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班語言教案模板(精選7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語言教案模板(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語言教案模板(精選7篇)

中班語言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理解故事,引導幼兒感受故事意境,萌發對故事的興趣。

2、能大膽創編動作,並積極參與故事表演,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及想象力。

活動準備:

故事音樂、錄音機、圖片、動物頭飾等

活動過程:

1、匯入:引出故事的主人翁“小猴子”,出示小猴圖片及模仿小猴子。

2、欣賞故事:提問幼兒故事裏的情節,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師:小朋友,故事裏你們聽到了什麼?有誰呢?在幹什麼呢?

幼兒:有小猴子,要去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

3、以問答方式遊戲引出圖片。

師:“剛剛故事裏面,小猴子首先到了什麼地方?”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印象,學會結合內容找到圖片的順序並複述故事內容。

(玉米地裏——桃子樹——西瓜地裏——兔子)

4、結合故事內容,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動作及表情,鞏固理解故事內容。

5、透過遊戲,讓幼兒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6、活動總結。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的道理。

活動延伸:

請幼兒課後把故事的情節簡單地用圖畫表達出來,然後製作成小圖書與同伴進行分享。

中班語言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小動物們見面後的生動、可愛的形象。

2、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形象地表演兒歌。

3、初步嘗試仿編兒歌。

4、積極思考,大膽想象,體驗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重點:

有表情地朗誦兒歌,表演兒歌。

活動難點:

嘗試學習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小狗,小鴨,娃娃的套手指卡紙教具各兩個。

2、幼兒已有見面時打招呼方式的生活經驗。

活動過程:

一、透過談話匯入。

1、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

2、你看到好朋友時會怎麼說,怎麼做?

3、師小結幼兒所說的:"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並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那麼你們知道小動物們見了面是怎麼做的嗎?讓我們豎起來小耳朵一起來聽聽看!"

二、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演示教具,朗誦兒歌

師:兒歌中出現了哪些小動物?

2、教師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誦兒歌

師:

(1)兒歌中兩隻小鴨見了面是怎麼做的?

(2)小狗見了面又是怎麼做的?

(3)那兩個娃娃見了面又是怎麼做的呀?

3、引導幼兒說出兒歌名。

三、學習朗誦兒歌。

1、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首兒歌,好嗎?"

請幼兒進行集體跟誦。

2、引導幼兒用好看的動作表演兒歌,再次熟悉兒歌內容。

師:"小朋友們能不能用好看的動作把這首兒歌表現出來呢?"

四、兒歌表演。

請幼兒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兒歌。(幼兒面對面進行表演)

五、引導幼兒嘗試仿編兒歌。

1、教師先示範仿編2—3句;

2、幼兒兩兩互相討論,嘗試仿編;

3、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仿編的兒歌。

附:兒歌《見面》

兩隻小狗見了面,

互相親親鼻子尖;

兩隻小鴨見了面,

尾巴搖搖頭點點;

兩個娃娃見了面,

親親熱熱把手牽。

中班語言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知道秋天有許多樹葉會飄落。

2、會朗誦兒歌,能用肢體動作表現秋天落葉飄落的自然美。

教學準備:

1、配套磁帶。

2、已帶領幼兒去戶外觀察秋天落葉的情境。

教學重點與難點:會朗誦兒歌,能用肢體動作表現秋天落葉飄落的自然美。

教學方法與手段:經驗遷移法、談話法、提問法。

教學過程:

開始部分

談話匯入活動。

提問: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來到了,你看到了些什麼?

基本部分

1、回憶已有經驗,說說看落葉、撿落葉的情境。

(1)提問:秋天,你見過哪些顏色的樹葉?這些樹葉都是什麼形狀的?像什麼?你知道這些都是什麼樹的樹葉嗎?

(2)師:這些樹葉都是怎麼從樹上落下來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欣賞兒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師:秋天的落葉可真美,老師這裏也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寫的就是秋天的落葉,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聽兒歌錄音,再次欣賞兒歌。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聽了這首兒歌你有什麼感覺?

