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山羊茲拉特(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山羊茲拉特(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1.理清小說情節發展的脈絡,正確理解文章寓意。

2.學習小說傳遞情感的方式,體會其作用。

【教學重點】

童話體例的敘述裏發現對現實生活的啓示,喚起學生對自然和生活中美的認識,培養他們對生命中無處不在的愛的感動。

【教學時數】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我們的記憶深處,總會有那麼一些東西,讓我們記憶深刻。比如說一隻小狗,一隻小貓,或者一隻老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一隻可愛的山羊的世界,看看這隻可愛的山羊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情感。

作者艾薩克什維斯辛格(19O4-1991),美國作家。出生於沙俄統治下的波蘭,祖父與父親都是猶太教的長老。他從小接受正統猶太教教育,學習希伯來文和意第緒文,熟悉猶太教的經典和宗教儀式以及猶太民族的風俗習慣等,這一切都鑄就了他作品的重要特色。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莊園》《盧布林的魔術師》等。辛格的短篇小說創作也很突出,發表過10餘部短篇小說集,此外還有 2個劇本、3部回憶錄、11部兒童故事集。1978年,由於“他的充滿激情的敘事藝術,這種藝術既紮根于波蘭猶太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的普遍處境”,辛格獲諾貝爾文學獎。

 二、分析文章情節

1.小說敘事結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情節,本文的情節是怎樣發展的?

開端--阿隆受命賣羊

發展--賣羊途中遇暴風雪

高潮--風雪中相互救助

結局--安全回家不再賣羊

2.情節的執行--衝突

衝突是小說得以發展下去的動力,沒有衝突就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本文的情節衝突有哪一些呢?

(1)阿隆一家遭遇困境。

(2)阿隆路上遭遇大風雪。

問:遭遇大風雪這個情節是情理之中還是出人意料?

明確:開頭一段的描寫,爲故事的發展作了鋪墊,給阿隆他們的遇險提供事實依據。

第6-9段對環境突然惡化的渲染,既烘托了氣氛,又爲下文的下雪作鋪墊。所以遭遇大風雪是情理之中。

問:在故事情節中,作者塑造了“草堆”這一讓主人公脫離困境的環境,是出人意料還是情理之中呢?

文章中與“草堆”照應的地方:第一段“陽光閃亮”“田裏芳草青青”,第九段“透過雪層,阿隆的靴子觸到一大塊新翻過的鬆軟的土地”。所以是情理之中。

問:如果將草堆設計爲“木屋”,好不好?爲什麼?

(1)草堆本身是茲拉特的食物,才使茲拉特有奶使阿隆度過三天時間。

(2)草堆還可以保暖。

(3)下文阿隆家人尋找他和山羊,卻沒有找到顯得合情合理。

(4)在原野的草堆裏,對暴風雪的感受纔是真切的,阿隆與山羊的親切才顯得合乎邏輯。

三、分析文章情感線索

1.推動這篇小說情節發展的情感要素是什麼?爲什麼?

明確:愛。在小說中,愛是雙向的。在情節發展的不同階段,這種愛的表現是不一樣的。

2.人對山羊的情感是怎樣的?--不捨、依賴。

從文章中找有關句子,如:

①經過很長時間的猶豫之後,硝皮匠勒文決定把家裏的山羊茲拉特賣了。因爲它老了,擠的奶也很少。

②聽到這事,阿隆的母親不禁淚流滿面。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麗昂也哭了起來。阿隆當然也知道把山羊牽到費佛爾家去意味着什麼。可他只得聽從父親的命令。

③文章15至24段。讓學生髮揮想象,說出山羊的內心世界。

3.山羊對人的情感又是怎樣的呢?--信任。

從文章中找有關內容,如:

①在阿隆給山羊套上繩索時,全家人都出來向茲拉特告別。可茲拉特還是像往常一樣,顯得那麼溫馴那麼可親。它舔着阿隆的手,搖晃着它下巴那小撮白鬍子。茲拉特對主人充滿信任。

4.作品爲什麼以動物與人的關係來實現愛這一情感的表現呢?

