦顯示)拓展應用。

師:最後老師需要你們幫幫忙。看!小明家裏每月用水約 7噸,當他知道我們國家也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後,決定每月少用一噸水,怎樣節約水呢?請你們幫他想想辦法好嗎?

師:剛纔大家介紹了幾個好辦法,希望大家也去試試,更希望將來,你們能用所學的科學知識想更多的節水和處理污水的辦法。

教學反思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好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源於生活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置身於日常生活當中。看到、聽到、想到的都是平時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將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進入參與學習的狀態。如:激趣匯入中,我創設了和媽媽上水果市場買東西的生活情境,學生對這既是熟悉,又感覺親切,很快就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起來,更引發了他們對新知識“噸”的求知慾望。因此,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生活情境,提出問題,點燃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給思維以動力。這樣安排,將數學與生活、學習有機地聯繫起來,使學生感受到今天就學的知識來源生活,有利於激發學生認知的興趣和情感,喚起學生探究學習的慾望。

二、聯繫生活實際,探究數學知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教師要勇敢地從教科書裏跳出來,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更廣闊的天地間開展數學活動,讓學生透過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內心的感受、體驗結合起來。在教學“噸” 這個單位時,由於“噸”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接觸,遠遠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噸”這個抽象的事物,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拉近“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物。例如:透過“選大力士提水”、“同學互相背一背”的活動,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內能提供的條件來感知體驗一噸。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爲學生看得見、摸得着、聽得到的現實。教師要善於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學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數學原理的奧祕就是對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數學更有趣。

三、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在學會了新知以後,學生就會產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慾望,以獲得成就感。否則就會產生知識無用的想法,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緊緊地把握好這一大好時機,設計出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的練習,滿足學生的願望。如在練習中我設計了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於是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繫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在拓展應用的練習中,更體現了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把現實問題數學化,讓學生體會對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數學知識能夠在生活中發揮威力。這集基礎性、應用性、趣味性、開放性相結合的數學問題,不但鞏固了簡單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學生參與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將書本知識活學活用。使小小的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數學必須貼近生活,變抽象爲具體,變無味爲有趣。讓數學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運用數學,讓數學課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讓學生不但學到知識,還能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勝任社會的需要。

噸的認識教案 篇3

教學內容:第77頁噸的認識、“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概念,直到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那些呢?

2.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質量單位.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

二、教學新課

1.教學噸的認識

(1)平時當重量比較小時我們用克和千克作單位,但是當重量比較大的時候,比如說裝貨物的集裝箱,它的重量很大,如果用克或者千克作單位,就非常的麻煩,這就要求有一種新的質量單位,你能創造出一個新的質量單位來嗎?

(2)你很聰明創造出的這個質量單位和科學家創造出的一樣,這節課我們就要來學習這個新的質量單位“噸”,它和克、千克一樣是常用的質量單位。

(板書:噸)

(3)你能說一說,在你平常生活中,聽說過哪些東西的質量是用“噸”作單位的?

(4)建立1噸的概念

出示袋子圖。

逐一出示袋子圖,說明1袋子大米重100千克。出示一個就讓學生100千克、千克、300千克......地數,滿10張。

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告訴學生:這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標出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5)做“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填空。

(6)教學“試一試”

出示: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引導: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所以3噸等於3000千克。

提問:根據前面我們學過的單位間的換算方法,這道題目應該怎麼想呢?(指名回答)

(第2題先學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7)做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說出怎麼想的。

三、組織練習

1、練習十七第1題

先分別看每個框裏是什麼物體,各有多少,再連起來說一說。(2頭牛重1噸,20袋水泥重1噸............)

2、練習十七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噸,知道計量較重的或者較大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1噸=1000千克,根據噸與千克之間的這種關係,我們可以把噸和千克進行換算,換算時只要想幾噸是幾個1000千克,或者想多少千克裏有幾個1000千克,就能很快推算出結果。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七第3、4題。

噸的認識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生在生活經驗的提煉和重組中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學生在認識噸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質量單位這一系統。學會區分質量單位,靈活運用質量單位,會進行單位換算。

3、學生在體驗感受和學習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加強數感訓練,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

教學重點:

1、學生在體驗感受活動中建立“1噸”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學生能獨立地進行質量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學生在體驗感受活動中建立“1噸”的觀念。

課前準備:課件、課前調查實踐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礦泉水

一、透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質量單位“噸”

1、開門見山,直接揭題: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學習了克和千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2、師:上課之前你們收集了許多與噸有關的資訊,誰願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個)

(例:一頭大象的質量約重8噸)誰還想說?

