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預言(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課題 《預言》 課堂類型 新授

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默讀全詩,把握本詩的感情線索,理清思路。 美好、縹緲愛情的抒發。 正確鑑賞詩歌中的愛情。

教學重點 瞭解相關背景,揣摩創作意圖

教學難點 預言的特殊意義

教學方法 自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 學法設計 研究討論--分析歸納

一、 導語設計

詩歌需要年輕,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一些著名的詩歌往往是詩人年輕時創作的,比如說海子的所有詩歌、陳敬容的《窗》……同樣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詩是作者19歲時創作的,這首詩就是何其芳的《預言》。

二、課文賞析

(一)何其芳簡介:

原名何永芳,四川萬縣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國公學預料,曾發表新詩。1931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開始在《現代》、《文學季刊》等刊物上發表作品。1931年秋(19歲)創作名詩《預言》。(略添加何其芳藝術地位 “上承‘新月’,中出‘現代’,下啓‘九葉’”。

是生命的玄思者,更具有一種現代的心智,更講究一種藝術的剋制、陶洗與提煉。將詩歌“戲劇化處境”。冷靜而複雜的智性詩風。)

(二)教師示範朗讀,請同學們仔細聽,回答這篇詩歌寫了什麼或表達了什麼?

學生基本上不懂,於是教師講述詩歌裏隱含的故事

(此篇詩歌採用了希臘神話中美少年納克索斯和回聲女神埃科的故事原型,並且是以埃科的口吻來寫一種熱烈、痛苦而無望的愛情的浪漫主義詩歌)

(三)要求全班同學在此前提下,齊聲朗讀全詩。

(四)具體分析:

本詩寫的是一個令人心跳的約會,足音“漸近”到足音“消失”,人的情感也經歷了一個大的起伏,全詩構思的焦點在聽覺的產生和消失上。全詩據此可分爲三層:

1、足音漸近。(1)

2、由足音而生髮的猜測、請求、哀告、傾訴的心靈體驗過程。(2~5)

3、足音消失。(6)

(五)請同學按小節朗讀,分析各小節。

1、開頭,“我”以小夜曲般的柔美旋律,傾訴了期待已久的時刻的到來。幻想世界中年輕的神來到“我”跟前。

2、接着“我”馳騁想象的翅膀,寫神所居之地的美麗、溫暖,充滿對其讚美。

3、勸神停止疲勞的奔波,別往前行,因爲那兒充滿陰森、恐怖。

4、當神執意前行時, “我”又願和神結伴同行,用自己的歌聲、手、眼睛給對方溫暖、光亮。

5、年輕的神終於無語來去,既給 “我”帶來夢幻般的暫時歡樂,又帶來無限惆悵。

※ 讀這首詩要抓住全詩構思與結構上的特點:前五節充滿青春激情的對愛情的竭力渲染與鋪寫,與最後一節的突然翻跌,形成強烈對比:這不過是"無語而來,無語而去"的夢。抓

住這一"全局"之後,再去細讀各節詩,就可以發現,最後的"突轉",其實前面早有蛛絲馬跡,形成一股青春激流底下的感傷的潛流,最後才噴發出來。瞭然於此,再去吟誦全詩,就會讀出兩種詩情明暗、虛實、起伏之間的豐厚的韻味。

(簡單介紹何其芳早期愛情詩的部分情況:何其芳的愛情詩,立足於自己對愛情的憧憬、經歷和思索,又淨化了自己的不幸愛情,而趨向於對愛情本身的生命體驗與感悟。想象已融入他的思維動作之中,他眼中的圖案和色彩,潛藏着豐富的底蘊和象徵意義。在愛情詩現代化的追求上,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寫於1931年到1937年的《預言》是詩人迷茫、苦悶、幻滅、追求的連綿心靈變奏樂章。   卷一多爲夢幻式的愛情吟唱。生活中詩人被他愛慕的少女拋棄過,愛慕他的少女又被他忽視了,這二者都屬於海市鷹樓式的愛情,這種現實經歷折射在詩中便使情思複雜起來,既在幸福中感受不幸,又在不幸中咀嚼幸福,有甜美的期盼,也有痛楚的相思,有溫馨的懷想,也有清醒的失落,酸甜苦辣攪拌在一起難以名狀。《預言》一詩把愛擬爲“年輕的神”,“我”熱切盼他來臨表露愛戀,可她卻“無語而來”又“無語而去”,消失了驕傲的足音,空留下“我”之惋嘆與無望,這種愛儘管略顯飄渺,卻也是一首真摯熾熱的嚮往的夢之歌。一般說來逝去的東西人們才愈覺其可貴,何其芳式的愛情,不同於至上的愛情肉感的愛情,它深情縫緒,細膩纏綿,蘊涵着真摯純潔、健康真誠,既有“只是近黃昏”的悲悽,也有“夕陽無限好”的嫵媚,並且因其悲涼而愈顯其美.毫不誇飾地說,在人心不古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這是一種令人溫馨的可貴情懷。) 

(六)藝術特點:

1、有完整構思:一序曲,一尾聲,中間四個樂章,似一部優美的夢幻交響曲。

2、抒情詩中穿插情節(神的行蹤)和“我”的內心獨白,別具匠心。

3、開頭神的突然而至,與結尾“我”的惆悵,首尾呼應得巧妙。

4、語言富於音樂美感:每節6行,大體一、二、四、六押韻,隨抒情需要換韻。

5、巧妙的重複技巧:有時是“告訴我,用你銀鈴的歌聲告訴我 ”;有時是“ 告訴我春風是怎樣吹開百花,告訴我,用你銀鈴的歌聲告訴我 ”;有時是“請停下,停下你長途的奔波”;有時又是“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給你,再給你手的溫存”。總之,重複中又有變化創造出一種含蓄、朦朧的詩的意境。他後來回顧說,當年曾醉心於唐五代詩詞“精緻的冶豔”和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瓦雷裏、馬拉美、蘭波等)的神祕和頹唐。

唐人絕句的豐富想象和意象連接的特殊境界給作者思維形成和發展以深刻影響。象徵派詩,又給他用物象暗示自己情感以啓迪。如詩中的南方,即溫暖、自由、美麗的象徵。  

(七)關於抒情主人公以及“年輕的神”的性別問題:年輕的神爲?

1、愛神(女)

2、女神並非愛神,而是命運女神。(孫玉石早期所持的一種觀點)

3、納克索斯(本教案觀點,究竟如何理解貼切?本人主張,“詩無達詁”,允許學生自由想象。)

此外,不可簡單地將它視爲男女約會,它還有更深刻的意蘊。實際上是藉助飄渺的“足音”,藉助一系列色彩鮮豔的意象,描寫了個人生命中的一次微妙的心靈體驗。意象朦朧,捉摸不透,正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 

分類作業 A類:熟讀這首詩,深入理解詩歌結構。

B類:理解詩歌主題。

預習佈置 《神女峯》

板書設計 預言  何其芳  現代詩人、散文家、文學研究家

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