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必備】中班教案合集八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中班教案合集八篇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透過一次集體教育活動課“房子的變化”,幼兒對身邊的建築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紛紛表示長大後要當一名建築師。爲了滿足幼兒自己的創造慾望,大型積木區成了他們一顯身手的好地方。

目標:

1.在觀察各種各樣房子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搭建,滿足幼兒的創造慾望。

2.在建築過程中,養成擅於發現、積極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3.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激發幼兒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透過已進行的教育活動“房子的變化”,幼兒們已對身邊建築物的結構、模式等方面的知識有了基本瞭解,對搭建房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創設了適宜的建築區角的基本環境,投放大型塑料積木、建築物圖形、較寬敞的場地等。

活動過程:

1.集體教育活動課“房子的變化”過後,大型塑料積木區成了孩子們最樂意光顧的地方,每天都是熱鬧非凡。幾天來,我發現孩子們在建築過程中不注意美觀,只注意高度,形式也比較單一。於是我抓住這次積木區小朋友請我去作客的機會,向他們提出了高的要求:“上一次,我應邀來你們積木區進的就是這個小院子,你們想一想,我們學的‘房子的變化’裏都有什麼樣的房子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有平房、有樓房、有四合院、有尖頂房、有方頂、還有圓頂房……”“爲什麼我們只有農家小院這一種?”孩子們接到挑戰後,一致表示要搭建一個大型建築物。於是孩子們商量,有的說蓋四合院,有的說蓋圓頂的體育館,還有的說蓋長方形的樓房。最後大家討論決定蓋簡單一點的長方形樓房。

自我分析:在這一環節中,我透過提問,啓發幼兒用學過的知識與經驗去發現搭建單一的問題,並透過幼兒討論去確定新建主題,最終確立目標,使幼兒在一定的目的下進行操作。

2.目標確定後,孩子們做了具體分工:一個小朋友負責設計樓房結構,兩個小朋友負責找積木,兩個小朋友負責搭建。一會兒工夫,一層就這樣順利地蓋好了。在蓋第二層時,“小設計師”要求負責搭建的小朋友把四面圍牆都用圓柱形積木搭建,理由是爲了增加透明度,便於大家看到內部裝飾。隨着新設計方案的出臺,問題也由此產生,只見孩子們找來圓柱形積木往一層頂部長條積木的長槽裏插,怎麼也插不進去,幾個人忙乎了一大陣,也沒能“制服”這些圓柱形積木。幾個人面面相視,最後把目光投向了我,接到求助信號,我以他們夥伴的身份參與了進來,輕聲的說:“我們是不是可以改變一下設計方案,不用圓柱形積木,使樓房除了具有透明度,還具有穩固性呢?”我的話音剛落,只見李嘉璐小朋友拿起一塊三角形積木試探性的把它的一條邊插在了一層頂部的長槽內。“老師快來看,三角形積木站住了。”王雨晴高興地叫着。就這樣,他們在將樓房一層一層加高的同時思路越來越開闊,格局越來越完美。到遊戲區活動將結束時,孩子們已搭起了一座四層高的樓房。孩子們在“樓”前歡呼雀躍,一個個得意洋洋,並不時的向我做着介紹,讓我看看這,看看那。

自我分析:我在孩子搭建過程中遇到困難時,適時地介入,給予引導與幫助,不僅使幼兒及時克服了困難,解決了問題,同時也增加了幼兒的自信心和搭建慾望,促進了幼兒思維的發展。

3.延伸活動:活動結束時,我特意讓其他區的孩子們參觀了積木區的建築成果,並希望來積木區活動的小朋友今後能多觀察多動腦,建造出更多的與衆不同的建築物。這不但解決了積木區的雜亂問題,同時也給今後的活動提出了挑戰。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梯形的基本特徵,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圖片:有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組合而成的一間屋頂爲梯形的房子,圖形可拆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各種梯形圖片,長方形、三角形的紙(數量與幼兒人數相同),剪刀;人手一張白紙,上畫三個正方形,剪刀;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21頁《梯形大聚會》。

活動過程:

一、匯入主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豬一家造了新房子,這幢房子的屋頂很特別,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這幢房子上有什麼形狀。"請幼兒在"小豬的新房子"中找出長方形和正方形,並數數各有幾個。

二、認識梯形

教師:"小豬家的屋頂是什麼形狀的呀?這個形狀它叫什麼?(梯形)看看它和長方形、正方形有什麼不一樣?"將梯形圖片倒着放、斜着放,請幼兒說說這個圖形還是不是梯形?