聽到這裏,你覺得什麼時候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噸做單位)

師:對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噸做單位比較合適,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資訊,是不是都這樣,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如果學生介紹中有介紹,)則順勢介紹大宗物體:(課件)在生活中,還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鋼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體聚在一起叫大宗物體,它們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噸做單位。

出示:計量較重或大宗物體的質量時,通常用噸做單位。

二、創設情境,充分感知“噸”

師:看來小朋友都對噸有了初步的認識了,現在我們就進一步來研究它:

(一)、初步感受“1噸”。

1、瞭解噸與千克之間的關係:

師:(點擊大米:局部放大10袋100千克的大米)這是一堆大米,重1噸(出示1噸)關於1噸你知道什麼呢?是嗎?我們來看看。(分開)對嗎?你是怎樣知道的?(1袋100千克,10個100千克是1000千克)(1噸=1000千克)(板書)我們也可以說 1000千克=1噸(讓生齊讀一遍)

2、師:1噸大米究竟有多重呢?我們一起來試試:課前老師準備了1袋25千克重的大米,你們都拎過?(拎過了)那老師來了解一下。你是怎麼拎的(一個人拎不動,2人拎)你感覺怎樣?(重,很重)那和他情況一樣的人有嗎?(有)舉手看看。哦!看來很多小朋友都是幾個一起才把他拎起來呢。那其他人呢?你們這些人的力氣真大啊!還有呢?那1袋25千克的大米,看來我們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2(3)個人一起才拎起來的。體驗:那我們就請兩個人來拎拎,感受一下這25千克的大米有多重。拎的過程中教師評價:1、25千克2比較重

那兩袋有多重呢?(50千克)(課件出示疊加上去)那需要這樣的幾個小朋友來拎呢?(4個)在請2個學生走上)這4個人一起合作才能拎得起50千克的大米。繼續看!(電腦出示:4袋)那現在有幾千克了?(學生邊數邊回答:100千克)(出示集合圈用箭頭與100千克1袋聯繫起來)那要幾個人拎?(8個)(再請4個小朋友上來)哦!8個小朋友齊心協力才能拎得動(100千克)出示200千克?要幾個?(16個人)用口訣幫助計算(教師手勢圍8個)哦16個了。300千克?要幾個啊!(教師手勢圍8個)直到500千克,我們全班同學才拎得起500千克的大米,那1000千克就是1噸呢?要幾個人啊?(要80個)那我們需要請外援了,再來1個班,師:1、1噸大米有這樣40袋,需要我們兩個班80個小朋友一起努力才能拎起來啊! 3、調查天數:從自身出發:關於大米,課前我們做了一個小調查,來了解一下。(學生回答)我們一起來算一算。讓學生了解1噸米大約吃4年,引出食堂600人1噸要吃多少天。

噸的認識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1-12頁例6、例7。

二、教學準備

學生了解自身體重課件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本節課的重點與關鍵是讓學生建立1噸的物質概念。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利用主題畫創設問題情境。圍繞“能否同時過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讓學生迫切想知道1噸有多重。然後透過體驗、計算、感悟1噸的重量,並聯系身邊物體的質量,形成感知。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力求展現學生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據此,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噸的物質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的換算;

2.透過體驗、觀察、比較、猜測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與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3.透過主題畫問題的解決,並聯系生活,使學生樹立安全意識。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猜體重

(1)你知道質量的單位有哪些嗎?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2)你估計老師的體重是多少?你是怎麼估的?

2.創設情景(出示主題畫)

你們看誰來了?這天陽光明媚,牛大哥、熊大哥、馬大哥和鹿老弟相約去遊玩,走着走着,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你們看,他們在討論什麼呢?他們遇到什麼麻煩了嗎?

