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精選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精選3篇)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緯度的劃分。

2.學會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透過對地球形態認識過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類對事情的認識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求科學奧祕的志趣。

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緯度的劃分。

教學難點

地球上經緯度的劃分。

教學方法

談話法和講授法。

教學媒體

教學掛圖、地球儀和學生用小型地球儀,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線和經度與東西半球的劃分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人類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狀是個什麼樣的,地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知識。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讀一讀”,思考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幾個階段?舉出生活中的實例,來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愈來愈正確。特別是透過人造地球衛星的精確測量,發現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圓形球體。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 計算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多少千米?如果我們將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麼大小,這個差值還有多少?

學生活動:經過計算得出,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21米,如果縮小到地球儀那麼大小時這個差別幾乎就看不出來了。因爲差別很小,通常人們仍將地球看成圓球體。

【板書】

1 地球是一個十分接近圓球體的不規則球體運用課本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赤道半徑、極半徑,並計算地球的平均半徑, 運用地球的赤道半徑,計算赤道的周長,它約爲4萬千米。

2 赤道半徑、極半徑、平均半徑、赤道周長 我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再來觀察地球儀,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縮小而製作的地球的模型。

二、地球儀————地球的模型

【提問討論】(1)地球儀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地球儀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 在地球儀上找到南北極點。

(4)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學生活動並回答問題:

(1) 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旋轉軸和球面共同組成。

(2) 球面上繪着地圖,地圖上標有南北極和經緯度,顏色、符號、文字、表示陸地、 山脈、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相交於兩點。

(4) 指向北極星附近(即北方)的一點爲北極;與北極相反一點爲南極。

三、地軸和兩極

【教師演示】 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指導學生轉動自己的小型地球儀,讓學生領會“一軸兩點” 並領會地球上東西方向的確定。

四、經線和緯線

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提問:

(1)地球儀上連接南北極的.線稱爲什麼線?(經線)在地球儀上沿着東西方向, 環繞地球儀一週的圓圈稱爲什麼線?(緯線)

(2)觀察地球儀,經線和緯線,哪個是半圓,哪個是圓?

(3)所有經線長度是否相等?所有緯線長度是否相等?

(4)緯線自成緯線圈,那麼,經線如何組成一個經線圈?

(5) 經線和緯線各指示什麼方向?

學生小組討論以後,代表發言,全班總結。

五、經度和緯度

繼續觀察地球儀,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上有多少條經線?學生說有無數條。爲了區別出每一條經線,人們給經線規定了不同的度數,即經度。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找到0度和180度經線,由0度經線向東西各劃分出180度。分別稱爲東經度和西經度。 觀察0度和180度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同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哪一個經線圈穿過的陸地面積大? 哪一個小?(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線組成的經線圈穿過的陸地面積小)。

【教師講解】 國際上習慣用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組成的經線圈,將地球分成東西兩個半球。

學生活動:觀察地球儀,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劃分90度,分別成爲南緯和北緯。觀察課本“低、 中、高緯度的劃分”圖,說出它們各自所佔的緯度範圍。根據自己學校所在的緯度,說出它大致位於哪個緯度 帶。觀察課本“南、北半球的劃分”圖和“東、西半球的劃分”圖,南、北美洲和南極洲在哪個半球?亞洲主要在哪個半球?南北半球中哪個半球的陸地面積大?東西半球中哪個半球的海洋麪積大?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觀察地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示意圖;知道地球的形狀、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和赤道周長。

2.使學生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緯線和赤道的意義,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緯線、兩極和赤道。

3.使學生知道緯度的確定方法和低、中、高緯度的劃分,記住南北半球的劃分,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南北半球。

4.透過講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說明自然界物質運動與變化的規律是可以被人們認識和掌握的。

教學重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緯度和低、中、高緯度的劃分。

3.南、北半球的劃分。

教學難點:緯度的劃分。

教具:地球儀、投影儀、自制投影片、經緯儀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和談話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過程:

(引言)同學們,如果有人問你,人類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麼?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地球”。但是,作爲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對地球還知之甚少。爲了讓同學們瞭解地球的“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們就先來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況,首先學習“地球和地球儀”。

(板書)

第一章地球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看圖)看地球衛星照片(課本封底彩頁)指出地球形狀是球體。

(出示投影片: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講述)衆所周知,地球是個球體,但是古代人卻認爲整個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鍋,有“天圓地方”的說法。後來人們逐漸發現,有很多自然現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圓的,特別是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證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狀。現在,人造衛星從宇宙空間拍攝到的球狀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瞭然。

(想一想)有哪些現象證明地球是圓的?

