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綠色蟈蟈》教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綠色蟈蟈》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綠色蟈蟈》教案15篇

《綠色蟈蟈》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蟈蟈的生活習性。

2、反覆閱讀,歸納概括,瞭解作者介紹的科學知識。

3、體味作者科學細緻的觀察態度和熱愛昆蟲的細膩情感。

過程與方法:

1、默讀課文,鍛鍊學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瞭解說明文的有關常識,初步掌握說明文的閱讀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辨別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的語言風格。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匯入新課,激趣入題

同學們,你或許爲那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癡迷過,你或許聆聽過蟬的鳴唱,你也許聽見過蟋蟀的長吟,你或許還玩過螞蟻、抓過蚱蜢,這些大自然的小精靈,是那麼的叫人喜愛,聽,那蟈蟈又在唱歌了……出示幻燈片:課題《綠色蟈蟈》。

二、走近作者,資料助讀

法布爾與《昆蟲記》

(見《基礎訓練》第106頁)

三、速讀文字,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後,掃清字詞障礙,注意朗讀時的語氣、語調,並整體感知課文。

2、再次快速閱讀課文,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學生總結,教師明確歸納。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寫“我”在觀察昆蟲,用蟬的叫聲引出文章主人公——綠色蟈蟈。

第二部分(3):描寫“我”在戶外聽到的綠色蟈蟈的叫聲。

第三部分(4~11):寫“我”對金屬籠中的綠色蟈蟈進行觀察,主要介紹其食性。

3、你知道說明的對象是什麼嗎?

綠色蟈蟈的特徵及生活習性。

4、綠色蟈蟈的形態有哪些特徵?

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5、作者介紹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主要寫了哪個方面的習性?

介紹了綠色蟈蟈的叫聲、食性和脾性。主要寫的是食物習性。從第4段到結尾,這是文章的主體,其中8、9、10三段是對蟈蟈食性的補充說明。第11段是寫蟈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從不爭吵。

四、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作者是用什麼方法引出說明對象蟈蟈的呢?

課文第一段並沒有寫蟈蟈,是寫在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裏,自己還沒有忘記去觀察昆蟲。“我獨自一人”說明作者對自己熱愛的事業的執著。第二段寫蟬在夜晚不再鳴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蟬的一聲哀號引出了的“主人公”——蟈蟈。這是多麼富有匠心的寫作思路!

2、作者是如何知道綠色蟈蟈最喜歡吃什麼食物的?

作者是透過實驗和觀察知道蟈蟈喜歡吃蟬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時看到的一幕揭開了蟈蟈食物之謎——捕蟬爲食。又透過變換食物的花樣,揭開了蟈蟈首先吃蟬肚子的祕密,因爲蟬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透過仔細觀察、細心揣摩、認真探索得出結論,這反映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

3、作者對綠色蟈蟈是怎樣稱呼的?你覺得這樣寫好嗎?

作者對蟈蟈的稱呼有:狂熱的狩獵者、我籠裏的囚犯、蟬的屠夫等。當蟈蟈捕殺蟬時作者用“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爲作者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就用“我籠裏的囚犯”;當蟈蟈吃蟬肉時作者稱之爲“蟬的屠夫”。作者不斷變換稱呼,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4、蟈蟈捕蟬時,作者說“就像鷹在天空追捕雲雀一樣”。這句話該如何理解?作者爲什麼要將蟈蟈與鷹對比,還和哪些動物比較了?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作者認爲從外在看,這就像鷹在天空追捕雲雀一樣,但在本質上,這兩者是有區別的。鷹是以劫掠爲生的鳥類,它的進攻是欺弱;而蟈蟈進攻的則是比自己大得多、強壯有力得多的龐然大物,這是一種向勇氣挑戰的搏鬥。

在寫蟈蟈的叫聲時,拿蟬的叫聲來作比較;寫它喜歡吃肉食時,拿螽斯來作比較;寫它追捕蟬時,拿鷹來作比較;寫它同類相食時,拿螳螂來作比較。這些比較,既突出了蟈蟈的習性,又說明了作者對各種昆蟲的習性瞭如指掌。

五、賞析課文,品味語言

1、文中多處運用擬人手法,試結合具體例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精彩的語句示例:

(1)“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用擬人手法寫蟈蟈,流露出濃厚熾熱的喜愛之情。

(2)“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優美的語言刻畫出蟈蟈可愛的樣子。

(3)“關於食物,我遇到了餵養螽斯時同樣的麻煩。”“麻煩”一詞表現出作者對蟈蟈悉心照料的態度。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親切自然,富有文學筆法。

(4)“我用蟬來餵養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臉和眼睛,然後閉着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語言生動傳神。

(5)“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一擬人化的描寫,親切自然,表現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6)“竊竊自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形象生動的感受。

2、歸納的寫作特色。

(1)文藝筆調。既有對昆蟲的形象描寫,又有個人感情的流露。

(2)生動傳神的語言。作者對蟈蟈充滿了喜愛之情,語言生動感人。

(3)擬人手法的運用。這使文章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

(4)透過與其他昆蟲的比較來寫蟈蟈。

六、課堂小結

雖是一篇介紹蟈蟈的科普文章,卻不顯絲毫的機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說明文那樣平實,而是靈活生動,不拘一格。既有對昆蟲形象的描寫,又有個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對昆蟲蟈蟈充滿了喜愛之情,語言生動感人,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七、佈置作業

1、請同學們靈活運用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2、練習仿寫:教師出示課文範例和仿寫句,要求學生任選一例仿寫。

例1: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仿句:長頸鹿非常優美,它穿着一件帶白色斑點的黃色皮大衣,身材高挑,舉止端莊優雅,長長的脖頸高高擡起,微微前伸,就像一位貴婦人。

例2: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葉叢中,蟈蟈在竊竊自語。那像是滑輪的響聲,很不引人注意……

仿句:每當夏天午後,無論周圍多麼喧鬧,你總能聽到空曠的田野裏青蛙在聚會。你聽,有一隻青蛙在發言,那是頭領在宣佈聚會的主題;俄而又有兩三隻青蛙在講話,那是在討論,在商議;繼而蛙聲大噪,羣蛙齊鳴,那是在表決,在宣誓。

《綠色蟈蟈》教案2

一、資料連結

1.走近作者

法布爾,法國著名昆蟲學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於法國南部阿韋龍省聖雪翁村一戶農民家中。四歲左右,因家庭貧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從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蟲魚。七歲回到父母身邊開始上學。求學期間,法布爾家爲生計所迫,幾度遷居,少年法布爾也不得不出門做工謀生,致使中學無法正常讀下來。他靠自學考取了沃克呂茲省阿維尼翁市的師範學校,畢業後做了二十幾年的中學教師。他一面做教師一面利用業餘時間做動植物觀察記錄。31歲時憑兩篇優秀論文獲得博士學位。1875年開始寫作《昆蟲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過86歲時,第十卷問世。