學生:馬大哥要大家一起過橋,但橋邊有個牌子寫着“限重1噸”,他們不知道1噸有多重,大家能同時過橋嗎?

3.提出問題

老師:你認爲他們能同時過橋嗎?你是怎麼想的?小組討論

(學生有的認爲行;有的認爲不行,橋可能會斷掉。)

師:從哪看出橋可能會斷掉?

生:因爲橋邊寫着“限重1噸”。

師:“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呢?

生:“限重1噸”就是不能超過1噸的意思。超過1噸就會斷掉。

師:那1噸又是多重呢?(學生茫然)

師:看來要知道大家能否同時過橋,首先要知道1噸有多重。

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噸”。噸也是一個質量單位,那麼1噸有多重呢?噸與千克有什麼關係呢?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1噸有多重

(1)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2)讓學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

(3)1個同學的體重約是25千克,4個這樣的同學約重多少千克?(約100千克)

(4)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約1000千克)

(5)師: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6)聯繫班中40個體重約是25千克的同學,讓學生感悟1噸的重量。

2.哪些東西大約有1噸

(1)一袋大米重50千克,幾袋大米重1噸?

(2)一頭豬約重200千克,幾頭豬約重1噸?

(3)你能說說生活中什麼東西大約重1噸嗎?請在小組內相互說說。

(4)你認爲什麼樣的物體要用噸作單位呢?

小結:我們在計量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質量時,常用噸作單位。

(5)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噸作單位的嗎?(貨車的載重量、電梯的載重量、橋的載重量等)

3.能否同時過橋(出示主題畫)

(1)現在你們知道它們能同時過橋嗎?爲什麼?

(2)可以怎樣過橋呢?(小組討論)

(3)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們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過橋了,它們非常高興。

(4)如果我們全班同學也去這個地方遊玩,我們能同時過這個橋嗎?爲什麼?

4.單位換算

3噸=千克6000千克=噸

學生嘗試完成,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三)鞏固、應用

(1)估一估,連一連(課件展示)

大象鯨山羊

50噸60千克4噸

(2)在一輛載重是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爲什麼?

透過“猜體重”激發好勝心,複習舊知,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與能力。

由學生喜愛的故事引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情境中提出問題並展開討論,學生迫切想知道1噸有多重。

使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探究新知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利用學生熟悉的體重,透過背一背、算一算讓學生體驗、感悟1噸的重量,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並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聯繫生活,進一步感悟噸的大小。

在學生了解1噸有多重的基礎上,透過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讓學生自主完成,鼓勵學生多想,用自己的方法解決。

噸的認識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透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培養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

透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學進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估計教師的體重。

學生自由估計教師的體重。教師提問:你在估計老師體重的時候爲什麼用“千克”作單位而不用“克”呢?

指出:計量比較輕的物體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單位,計量一般物體的重量,通常用“千克”作單位。

2.引入“噸”。

教師出示幾種比較重的動物的圖片,提問:你能估計下面幾種動物的體重嗎?

學生估計後,教師出示它們的體重,提問:如果這幾種動物的體重也用“千克”作單位,會怎麼樣?

教師出示教材中的輪船、火車、集裝箱圖片,讓學生想象這些物品的重量。

指出: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貨物由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一般用t表示。

二、親身體驗,感受並想象1噸的重量。

1.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並以此想象1噸的重量。

學生分組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小組內交流感受。班級內彙報。

計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師指出:1000千克,也就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學生讀,教師提問:2噸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噸?10噸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把1噸重的大米裝成一大袋,這一袋你能搬得動嗎?

2.利用想象和推理,進一步感受1噸的重量。

計算:同學們的平均體重是30千克,全班學生的總體重有沒有1噸?

指出:33個同學的體重接近1噸。

33個同學起立,學生觀察、想象33個同學的體重。

3.利用常見的物品,想象1噸的重量。

(1)出示圖片(教材第48頁第2題),先在小組裏說說圖片的意思,再在班級內交流彙報。

(2)出示幾種常見的物品的圖片,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某一件,想想需要這樣的多少個物品,總重量纔夠1噸。

學生在小組內自由說,再在班級內交流。

三、實際應用,深化認識。

1.你在生活中見到過用“噸”作單位的嗎?在哪裏見過?

