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幼兒園大班雨水節氣教案(通用6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雨水節氣教案(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雨水節氣教案(通用6篇)

幼兒園大班雨水節氣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快樂的遊戲情境中發展雙腳跳、單腳跨的動作。

2、遵守遊戲規則,學會按箭頭方向前進。

3、培養機智、勇敢、靈活及遵守紀律的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4、學會與同伴協商合作遊戲。

活動準備

教師在空地上佈置好“雨水窪”場地:用紙箱剪好或用粉筆畫好“水窪”的輪廓和腳印,用紅色即時貼剪成箭頭形狀,擺出行進的方向。

1. 以兒歌《門前一片雨水窪》,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活動過程

(1)幼兒跟念兒歌:雨停了,天晴了,門前多了片雨水窪。雙腳跳,單腳跨,過了水窪就到你家。

(2)引導幼兒觀察,“水窪”,討論“兩個腳印”和“一個腳印”的不同含義,以及箭頭表示的方向。

2.引導幼兒玩遊戲:越過雨水窪。

(1)想想好辦法。

下過雨,地上都是一個個雨水窪,怎麼才能既不弄溼鞋子,又能馬上到達朋友的家呢?

(2)引導幼兒觀察箭頭所指方向,學看標記。

(3)請一個幼兒跟着教師跳一跳,其他幼兒仔細看,注意看怎樣才能不掉進水窪裏。

(4)組織幼兒一個跟着一個,向朋友的家行進。

(5)活動反覆進行數次。幼兒可分兩組,一組當拉拉隊念兒歌,另一組跳跨行進,教師注意活動量的調整。

幼兒園大班雨水節氣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知道海面能夠吸水。

2、積累初步的積累和比較的經驗。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塊海棉,8個臉盆(四個裝水,四個空的),用於測量的尺子。

活動過程

一、玩玩海綿。

1、捏一捏海綿有什麼感覺?把海綿放進水裏,再拿起來,你發現了什麼?(海綿會吸水)擠一擠,你又發現了什麼?(水被擠出來了)

2、引導幼兒用海綿擠水、吸水的過程。

二、雨水接力賽

1、教師講述遊戲規則:和你的朋友一起用海綿把水桶裏的水運到對面的水桶裏,當老師響鈴時,大家停止運雨水,比比哪一組運的水最多。

2、幼兒分成紅、黃、藍、綠四個小組,貼上彩色標記。遊戲開始,幼兒開始用海綿運水。

3、鈴聲響了,教師和幼兒一同來測出哪個組運的水最多。測量方法是:教師手拿尺子,垂直插入水中測量。

4、引導幼兒觀測尺子上的標記,哪個組的水面位於尺子的最高標記,哪個組運雨水就最多。

5、重複遊戲兩次。

幼兒園大班雨水節氣教案3

活動目標

1、遵守遊戲規則,教幼兒學會看簡單的標記,能按箭頭方向前進。

2、發展幼兒雙腳跳、跨步跳的動作能力。

3、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4、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教師在活動場地佈置好“小水窪”、音樂磁帶《我愛運動》。

2、用藍即時貼剪好小腳印。

3、用紅即時貼剪頭的形狀,粘貼出前進的方向。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聽《我愛運動》的音樂讓幼兒做韻律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利用故事匯入活動:炎熱的夏天到了,天空傳來轟隆隆的打雷聲,不一會就下起了大雨,大雨過後,地上出現了很多的小水窪。小水窪邀請我們一起做遊戲呢。

2、教幼兒知道什麼是小水窪後,教師問:“在下雨天,你們看到小水窪都會怎麼做?”

3、引導幼兒學習兒歌,《門前一片雨水窪》:雨停了,天晴了,門前多了片雨水窪,雙腳跳,單腳跨,過了水窪就到你的家。

4、教師提出的問題:下過雨,地上都是一個個小水窪,怎樣才能既不弄溼鞋子,又能馬上到達朋友的家呢?

5、引導幼兒觀看“小水窪”,討論“兩個腳印”和“一個腳印”的不同含義以及箭頭表示的方向。(小朋友想一想,我們雙腳跳的時候,是兩腳着地的,單腳跳的時候是一隻腳着地的。)

6、遊戲開始:

7、教師先示範一次,邊念兒歌邊跳水窪,幼兒排好隊,一個一個越過小水窪。

8、活動反覆進行數次,幼兒可邊念邊跳。

9、播放音樂放鬆活動。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都順利安全的跨過了雨水窪,乾乾淨淨的到達朋友家。我們可以把今天學到的教給好朋友,和朋友一塊做遊戲。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幼兒園大班雨水節氣教案4