2.瞭解《昆蟲的故事》

本文選自《昆蟲的故事》。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並不侷限於僅僅真實記錄下昆蟲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觀對照蟲性,並以蟲性反映社會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充滿了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使這部描寫微小的昆蟲的書成爲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鴻篇鉅著。

二、整體感知

1.利用註釋或工具書,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擾亂( ) 狩獵( ) 哀號( ) 喧囂( ) 喑啞( )

萵苣( ) 靜謐( ) 篡奪( ) 劫掠( ) 酷愛( )

妒忌( ) 窸窣作響( ) 吮取( ) 驚慌失措( )

津津有味( ) 毫不猶豫( ) 喙( ) 篝火( )

螽斯( ) 竊竊私語( ) 更勝一籌( ) 嗉( ) 囊( )

2.根據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1)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

更勝一籌:

(2)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3)人們卻讓蟬篡奪了你的名聲!

篡奪:

3.本文主要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思路提示:像《綠色蟈蟈》這類介紹昆蟲或動物活動的文章,通常會寫哪些內容呢?一般情況下會從(1)形態特徵 (2)生活習性——吃、住、行、鳴叫、勞動、婚戀、繁衍、死亡等、(3)種類及分佈等方面來寫。

三、探究賞析

(一)深入理解

1.文章是怎樣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蟈蟈的?

2.細讀文章第3段,作者是透過什麼方法來表現綠色蟈蟈的聲音這種無影無形的東西呢?

3.細讀第5段,作者是如何將蟈蟈的捕食特點寫的惟妙惟肖?試舉例說明。

4.文章寫蟈蟈的食性這幾個段落中,作者極寫其殘忍貪婪,與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是否不相吻合?

(二)語言品味

作者將綠色蟈蟈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對蟈蟈的喜愛之情,是由於善於描寫,並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請仔細閱讀後,畫出文中富有表現力的句子,說一說它抓住了蟈蟈的什麼特徵?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示例:蟈蟈在竊竊私語。那像是滑輪的響聲,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幹皺的薄膜隱隱約約地窸窣作響。

作者用比喻、擬人的手法,讓我們真切地感受見到蟈蟈聲音的獨具韻味。

四、積累遷移

1.選擇一種動物,仿照下面的句子,對其進行描寫。

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仿寫:

2.本文選自法布爾的《昆蟲的故事》,它被稱爲“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你怎樣看呢?學習本文後,談談本文有哪些寫作經驗可供借鑑。

《綠色蟈蟈》教案3

教學內容

年級學科 初一語文

教學課時

共 兩 課時

第 二 課時課 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究研討課文內容

2、解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細節感悟,品味語言

4、發興趣,培養能力。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的文學特色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複習匯入

1、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調板聽寫,提問詞義。

蟋蟀 果醬 狩獵 篝火 和睦 雌雄 糖漿 篡奪 姊妹 乾澀

2、問作者;本文作者( )是( )國 ( )學家,從體裁上看,本文是客觀說明與文學色彩並重的( )。

3、文主要寫了蟈蟈的叫聲,( )及其( )。

二、研讀課文:

設定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回答:

1、本文爲什麼以法國國慶開篇,這與本文內容有何聯繫?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回答。

(明確:一鬧一靜兩種氣氛形成對比,襯托出作者對自己事業的熱愛與執着。)

2、 作者是如何引出蟈蟈的?先從哪個方面介紹了蟈蟈?

(明確:本應在夜間休息的蟬的一聲哀鳴,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蟈蟈。先從蟈蟈的歌聲寫起。)

3、蟈蟈的外形特徵是怎樣的?它有哪些習性?

( 明確:外形: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叫聲和食性。主要寫的是食物習性。)

5、作者是如何知道蟈蟈最喜歡吃什麼食物的?

(明確:透過細緻的觀察。)

6、8-10段對說明蟈蟈有什麼作用?

(明確:對蟈蟈的食性的補充說明。)

7、最後一段寫什麼內容?

(和睦共居)

8.本文在說明蟈蟈時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舉例說明。

(明確:作比較 舉例子

蟈蟈的特點

比較對象

追捕蟬

同類相食

螳螂

蟈蟈的特點

比較對象

叫聲

喜歡吃肉

螽斯

9、本文在說明蟈蟈時採用了什麼順序?

(邏輯順序:叫聲——外形——食性——共居)

10、本文語言上有什麼特點?舉例說明。

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典型例子,分析明確:

生動傳神的語言;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擬人手法:使文章親切自然,增強了可讀性。

11、學完本文,如果你要寫一篇關於動物的說明文,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寫?

學生總結歸納並回答,引導學生從本文的寫作特點方面總結。

三.語言運用:

造句練習:

擾亂 沉寂 靜謐 隱隱約約 連綿不斷 夜色蒼茫 津津有味

四、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及配套練習習題。

2、 學習法布爾潛心研究小生命的可貴品質,借鑑其寫法上的特點。寫一種自己熟悉的小生命。字數在500字左右的觀察性說明文。注意抓住描寫對象的主要特徵,按照一定的說明順序介紹。

《綠色蟈蟈》教案4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3.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重點、難點:

1.把握課文主 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

2.體會運用打比方的妙處。

導讀提示:

亨利·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極其窮困,作過中學教師,業餘自學,花十二年的時間,先後取得業士、雙學士和博士學位,中學教書二十餘年兢兢業業,同時業餘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發表過非常出色的論文,得到達爾文的肯定。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 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 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法布爾的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他以人性觀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着人文關懷;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初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靜謐( ) 篡( )奪 酷( )愛 篝( )火

喑啞( ) 氣氛( ) 螽( )斯 萵( )苣

啄( ) 鉗( )子 吮( )取 喙( ) 盔( )甲

2.請將橫線處的文字表述替換成成語(或詞語)。

①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處四周的綠葉叢中,蟈蟈在竊竊自語。( )

②(表面上很大而實際脆弱的東西)常常成了綠色蟈蟈進攻的目標。( )

③蟬則(驚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飛起逃竄。( )

④它們對這道菜吃得(特別有興趣)。( )

二、檢查匯入

1.導課:孩提時代,知了唱歌、蟋蟀鳴叫、蜘蛛織網、螞蟻運食,都是我們天真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但隨着閱歷的增長,忙碌之中少了那份賞玩的心境。19世紀的法國卻有一位用畢生時間爲蟲子書寫歷史的人,他就是法布爾。《昆蟲記》就是他以大量科學報告材料和文學氣質艱苦寫成的鉅著,今天 我們學習的《綠色蟈蟈》便是其中一篇。

2.檢查預習,聽寫字詞

3.提問作者

三、學習研討

一、細讀課文,理出文章思路,整體感知

1.作者是用什麼方法引出蟈蟈的呢?