2.說說下面圖中的牌子表示什麼意思?

3.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在下面的括號裏。

(教材第49頁第5題)

4.小明的數學日記中使用的單位準確嗎?請幫他改正。

指名讀,改正用錯了的單位。

指出:雖然小明在數學日記中用錯了一些單位,但是小明還是有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比如經常觀察生活,有寫數學日記的好習慣。

四、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這節課有什麼收穫?把收穫寫道今天的數學日記中。

小組內交流。

噸的認識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概念.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要用克作單位。

3.透過操作活動,瞭解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方法,在觀察、操作活動中,培養初步的估計能力。

4.透過從實際生活引出質量單位,認識到質量單位與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繫的,瞭解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概念.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要用克作單位。

難點: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會進行估測,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花生米、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1克有多重的實物。給每個小組準備一袋護膚霜(用膠布把質量標識貼住)。

學生準備:一個2分硬幣及一些到商場裏購買的標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喜歡看書嗎?說一說你喜歡看什麼書?三年級二班的同學們正在一起閱讀《動物趣聞叢書》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課本情境圖,學生觀察、激發興趣)

2.仔細閱讀你能發現什麼?學生可能發現:這些動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噸爲單位的。

3.激發學生質疑:你還有什麼疑問嗎?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克、千克、噸是什麼?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噸有多重?

師:這節課帶着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介紹質量單位

平時我們常說的物品有多重,實際是指物品的質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噸這樣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單位叫做質量單位,表示較輕的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質量單位--克。

板書課題:質量單位--克的認識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據自己的認識,結合身邊常見的物品來猜一猜。(板書:猜一猜)

學生可能說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個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顆QQ糖差不多等。

怎樣才能知道到底誰的估計更準確?(學生可能會想到稱一稱。)

(板書:稱一稱)

我們常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3.體驗、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導,再體驗)

(1)“1克有多重”?我們先來稱一稱。(用鑷子夾起1克的砝碼)這個砝碼是1克重。把1克的砝碼放在右盤裏面,再把1個2分幣放在左盤裏面,讓學生觀察這時標尺的指針處在什麼位上?(經過學生觀察,使學生明確1個2分幣大約重1克)

(2)讓學生拿出一個2分硬幣放在手上掂一掂體驗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對1克的體驗。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幣、1粒黃豆、一枚一元硬幣、一根羽毛、一片樹葉、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輕?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哪些物體比1克輕?

三、彙報交流,評價質疑。

1.感受幾克的輕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請同學們先掂一掂2分硬幣,再掂一掂5角硬幣和一元硬幣,估一估它們各重多少克。

(2)小組合作稱一稱

學生小組合作用天平稱出5角(4克)、1元(6克)硬幣的質量,再掂一掂分別有多重。

(3)遊戲--比比誰的感覺準。

規則:兩人一組,一人閉上雙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幣放在他的手心上,讓他說出硬幣重幾克。兩人交替做,比比誰的感覺準。

2.感知並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質量觀念。

(1)大家再來掂一掂硬幣。請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幣,閉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15枚,大約重15克,再閉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20枚,大約重20克,再閉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學生掂量並感受)

(2)遊戲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個小組的桌面上有一袋護膚霜(用膠布把質量標識貼住),請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幣,右手放護膚霜。當你認爲兩邊一樣重時,看一看硬幣多少枚,再估一估這袋護膚大約重多少克?

請各小組彙報,然後揭開膠布,看質量標識(誤差在±2克內),算估對。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們桌子上還有一些物品(小包裝標識爲10~100克左右的袋裝或盒裝物品),你們從中任選一樣,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後再看標識是多重。

3.感知幾十克、幾百克的質量。

想知道你們課前到超市裏買的袋裝食品有多重嗎?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包裝袋上的標識,再掂一掂感覺有多重。小組內再交換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經歷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過程,認識了質量單位--克。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新課堂第1題,說一說它們的質量。

2.火眼金睛判對錯。

(1)一袋麪包250克。()

(2)一根火腿腸重100克。()

(3)一個西瓜重30克。()

(4)一包話梅重80克。()

3.新課堂第2題,你知道這些物品的質量嗎?