活動背景

今年夏天多雷雨,雨中雷電的轟鳴聲讓孩子們恐懼下雨,雨後天空中出現的彩虹讓孩子們又非常欣喜。透過雨水落到不同物體上產生的效果不同,引導幼兒想象雨水是有顏色變化的,讓幼兒感受雨水給世界帶來的美好和災害。瞭解下雨對人們的生活產生的作用和影響,正確認識雷雨現象,懂得保護自己,愛護環境。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想象雨水帶給不同季節裏景物的變化;講述自己對雨水變化的感受。

2、嘗試簡短兒歌的創編。

3、加深幼兒對雨水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危害的認識,促進幼兒樹立愛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透過回憶、想象表述雨水的多種特徵。

活動難點:帶領幼兒歸納提升兒歌內容。

活動準備

《大雨小雨》歌曲、白板、白板筆、四季景色、暴雨、洪災、泥石流、雷電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大雨小雨》,引發幼兒對下雨時景物變化的討論。

二、提出問題:“雨水有沒有顏色?你見過的雨水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回憶雨水帶給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1)“春天裏雨水把小草澆出了什麼顏色?”“夏天裏雨水把荷花澆出了什麼顏色?”“秋天裏雨水把楓葉澆出了什麼顏色?”“冬天裏雨水把大地凍成了什麼顏色?”教師透過前引式的問題引導幼兒想象並回答雨水是多種顏色的。

(2)教師出示洪水和泥石流的圖片,引導幼兒觀看提問:“過量的雨水引發洪水衝成了什麼顏色?”“暴雨把山上的土石沖走變成了什麼顏色?”

(3)教師向幼兒介紹曾經下過的酸雨落到地上將莊稼樹木燒死,腐蝕房屋牆面和地面,變成了灰色的。

三、師幼總結問題並嘗試創編《雨水的顏色》這首兒歌。教師將創編的兒歌書寫在白板上,組織幼兒一同朗誦。

四、出示雷電圖片,請幼兒談談怎樣躲避雷電的傷害。

(1)請幼兒談談自己已有的經驗和感受。

(2)教師補充說明正確的躲避雷電和簡單的洪水中逃生自救的常識。

五、結合今年多發的暴雨災害,倡議幼兒要愛護環境,樹立環保意識。

(1)弄清暴雨災害的造成是由於人們濫砍濫伐,污染氣體排放過量,全球氣溫上升,導致暴雨頻繁,洪澇災害增多。

(2)倡議幼兒要愛護樹木,減少垃圾的產生,做一名環保小衛士。

附兒歌:

雨水的顏色

春天裏雨水把小草澆出了綠色,雨水變綠了;

夏天裏雨水把荷花澆出了粉色,雨水變粉了;

秋天裏雨水把楓葉澆出了紅色,雨水變紅了;

冬天裏雨水把大地凍成了白色,雨水變白了;

不停的雨水引發洪水成了黃色,雨水變黃了;

突降的酸雨把大地變成了灰色,雨水變灰了;

暴雨把山上的土石衝成了黑色,雨水變黑了;

又可愛又可怕的雨水是五顏六色。

教學反思

孩子們喜歡下雨,對主題充滿興趣,在回答問題和討論中興奮地表述着自己已有的經驗和感受。在創編兒歌過程中,在老師問題的引導下幼兒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創編任務,還發揮想象力創編出:“雨水澆在蘋果上蘋果又紅又甜;雨水澆在水塘裏,青蛙喝了雨水真甜呀”等一些甜美的想象和稚嫩的語句。孩子們感受雨水美好的同時也瞭解雨水帶來的災害,從而掌握洪災中逃生自救的常識躲避雷雨的方法,在孩子們幼小心靈裏樹立環保意識,爭做環保小衛士。不亂仍垃圾,不浪費水,還向家長宣傳多走路,少開車等環保理念,對“低碳生活”也有所涉獵。總之“假如雨水有顏色”這一活動無論是老師還是幼兒都從心靈上得到美好的想象和震撼。讓我們發現生活美好的同時更懂得珍惜。

幼兒園大班雨水節氣教案5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背誦小寒兒歌,知道小寒天氣的特點和注意事項。

2、幼兒知道臘八節的來歷和傳說

3、在活動中,幼兒能夠堅持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內容:小寒兒歌

小寒到,梅花開,進三九,天更寒,

玩冰雪,笑開顏,臘八粥,喝幾天。

太陽升,來鍛鍊,防寒服,身上穿。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透過二十四節氣兒歌匯入,大家一起背誦《二十四節氣歌》,然後提問,我們剛纔過去了一個節氣是什麼?誰知道下一個節氣詩什麼?冬至,小寒

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小寒的天氣狀況吧

二、展開部分

首先,請大家閉上眼睛,聽我念一首兒歌,看看你聽到了什麼?

