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綠色蟈蟈教案範文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綠色蟈蟈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綠色蟈蟈教案範文

綠色蟈蟈教案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採用生動的文藝筆調,透過生動傳神的語言描寫及擬人化手法的運用,把蟈蟈的外形叫聲及習性寫得活靈活現,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教學設想:利用多媒體引起學生對動物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引導學生運用快書閱讀的一般規律,有效的尋找這類介紹動物的有效資訊;然後品味生動優美的語言,學習擬人手法的運用,並結合實際進行片斷描寫。

教學目標

1、關愛動物,尊重生命。

2、用快速閱讀法歸納課文內容,並掌握一般介紹動物的說明文的內容。

3、品味生動優美的語言,學習擬人手法,積累文中的擬人句。

教學重點:

1、利用快速閱讀法歸納課文內容。

2、學習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1、快速而準確的抓住課文內容。

2、擬人句中透露出來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播放動物世界《園丁鳥》片斷,學生髮言:你對園丁鳥有了那些瞭解?你喜歡他嗎?你瞭解哪一動物?它有什麼特點?

師述:在我們生活的藍色星球上,生活着大量的動物,走進它們,你會發現,它們也像人一樣有不同的長相、習慣、性格,它們也勞動、婚戀、繁衍及死亡。與他們共處,你會發覺生活原來如此多姿多彩,富有情趣。法國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就是這樣一個熱愛動物、尊重生命的人,他耗費畢生精力觀察研究昆蟲,用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真實的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就是《昆蟲記》。今天我們學習的《綠色蟈蟈》就是其中一篇

二、自主學習,獨立探究:

1、 最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看完舉起右手。

2、 速度最快的前五位同學談看後知道了那些,看得快的經驗。

3、 媒體展示快速閱讀的技巧:請看專家歸納的快速閱讀法(一生朗讀)

快速閱讀法:是從文字當中迅速汲取有效資訊的閱讀方法。

它要求:

(1)去粗取精、

(2)掃描跳躍閱讀

(3)思維集中、

(4)眼腦直映

教師介紹:快速閱讀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於走馬觀花,它要求快速抓住主要資訊,最起碼要知道文章寫了哪些內容。像《綠色蟈蟈》這類介紹昆蟲或動物活動的文章,常寫哪些內容呢?

展示:內容:

(1)形態特徵

(2)習性-----吃、住、行、鳴叫、勞動、婚戀、繁衍、死亡等

(3)種類及分佈等

特點:一般一段有一箇中心,常常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現。沒有中心句的段落,往往有中心詞。

4、 再快速閱讀這篇文章,看介紹了綠色蟈蟈的那些方面?個具有怎樣的特徵?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 紹擬人手法:作者將綠色蟈蟈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對蟈蟈的喜愛之情,是由於善於描寫,並運用擬人化的'手法。

展示:擬人------修辭方式,把事物人格化。使它們具有人的語言、行爲、個性、思想、情感等。它使文章生動、親切,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2、 分組討論,品味語言:用----------畫出文中的擬人句,說一說它抓住了蟈蟈的什麼特徵?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你還喜歡那些語句?爲什麼?

3、 一組推舉一人介紹。

4、 練習仿寫:師出示課文範例和師的仿寫句,要求學生任選一例仿寫。

例1: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綠色蟈蟈教案2

【教學目標 】

知識與能力:反覆閱讀,概括歸納,瞭解作者介紹的科學知識,體味作者科學細緻的觀

察態度和熱愛昆蟲的細膩情感。

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反覆閱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師生同讀同品,獲取科學知識,

品味作者情感。

情感與收穫:感受法布爾以蟲性觀照人性的人生和他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

【教學步驟 】

一、 故事匯入

1、 時光倒回到童年,同學們你小時候玩過小昆蟲嗎?

(預設)

①如果有,則學生說故事。

②如果沒有,則老師說一個小時候玩蚱蜢的故事。

2、 你喜歡這些小昆蟲嗎?比如蜜蜂、蝴蝶、蜻蜓(給出圖片),學生說。引出本文課題。

二、 讀課文了解蟈蟈的科學知識

1、(給出圖片)從衆多的昆蟲圖片中找出哪一幅是綠色蟈蟈,講講你是怎樣認出它的。

2、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告訴我們關於綠色蟈蟈的哪些科學知識?