引導學生學會從稱上和包裝上讀出質量,讓學生獨立觀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後一題盤中稱的是2個雞蛋共200克,問題是一個雞蛋的質量是多少克?

4.資料拓展--你知道嗎?(播放音頻,同時課件出示圖片和內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合理的飲食搭配有利於身體健康。小學生一天這樣搭配食物比較好:米飯、饅頭等穀類食物375克,肉75克,魚蝦25克、雞蛋50克、牛奶200克、、豆製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總結

同學們,表示較輕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那麼,較重的物品用什麼作單位?1千克有多重?1噸有多重?它們之間有什麼的關係呢?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後可繼續研究,這節課上到這,下課!

板書設計:

質量單位--克的認識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幣掂一掂

一個花生米估一估

稱一稱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回味課堂,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創設情境自然有趣,以學生查閱資料爲背景,以幾種動物的質量爲素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瞭解了查閱資料的學習方法。同時將學生帶進神奇的動物世界,在瞭解動物質量的過程中,把數學與生物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經歷學習的過程,注重學法指導。學生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過程中建立質量觀念,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體驗的學習過程,重視彰顯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重視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

(3)在實踐操作中昇華知識。學生們對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爲了有機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繫,把抽象的質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買的食品、以及數學書、鉛筆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稱一稱驗證估計的是否正確。學生透過這些操作,對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逐步發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測物品、用天平稱物品的質量,並漸漸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最後還佈置他們課外到超市瞭解各種物品的質量。把我們的數學小課堂和社會這個大課堂聯繫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和昇華質量概念。

在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了,真正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昇華了對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2、使用建議。

本教案是按照質量單位克的認識--千克的認識--噸的認識3課時的思路設計的,爲使課堂更加開放生成,教學時也可以全部放給學生,實行更開放的數學課堂。

3、需破解的問題。

質量的知識比較抽象,特別是估計常見物體的質量有很大難度。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質量觀念?值得繼續探討。

噸的認識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噸

2、知道噸與克、千克之間的關係

3、初步感受1噸有多重

重點難點:

初步感受1噸有多重

教學方法:

探究研討法、講解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誰記得是什麼?

2、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3、小練習,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3千克=()克

5000克=()千克

()千克=8000克

()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自主練習2)

二、新授

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條藍鯨重15噸,它的腎重1噸。你知道1噸有多重嗎?(可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關於噸的知識。)

2、出示小博士的話:1000千克就是1噸。計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噸用t表示。1噸=1000千克

3、感受1噸

4、請幾位學生擡一袋大米,感受一下,這袋大米重25千克,那麼40袋大米大約重1噸。

5、什麼物品一般用噸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4先看圖,弄清圖意再回答。

2、自主練習5學生自己完成練習同位互相你問我答。補充類似練習,適當擴展延伸。

3、自主練習6指名說說圖意自己完成:這艘船能一次將貨物運完嗎?全班交流

4、自主練習7出示圖畫:認識它們嗎?自己試着填一填說說爲什麼填寫這樣的單位說說你對這些動物的瞭解。

作業

課外小調查:調查常見物品的質量

板書設計:

認識噸(t)

1噸=1000千克

噸的認識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六冊第三單元

課前準備:

20千克的礦泉水4桶,每位學生準備1元硬幣一枚,1千克重的物體一包,蒐集一些物體的重量。

設計理念:

1.在猜測中生成懸念。課一開始,讓學生猜測老師的體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對勇於猜測的學生,老師都予以表揚。在熱烈的氛圍中,老師告訴大家一個祕密,14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才大約有1噸重,設定了“噸”的懸念。

2.在探究中生成概念。透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學生得出20千克一桶的礦泉水,搬運50次,才正好是1噸。

3.在體驗中生成新知。在抱抱你的好朋友、估計體重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噸的概念,並且由全班學生的總體重得出了“噸”與“千克”的化聚方法。在這樣的親身經歷中讓學生生成新知就顯得很自然了。

教學過程:

一、猜與掂

1.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看看誰說得最接近。

2.老師的體重是75千克,你猜對了嗎?

