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快樂的沉與浮》含反思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快樂的沉與浮》含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快樂的沉與浮》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表示物體的沉浮。

2、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3、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盤子,內有木塊、玻璃球、石子、泡沫板、鑰匙、棗子、葡萄、硬幣、樹葉等物體。

2、每組一隻盛滿水的大盆子。

3、每組一張記錄表、一支記錄筆。

4、大記錄表一張,大玻璃缸一隻。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材料(樹葉和鑰匙),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

二、基本部分

(一)初步感知,認識沉與浮

1、師做示範,介紹沉浮

2、小結:樹葉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鑰匙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

(二)幼兒探究、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1、認識實驗的各種物品。

2、教師和幼兒合作,示範做玻璃球沉浮的實驗,並示範做記錄。

3、提出實驗要求:幼兒四人友好協商,一人猜測,一人嘗試,一人記錄,一人觀察。將沉與浮的物體進行分類,動手時要挽衣袖,以免打溼衣袖,有水灑出來了,要用小毛巾擦乾淨。

4、幼兒分組操作。

師巡視指導幼兒的實驗。

5、交流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6、小結。

師:在操作中,我們發現玻璃球、石子、鑰匙、沉到了水底,這樣的現象叫"沉",木塊、泡沫板、空飲料瓶、飲料蓋、樹葉、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浮"。

(三)幼兒嘗試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1、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a、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它想到水底去看一看,讓我們來幫幫瓶子寶寶,想辦法讓它沉下去,好不好。

b、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c、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後,就沉到水裏了。爲什麼呢?

d、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後,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2、怎麼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a、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讓瓶子到水底去旅遊了一趟,它玩得好開心啊。可是,還有一個物品寶寶也需要你們的幫助,看,橡皮泥寶寶它好想浮在水面上來玩一玩,讓我們來幫幫他們!

b、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c、師:現在橡皮泥寶寶能和樹葉寶寶一起玩了,他好開心。可他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我的體重沒變,當我團成球狀時,我沉在底下;當把我做成船的形狀時,我就會浮上來,爲什麼?

(三)結束部分

1、教師提出嘗試題:沉與浮在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

幼兒嘗試回答:救生圈的應用、淘米做飯時的'應用以及在輪船、潛水艇上的應用等。

2、教師總結(演示課件):

沉浮現象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它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國防等領域,能爲人類做許多事情。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物體是利用沉浮的原理製成的。

教學反思

1、透過幼兒親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

2、在活動中提供了適宜的材料讓幼兒人人動手,滿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3、動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從而增強了活動的目的性。

4、實驗結果評價中我給幼兒了充分的肯定。

5、本節課的不足在於拓展延伸時由於準備不足,孩子沒能答出人們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後還要多探究,並及時引導孩子爲以後教學工作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