(要求):

①學生讀書勾劃要點。

②總結髮言。

三、 讀課文品味作者對昆蟲的情感

作者寫此文不單是向我們介紹有關蟈蟈的科學知識,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深刻而細膩的情感。學生再讀課文,探索發現作者的文字中包含了怎樣的情感?

(要求):

①學生讀書勾劃要點。

②小組合作交流,總結補充。

③總結髮言。

四、 延伸練習

(給出圖片)再看這些小生靈,我們的感情一定發生了變化。它們不再只是兒時的玩具,它們和人一樣是那麼的鮮活靈動,是多麼可愛的自然的精靈,你一定會喜歡。

你會和哪一個小昆蟲做朋友呢?你們是怎樣做朋友的?

(要求):自己寫一小段文字,全班交流。

五、 課外體驗與練習

親近大自然,讓我們的心靈更加寬闊、詩意,去傾聽昆蟲的聲音吧,這就是在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去戶外靜聽昆蟲的鳴叫,聽聽你的昆蟲朋友在向你訴說些什麼,用一段話形象地描寫出來。

綠色蟈蟈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過程與方法:

2、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並說出其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以“描寫”爲說明文表達方式的效果。

【教學準備】

1、閱讀有關法布爾的傳記及他的《昆蟲記》。

2、製作課件。

3、學生注意觀察一種小動物,準備向同學介紹。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在《童趣》一文中,我常“以叢草爲林,以蟲蟻爲獸,以土礫凸者爲丘,凹者爲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這些美好的小昆蟲、小動物都是伴隨着我們成長的好夥伴。今天,我們再去拜訪一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二、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2)用蟬的叫聲引出“綠色蟈蟈”。

第二部分(3)描寫綠色蟈蟈的叫聲。

第三部分(4—11)主要介紹綠色蟈蟈的食性。

2、綠色蟈蟈的外表特徵是怎樣的?作者主要寫的是哪些方面的習性?有何特點?

明確:①外表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②生活習性:作者寫了綠色蟈蟈的叫聲和食物習性。

A、叫聲特點“竊竊私語、像是滑輪的響聲、尖銳、短促、清脆、有時非常柔和。

B、食性特點:喜歡吃肉食和甜食,屬雜食類昆蟲。

3、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說明綠色蟈蟈的?請你舉例說明。

明確:①作比較:例如“將綠色蟈蟈的叫聲與蟬的叫聲做作比較。”

作用:作比較。既能使讀者瞭解其他昆蟲的習性,又能突出蟈蟈的習性。突出了綠色蟈蟈的習性,說明作者對各種昆蟲的習性瞭如指掌。

②打比方:例如:“在這暗啞……而連續不斷的低音中,時不時發出一陣非常尖銳而急促、近乎金屬碰撞般的清脆響聲”。

作用:生動形象地說明綠色蟈蟈的生活習性,使文章更有趣味性。

③舉例子:例如:“爲了變換食物的花樣,我還給蟈蟈吃很甜的水果:幾片梨子,幾顆葡萄,幾塊西瓜。”

三、語言探究

1、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稱呼,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明確:狂熱的狩獵者、我籠裏的囚犯、蟬的屠夫等。當蟈蟈捕殺蟬時作者用“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爲作者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就用“籠裏的囚犯”;當蟈蟈吃蟬肉時作者稱之爲“蟬的屠夫”。

效果:作者不斷變換稱呼,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2、課文多處運用擬人手法,找出幾個例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竊竊自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是擬人。這樣寫親切自然,形象生動。好處:使文章親切自然,形象生動、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3、關於說明文的表達方式通常用“說明”,而本文卻運用了許多“描寫”,這樣寫有什麼表達效果?

明確:本文的說明與一般的說明文不同,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親切自然,富有文學筆法,妙趣橫生,生動活潑。

四、小結

本文雖是一篇介紹蟈蟈的科普文章,卻不顯絲毫的機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說明文那樣平實,而是靈活生動,不拘一格。既有對昆蟲形象的描寫,又有個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對昆蟲蟈蟈充滿了喜愛之情,語言顯得生動感人,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標籤:教案 蟈蟈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