(透過猜測老師的體重,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估計重量的能力)

3.與千克有關的重量單位還有嗎?(指名說)我們再來說一說千克與克的關係。1千克=1000克,那麼75千克=( )克。

4.現在請你拿出一元錢的硬幣放在自己的手上,靜靜地感受。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覺?把1千克的物體放在自己的左手上,繼續靜靜地體驗一下。現在來說說1千克重的物體給你的感覺。

(透過“掂”這個過程,增強樂學生的親身經歷,促使學生對1克、1千克有了進一步的體驗,從而爲學習“噸”的認識打下伏筆。)

二、引題

1.老師的體重是75千克,誰來試着抱一下老師?(抱不動)老師告訴人家,大約14個老師合在一起,就有1噸重了。對此,小朋友們有什麼感想?

2.剛纔我們用手掂1克、1千克的物體的,現在1噸的物體你還能用手來掂嗎?這節課,咱們就一起來學習與噸有關的知識。

(用“讓學生嘗試抱老師”這種方式來引題,學生一定會很感興趣,在此基礎上再告訴學生14個老師的體重才大約有1噸重,讓學生感受噸。)

三、新知探究

1.噸的用途。

在這之前,你看到或者聽到過跟噸有關的事例嗎?(生舉例

師總結:計量較重的物體的的質量,通常用“噸”來做單位。計量大宗物體的質量,也用“噸”來做單位,在平時我們看到的“t”“T”,這就是噸的記號。

2.體驗1噸。

(1)下面,老師組織大家搞一個實踐活動,主要是搬運礦泉水。要求:每組派兩個代表,一人搬,另一人數次數,把搬運的次數寫在黑板上。從講臺的這一端搬到那一端,搬到你不想搬爲止,其他的小朋友爲他們加油,觀察他們的動作與身體的變化。(在搬運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我們正處於長身體的重要階段,搬不動就不要硬撐。)

(2)剛剛參加搬運的小朋友站到小組中間,讓同學們仔細觀察他們有什麼變化,爲什麼這麼短的距離,搬了10次都不到,他們就這麼累?

(3)再一次搬運礦泉水,請剛纔發表觀點的幾位同學參加,搬完,請你們跟大家說說你的感受。

(4)1桶礦泉水約重20千克,搬50次就是1噸。從這句話中你想到了什麼?

生:50桶礦泉水重1噸。

生:20×50=1000(千克)1000千克=1噸

(5)5噸=( )千克 3000千克=( )噸

(透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再次體驗噸,以使學生對噸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3.再次感受噸。

(1)我們再來做一個遊戲:估計體重。要求: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②估計一下他的體重;③把你的體重告訴抱你的好朋友。遊戲在2分鐘內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靜靜地體會,你有什麼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學的體重都看作是25千克,要多少個同學合在一起纔會有1噸?現在我們班有52個小朋友,平均每個小朋友的體重是25千克,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是什麼?

生:全班小朋友重25×52=1300(千克)。

4.化聚方法的滲透。

1300千克=1噸300千克

假如有3200千克的物體,又是幾噸幾千克呢?

(透過組織學生進行“搬運礦泉水”、“抱抱好朋友”的實踐遊戲活動,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噸”的概念,在親身體驗中理解並掌握新知。)

四、展示收集來的資訊

1.展示課外收集到的一些物體的重量,誰願意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2.在這些資訊中,哪些物體合起來大約有1噸?所有物體的重量合起來有幾噸幾千克?

噸的認識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有多重。

2.掌握“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1.建立1噸的概念。

2.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嗎?誰來講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同學一定要認真聽,聽完故事還要回答提出的問題呢!(師可隨之出示掛圖或多媒體畫面,並請一位同學講“曹衝稱象”的故事。)

師:故事講得很生動,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你們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會用克、千克作單位,也有可能用噸作單位;也可能發出疑問: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師引導學生思考:用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說明大象有多重,你認爲合適嗎?

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那麼1噸有多重呢?