教師念兒歌,然後請幼兒回答,聽到了什麼?

幫助幼兒瞭解小寒的兒歌。

教師講解小寒兒歌。

1、 小寒到,梅花開,進三九,天更寒。

小寒節氣到了,這個時候梅花開始開放了,大家見過梅花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梅花是什麼樣子的?梅花是大家比較喜歡的一種花,在冬天開放,受到很多詩人的歡迎,誰會背關於梅花的古詩?引導幼兒背誦王安石的《梅花》。小寒節氣一般是12月的6號左右,今年的小寒是12月5號。

小寒以後,就進入三九天氣了,俗話說,三九四九,凍裂石頭,三九天氣,四九天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我們小朋友怕不怕冷啊,有個小朋友,到了這個時候,因爲害怕外面冷,就不來幼兒園了,這樣做合適嗎?爲什麼啊?大家想一想我們可以透過什麼方式防寒?(幼兒舉手發言,老師引導,運動、飲食、衣服三個方面)

2、 進入了三九,雖然天氣變冷了,可是也有很多好玩的活動和傳統啊,我們來看一看,你在這句兒歌裏發現了什麼?教師念“玩冰雪,笑開顏,臘八粥,喝幾天”

引導幼兒說出,因爲天氣寒冷,很多地方下雪,結冰,我們可以玩雪玩冰,現在我們長春市就要很多的冰雕和雪雕,有時間可以讓爸爸媽媽帶領你們到雕塑公園或者是南湖、北湖去看冰雕和雪雕,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冰雕和雪雕,漂亮嗎?小寒節氣還有一個傳統的節日-----臘八節,大家知道臘八節的'傳說嗎?教師講解臘八節的傳說。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爲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聽完了故事,我們知道了,臘八粥還有這樣的一個教訓啊,告訴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勤勞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好吃懶做。回家後可以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爸爸和媽媽聽,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做臘八粥。

3、 我們要做一個勤勞的孩子,不怕冷,剛纔我們也說了如何才能戰勝寒冷呢?從三個方面,飲食、運動和衣服上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小寒節氣的運動注意事項吧。太陽升,來鍛鍊,防寒服,身上穿。小寒節氣因爲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所以我們要等到太陽升起以後再出去鍛鍊運動,戶外運動的時候要注意防寒,多穿些衣服,運動不要太劇烈,可以快走、踢沙包等活動,在老師小的時候,我們冬天會玩一個好玩的遊戲,叫做“擠油渣”的遊戲。遊戲兒歌:冰凍冰凍你上牆,我吃冰凍你來搶,擠油擠油渣渣,擠出油來燙巴巴。玩法:孩子們分成兩隊,選擇一塊向陽的牆,兩隊的人靠着牆,排成一條線,從兩邊往中間擠。被擠出來的人,跑到隊尾,繼續擠。教師帶領幼兒玩擠油渣的遊戲。

活動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小寒節氣,知道了小寒節氣的基本特徵,知道了小寒的大致日期,大家回家後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做臘八粥啊。

幼兒園大班雨水節氣教案6

一、教學內容 :

雨水的流動

二、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實驗的活動,研究雨水流動的規律,知道雨水的流動會挾帶泥沙,森林和草地能夠減少雨水對泥沙的攜帶。

2、讓學生初步學會模擬實驗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想象推理能力。

三、實驗器材:

1、每實驗組中號燒杯兩個,用於模擬實驗1分別裝有:從空中揭發的“雨水”,從“水塘”中取來的雨水。

2、用石子、泥土、沙混合堆成的兩座“小山”,其中一個上面覆蓋雜草。

3、有關雨水流動、水土流失的錄像、投影等教學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猜謎:我們一起來猜一個謎語,好嗎?

千條線,萬條線,

摸不着,看得見,

落到水裏就不見。

2、談話:雨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當許多雨點落到地面後,就匯成了雨水。你觀察過雨水的流動嗎?雨水的流動有哪些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其中的奧祕。(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研究雨水流動的規律。

(1)、提問:雨水究竟是怎樣流動的?聯繫實際生活,小組討論一下。

(2)、學生討論、彙報

地面上的許多雨水流到哪兒去了?

(出示投影1 下水道)

農村的雨水又是怎樣流動的?

(3)、觀看錄相、直觀感知

(4)、師生:不同地方的雨水流動有什麼共同特點呢?