2.作者是如何知道蟈蟈喜歡吃什麼食物的呢?

3.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稱呼,這

樣寫有什麼效果。

二、精讀課文

1.文中多處運用擬人手法,試結合具體例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研讀課文第9段,歸納這段文字說明了蟈蟈的什麼生活習性,說明蟈蟈屬__________(A.食 肉 B.食草 C.雜食)性昆蟲。

3.“蟈蟈也存在着同類相食的現象。誠然,在我的籠子裏,我從來沒見過像螳螂那樣捕殺姊妹、吞吃丈夫的殘暴行徑,但是如果一隻蟈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會放過品嚐其屍體的機會的,就像普通的獵物一樣。”本語段中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何好處?你還能找出其他使用比較的例子嗎?

三、品讀課文,賞析文章語言的感情色彩

學生討論:

《辭海》中有關蟈蟈的條目是這樣的:蟈蟈,昆蟲。螽斯的一種。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發聲。吃植物的嫩葉和花,危害農作物。也有稱之爲“哥哥”。就這段文字與課文比較,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筆法特點。

四、拓展閱讀

拓 展延伸,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訓練點: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訓練語段:

在樹林裏,有時人們會聽到“篤、篤、篤”的響聲。如果你躡手躡腳、屏住呼吸走上前去,就會發現,這是森林“醫生”啄木鳥在“工作”。啄木鳥長着一把天生的“手術刀”,這就是像鋼鑿一樣的嘴殼。它祖代相傳,以食蟲爲生。當它停落在樹幹上時,就舉起“手術刀”東敲敲、西啄啄,從敲擊樹幹的聲音中,得知害蟲潛伏的部分,然後在樹上啄一個小洞,把細長的舌頭伸進去,利用上面的粘液和小鉤,將蟲子鉤出來吃掉。害蟲雖然隱藏在樹幹深處,但一旦被啄木鳥發現,便休想逃命。

根據調查和研究,啄木鳥勤勤懇懇,從不貪懶,每天都要敲打樹幹500-600次。近年來,有人透過高速攝影測算出,啄木鳥啄樹的衝擊速度,是每小時20xx千米,當啄木鳥的頭部從樹上彈回來時,它減速的衝擊力也大得驚人——約有1000個重力常數。要知道,一輛汽車如 果以每小時56千米的速度撞在一堵磚牆上,其力量纔不過10個重力常數。可想而知,1000個重力常數,這是多麼巨大的衝擊力!奇怪的是,啄木鳥從來不會因此而得腦震盪,頭頸也不會受到任何損傷。

①爲什麼啄木鳥有這種奇特的本領?②科學家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和研究,還對啄木鳥作了解剖。 ③結果發現,啄木鳥的頭部是一種天然防震器。④它的構造與衆不同:腦子被細密而鬆軟的骨骼包裹着,在腦子的外腦膜與腦髓之間,有一條狹窄的空隙,這樣一來,透過流體傳動的振動波,也許會得到減弱。⑤此外,啄木鳥的頭部有非常大而有力的肌肉系統,也能起到消震和吸震的作用。⑥以後,科學家又發現了一個更 重要的原因,這就是啄木鳥 的頭部和它的“手術刀”是一前一後作直線運動的,一點也沒有側向運動。

1.最後一段中第⑤句是病句。

修改:

2.啄木鳥是如何捕害蟲的?

3.啄木鳥在啄木時能防震的兩個原因是什麼?

4.文中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請舉例說明。

五、當堂檢測

1.法布爾是( )國著名的( )學家,《綠色蟈蟈》選自( )。

2.指出下列句子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①時不時發出一 陣非常尖銳而急促、近乎金屬碰撞般的清脆響聲,這便是蟈蟈的歌聲和樂段,其餘的則是伴唱。( )

②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

( )

3.用下列詞語寫一段話:

弱肉強食竊竊私語隱隱約約驚慌失措

4.使用借鑑本文寫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一種昆蟲。

《綠色蟈蟈》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⑴ 理解、積累狩獵、喧囂、靜謐、弱肉強食、驚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詞語。

⑵ 速讀課文,概述文章內容。

⑶ 品味文中美詞佳句,並分析其作用。

2、情感目標:

感受作者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文章內容,並結合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教學流程】

創景匯入──字詞教學──語言品味──速讀概括──課堂小結──閱讀練習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⑴ 理解、積累狩獵、喧囂、靜謐、弱肉強食、驚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詞語。

⑵ 速讀課文,概述文章內容。

⑶ 品味文中美詞佳句,並分析其作用。

2、情感目標:

感受作者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概述文章內容,品味課文語言。

〖教學過程

一、課文匯入

同學們,也許你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吧?也許還記得在夏夜裏在草間提着燈籠捉螢火蟲吧?還有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這些大自然的小昆蟲,也許你已經從各類文章中體會到蜜蜂、小鳥等各類小動物生活情趣,這些美好的昆蟲、動物也許都是伴隨你成長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訪一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作者簡介:法布爾與《昆蟲記》。

1823年,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一戶農民家中。童年時代他就迷上了花草蟲鳥。他不足19歲就立志研究昆蟲。後來靠自學獲得了自然科學碩士、博士學位。爲了進一步研究昆蟲,1880年他用積攢的錢購買了一處坐落在荒地上的老舊民宅,他高興地給這個宅子取名爲荒石園。年復一年,他在荒石園潛心研究昆蟲,把研究成果屑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

二、字詞教學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勾畫字詞:

1、給加粗字注音:

喧囂( ) 劫掠( ) 靜謐( )

狩獵( ) 酷愛( ) 吮吸( )

氣氛( ) 滿載而歸( ) 喑啞( )

篡奪( ) 擾亂( ) 更勝一籌( )

篝火( ) 螽斯( ) 窸窣作響( )

萵苣( )

2、解釋並造句:

弱肉強食 龐然大物 驚惶失措 津津有味

三、語言品味

學生再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

1、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爲什麼?

2、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爲什麼?

明確:這是一篇介紹蟈蟈的科普說明文,它的語言不像一般的說明文那樣平實,而是靈活生動,不拘一格,即有對昆蟲形象的描繪,又有個人情感的流露,表現對蟈蟈的喜愛之情,語言顯得生動感人。

四、速讀概括

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明確:蟈蟈的外形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2、作者怎樣不斷變化對綠色蟈蟈的稱呼的,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稱呼,這樣有什麼效果?