(引出課題:1噸有多重,並板書)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1.⑴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呢?教師用課件(或圖片)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圖,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

350×3=1050(千克)3頭水牛約重1000千克

100×10=1000(千克)10桶油約重1000千克;

50×20=1000(千克)20袋麪粉約重1000千克;

25×40=1000(千克)40人約重1000千克。

(2)小組彙報。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噸=1000千克,並介紹用字母表示:1t=1000kg。

2.聯繫生活,理解新知。

(1)舉例說明生活中有許多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

(掛圖或多媒體出示)讓學生說一說每幅圖的意思,教師進行補充。

(2)讓學生再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師生共同進行分析。

(三)綜合應用,鞏固拓展

完成書上的練一練(重新調整練習題的順序),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1.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千克、噸):第3題

2.填一填。第1題

4千克=()克3噸=()千克

5000克=()千克()t=2000kg

18t=()kg()kg=6t

學生做完後,教師實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集體訂正。

3.學生先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然後與同桌說一說思考方法。

在○裏填上“>”“<”或“=”。

8000千克○8噸4500克○4千克

3t○3600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彙報思考方法。

4.數學故事。

(1)估算。

剛纔同學們聽了“曹衝稱象”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曹衝稱了幾次才稱完?(掛圖或多媒體出示)

船上的石頭稱了8次才稱完,記錄表如下:

第幾次12345678

質量/kg280220250300230250270350

你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嗎?請看一下記錄表,我們先來估算一下。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後找生彙報。

(2)請同學們討論:曹衝爲什麼可以採用這個辦法稱象,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3)這頭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獨立計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計算結果。

各組彙報計算結果。

(四)集體反饋,反思總結

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噸的認識教案 篇11

[教材簡析]

教材透過一些場景,如碼頭的貨物、貨場上的集裝箱,鐵路運輸線上的貨車等等,導人新課,讓學生感知這些都是比較重的或大宗的貨物,瞭解計量這些貨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噸作單位,感受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透過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說明10袋這樣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從而引出噸與千克的進率。接着又以一個小學生體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個這樣的小學生重1000千克,即1噸。這裏所出現的大米、學生等,都是學生熟悉的,有助於學生在已經掌握單位千克的基礎上,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問:小朋友們,你們能猜一猜數學老師的體重嗎?

①請幾名學生猜一猜;

②讓猜的學生說說老師的體重爲什麼用千克作單位而不用克呢?

2.課件展示場景:碼頭的貨物、貨場上的集裝箱、鐵路運輸線上的貨車車廂。

①學生觀看場景圖,師說明這些圖中堆放或者運輸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問:如果我們現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單位來表示這些物件的重量,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用時方便嗎?

3.揭示課題: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單位來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來比較麻煩。因此,計量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噸”作單位,可以用符號“t”表示。

板書:噸的認識

[設計意圖]透過猜老師的體重,喚起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回憶,接着透過觀看場景圖,初步感知在計量比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時,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單位,從而引出噸這個單位。

二、參與實踐,充分體驗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請一位力氣小的同學來搬,如搬不動,再請一位力氣大的學生來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還請上面力氣大的同學來搬,如搬不動,再請一位學生來幫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讓班級幾位力氣最大的學生一起來試試,看能否搬動,搬完後,讓學生談談搬米袋的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輕到重,逐步強化學生對100千克重的感知,爲下一步建立1噸重的表象鋪設合適的臺階。

2.直觀感知1噸的實際重量

(1)談話:剛纔同學們在搬100千克米袋時,感覺很重,那麼2袋這樣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課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圖)

(2)學生按老師所說的大米袋數說出相應的千克數。

(3)小結: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lt=lOOOkg。

(4)讓學生根據:1噸=1000千克

說出3噸=( )千克,8噸=( )千克,5000千克=( )噸,7000千克=( )噸。

(5)假如我們班學生的平均體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們班多少位同學纔有大約1噸?

學生動手算一算,然後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學大約有1噸。

[設計意圖]用10袋大米,40個學生的體重,讓學生體會1噸重的概念,學生看得見,模得着,有助於學生在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初步建立1噸重的概念。

3.結合實際,加深對噸的認識(多媒體結合演示)

(1)讀一讀: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纔是1噸

每頭牛重500千克,2頭牛重是1噸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噸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噸

(2)算一算:

1桶水大約10千克,( )桶水重1000千克

2塊磚重5千克,200塊磚重是( )千克,( )塊磚重是1噸

(3)想一想:

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噸這個單位?