教師:"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出示直角梯形的圖片)"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出示等腰梯形的圖片)

三、讓幼兒動手操作,加深印象。

教師:"豬媽媽又生了很多豬寶寶,她準備給每隻小豬蓋一幢房子,小豬們都喜歡梯形的屋頂,下面就請小朋友來幫幫忙,幫小豬們設計出梯形的房頂。""老師這裏有長方形和三角形的紙,請你們用摺紙的方式把長方形和三角形變成梯形,有誰想上來試試?"幼兒嘗試把長方形和三角形變成梯形,再將剪下來的梯形拼在白紙上所畫的正方形房子上面,作爲小豬家的屋頂。

四、出示活動教材,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徵。

出示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21頁《梯形大聚會》,引導幼兒透過觀察、尋找、塗色、連線活動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徵。

五、幼兒操作,教師在旁指導。

中班教案 篇3

涉及領域:

社會 健康

活動目標:

1、能在獨木橋上大膽行走,會調節手臂動作保持平衡。

2、知道往河裏扔垃圾會污染河水,養成垃圾不亂扔的好習慣。

3、活動中能開動腦筋會藉助物體取物,並懂得相互謙讓。

活動準備:

1、積木圍成的“池塘”、平衡木、紙棒人手一根、小貓頭飾、小魚、紙球、易拉罐等物。

2、學會歌曲《釣魚》

活動過程:

一、幼兒戴上頭飾入活動室,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春天到了,池塘裏的冰融化了,池塘裏肯定會有好多好多的小魚,貓寶寶們我們一起去釣魚吧。

二、 學習走獨木橋,培養大膽勇敢的精神。

1、 師:哎呀,前面有三座獨木橋當住了我們的路,要想釣魚必須走過獨木橋,你們幹嗎?

2、師示範走獨木橋,提醒幼兒注意要張開雙臂保持平衡。

3、 請幼兒走獨木橋,提醒幼兒要相互謙讓。

三、知道亂扔垃圾的害處,教育幼兒不亂扔垃圾。

1、師:我們終於走過了獨木橋,我們一起來釣魚吧!咦?池塘裏怎麼沒有魚呢?池塘裏都是什麼?

2、魚到哪兒去了呢?

3、這些垃圾都是從哪兒來的?

4、這些人做得對嗎?爲什麼?

5、 垃圾應該扔在哪兒?我們一起來把這些垃圾撿掉放在垃圾桶裏好嗎?(鼓勵幼兒動腦筋,夠不到的垃圾可以藉助釣魚竿取)

四、帶領幼兒釣魚,體會美好環境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1、 貓寶寶們你們真能幹,池塘裏的垃圾一下全沒了,我們一起看看小魚回來了沒有?

2、 幼兒再次走過獨木橋去釣魚,提醒幼兒要相互謙讓。

3、 貓寶寶真棒,釣了那麼多魚,我們一起把小魚拿回家。

五、幼兒表演歌曲《釣魚》,體會勞動後的喜悅。

六、 師:今天我們遊戲時把池塘裏的垃圾都撿乾淨了,但是平時生活中我們看到河裏有垃圾可千萬不能揀,我們還小會掉到河裏去的,太危險了。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往河裏扔垃圾。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2、 知道春雨會給大地帶來生機,初步瞭解植物生長與春雨的關係

3、嘗試根據詩句重複的特點,學習適當擴編。

活動準備

1、掛圖12號

2、《小朋友的書》;磁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小朋友們都知道花草樹木都喜歡春雨,因爲春天的雨下過後,花、草、樹木長得更好。好多植物的種子更喜歡春雨,有了春雨種子就會發芽、長大。我們一起來學一首詩歌,名字就叫《春雨》。聽聽詩歌裏講了什麼?

二、出示掛圖,教師朗誦詩歌

1.結合掛圖,朗誦一遍

提問:春雨落下的聲音是怎樣的?詩歌裏怎麼說的?誰聽見了,怎麼說?