明確:歷經“生離死別”和失而復得的情感淘漉之後,才終於讓勒文全家與山羊茲拉特的情感超越了簡單的人與動物這一有着內在等級關係設定的階段,進而真正具有了平等的可能。愛在人與動物之間的這種互動,與小說的情感主題不再單調乏味,而是呈現出和諧完整的獨特格局

5.節制勝於放縱。

在一種激情的整個過程裏,最不能顯出這種好處的莫過於它的頂點。到了頂點就到了止境,想象就捆住了翅膀。                                                   --萊  辛

比較閱讀最後一段:

茲拉特用角搔搔頸背,搖搖長着鬍子的腦袋,發出它那唯一的聲音:“咩--”

                                                (選自課文最後一節)

茲拉特便用犄角搔搔脖子,搖晃着白鬍子“咩”一聲。這個單純的聲音表達了山羊茲拉特的全部的思想,全部的愛。                                              (選自《兒童文學選萃》)

這兩段文字你更喜歡哪一段?爲什麼?

明確:下一段文字比上一段文字更清楚地揭示了茲拉特對人類的愛,但作者藉此要傳達的人類與所有其他生命的關係的思考被取消掉了,削弱了作品的情感。所以課文的這一段文字要好。

6.總結得出文章的主題。

本文透過情感在山羊和主人之間的雙向流動,作者不露痕跡地傳達出人與動物之間彼此的深情厚誼。

四、比較閱讀《咬舌自盡的狗》,體會情感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

 

咬舌自盡的狗

                                          □ 林清玄

有一次,帶家裏的狗看醫生,坐上一輛計程車。

由於狗咳嗽得很厲害,吸引了司機的注意,反身問我:“狗感冒了嗎?”

“是呀!從昨晚就咳個不停。”我說。

司機突然長嘆一聲:“唉!咳得和人一模一樣呀!”

話匣子一開啟,司機說了一個養狗的痛苦經驗:

很多年前,他養了一條大狼狗,長得太大了,食量非常驚人,加上吠聲奇大,吵得人不能安寧,有一天覺得負擔太重,不想養了。

他把狼狗放在布袋裏,載出去放生,爲了怕它跑回家,特地開車開了一百多公里,放到中部的深山。

放了狗,他加速逃回家,狼狗在後面追了幾公里就消失了。

經過一個星期,一天半夜聽到有人用力敲門,開門一看,原來是那隻大狼狗回來了,形容枯槁,極爲狼狽,顯然是經過長時間的奔跑和尋找。

計程車司機雖然十分訝異,但是他二話不說,又從家裏拿出布袋,把狼狗裝入布袋,再次帶去放生,這一次,他從北宜公路狂奔到宜蘭,一路聽到狼狗低聲號哭的聲音。

到宜蘭山區,把布袋開啟,發現滿布袋都是血,血,還繼續從狼狗的嘴角流溢出來。他把狗嘴拉開,發現狼狗的舌頭斷成兩截。

原來,狼狗咬舌自盡了。

司機說完這個故事,車裏陷入極深的靜默,我從照後鏡裏看到司機那通紅的眼睛。

經過一會兒,他才說:“我每次看到別人的狗,都會想到我那一隻咬舌自盡的狗,這件事會使我痛苦一輩子,我真不是人呀!我比一隻狗還不如呀!”

聽着司機的故事,我眼前浮現那隻狼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鎮、在荒郊奔馳的景象,它爲了回家尋找主人,奔跑百里,不知經歷過多麼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門,主人不但不開門,連一句安慰的話也沒有,立刻被送去拋棄,對一隻有志氣有感情的狗是多麼大的打擊呀!

與其再度被無情無義的人拋棄,不如自求解脫。

司機說,他把狼狗厚葬,時常去燒香祭拜,也難以消除內心的愧悔,所以他發願,要常對養狗的人講這個故事,勸大家要愛家中的狗,希望這可以消去他的一些罪孽…… 

唉!在人世間有情有義的人受到無情的背棄不也是這樣嗎?

 

1.學生讀後交流感想。

2.老師總結明確:

愛,是最高尚的情感。它是一種胸懷,寬廣有容、平和慈悲,並非侷限於一時一地一己之身,而是超越了人與動物、貧富與階級、國家與民族的界限。它是真善美的結晶,使人們忘記仇殺,忘記自己的傷痛。我們在享受動物給予我們的感動之時,是不是也應該關注那些給了我們關懷的、溫情的、苦難中的動物們?

五、作業

完成《作業本》上練習和課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