明確:狂熱的狩獵者、籠裏的囚犯,蟬的屠夫。作者不斷變化稱呼,表現了對蟈蟈的喜愛,也使文章更加生動,描寫更加生動形象。

3、作者是怎樣引出蟈蟈的呢?

明確:課文第一段並沒有寫蟈蟈,是寫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裏,自己還沒有忘記觀察昆蟲。我獨自一人說明作者對他熱愛的事業的執著。第二段由蟬的哀號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蟈蟈。這是富於匠心的寫作思路。

4、作者是如何知道蟈蟈喜歡吃什麼食物的?

明確:實驗和觀察。

5、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歸納本文的寫作特色。

寫作特色:文藝筆調,即有對蟈蟈的形象描寫,又有個人情感的流露。生動傳神的語言。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文章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比較說明方法的運用,突出了蟈蟈的生活習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⑴ 運用語言。

⑵ 課外拓展,檢測反饋。

2、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文章內容,並結合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語言運用:聽寫生字生詞。

2、投影練習。

3、評講練習卷。

二、課外拓展

《三級講練》P62第二題。

三、課堂小結

法布爾筆下的蟈蟈是鮮活的,自裏行間洋溢着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蟈蟈的鳴唱給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爾則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爲人類奉獻了智慧之果。

四、練筆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板書設計】

綠色蟈蟈

法布爾

(科學小品文)

色 特徵:漂亮、嫩綠、苗條、勻稱 擬人

蟈 生動

蟈 習性:叫聲──柔和,捕蟬──爲食

《綠色蟈蟈》教案6

一、說教材:

《綠色蟈蟈》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內自讀篇目。第四單元課文主要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本文出自法國的的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的鉅著《昆蟲記》,可謂名家名篇。它是一篇觀察隨筆,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採用生動的文藝筆調,透過生動傳神的語言描寫及擬人手法的運用,把蟈蟈的外形叫聲及習性寫得活靈活現,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文章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高度結合。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本文的教育價值就在於引導學生透過法布爾的筆觸去感受奇妙的昆蟲世界;在閱讀中學會概括要點、品味語言、學會生動地表達;同時,透過閱讀來走進“昆蟲之父”法布爾,既可以感受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透過品味他生動自然的語言來感受那濃濃的生命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滲透一定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說教法

對本單元的教學,我們希望實現以下目標:

情感和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在教學中要注意幾個方面: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爲主;注意結合自己所處的地域靈活處理課文內容;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本文是一篇觀察隨筆,又是一篇優美散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語言優美,擬人手法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這一點需要引導學生反覆品味,並在實踐中運用。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昆蟲記》中的其他作品。作爲六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的科技小品文,對學生增強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領悟科學精神有着很強的教育作用。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說教學程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對於昆蟲,還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喜歡,所以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引導他們進入昆蟲世界,要讓學生學會不僅能讀懂這一篇文章,還應該教會學生會讀這一類現代科技小品文,並善於整理知識和拓展知識。

由於本課篇幅較長,生字詞較多,可以讓學生先透過預習瞭解課文內容,掃除文字障礙。爲此,我們可以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入手,激發同學們對昆蟲的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使學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進行學習。基於這一思考,將“整體感知”。“品味語言”、“質疑探究”這幾部分共同滲透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一、匯入新課:用猜謎語的形式匯入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預習交流:

交流蒐集的有關法布爾及《昆蟲記》相關資料。

三、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思考:

文章介紹來的蟈蟈哪些方面的特點?重點是寫哪一方面?

2、學生交流。

師小結:作者抓住了綠色蟈蟈的特徵,詳略的當地進行介紹,使我們獲得了有關蟈蟈的科學知識。

四、品味語言: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激勵學生自主展示,初步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1、我這裏有一段描寫蟈蟈叫聲的文字,請跟第三段比較一下,看看你更喜歡哪一段,說說理由。(投影顯示)

夜色降臨,蟈蟈出來了。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綠葉叢中,蟈蟈在叫。聲音較低,在連續不斷的低聲中,時不時發出一陣尖銳、急促的聲音。

2、生結合課文分析、感悟,師生評價。引導學生透過文字比較,體會擬人、比喻修辭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動的描寫,找出來,細細品味。

4、法布爾先生爲什麼能將綠色蟈蟈寫得如此生動、活潑呢?

五、質疑探究:

再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此環節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敢於懷疑的科學精神。

六、拓展延伸:

法布爾筆下的蟈蟈如此可愛,學習作者的寫法,用生動的語言向大家介紹一種你喜愛的小動物的某一個特點。看誰寫得好。

七、課堂小結:

1、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師小結: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興趣。

《綠色蟈蟈》教案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二)能力目標:

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並說出其作用。

(三)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課文類型】

閱讀課

【教法設計】

教師閱讀有關法布爾的傳略及法布爾寫的《昆蟲記》,並製作相應的課件,製作有關昆蟲特別是蟈蟈的動畫形象,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理解。

【學法引導】

學生注意本課的語言積累,並注意觀察,準備向同學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小動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示範朗讀帶、投影儀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匯入

同學們,也許你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吧?也許還記得在夏夜裏在草間提着燈籠捉螢火蟲吧?還有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這些大自然的小昆蟲。也許你已經從各類文章中體會到蜜蜂、小鳥等各類小動物生活情趣,這些美好的昆蟲、動物也許都是伴隨你成長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訪一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二、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綠色蟈蟈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a、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b、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以上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四、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並及時點撥指導。

教師指導明確汐L表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五、重點研讀,質疑問答,合作交流

學生可再讀課文,並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

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

a、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爲什麼?

b、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爲什麼?

