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回延安》教案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

一、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所深寓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難點

擬人、誇張、比興等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三、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1.指名學生說一說所知道的“信天游”。

2.指明3-5名學生朗讀詩歌。要求讀準每個字音。

【目標展示】

體會詩中運用擬人、誇張、比興等手法作用及詩歌所深寓的思想感情。

【新知研習】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回延安》是一首採用民歌形式寫成的激情澎湃的詩篇,詩人以赤子之心歌頌了養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跳動着的脈搏--對“母親”延安的那份永不泯滅的真情。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要求學生參看註釋,理解詞義、句意、全詩大意。

2.走近作者

賀敬之(1924-)現代詩人、劇作家。山東嶧縣(今棗莊市)人。1940年到延安,進入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 1945年,魯藝集體創作了歌劇《白毛女》,文學劇本由賀敬之、丁毅執筆。主要詩歌集有《朝陽花開》、《鄉村的夜》、《放歌集》、《雷鋒之歌》、《賀敬之詩選》等。

3.創作背景及特色簡介

詩人說:“1956年,我跟隨當時團中央的一位領導回延安,參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會。這時我已經離開延安11年了,回去以後感覺很不一樣。我本打算寫幾篇報告文學和一點新聞報道,青年大會要舉行一個聯歡晚會,說要我出個節目,我說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寫幾句詩,抒發一下感情。夜裏我就一邊唱,一邊寫,寫了一夜,……當時我是在窯洞裏面走着唱着,還流着眼淚。”

信天游,也叫“順天遊”,流行於陝北的一種民歌,兩行一節,上下句押韻,一節一韻,詩行錯落有致,讀來高亢悠遠。有的一節表達一個簡單獨立的意思,有的幾節構成一組,表達比較複雜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來抒情、亦可敘事。注意運用比興手法,貼切、自然,增強了詩的音樂性;聯想豐富,感情深切。

4.整體分析詩歌

學生自行回想詩歌整體內容,然後思考:這首詩的結構層次該如何劃分?

第一部分:抒寫久別重逢延安的感觸。

第二部分:追憶當年延安的戰鬥生活。

第三部分:描繪會見親人的熱烈場景

第四部分:描畫延安城的嶄新面貌。

第五部分:歌頌延安的光輝歷史,展示繼續革命的征程。

5.指定學生朗讀全詩

要求讀音準確,讀出節奏。其他學生進行點評。

6.你認爲洋溢於全詩中的感情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作者抒發思想感情的線索是什麼?

三、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學生討論探究本課的重要內容。

1. 詩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樣表達他回延安時的激動心情的?(富有力度的動詞,“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省略號的運用,啓發想象、體味、聯想。擬人化的環境描寫

2. 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親到底教會了作者些什麼?詩歌是怎麼寫的?爲什麼這麼寫?(詩不宜直說。內容、文字要概括,形象與思想要具體,所以,作者運用詩歌傳統表現手法--比興、借代、擬人等方法,揭示了詩人對於延安熱愛、感激的原因。)

3. 讀了第三部分,我們看到了親人相見的熱烈、真摯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長和美麗、淳樸的心靈,逐層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樣表現這些內容的?(環境的烘托、渲染;三代人的典型;誇張、比喻

4. “母親延安換新衣”是怎樣的寫作方法?詩歌第四部分,是怎樣來具體寫“換新衣”的?爲什麼要寫這些內容?(擬人;排比、鋪陳、復疊;寫延安的變化,一個“新”字,躍然眼前)

5. 結尾一部分,寫到了楊家嶺、寶塔山、棗園。想一想,這些內容爲什麼放在最後一部分寫?(作者賦予革命歷史以色、形、光的鮮明形象,將紅旗、腳印、燈光等具體而富有象徵意義的事物寫入詩中,在形象中感受到,革命的力量無比巨大,跟着黨,沿着黨指引的道路,星星之火,定能燎原。)

6. 詩歌結尾說:“身長翅膀吧腳生雲,再回延安看母親!”當時作者並沒有離開延安。那麼,這樣的結尾,是不是有問題呢?(緊扣開頭和題目;富有浪漫色彩;延安必飛速發展,大步前進;言簡意深,情深)

7. 探究體會詩中真摯熾熱的感情,詩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昇華的?(激動、喜悅--愛延安、愛革命、愛人民--難捨難分的惜別之情)

8. 這首詩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採用“信天游”格式

每小節句與句之間的關係富於變化:比興關係、並列關係、順承關係

誇張手法的運用

注重煉字,選用恰當的動詞

四、再讀課文,品味詩歌的語言

由於這是一首民歌體裁的詩歌,在語言上有它自身的特點,請同學們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認真體會。體會時注意結合前面有關的介紹。  

【歸納總結】

這首信天游表現了詩人對延安的深厚情誼。全詩除了真切的情感構成了詩的源泉,就是詩人對陝北風土人情的意象組合描寫,它更增添了這首詩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美感,以及從樸實中流露出來的民族音樂般的美。

【鞏固拓展】

1. “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地跳,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這兩句寫出了詩人剛回延安怎樣的心情?

2. 詩歌第一部分中選用了一連串的動詞“抓”“貼”“摟”“放”“抱”“擁”好不好?請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3. “社會主義路上大踏步走,光榮的延河還要在前頭!”你怎樣理解這句詩的含義?

【預習指導】

1. 背誦全文,品味凝練語言。

2.熟讀《再別康橋》

四、板書設計

回延安

賀敬之

回延安→憶延安→話延安→看延安→祝延安

寫作特點:

1.“信天游”

2.每小節句與句之間的關係富於變化:

比興關係、並列關係、順承關係

3.誇張手法的運用

4.注重煉字,選用恰當的動詞

五、教學反思 

譚義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