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柳葉》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七年級下冊)

  課  型 略讀課 課  時 1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作者童年之“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文生動的描寫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透過閱讀文中的關鍵語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內涵。

                2、嘗試從描寫和語言運用的角度來品析本文的寫作藝術。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在苦難中能夠堅守善良和提煉幸福,懂得珍惜身邊的美好    生活。

學習重點 學習在生動的描寫中寄寓豐富的感情的寫法。

學習難點 引領學生進入“苦難”的審美世界。

教學方法與手段 自主--合作--探究--展示

                       多媒體

使用教材的構想

現在的孩子不易讀懂作者筆下的歲月,僅僅讀出作者童年搶柳葉、吃柳葉的趣事,顯然不是作者的初衷。作者的童年之“樂”誕生於苦難但又超越苦難,這樣的“苦”中之“趣”纔是更有靈性和溫度的。我們的孩子讀懂這樣的“童年趣事”纔會遠離淺薄和浮躁,在心中真正種下堅韌、樂觀、善良的種子。所以學習中要引導學生會發現美,面對苦難也能堅守善良和提練幸福。

一、

教師行爲 學生行爲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一、導語

在上課之前,老師想讓大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並用具體的語言描述自己能想到的最艱苦的生存狀態。

老師還想聽聽同學們談談到目前爲止,你自己親身體驗過的最艱苦的一種生活經歷。 

同學們能夠暢所欲言並且聲音洪亮,老師很高興。今天,老師爲同學們準備了一組圖片,下面就讓我們用心瀏覽。

這樣的一種歷史真實,圖片帶給我們以直觀的心靈震撼,那麼,作爲人類歷史最形象的詮釋的文學作品,它又會帶給我們以怎樣的感受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宋學孟的《柳葉兒》。 1、預設:

生1:吃不飽,穿不暖就是我能想到的最艱苦的一種生活狀態。 

生2:沒有書讀,不能自己獨立生活,需要乞求別人的幫助。

 生3:對我而言,最苦的生活就是生病時要打針吃藥。 

生4:要自己洗衣服,要早起,不夠時間睡。 

2、用心瀏覽圖片

3、檢測預習:

1、加拼音或者寫出漢字

(1)luō(   )下來      zuàn(  )幹      微sè(  )

涼sōu sōu  (     )   chěng(   )能      一 茬(  )

噌  噌(     )      勒緊(  )       兀(     )地  

(2)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__________: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機會。 創設情境爲進入文字醞釀情感

薰陶感染

自我檢測預習情況幫助督促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二、識柳葉----讀出生活的苦澀

(1)複述語言簡潔明瞭,很好!

讀懂文章內容只是第一步,我們還要力求讀懂文章內容後面的情感與思想。 

學習新課:

1、 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柳葉兒》的故事,其背景是 ________,是_______。

(2)複述一下文章 

生1:文章以柳葉兒爲線索,講述了作者童年時期爬樹搶柳葉兒的故事。  

師生共同概括寫作思路並板書: 

看柳葉兒--搶柳葉兒--吃柳葉兒--議柳葉兒

訓練了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頁

教師行爲 學生行爲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2)請同學們細讀課文,說說作者是怎樣寫童年的苦澀的。

(方法:用心發現,勾畫批註詞句,細細品讀,說出自己的理解。)

既然文中字字句句都是苦難,爲什麼本文放在“童年趣事”這一單元學習?

這和作者的情懷難以分割,接下來我們深入文中的語言,看看作者是怎樣使《柳葉兒》在苦難的背景下反而呈現出詩意和溫暖。

生2:第四自然段 :“那一年春天,地裏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乾地瓜秧吃光了,榆樹皮吃光了,大家又搶柳葉兒……那一年,我八歲。 ”這段文字的正常語序應該是這樣的:“我八歲那年的春天,地裏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乾地瓜秧吃光了,榆樹皮吃光了,大家又搶柳葉兒。”