在學生的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也許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六、拓展延伸,應用反饋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七、課後練習

a、讀讀法布爾的《昆蟲記》節選本。

b、以自己熟悉喜愛的小動物爲內容寫一篇小短文。

【板書設計】

綠色蟈 蟈

法布爾

(科學小品文)

【教學後記】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閱讀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學知識,而且可以體味到濃厚的文學色彩,從中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理解、體味說明文的情趣。

《綠色蟈蟈》教案8

【目標導航】

1、瞭解昆蟲學方面的知識。

2、把握文中說明的要點,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學習運用擬人手法寫科學小品的方法,體會本文生動活潑的語言特點。

【課時導學】

一、日積月累

1、作者介紹:

法布爾,(1823~1925),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出生於農民家庭。四歲時因家庭貧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從小學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蟲魚。七歲時回到父素養身邊開始上學。求學期間,因家庭生活所迫,幾度遷居,少年的法布爾不得不出門做工謀生,致使中學也無法讀下去。他靠自學考取了師範學院,畢業後做了二十幾年的中學教師。他一面做教師工作,一面利用業餘時間做動植物觀察記錄。31歲時憑兩篇優秀論文獲得博士學位。1875年開始寫《昆蟲記》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過86歲時,第十卷問世。

2、詞語積累:

擾亂 狩獵 喧囂 喑啞 靜謐 劫掠 酷愛 篝火

嗉囊 吮吸 貪婪 和睦 篡奪 驚慌失措 更勝一籌

津津有味 毫不猶豫 開膛破肚

二、知識點撥

1、內容結構: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節,寫“我”在觀察昆蟲,用蟬的哀號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蟈蟈。第二部分,第3節,描寫“我”在戶外聽到的蟈蟈的叫聲。第三部分,4~11節,寫“我”對蟈蟈的觀察,着重介紹蟈蟈的食物習性。

2、寫作亮點:

⑴ 透過比較顯示特點。本文寫蟈蟈的特點運用了比較的方法,寫叫聲時,拿蟬與之比較;寫吃肉時,拿螽斯與之比較;寫捕蟬時,拿鷹與之比較;寫同類相食方面,拿螳螂與之比較。這些比較始終以蟈蟈爲中心,突出了蟈蟈的習性。

⑵ 運用擬人,生動形象。作者描寫蟈蟈時,多處運用擬人手法,把蟈蟈人格化,如“蟈蟈在竊竊私語”“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從不吵架”“出於妒忌”等等。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文章生動傳神,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⑶ 語言生動傳神。本文運用了文藝筆調來介紹蟈蟈的習性,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避免了一般說明文的呆板,語言的運用上充滿了人情味,如“吃得津津有味”“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嗉囊裝滿後,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爪擦擦臉和眼”“躺在沙上消化食物”等等,這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與表達性,有助於表達喜愛之情。

三、疑難探究

1、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這些稱呼,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作者對蟈蟈的稱呼有:狂熱的狩獵者、籠裏的囚犯、蟬的屠戶等等。當蟈蟈捕殺蟬時,作者用“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爲作者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就用“籠裏的囚犯”;當蟈蟈吃蟬肉時,作者稱之爲“蟬的屠戶”。作者這樣不斷地變換稱呼,使行文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2、文章第三部分重點介紹蟈蟈的食性,其中第6、7、8、9、10節都很短,試分別概括每一節的意思。這五節合併爲一節行不行?爲什麼?

第6節分析蟈蟈與蟬搏鬥是爲了獲得食物──蟬。第7節寫“我”的觀察有新的發現:蟈蟈喜歡甜食。第8節寫蟈蟈的其它食物。第9節概括寫蟈蟈喜歡吃昆蟲的特點。第10節介紹蟈蟈“同類相食”的特點。這五節不能合併爲一節,因這第6節是對蟈蟈與蟬搏鬥原因的分析,7、8、9、節是介紹蟬的其它食性。第10節是對蟈蟈“同類相食”特點的介紹。這五節每節的意思都是獨立的,共同說明蟈蟈的食性及特點。

【知識整合】

一、基礎知識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⑴ 靜謐( ) ⑵ 喑啞( )

⑶ 螽斯( ) ⑷ 萵苣( )

⑸ 大鶚( ) ⑹ 嗉囊( )

2、下列動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的兩句是( )

A、蟈蟈在竊竊自語。那像是滑輪的聲音,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幹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窸窣作響。

B、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

C、就像英國人酷愛吃用果醬作作料的帶血的牛排一樣,綠色蟈蟈酷愛甜食。

D、它十分喜歡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樣只吃肉。

3、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擾亂 守獵 喑啞 弱肉強食 窸窣作響

B、喧囂 靜謐 竄奪 夜色蒼茫 驚慌失措

C、劫掠 酷愛 哀鳴 津津有味 斷枝殘腿

D、篝火 涼爽 薄膜 毫不猶豫 更勝一籌

二、素質昇華

閱讀課文第三節,完成下面問題:

1、蟈蟈歌聲的特點是(用文中的詞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語段中的“藝術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音樂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樂段”是指_______。

3、這節文字可分三層,第一層至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層至___________________。

4、給這節文字擬一個標題,下列標題恰當的一項是( )

A、各種昆蟲的活動 B、蟈蟈大合唱

C、聽音樂會的感受 D、大合唱的情景

三、中考連結

(20xx濟南市)閱讀下面3段文字,完成題後問題:

在澳大利亞接受研究的24種蝴蝶中,有一半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永遠消失;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護區內,受保護的60%的生物物種有滅絕的危險。在佔巴西總面積1/5的巴古中西部熱帶草原地區,163種樹木中將有70%以上的樹種滅絕,其中很多植物是該地區特有的稀有品種。科學家們預計,在該地區1700~2100個植物物種中,39%~48%的物種將在未來50年內消失。

歐洲是自然環境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小的地區。該地區的動植物生存概率要大於世界其他地區的動植物。但即便是如此,在氣候變暖的影響下,歐洲地區1/4的鳥類和11%~17%的植物也將在未來逐漸滅絕。生活在英國蘇格蘭地區的特有鳥類紅嘴雀,由於氣候和環境的變遷,在未來將很難存活下去。特別是當氣候變暖時,其他天敵鳥類的遷入將更加危及到這種稀有鳥類的生存。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乾旱地區的動植物受氣候變暖影響最大。一旦氣候的一絲的變化,這些動植物就要遷移到很遠的地區才能找到適宜生存的新環境。在該地區接受研究的1870種動植物物種,1/3將在未來出現生存危機。在許多庭院花卉的家鄉──南非,研究的300種植物中的1/3將要滅絕,包括該國著名是山龍眼類花卉。

《綠色蟈蟈》教案9

《綠色蟈蟈》選自《昆蟲的故事》。(又名《昆蟲記》)《昆蟲記》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但面孔卻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深入淺出,沒有乾巴巴的學究氣,沒有學術著作的晦澀枯燥與一本正經,不妨看看人教版七年級上《綠色蟈蟈》教案設計。

【目標明示】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重點)

2.瞭解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以及蟈蟈的生活習性。(重點)

3.體會文章富有文學筆法、生動活潑的特點及表達效果。(難點)

【目標導學】

一、簡介法布爾及《昆蟲記》。

法布爾(1823-1915),法國博物學家、昆蟲學家、科普學家,以《昆蟲記》一書留名後世,該書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具重要地位。魯迅把《昆蟲記》稱作“講昆蟲的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二、快速閱讀法:是從文字當中迅速汲取有效資訊的閱讀方法。

要求:(1)去粗取精;(2)掃描跳躍閱讀;(3)思維集中;(4)眼腦直映。

三、整體感知。 快速閱讀全文,思考:

1、本文從那幾個方面來寫的綠色蟈蟈?