(出示投影片:人們從海邊觀察船從遠處駛來或船離岸遠去的現象)

(板書)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個球體

(提問)地球是個球體,但它是不是絕對圓的圓球體呢?

(看圖)看《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示意圖》

(談話)地球半徑是否等長?(結論:不等長,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所以,地球不是絕對圓的圓球體。

(板書)2.地球是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的球體

(講述)由於極半徑與赤道半徑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的時候,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因此,人們仍把地球看作正球體,其平均半徑爲6371千米。

(計算)根據地球平均半徑算出赤道周長: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萬千米

(講述)地球的體積非常龐大,人們難以真正觀察其全貌。爲了便於學習和研究地球知識,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板書)二、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

(展示地球儀)講述地球儀上各種顏色、符號和文字的含義。

(轉動地球儀)讓學生找出南北兩極。

(黑板繪圖)說明地球自轉時是繞着地軸旋轉的。

(板書)三、地軸和兩極

(提問)地球裏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軸?(結論:沒有,是假想的)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說明正確方法:面對地球儀,讓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東)作逆時針轉動。

(做一做)先後請幾位學生上臺演示地球自轉,並在地球儀上指出東、西、南、北4個方向。

(講述)只知道東西南北,還無法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利用地球儀上的經緯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像在電影院看電影,必須知道排號和座號才能找到座位一樣。經緯網是由緯線與經線構成的。

(板書)四、緯線和緯度

(展示地球儀)說明緯線的概念

(展示經緯儀)讓學生觀察緯線的特點,師生共同分析,得出下列結論:

(板書)1.緯線的特點:是圓、長度不等、指示東西方向。

(提問)從赤道到兩極,緯線長度的變化有何規律?(結論:由赤道向兩極不斷縮短,赤道最長,兩極點爲零。)

(講述)在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緯線。爲了區別每一條緯線,人們給緯線標定了不同的度數。這就是緯度。

(板書)2.緯度

(展示經緯儀)讓學生觀察赤道,透過談話得出赤道的意義。

(板書)(1)赤道的意義:南北半球的分界線、零度緯線、北緯(N)與南緯(S)的分界。

(看《南北半球的劃分圖》)回答問題:亞洲大部分在哪個半球?南極洲呢?(結論: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極洲在南半球。)

(板書)(2)緯度的劃分

(黑板繪圖)說明緯度的劃分,並標註北緯和南緯。

(出示投影片:緯線和緯度)讓學生完成“想一想”。(見教材P6)

(出示投影片:低、中、高緯的劃分)讓學生觀察低、中、高緯度各自所佔的緯度範圍。

(提問)張家港市沙洲中學的緯度約爲32°N,它位於哪個緯度帶?(結論:中緯度)進一步提問學生:海口(20°N)呢?中山站(69°S)呢?

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地球的形狀和必須記牢的兩個數據,(即: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0000千米)知道了地球儀就是地球的模型,明確了緯線的特點和赤道的意義,掌握了緯度的確定方法和低、中、高緯度的劃分,對在地球儀上如何識別緯線、兩極和赤道以及識別南北半球也有了一些感性認識。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3

設計思路

經緯線和經緯網的學習和掌握,是進行區域定位的基礎和依據,也是整個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一個基礎。但經線、經度、緯線、緯度等名詞多爲空間概念,而七年級的學生因年齡較小,缺乏理性思維,同時其空間想象能力亦不夠,學生理解這些概念較爲困難。因此本節的教學成爲中學地理教學的一個難點。怎樣幫助學生對這些空間概念建立直觀的感知,瞭解這些名詞、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繫,是本節教學設計中解決的主要問題。