雨水總是往低處流,如果有東西阻攔雨水呢?往沒有阻攔的地方流,所以雨水流動的路線常常是彎彎曲曲的。容易積聚在什麼地方?容易在低窪的地方積聚下來,形成水坑和水溏,再大一些就形成了湖泊,我們看上去發亮的地方往往是積水的低窪處。

(3)、出示投影2

講述:在有着崇山峻嶺的山區,下起了很大的雨,那麼多的雨水是怎樣流動的?你能結合雨水流動的規律說說大自然中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嗎?(雨水流向低窪平坦處,自然就形成了彎彎曲曲的河流和湖泊)。

2、認識雨水流動會帶走泥沙

(1)、提問:空中的雨水和地面的雨水一樣嗎?

講述:這是一位同學做的試驗,他把試驗的結果用照相機拍了下來。(出示投影3

一號杯裏的水是從空中接到的雨水,二號杯裏的水是雨後從水塘中取來的雨水,三號杯是一小時以後雨水的情況。)

(2)、模擬試驗:

提問:今天並沒有下雨,我們要做這個試驗可以嗎?(進行模擬試驗)

①試驗操作:首先請1號試驗員準備人工降雨,2號試驗員先接一些空中的雨水,再倒一些地面上的雨水。

②、學生討論、彙報

比較一下,兩杯雨水有什麼不同?2號杯中的泥沙是從哪來的?

③、猜測:積聚在水塘裏的泥沙是從哪來的?

④、:積聚在水塘裏的泥沙是從雨水的流動中帶來的。

(3)、流動的雨水是怎樣帶走泥沙的?

①、提問:如果任由雨水流動帶走泥沙,那想象一下,最終可能會發生什麼情況?(河牀會越積越高,造成‘地上河’)。舉例:黃河(出示投影4)。那我們就必須想辦法減少雨水攜帶的泥沙。究竟該採取怎樣的措施呢?我們一起來做這樣一個對比試驗。

②、介紹:用泥土和沙混合堆成的兩座小山,其中一座小山上覆蓋了一些雜草,我們將對其進行模擬的“人工降雨”,也就是對兩座大小和坡度相同的小山用同樣的方法澆同樣多的雨水,進行

“模擬實驗”。

③、猜想:可能會看到什麼不同的現象?請小組討論。

④、分組試驗,討論彙報。

⑤、觀看錄相,推廣驗證。

⑥、探究原因:教師出示一副草皮,揭示爲什麼泥沙流失的少 因爲草根彷彿一張,緊緊扒住了周圍的泥沙,使泥沙不容易流失。

⑦、師生:透過實驗,我們發現,沒有覆蓋雜草的“小山”,泥沙被“雨水”帶走的比較多,而覆蓋雜草的“小山”,泥沙流失的比較少,由此也可以知道,植樹植草有減少雨水攜帶泥沙的作用。

3、指導學生認識“人們是怎樣利用雨水的”。

(1)、出示投影5:水庫一般都建在河流的什麼位置?水庫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人們一般在河流的上游修建攔河壩、水庫,形成蓄水的人工湖。可以攔蓄洪水,調節河水流量,改變自然水資源的分配,對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都起一定的作用。)

出示投影6:連接着河流的湖泊有什麼作用?

(連接河流的湖泊,也起着與水庫類似的作用,它可以控制河流的水流量,河流乾枯時,可由湖泊裏的水補給;河流水量大時,湖泊可起蓄水作用,減小或避免洪水的爆發,而且可以旅遊)

(2)、出示投影7:這裏的風景美麗嗎?誰來簡單描述一下。河流兩岸的樹林、草地有什麼作用?

可以減少雨水攜帶的泥沙,使河水更加清澈,保護周圍的土地,防止洪水的爆發

如果沒有樹林、草地,這裏的環境將會怎樣?(泥沙就容易被河水沖走,在中下游的河流中聚集多了,河牀上上升,蓄水量大大減少,容易引起水災,周圍的肥沃土地將被沖刷走,造成農業減產)。

4、環保教育:出示投影7

這是什麼現象?(前不久發生的沙塵暴現象)由什麼引起的?(主要是北方大面積的亂砍濫伐,人爲破壞綠地造成的)。如果大面積植樹植草,還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嗎?我們應該怎樣做?從小樹立環保意識,保護花草樹木,積極參加植樹植草活動,共同維護我們的綠色家園。

(三)

雨水是怎樣流動的?積聚在水塘裏的泥沙是從哪來的?怎樣才能減少流動的雨水帶走泥沙?

板書設計:

雨 水 的 流 動

特點:1、雨水總是往低處流,形成小溪、河流、

水塘和湖泊

2、帶走泥沙

利用:在上游建水庫,防洪、發電、灌溉、養殖、

供水、旅遊

環境保護:大量植樹、植草,防止泥沙流失 《雨水的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