2、在文章中找出對綠色蟈蟈外表描寫的句子。

3、綠色蟈蟈有哪些習性?作者主要寫了蟈蟈的哪個方面的習性?

四、品味探究。

1、文章的開頭並沒有直接寫“綠色蟈蟈”,作者是如何引入的?你覺得這樣寫好嗎?

2、課文多處運用擬人手法,找出幾個例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稱呼,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4、作者是如何透過比較來寫蟈蟈的?有什麼作用?

五、小遊戲:小貓小狗小刺蝟,請你猜猜我是誰?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身邊的同學和小動物,結合自己平時對它們的瞭解,看看它們有哪些特點?並試着用擬人和對比手法寫一段文字,並展示給同學們看看,看看誰能猜到你寫的是誰或哪種動物。

【目標檢測】

一、積累·運用

1、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靜謐( ) 大顎( ) 吮取( ) 低劣( )篡奪( ) 喑啞( )( )窸窣( )( ) gōu ( )火 shu( )獵 貪ln( ) 哀ho( )

2、結合語境解釋加點詞語。

1)在我國北方,人們卻讓蟬篡奪了你的名聲! ( )

2)但是這種以劫掠爲生的鳥比昆蟲低劣。 ( )

3)在我的籠子裏,我從來沒有見過像螳螂那樣捕殺姐妹、吞吃丈夫的殘暴行經。( )

4)這並不是因爲食物缺乏,而是因爲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 )

《綠色蟈蟈》教案10

 學習目標:

1 、速讀課文,說出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描寫綠色蟈蟈這種昆蟲的。

2 、體會並能說出文中擬人手法的運用及其效果。

3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人文情懷,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妙的興趣。

 教學工具: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課:

透過學習,最近,我們讀了兩本書,一部天書,一部地書,仰頭讀天書,看雲識天氣,瞭解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俯首探地書,傾聽化石吟,我們瞭解了遠古世界的情況,今天,我們走進人類生活的叢林,到田間草地尋找綠色蟈蟈,聽聽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爲我們講述的蟈蟈的知識。

二、出示學習目標:

1 、速讀課文,說出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描寫綠色蟈蟈這種昆蟲的。

2 、體會並能說出文中擬人手法的運用。

3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人文情懷,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妙的興趣。

三、帶着渴望的心情讀課文:

1 、導讀小提示:

默讀課文,說出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綠色蟈蟈這種昆蟲的?

溫馨提示:閱讀時,邊讀邊勾畫課文,學會圈點批註和提取重要資訊,歸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時間5 分鐘,

明確:作者從三個方面講述了有關蟈蟈的知識,叫聲、外形、食性。

2 、小組賽場:我們最棒

學生分爲三個組,分別閱讀分析蟈蟈的叫聲、外形、食性。

(1) 傾聽蟈蟈的叫聲:竊竊私語、像滑輪……、喑啞、連續不斷、尖銳、急促、清脆、柔和……

(2) 欣賞蟈蟈的外形:渾身嫩綠、淡白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大翼輕盈

(3) 觀察蟈蟈的食性:昆蟲類、水果類、青 草

小結:在介紹描寫蟈蟈時,作者運用了擬人手法,把蟈蟈寫的活靈活現,不拘一格,生動傳神的語言,充滿文藝的氣息。

 四、帶着思考的習慣品課文:

1 、文中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稱呼,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a . 狂熱的狩獵者:夜間捕蟬的蟈蟈

b .夜晚的藝術家:入夜鳴唱的蟈蟈

c .我籠裏的囚犯:入籠餵養的蟈蟈

d .蟬 的 屠 夫: 飽餐蟬肉的蟈蟈

2 、變換稱呼的好處

(1 ) 作者不斷變換稱呼,使蟈蟈的形象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2 )體現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五、帶着敬佩的態度悟課文:

提示:作者對蟈蟈的描寫細膩、生動,充滿真摯的情感,主要源於作者對昆蟲的喜愛,對科學探究工作的熱愛與執着,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學生根據提示,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體會作者的這種思想情懷。

例句:

1 、第一段中寫國慶節的夜晚,“我獨自一人,在陰暗的角落裏,傾聽者田野的節日音樂會,田野裏的節目要比此時在在村莊廣場上上演的節目更加莊嚴”。

體會分析:體現作者對他所熱愛的科學研究事業的熱愛與執着,對自然的陶醉與癡迷。

2 、第四段中,“關於食物,我遇到了餵養螽斯時同樣的麻煩”

體會分析:“麻煩”一詞表現出作者對蟈蟈悉心照料不怕麻煩的態度,對蟈蟈食性的關心,對科研的耐心。

3 、作者稱蟈蟈爲“蟬的屠夫”可以看出作者雖然喜歡蟈蟈,但對蟬充滿憐憫,體現了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六、七嘴八舌小話吧:

學習要求:學生自由發言,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學習方法:用“這節課,我知道了————”的句式來回顧展示。

明確:本文之所以把蟈蟈寫得栩栩如生,將蟈蟈的生活習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主要是因爲作者出於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先對其進行了細緻的觀察,體現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再就是運用了生動活潑的擬人手法,充滿文學筆調,深受讀者喜愛。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七、老師寄語:

1915年法國文學界以“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的稱號推薦法布爾爲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可惜,9 2 歲高齡的法布爾沒有等到最後決議便悄然長眠。然而,這一光榮稱號被人們傳頌開來。

希望同學們以敬仰之心,向法布爾學習,積極探索科學領域,向諾貝爾獎衝刺!

 八、作業我完成:

課外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摘錄一些優美的段落與句子,並進行仿寫。

《綠色蟈蟈》教案11

一、學習目標:

1、體會文中生動傳神的語言。

2、學習法布兒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

二、學習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三、課前準備:

教師閱讀有關法布爾的傳略及法布爾的《昆蟲記》,並製作相應課件,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理解。學生注意本課的語言積累,並注意觀察,準備向同學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小動物。

四、學習過程:(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二)明確目標(可讓學生讀)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解決閱讀障礙,積累字詞:

擾亂哀鳴狩獵喧囂暗啞沉寂靜謐篡奪

劫掠酷愛弱肉強食隱隱約約津津有味

2、再讀課文,概括每段要點:

閱讀方法指導:

1)快速度默讀課文,記住主要內容。

2)練習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

示例:第1段:村裏的人都去參加國慶,只有我一人傾聽田野的節日音樂會。

(四)整體感知,問題探究:

1、透過閱讀文章,你發現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2、我們對蟈蟈的習性有了哪些瞭解?