作者用了倒裝、鋪排、反覆等多種方法來強調“苦難”的程度--維持時間之長,飢餓程度之深,災民年齡之小。寥寥幾句話,就暗示了餓殍遍野、民不聊生的狀態。

生3:爲了搶柳葉,我和三叔“天矇矇亮”就得起身。天氣寒冷、衣着單薄、餓着肚子,看到太陽升起居然感覺是肉做的大櫻桃,可以想象當時是多麼的飢餓。

生4:作者在描寫吃柳葉時寫到:“我”居然“拼了命”只吃到“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以至於奶奶“擔心我一個跟頭摔倒,那紙一般的肚皮會弄破,裏面的腸子會淌出來”平日裏的飢餓可窺見一斑,而難得飽食一回還是繞不開死亡的威脅,使人感到辛酸心痛。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與作用。

三、品柳葉-----發現身邊的美好

1、請同學們試着用“從_______中我讀懂了:有一種快樂叫________”的句式來描述作者的複雜情感。 

生5:從家長既惱怒孩子淘氣也爲

孩子健康聰明而欣慰中我讀

懂了:有一種快樂叫牽掛。 

生6:從田野裏農人們在樹下爲我

喝彩和驚慌的聲音裏我讀懂了:有一種快樂叫淳樸。 

生7:從我和三叔趕在太陽出來之

前,往“遠處”去搶柳葉途中那

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中

我讀懂了:有一種快樂叫

淡定。 

練習用規範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第三頁

教師行爲 學生行爲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例如:從爬樹逞強成功露了臉高興得意的情態中我讀懂了:有一種快樂叫淘氣。   

生8:從奶奶氣定神閒地做柳葉

中我讀懂了有一種快樂叫

堅強。 

生9:從“做這樣的飯,全家便

只允許我一個放開了吃”

我讀懂了有一種快樂叫

溫馨。

2、探究主題  昇華認識

3、小結:

再深重的苦難也無法剝奪永

恆的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

正因爲作者內心深處對自然美、

人情美、人性美的繾綣情懷,所

以在文中他藉助童趣表達了世人

的人性美;依託去遠處搶柳途葉

中詩情畫意的描寫讚揚了大自然

的淡定從容之美;透過奶奶收拾

柳葉的細節讓我們看到了在飢餓

來襲時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美。於是苦難逐漸變爲模糊的背景和

底色,《柳葉兒》就更能在苦難的

背景下愈加呈現出溫暖與詩意了。

再讀課文,給文章加一個副標題

生1:溫暖的痛苦 含淚的微笑

生2:從容鎮定面對苦難

生3:只要你願意美到處是有的

生4:苦難的童年 美麗的人生

訓練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體驗。

四、選讀課文---------進行描寫

寫一個能展現身邊美好的片段。

(要求:

1、至少用上四個生動形象的詞語進行描寫

2、100字以內。) 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語言力求生動有力。

五、課外閱讀連結 

曹文軒《青銅葵花》(學有餘力的同學完成閱讀)

增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語文素養。

第四頁

課堂檢測 主要環節的效果

1、 本文以                   爲線索,回憶了“我”童年時代                       兩件事,抒發了作者對柳葉兒特殊的感情。

2、文中用大段文字描寫搶柳葉兒、吃柳葉兒的快樂,其實是以“    ”襯“       ”表現了當時生活的艱難。

3、你認爲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                           。

 4、從下文找出與《柳葉兒》中“樂”、“美”、“香”表達相同的句子

大地春回、萬物復甦的日子重新來臨了!田野里長滿了各種野菜:雪蒿、馬齒莧、灰灰菜、野蔥……最好吃的是薺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裏,再放上點鹽花,真是無上的美味啊!而挖薺菜時的那種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享受:提着籃子,邁着輕捷的步子,向廣闊無垠的田野裏奔去。嫩生生的薺菜,在微風中揮動它們綠色的手掌,招呼我,歡迎我。我再也不必擔心有誰會拿着大棒子凶神惡煞似地追趕我,我甚至可以不時地擡頭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飛過去的小鳥,樹上綻開的花兒和藍天上白色的雲朵。那時,我的心裏便會不由地升起一個熱切的願望:巴不得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薺菜一樣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張潔《挖薺菜》 

5、學習了本文以及張潔《挖薺菜》片段,你最想對今天的同齡人說點什麼?   透過檢測,反饋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便於即時調整教學方法,優化學習進程。