2.幼兒跟着朗誦一遍

3.分組分角色朗誦1~2遍(集體念第一句)

三、啓發幼兒擴編

請小朋友看看圖上還有誰?下小雨了,它們也很高興,想想它們會怎麼說?讓我們把它們說的話編進詩歌裏

小魚會怎麼說?小鳥又會怎麼說?(小魚說:“下吧下吧,我要游泳”;小鳥說:“下吧下吧,我要唱歌”等)

圖上還有誰?它們在幹什麼?它們怎麼說?(小朋友說:“下吧下吧,我要種瓜”)

四、結合掛圖,完整朗誦

使用《小朋友的書》,進一步學習完整朗誦

五、遊戲“瓜找種子”

春天是種子發芽的季節,是種瓜的好季節。請小朋友想一想你要種什麼瓜?翻看《小朋友的書》第四頁,先找到你想種的瓜,再找到它的種子,用筆劃線把它們連起來。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過程是讓孩子們透過看、聽、想、說、猜、遊戲、表演,來感受和表現雨點落下來是的情趣,並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在活動中感受春雨與萬物之間的關係,在學習詩歌的過成中讓幼兒感受到開心、快樂、幸福、以及詩歌中描寫的種子、梨樹、麥苗、小朋友對小雨點的渴望與喜愛之情,使人在快樂之餘感受到一種春天的勃勃生機。但在這節課上,幼兒的注意力也沒能完全圍繞着課,這也是我疏忽的地方,好多幼兒的注意力都沒有被圖片和詩歌吸引過去,所以一開始的詩歌欣賞很多幼兒都不能夠認真聽,越到後面,幼兒的興趣度就越不高了,顯得有些枯燥乏味。

中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七個阿姨來摘果》這首兒歌在內容上一句緊扣一句,句句有“七”,讀起來朗朗上口。如果在形式上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再加上肢體語言的提示,以及誘人的遊戲,就能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獲得愉快的生活體驗,所以我設計了這節語言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知道兒歌名稱,瞭解兒歌的內容,學會有感情朗讀兒歌;

2、進一步熟悉水果,並初步學會創編兒歌。

活動準備:

1、佈置果園的場景。

2、圖片(七個阿姨、水果籃)、每位幼兒一個籃子。

3、幼兒識字大掛圖。

活動過程:

一、情境:觀察果園。

師:小朋友們,秋天到了,果園裏的果子都成熟了,我們一起到果園去看一看,好不好?

幼:好。(幼兒有秩序地觀察果園)

師:老師想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看到了哪些水果?(幼兒自由回答)

二、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 師:剛剛我們都已經參觀了果園,也看到了果園裏的果子都成熟了,我們一起看看還有誰來到果園,好嗎?(教師出示阿姨的圖片) 幼:是阿姨。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原來是這麼多的阿姨來到了果園,我們一起來數數有幾位?(7位)

引導幼兒透過從左往右、從右往左,順數和倒數兩種方法數出阿姨的人數。 小結: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2、師:那小朋友們,這些阿姨準備去幹什麼呢?

幼:摘果子。

師:幾個阿姨去摘呀?

幼:7個[]

小結:七個阿姨來摘果(學習詞:摘)引導幼兒一起模仿摘得動作。 3、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阿姨摘的果子裝在哪兒嗎?

幼:籃子裏

師:那7個阿姨有幾隻籃子呢?(7只)

小結:七隻籃子手中提。(學習詞:提)引導幼兒一起模仿提的動作 4、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阿姨的籃子裏都摘了幾種果子

幼:幼兒數一數,7種。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這些水果分別怎麼擺放的?

幼兒觀察,並說出水果的擺放樣子。

小結:七種果子擺七樣。

5、帶領幼兒說出七種果子的名稱。 師:現在,讓我們再來說一說這些好吃水果的名稱吧! 小結:蘋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老師把這些情景編成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就叫《七個阿姨來摘果》,現在聽老師朗讀一遍,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過渡語:小朋友們,你們覺得這首兒歌有趣嗎?(有)老師呀也覺得這首兒歌很好聽,我們一起把它用好聽的聲音念出來,好嗎?(好)

三、出示識字大掛圖,幼兒學習朗讀兒歌,創編兒歌。

1、教師出示識字大掛圖,幼兒跟着老師一起練習2—3遍。

師:請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輕聲地練習,要聽清楚老師是怎麼讀的?