(五)重點研讀,質疑答問,合作交流:(第二課時)

1、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爲什麼?

2、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者句子,爲什麼?

(六)類比閱讀:

《現代漢語小詞典》對蟈蟈的介紹:蟈蟈[名]昆蟲,綠色或褐色,善跳躍。雄的能發出清脆的聲音。請比較:兩者在語言上有什麼不同?

(七)拓展訓練

大自然是美麗精彩的。請同學們欣賞以下畫面,並就你最熟悉的來寫一段文字。給我們作一介紹。

《綠色蟈蟈》教案12

學習目標

1.培養從文中獲得有效資訊的能力。

2.學習本文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準確地運用語言,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的特點。

3.激發想象力、觀察力,培養走進自然、探索自然奧祕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1.培養從文中獲得有效資訊的能力。

2.學習本文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準確地運用語言,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科學小品的語言特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預習

1.注音

篝火(ɡōu) 窸窣(xīsū) 篡奪(cuàn) 狩獵(shòu) 喧囂(xiāo) 靜謐(mì) 喑啞(yīn yǎ) 大顎(è) 萵苣(wō jù) 螽斯(zhōnɡ) 嗉囊(sù nánɡ)

喙(huì) 薄膜(bó) 氣氛(fēn) 哀號(háo) 劫掠(jié lüè)

2.解詞

弱肉強食: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

窸窣: 形容細小的摩擦聲音。

喑啞: 嗓子乾澀發不出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

靜謐:安靜。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走進昆蟲的世界,你會發現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富有情趣。不知道同學們是否喜歡並且觀察過這些昆蟲呢?(幻燈片展示)下面請大家猜一個謎語,(幻燈片)這是哪種動物?什麼顏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綠色蟈蟈》,讓我們跟隨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一起去了解蟈蟈的生活。

二、學習字詞

1.指名朗讀屏幕上的詞語,注意前四行紅色字的字形和字音,注意最後一行紅色字的字音。

2.指名同學說說紅色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

2.思考回答:課文讀完了,我想問問同學們,你喜不喜歡這篇課文?爲什麼?說說理由。(3-4位同學回答)

四、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1.初讀課文,每個同學的感受都有所不同。下面,我們深入地理解課文,相信同學們會有新的體會和收穫。那麼,請大家看看,作者依次向我們介紹了蟈蟈哪幾個方面的特點呢?默讀課文後後回答。

三方面:

3段:叫聲

4段:外形

5段----末段:食性

2.請大家把概括蟈蟈聲音總特徵的詞語找出來。

微弱 柔和

3.找出描寫蟈蟈外形的語句,齊讀。

“這種昆蟲非常漂亮,……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漂亮、優美、勻稱

4.蟈蟈的食物都有什麼?

雜食、甜食

5.透過閱讀課文,我們對蟈蟈的生活習性有了較多的瞭解。這篇課文有許多生動細緻的描寫,從而使文章顯得趣味盎然。我們先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蟈蟈叫聲的特點的,請同學們把第3段中描寫低音的語句找出來,然後請一位同學朗讀。

“耳朵靈敏的人……喑啞而連續不斷的低音中。”

6.找出描寫高音的語句,請一位同學朗讀,

“時不時發出一陣……其餘的則是伴唱。”

7.找出文中概括低音和高音特徵的詞語。

低音:喑啞 連續不斷

高音:尖銳 急促 清脆

8.蟈蟈的叫聲時高時低、或清或啞,總的來說,是微弱、柔和的。把以上語句濃縮成一句話“蟈蟈在鳴叫”,好不好?爲什麼?

不好,原文用了比喻、擬人句 ,如:

“竊竊私語”----擬人

“像是滑輪的聲音”----比喻

“像是幹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窸窣作響”----比喻

“一陣非常尖銳而急促、近乎金屬碰撞般的清脆響聲”----比喻

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蟈蟈的叫聲描摹得惟妙惟肖,是我們如聞其聲。那麼,我們以後在寫作中也要學習運用一些修辭手法進行生動細緻的描寫,這樣,纔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9.我們平時身處鬧市,聽慣了汽車的疾馳省和嘈雜的喧鬧聲。那麼,我們假設一下,現在我們處在田野之中,躺在草地上,能聞到小草的清香,嗅到野花的芬芳,夜色蒼茫,靜謐之中,蟈蟈的樂音響起,給大自然美妙的音色又增添了一串美妙的音符。這是怎樣一種感受呢?好,下面我們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從第3段開頭到“再適合不過了”。

10.與蟬的歌聲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個歌手呢?(2—3名同學)

蟈蟈是個出色的歌手,所以法布爾也要爲它鳴冤叫屈。我們把作者直抒胸臆的語句齊讀一下。“綠色的蟈蟈啊……篡奪了你的名聲!”

11.欣賞了蟈蟈的樂音後,我們再來看看蟈蟈和產的肉搏戰是怎樣激烈而殘酷的吧。默讀第5段,在書中勾畫有關的語句和詞語。(學生說完,點幻燈片)

12.看到蟈蟈把蟬開膛破肚,你有什麼樣的感覺?是覺得它太殘忍還是很勇猛?展開討論。

在冷酷無情的大自然中,許多昆蟲爲了自己乃至種族的生存繁衍,都在進行生死的拼殺。同學們說蟈蟈殘忍,老師可以理解,但是我們能不能因爲可憐小羊,而讓狼都去吃草呢?當然不能。這就是大自然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那麼,作者對蟈蟈這個殺手錶示讚揚,認爲它是勇猛的,對不幸的受害者表示同情,這種感情矛盾嗎?當然不矛盾。作者對蟈蟈的讚美,不是出於自己的偏愛,而是從一個昆蟲學家的角度對蟈蟈乃至自然萬物以鬥爭求生存的精神的一種讚美。其實,作者寫了蟈蟈的優點,也寫了它的缺點,所以無論對蟈蟈還是蟬,作者都是抱着實事求是、客觀、科學的態度。

五、比較閱讀

下面這段文字與課文內容相比,你能發現什麼呢?(幻燈片)

蟈蟈,屬直翅目,螽斯科昆蟲。善鳴。體長約四釐米,寬近一釐米,蟲體綠色,頭部有黃褐色、細長呈絲狀的觸角,後足強健、大腹,善跳躍。有翅。主食植物的莖、葉、果,也捕食小昆蟲。

這段文字,語言平實、簡約、扼要,客觀準確地說明事物特點,而《綠色蟈蟈》語言生動、形象。是一篇具有文藝筆調的科普小品文。

六、小結

這節課透過對課文的分析與探究,大家都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穫。無論對蟈蟈對課文,還是對法布爾都有了更全面、深入地瞭解。另外,我建議同學們能利用課餘時間去閱讀《昆蟲記》。

《綠色蟈蟈》教案13

教學目標

1、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生動傳神的語言

3、瞭解蟈蟈的外部特徵及生活習性,激發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品味文中生動傳神的語言。

課前準備:

瞭解文章內容,掃清文字障礙。

匯入新課

自然界是個豐富多彩的大家庭,昆蟲是這個家庭的一類成員,同學們,你們瞭解哪些昆蟲?能用概括的語言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嗎?