學生舉例說明重大約1噸的物體。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讀一讀、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動,豐富學生對1噸有多重的感性認識,有利於學生對1噸觀念的建立。

三、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1.填一填:

一隻河馬重3( )

一隻羊重大約45( )

一個蘋果重200( )

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4( )

拖拉機能裝2000千克石子,也就是( )噸

大象的重量約6000千克,也就是( )噸

一條藍鯨重7噸,也就是( )千克

一條鯊魚重約3噸,也就是( )千克

2.算一算:

一臺起重機一次能吊起2t的貨物,照這樣計算,15次能吊起的貨物是多少噸?

3.試一試(多媒體):

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面標記限重量是1t,13個成人

(1)如果是我們三年級的小學生去乘的話,每次可以乘坐幾個?

(2)如果是我們學校83位老師都要乘電梯,至少要乘幾次?

[設計意圖]讓學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學生充分認識噸這個質量單位,透過讓學生解決乘電梯問題,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噸的認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四、小結評價,迴歸生活

1.說說這節課你學得怎麼樣,有哪些收穫。

2.課外實踐:星期天在家長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調查一下,有哪些貨物是用噸作單位的,有哪些貨物是用千克作單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單位,估計一下多少件這

樣的貨物的重量是1噸,作好記錄。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知識,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學活動由課內向課外拓展,透過調查、收集、處理資訊,進一步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噸的認識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過程方法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係,並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2。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並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一套,CAI課件,學生自帶實物若干。

學情分析:

“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爲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具體感性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換算推理過程相同,這部分知識主要由學生自己嘗試完成,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清淨,引入新課

1、展示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吧?(媒體出示曹衝稱象的照片)曹衝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後卻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媒體播放曹衝的問題:同學們,我是曹衝,我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後,發現二年級學過的重量單位用起來很麻煩,你能幫幫我嗎?

生討論應該使用什麼來做單位。

師:看來噸與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單位有所不同,它和我們以往學過的千克和克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噸。

2、出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透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重量單位“噸”

(一)直觀感知,使學生初步認識“噸”

師: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交流)

師: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說明原因。

師: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

學生討論後得出:以噸爲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體出示: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師:初步認識了噸之後,老師這裏有一些物品,請你們爲他們選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出示:報紙、信封、河馬、鯨、白菜、蘋果等,學生進行判斷。

(從學生熟悉的曹衝稱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課,並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體,初步感知:以噸爲重量單位的物體都比較大,並且非常重。)

(二)創設情境,充分感知“噸”

師:“噸”是我們新認識的重量單位,那麼它究竟有多大呢?爲了更好的瞭解它,老師特意製作了一把電子秤。

多媒體出示:一把電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稱一袋大米,同時,在電子秤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綠燈,右面的屏幕顯示100千克字樣,每稱一袋,相應遞加,直到第十袋時,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紅燈,同時在右面的屏幕顯示出1噸的字樣。

師:你看到了什麼,請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來。

師:在你認識到1噸有1000千克後,你能告訴老師,現在你有辦法將1噸的物體帶進教室嗎?

小組進行討論

師:如果有一些體重爲25千克的同學,要多少個同學才能達到1噸呢?

生經過計算後得出結論

師:現在每一位同學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體,如果也將它放在電子秤中,那麼一噸中究竟有多少個你這樣的物體呢?

學生利用學過的除法估算知識進行估算,同時進行交流反饋。

(三)以生活情境,加深對重量單位間關係的認識。

師:用一些較輕的物體聚少成多,也能達到一噸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對重量進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生舉例:大橋的載重量,卡車的載重量等。

師:現在老師想找你幫個忙。這裏有一輛卡車和一堆貨物,你能不能告訴老師,這堆貨物能不能全部裝上卡車。

多媒體出示圖片,一輛卡車上標註限載重6噸,旁邊有一堆貨物,標註6000千克,學生進行討論,得出這堆貨物可以一次性的裝上卡車。

師: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在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噸的基礎上,採用多媒體生動、直觀地顯示千克與噸的關係,並聯系學生自身的重量,讓學生估算,加深對噸的認識。教師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標籤:精選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