一起來練習一下‘摘、手、中、石、柿’的發音,讀準翹舌音。

2、幼兒個別朗讀的形式鞏固練習。

師:剛纔,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練習了這首兒歌,現在,老師要請幾位小朋友練習一下,××小朋友學得很認真,讀得真不錯。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有誰能勇敢地讀給大家聽?**小朋友也讀得真不錯,請個別小朋友把自己學到的本領表演其他幼兒聽聽。

3、初步學習創編兒歌。[]

師:小朋友們,除了這些水果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水果?

幼兒自由回答(葡萄、香蕉、西瓜)

師:那我們把剛剛說到的水果也放到這首兒歌裏面,一起來念一念吧。

過渡語:哇!小朋友念得真好,聲音讀的真好聽,你們想不想也和這些阿姨一起來摘果子呢?(想)

四、音樂《摘果子》,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果子,現在就讓我們和這些阿姨一起來摘秋果吧!

小結:把摘到的果子帶到教室和其他幼兒一起分享,離開活動室。 附兒歌:《七個阿姨來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個阿姨來摘果,

七隻籃子手中提,

七種果子擺七樣,

蘋果、桃子、石榴、

柿子、李子、栗子、梨。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大膽嘗試穿着大鞋在不同的橋上行走,發展平衡、協調能力。

2、敢於挑戰有難度的動作,培養勇敢精神。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活動準備:

1、梯子2把、椅子18把、獨木橋2座、墊子18個,幼兒人手一雙大鞋

2、場景設定:

1、農場種滿胡蘿蔔

2、小兔的家

3、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在地面初步體驗穿大鞋走路的感覺。

師:小朋友們,今天可真特別呀!穿上爸爸的大皮鞋來做遊戲了,可一定要小心,別讓它離開小腳啊!

師:走,穿上大皮鞋,散步去嘍!

師:穿上爸爸的大鞋有什麼感覺?

師:那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大鞋跟着我們的小腳呢?

2、幼兒在老師的提醒下,嘗試穿大鞋與同伴合作在圓圈上進行簡單運動。

師:我們一起來試試。腳尖勾住,走嘍!來,讓我們到圓圈上玩玩吧,腳尖對腳跟走,側着走,轉個圈,反方向轉一轉。

二、引導幼兒走梯子橋、椅子橋和彩虹橋。

1、引導幼兒到小橋上走走,感知走梯子橋、椅子橋、彩虹橋的不同。

師:開心嗎?除了在地上走走還可以到哪裏去走走?這裏有三座小橋,讓我們到小橋上去走走、玩玩吧!

2、幼兒分散自由走小橋,教師巡迴指導,重點引導幼兒穩穩的過橋,不從小橋上掉下來。

師:請你在走的時候感覺一下,走三座橋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走得時候小心哦,不要掉下來了哦!

3、交流分享師:說說你有什麼樣的感覺?你覺得哪座橋走起來有點困難?

4、重點引導幼兒走梯子橋。

師:原來大家都覺得走梯子橋有點困難,那誰有好辦法,能穩穩的走過梯子橋?

師小結:原來雙腳走在梯子的邊上的竹竿上,慢慢移動就能穩穩的過橋啦!

5、集體走梯子橋師:讓我們用這個辦法試試看吧!

三、遊戲:爲小白兔收胡蘿蔔送回家。

1、幼兒搭橋,連結農場和小白兔的家。

師:小白兔生病了,她農場上的胡蘿蔔已經成熟了。讓我們幫小白兔收胡蘿蔔並送回家吧!

2、引導幼兒將三座小橋拼接在一起並連結農場和小兔的家。

師:可是三座橋都是斷開來的,怎麼辦?

3、幼兒拔蘿蔔,走小橋並把蘿蔔送回小白兔家,教師巡迴指導。

四、放鬆運動師:做好事真開心啊!累了半天也讓我們休息休息吧!來!到墊子上坐坐吧!小腳丫,出來透透氣嘍,揉一揉小腳,轉一轉小腳,搓一搓小腳,小腳小腳彎彎腰:腳尖腳尖碰碰;腳跟腳跟碰碰;腳底腳底親親。來找好朋友嘍,(幼兒與同伴互動)嗨!你好你好!好朋友的小腳親親!