板書設計

第五頁

課 題 十、柳葉兒 課  型 略讀課 課  時 1

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作者童年之“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文生動的描寫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透過閱讀文中的關鍵語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內涵。

2、嘗試從描寫和語言運用的角度來品析本文的寫作藝術。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在苦難中能夠堅守善良和提煉幸福,懂得珍惜身邊的美好生活。

學習重點 學習在生動的描寫中寄寓豐富的感情的寫法。

學習難點 引領學生進入“苦難”的審美世界。

教學方法與手段 自主--合作--探究--展示

多媒體

使用教材的構想 現在的孩子不易讀懂作者筆下的歲月,僅僅讀出作者童年搶柳葉、吃柳葉的趣事,顯然不是作者的初衷。作者的童年之“樂”誕生於苦難但又超越苦難,這樣的“苦”中之“趣”纔是更有靈性和溫度的。我們的孩子讀懂這樣的“童年趣事”纔會遠離淺薄和浮躁,在心中真正種下堅韌、樂觀、善良的種子。所以學習中要引導學生會發現美,面對苦難也能堅守善良和提練幸福。

第一頁

一、

教師行爲 學生行爲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一、導語

在上課之前,老師想讓大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並用具體的語言描述自己能想到的最艱苦的生存狀態。

老師還想聽聽同學們談談到目前爲止,你自己親身體驗過的最艱苦的一種生活經歷。 

同學們能夠暢所欲言並且聲音洪亮,老師很高興。今天,老師爲同學們準備了一組圖片,下面就讓我們用心瀏覽。

這樣的一種歷史真實,圖片帶給我們以直觀的心靈震撼,那麼,作爲人類歷史最形象的詮釋的文學作品,它又會帶給我們以怎樣的感受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宋學孟的《柳葉兒》。 1、預設:

生1:吃不飽,穿不暖就是我能想到的最艱苦的一種生活狀態。 

生2:沒有書讀,不能自己獨立生活,需要乞求別人的幫助。

 生3:對我而言,最苦的生活就是生病時要打針吃藥。 

生4:要自己洗衣服,要早起,不夠時間睡。 

2、用心瀏覽圖片

3、檢測預習:

1、加拼音或者寫出漢字

(1)luō(   )下來      zuàn(  )幹      微sè(  )

涼sōu sōu  (     )   chěng(   )能      一 茬(  )

噌  噌(     )      勒緊(  )       兀(     )地  

(2)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__________: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機會。 創設情境爲進入文字醞釀情感

薰陶感染

自我檢測預習情況幫助督促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二、識柳葉----讀出生活的苦澀

(1)複述語言簡潔明瞭,很好!

讀懂文章內容只是第一步,我們還要力求讀懂文章內容後面的情感與思想。 

學習新課:

1、 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柳葉兒》的故事,其背景是 ________,是_______。

(2)複述一下文章 

生1:文章以柳葉兒爲線索,講述了作者童年時期爬樹搶柳葉兒的故事。  

師生共同概括寫作思路並板書: 

看柳葉兒--搶柳葉兒--吃柳葉兒--議柳葉兒

訓練了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頁

教師行爲 學生行爲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2)請同學們細讀課文,說說作者是怎樣寫童年的苦澀的。

(方法:用心發現,勾畫批註詞句,細細品讀,說出自己的理解。)

既然文中字字句句都是苦難,爲什麼本文放在“童年趣事”這一單元學習?

這和作者的情懷難以分割,接下來我們深入文中的語言,看看作者是怎樣使《柳葉兒》在苦難的背景下反而呈現出詩意和溫暖。

生2:第四自然段 :“那一年春天,地裏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乾地瓜秧吃光了,榆樹皮吃光了,大家又搶柳葉兒……那一年,我八歲。 ”這段文字的正常語序應該是這樣的:“我八歲那年的春天,地裏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乾地瓜秧吃光了,榆樹皮吃光了,大家又搶柳葉兒。”