透過對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分析和研究,設計了提出問題→分組討論、探究→嘗試解決問題→教師點撥的教學思路,採取(1)利用地球儀、地圖等直觀教具;(2)小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3)教師精講、點撥,總結規律等措施,以達到教學目標和落實新課程的理念。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地球儀。瞭解赤道、緯線、經線的定義,能夠在地圖、地球儀上準確地找出它們。

2、明確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

能力目標

掌握經線、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能夠進行對比分析,培養分析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赤道、緯線、經線的定義,能夠在地圖、地球儀上準確地找出。

2、掌握經線和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能夠進行對比分析。

教學難點

1、掌握經線和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

2、東西半球的判定。

教學方法

討論法、歸納法等相結合。

教學媒體

地球儀、地圖

複習

1、描述地球的真實形狀。

2、說出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

思考、回答

鞏固上節課所學內容,並引入新課。

匯入新課

由於地球太大了,人們無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來非常麻煩。於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提問:同學們注意觀察地球儀,在上面能看到什麼?

觀察地球儀、思考

引起學生對地球儀探索的興趣。

認識地球儀

展示並轉動地球儀,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討論。

1、地球儀的作用。

2、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極圈、迴歸線、經線、緯線、經度、緯度。

3、南極和北極各用什麼字母表示?

教師點撥:地軸只是一個假想的軸,和地球儀上的線和點一樣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觀察地球儀,小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

讓學生透過實際觀察認識、瞭解地球儀,直觀,印象深。

經線和緯線

組織學生觀察地球儀和地圖,思考、討論以下問題,並填寫表格:

①什麼是緯線?緯線是什麼形狀的?

②各緯線長度的變化有什麼規律?

③找出最長的一條緯線,這條緯線把地球分爲哪兩半球?

④經線在形狀、指示方向、長度的分佈三個方面與緯線有什麼不同?

⑤經度是以哪條經線爲起點的?

⑥經度的標度範圍是多少度?

⑦對比緯度的變化規律,說明地球儀上經度的變化規律有什麼特點?

⑧東西半球是如何劃分的?這樣劃分的意義是什麼?

⑨在地球儀上找出主要位於東半球

和西半球的大洲,並說出它們的名稱。

經線

緯線

定義

形狀

長度

指示方向

特殊經緯線

度數的變化規律

半球的劃分

小組交流、討論,對比分析經線和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並填寫表格。

①透過對比分析,使學生對經線和緯線有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②透過交流、討論等方式的學習,使學生能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

鞏固

要求學生在地球儀找出赤道、160°E和20°W組成的經線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劃分》和《東西半球的劃分》圖,使學生知道他們是重要的經緯線。

觀察地球儀,找出三條經緯線,說出它們的意義。

透過對比分析,加深學生對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界限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經緯網定位

1、說出幾個地理事物的名稱,請同學們在圖上找出。

2、教師指出:地球儀上經緯線、經緯度的作用,就是爲了確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範圍等地理特徵。

同學說出自己判斷的依據。

使學生明確經緯網的作用———定位。

鞏固與拓展

出示右圖,要求學生填表並尋求判斷的規律。

學生討論、研究,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共同尋找簡單、可行的判定方法。

①加強學生間的合作學習。

②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點撥

以方格狀經緯網圖爲例說明經緯度的判定方法

1、先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判定經線和緯線

根據經線和緯線的概念得知: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這樣我們就可以判斷出哪是經線、哪是緯線以及經度和緯度。

介紹東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1、說明判定方法:

2、解釋:在判定東西半球時,先看經度的度數,如果小於20,不管是東經還是西經,都在東半球上;如果大於160,不管是東經還是西經,都在西半球上;不在這一範圍的,東經的就在東半球,西經的就在西半球。

學生把自己總結的規律和判定方法與教師講的作比較,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①透過總結規律的方法達到分解難點,突破重點的目的。

②使學生掌握判斷經緯度和半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