師:小腳舒服了,把大鞋放進口袋,穿上自己的鞋子我們回去吧!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結合本週主題:“看看我自己——五官”對四歲的幼兒來說,其自我概念已經開始萌生。他們已經初步感受到自己外貌、身體部分的特徵。“粘貼五官”就是讓幼兒對五官位置的認識熟悉。再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制定目標:(1)動手能力差,練習粘貼技能。(2)進一步促進幼兒漢語口語能力的發展,讓幼兒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大膽說。(3)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粘貼的技能。

2、促進幼兒在貼畫過程中對五官的進一步認識。

3、激發幼兒對粘貼的興趣。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正確認識五官併發音正確。

難點:能正確的粘貼出五官圖。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張畫有臉部輪廓的白紙,每人一套剪好的五官圖片。

2、固體膠若干或透明膠,雙面膠,鏡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匯入:1、教師指着自己的鼻子或其它部位,問幼兒:“這是什麼?”引入五官主題。

2、教師帶領幼兒複習《五官在哪裏》的兒歌律動,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給幼兒分發鏡子,讓幼兒觀察五官的基本位置。

2、教師出示範畫供幼兒觀察,並讓幼兒糾正五官位置,再示範粘貼。

(1)教師故意把五官位置顛倒,請小朋友糾正來加深對五官位置的熟悉。

(2)教師講解撕貼作畫的要求:按輪廓撕下來,在背後抹上膠水,然後找到合適的位置粘貼。

3、教師提供材料,讓幼兒動手操作。

4教師巡視並對幼兒進行指導。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出示各自作品。

2、教師簡單評價,結束活動。

四、活動延伸

教師建議幼兒將作品展示在美術角或帶回家與父母一起欣賞。

教學反思

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對於五官名稱的回答,孩子們都能回答積極,準確。但是有部分的幼兒還是不能用漢語準確的表述,在今後要加強練習。

在動手粘貼時,孩子們都積極動手參與、興趣很高。從他們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們都掌握了五官的位置與名稱。雖然有的幼兒動手能力很差,如鼻子、眼睛貼不好的。但是他也能積極的參與活動,這也是一個進步,也要給予支援與鼓勵。

中班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感受傳聲的祕密。

2、對科學活動有興趣,願意探索。

教學過程:

一、幼兒自由根據興趣玩空心紙棒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做了一個玩具,你們拿起來看一看是什麼樣子的?(幼兒發現紙棒是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心的)。

2、幼兒玩紙棒

教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麼玩的?

二、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遊戲

1、教師有興趣地對幼兒說:剛纔老師看見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對準紙棒在說話呢,你們各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着紙棒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麼?

2、幼兒兩人一組地玩了起來。

3、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4、教師小結: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發現問題,和小問號交朋友

1、提出疑問:

教師:剛纔小朋友都聽到從傳聲筒傳出的話語和清楚、響亮,但也有小朋友說聽不清楚聲音,(出示幾根聽不清楚的傳聲筒)這是怎麼回事呢?

2、出示小問號(?)引導幼兒觀察這幾根傳聲筒有什麼不同?既然是一樣的,那爲什麼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這個傳聲筒我要送一個標記給它(出示小問號卡片)知道這是什麼符號嗎?這根傳聲筒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幼兒再次玩傳聲筒(傳聲筒換成實心的)

幼兒發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晰了,這是爲什麼呢?幼兒自然產生疑問,這時引導幼兒也給這些傳聲筒貼上問號。

四、觀察比較,解決問題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小問號的傳聲筒和沒有小問號的傳聲筒有什麼不同?讓他們發現有小問號的傳聲筒裏有紙團堵着。

2、教師小結:原來有小問號的傳聲筒爲什麼傳的聲音聽不清呢?原來裏面塞滿了紙團,紙團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所以,從這樣的傳聲筒裏傳過來的聲音就不清楚了。

五、教學延伸

幼兒自己動手製作小小的傳聲筒,進行連接傳聲筒,使之變成一個長長的傳聲筒。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透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孩子們由於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就樂於表達和交流。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環境體現自由性。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 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活動內容凸現生活性。活動中的內容都是來自幼兒生活中的內容。

3、活動過程呈現輕鬆性。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比較輕鬆,打破了以往的教於學的模式。

4、活動策略的多樣性。

5、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並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着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和我走的很近,每個幼兒都願意說、樂於說,而且效果較好。

標籤:八篇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