作者用了倒裝、鋪排、反覆等多種方法來強調“苦難”的程度--維持時間之長,飢餓程度之深,災民年齡之小。寥寥幾句話,就暗示了餓殍遍野、民不聊生的狀態。

生3:爲了搶柳葉,我和三叔“天矇矇亮”就得起身。天氣寒冷、衣着單薄、餓着肚子,看到太陽升起居然感覺是肉做的大櫻桃,可以想象當時是多麼的飢餓。

生4:作者在描寫吃柳葉時寫到:“我”居然“拼了命”只吃到“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以至於奶奶“擔心我一個跟頭摔倒,那紙一般的肚皮會弄破,裏面的腸子會淌出來”平日裏的飢餓可窺見一斑,而難得飽食一回還是繞不開死亡的威脅,使人感到辛酸心痛。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與作用。

三、品柳葉-----發現身邊的美好

1、請同學們試着用“從_______中我讀懂了:有一種快樂叫________”的句式來描述作者的複雜情感。 

生5:從家長既惱怒孩子淘氣也爲

孩子健康聰明而欣慰中我讀

懂了:有一種快樂叫牽掛。 

生6:從田野裏農人們在樹下爲我

喝彩和驚慌的聲音裏我讀懂了:有一種快樂叫淳樸。 

生7:從我和三叔趕在太陽出來之

前,往“遠處”去搶柳葉途中那

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中

我讀懂了:有一種快樂叫

淡定。 

練習用規範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第三頁

教師行爲 學生行爲 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例如:從爬樹逞強成功露了臉高興得意的情態中我讀懂了:有一種快樂叫淘氣。   

生8:從奶奶氣定神閒地做柳葉

中我讀懂了有一種快樂叫

堅強。 

生9:從“做這樣的飯,全家便

只允許我一個放開了吃”

我讀懂了有一種快樂叫

溫馨。

2、探究主題  昇華認識

3、小結:

再深重的苦難也無法剝奪永

恆的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

正因爲作者內心深處對自然美、

人情美、人性美的繾綣情懷,所

以在文中他藉助童趣表達了世人

的人性美;依託去遠處搶柳途葉

中詩情畫意的描寫讚揚了大自然

的淡定從容之美;透過奶奶收拾

柳葉的細節讓我們看到了在飢餓

來襲時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美。於是苦難逐漸變爲模糊的背景和

底色,《柳葉兒》就更能在苦難的

背景下愈加呈現出溫暖與詩意了。

再讀課文,給文章加一個副標題

生1:溫暖的痛苦 含淚的微笑

生2:從容鎮定面對苦難

生3:只要你願意美到處是有的

生4:苦難的童年 美麗的人生

訓練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體驗。

四、選讀課文---------進行描寫

寫一個能展現身邊美好的片段。

(要求:

1、至少用上四個生動形象的詞語進行描寫

2、100字以內。) 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語言力求生動有力。

五、課外閱讀連結 

曹文軒《青銅葵花》(學有餘力的同學完成閱讀)

增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語文素養。

第四頁

課堂檢測 主要環節的效果

1、 本文以                   爲線索,回憶了“我”童年時代                       兩件事,抒發了作者對柳葉兒特殊的感情。

2、文中用大段文字描寫搶柳葉兒、吃柳葉兒的快樂,其實是以“    ”襯“       ”表現了當時生活的艱難。

3、你認爲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                           。

 4、從下文找出與《柳葉兒》中“樂”、“美”、“香”表達相同的句子。

大地春回、萬物復甦的日子重新來臨了!田野里長滿了各種野菜:雪蒿、馬齒莧、灰灰菜、野蔥……最好吃的是薺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裏,再放上點鹽花,真是無上的美味啊!而挖薺菜時的那種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享受:提着籃子,邁着輕捷的步子,向廣闊無垠的田野裏奔去。嫩生生的薺菜,在微風中揮動它們綠色的手掌,招呼我,歡迎我。我再也不必擔心有誰會拿着大棒子凶神惡煞似地追趕我,我甚至可以不時地擡頭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飛過去的小鳥,樹上綻開的花兒和藍天上白色的雲朵。那時,我的心裏便會不由地升起一個熱切的願望:巴不得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薺菜一樣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張潔《挖薺菜》 

5、學習了本文以及張潔《挖薺菜》片段,你最想對今天的同齡人說點什麼?   透過檢測,反饋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便於即時調整教學方法,優化學習進程。

板書設計

第五頁

 

魏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