出示投影片(昆蟲)。

這都是自然界中的昆蟲,你能從中辨認出蟈蟈和知了嗎?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透過蟈蟈捕食知了的故事,向我們介紹了蟈蟈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故事吧。(板書課題)

出示學習目標

下面同學們來看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

講授新課

檢查預習

1、本文需要掌握的文學常識有哪些?

(作者:法布爾,法國昆蟲學家選自《昆蟲的故事》)

2、給下列字注音、解詞(投影出示)

注音:狩獵喑啞靜謐篡奪窸窣篝火

解釋:喧囂

弱肉強食

整體感知

請一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1、概括課文內容

2、作者給蟈蟈起了多少個名字?都有什麼意義?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研讀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下面分四人小組研讀課文內容,(出示問題組)

1、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獨自一人來到田野?

2、田野裏上演了哪些節目?

3、說說蟈蟈的外部特徵。

4、作者描寫了蟈蟈的哪些生活習性?重點寫了哪方面?

5、(1)綠色蟈蟈吃哪些食物?

(2)文章並沒有直接寫綠色蟈蟈吃這些食物,那麼作者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寫出來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1、抓住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2、仔細觀察、勤於動腦、善於發現。3、透過比較手法突出特徵。)

揣摩語言

從文中找出你認爲最生動,最傳神的語句,並請說出理由。

運用優美的語言,貼切形象、生動傳神,突出事物的特徵。

作業

蒐集蝴蝶的材料,運用今天所學寫動物的方法,完成《蝴蝶》全文。600字左右。

《綠色蟈蟈》教案14

○教學目標

①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②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並說出其作用。

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課前準備

教師可閱讀有關法布爾的傳略及法布爾寫的《昆蟲記》,並製作相應的課件,製作有關昆蟲特別是蟈蟈的動畫形象,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理解。學生注意本課的語言積累,並注意觀察,準備向同學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小動物。

○教學內容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閱讀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學知識,且可以體味到濃厚的文學色彩,從中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理解、體味說明文的情趣?

教學設計

情景匯入

同學們,也許你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吧?也許還記得在夏夜裏在草間提着燈籠捉螢火蟲吧?還有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這些大自然的小昆蟲。也許你已經從各類文章中體會到蜜蜂、小鳥等各類小動物生活情趣,這些美好的昆蟲、動物也許都是伴隨你成長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訪一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綠色蟈蟈’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a.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b.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以上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並及時點撥指導。

教師指導明確汐L表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重點研讀,質疑問答,合作交流

學生可再讀課文,並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

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

a.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爲什麼?

b.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爲什麼?

在學生的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也許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拓展延伸,應用反饋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課後練習]

a.讀讀法布爾的《昆蟲記》節選本。

b.以自己熟悉喜愛的小動物爲內容寫一篇小短文。

○板書設計

綠色蟈蛔法布爾

(科學小品文)

色特徵:漂亮、嫩綠、苗條、勻稱擬人

蟈{}生動

蟈習性:叫聲—柔和,捕蟬—爲食

《綠色蟈蟈》教案15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採用生動的文藝筆調,透過生動傳神的語言描寫及擬人化手法的運用,把蟈蟈的外形叫聲及習性寫得活靈活現,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教學設想:利用多媒體引起學生對動物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引導學生運用快書閱讀的一般規律,有效的尋找這類介紹動物的有效資訊;然後品味生動優美的語言,學習擬人手法的運用,並結合實際進行片斷描寫。

教學目標

1、關愛動物,尊重生命。

2、用快速閱讀法歸納課文內容,並掌握一般介紹動物的說明文的內容。

3、品味生動優美的語言,學習擬人手法,積累文中的擬人句。

教學重點:

1、利用快速閱讀法歸納課文內容。

2、學習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1、快速而準確的抓住課文內容。

2、擬人句中透露出來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播放動物世界《園丁鳥》片斷,學生髮言:你對園丁鳥有了那些瞭解?你喜歡他嗎?你瞭解哪一動物?它有什麼特點?

師述:在我們生活的藍色星球上,生活着大量的動物,走進它們,你會發現,它們也像人一樣有不同的長相、習慣、性格,它們也勞動、婚戀、繁衍及死亡。與他們共處,你會發覺生活原來如此多姿多彩,富有情趣。法國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就是這樣一個熱愛動物、尊重生命的人,他耗費畢生精力觀察研究昆蟲,用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真實的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就是《昆蟲記》。今天我們學習的《綠色蟈蟈》就是其中一篇

二、自主學習,獨立探究:

1、 最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看完舉起右手。

2、 速度最快的前五位同學談看後知道了那些,看得快的經驗。

3、 媒體展示快速閱讀的技巧:請看專家歸納的快速閱讀法(一生朗讀)

快速閱讀法:是從文字當中迅速汲取有效資訊的閱讀方法。

它要求:(1)去粗取精、 (2)掃描跳躍閱讀

(3)思維集中、 (4)眼腦直映

教師介紹:快速閱讀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於走馬觀花,它要求快速抓住主要資訊,最起碼要知道文章寫了哪些內容。像《綠色蟈蟈》這類介紹昆蟲或動物活動的文章,常寫哪些內容呢?

展示:內容: (1)形態特徵 (2)習性-----吃、住、行、鳴叫、勞動、婚戀、繁衍、死亡等

(3)種類及分佈等

特點:一般一段有一箇中心,常常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現。沒有中心句的段落,往往有中心詞。

4、 再快速閱讀這篇文章,看介紹了綠色蟈蟈的那些方面?個具有怎樣的特徵?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 紹擬人手法:作者將綠色蟈蟈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對蟈蟈的喜愛之情,是由於善於描寫,並運用擬人化的手法。

展示:擬人------修辭方式,把事物人格化。使它們具有人的語言、行爲、個性、思想、情感等。它使文章生動、親切,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2、 分組討論,品味語言:用----------畫出文中的擬人句,說一說它抓住了蟈蟈的什麼特徵?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你還喜歡那些語句?爲什麼?

3、 一組推舉一人介紹。

4、 練習仿寫:師出示課文範例和師的仿寫句,要求學生任選一例仿寫。

例1: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標籤:蟈蟈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