3、練習朗誦兒歌。

(1)教師念一句,幼兒跟着念一句。

(2)幼兒跟隨教師有感情的念兒歌。

結束部分

表演兒歌。

鼓勵幼兒大膽爲兒歌內容配動作,練習邊念兒歌邊創編動作。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意境優美、短小精悍的兒歌,它生動的描繪了秋天樹葉掉落的情景,但它過於抽象,對於幼兒來說不易理解。因此根據語言綱要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製作了課件,透過課件與錄音兒歌巧妙的結合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兒歌。在最後我請幼兒模仿落葉們的肢體形態慢慢飄落,孩子們很感興趣,一起嘗試用肢體語言來展示兒歌,讓幼兒在動一動中進一步感受兒歌。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孩子們雖然對錶現兒歌內容很感興趣,但是真正對於兒歌內的一些優美的詞彙還是理解不了。

中班語言教案4

活動目標:

1、認識鴨、鵝的外形,瞭解它們的習性。

2、知道鴨、鵝有什麼用處。

3、能夠從外形上區分出鴨和鵝。

教學時間:

教時第一教時活動準備:

鴨、鵝的圖片多幅活動過程:

1、謎語匯入。

師: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猜一個謎語:頭戴紅帽子,身穿大白袍,愛在河裏遊,"戇戇"高聲叫。猜一種家裏養的小動物。

2、出示鵝的圖片,請幼兒觀察。

3、問:

(1)鵝的頭上有什麼?

(2)(手指鵝的頸)這是鵝的什麼?它長得怎樣?

(3)鵝的身體怎樣?身體兩邊還有什麼?

(4)鵝的腳長的怎樣?腳趾間爲什麼會有蹼?

(5)鵝有些什麼顏色呢?

(6)鵝是怎樣叫的?怎樣走路的呢?

4、出示鴨的圖片,請幼兒與鵝進行比較認識。

5、相同:

(1)都有兩隻眼睛、扁扁的嘴巴、長長的頸,身上都有羽毛,都有翅膀,腳上都有蹼。

(2)它們都會生蛋,它們的寶寶都是從蛋裏孵出來的。

(3)它們的肉都能吃,毛還可以做成羽毛扇、羽絨被、羽絨衣呢!

6、不同:

(1)頭上不同,鵝頭上有肉瘤。

(2)鵝的身體一般比鴨大。

(3)身上的羽毛也不太一樣,鴨還有黑色的呢!

(4)鵝愛吃青草、青菜,鴨喜歡吃小魚、小蝦。

(5)鵝蛋比鴨蛋大。

7、今天我們認識了鴨、鵝,它們都是我們家裏養的,我們把它叫做"家禽"。現在我們來學着它們走路的樣子到外面遊戲去吧!

第二教時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上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幼兒開啟《幼兒用書》第9頁。

請幼兒觀察書上面的'圖片,並說說圖片上的物品是用什麼做的?

1、教師引導幼兒認讀圖片上的物品。

2、請幼兒說說鵝還有哪些用途?

3、帶領幼兒朗誦詩歌《鵝》。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戶外做遊戲"小鵝上山坡"

中班語言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有節奏的念兒歌

2、嘗試用動作表演兒歌

3、進行合理創編

活動準備:麥苗、梨樹、小朋友、種子的圖片和下雨的圖片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若當天正好在下雨)師:小朋友們聽,外面在幹什麼呀?(回答)

(若當天沒有下雨)教師出示下雨的圖片,師:小朋友們看,這是怎麼了?(回答)嗯,下雨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兒歌,它的題目叫《春雨》,說說看叫什麼?(集體回答後請個別小朋友站起來回答)

(二)第一遍:教師念兒歌,幼兒欣賞,結束後幼兒回答:

1、這首兒歌的題目是什麼?

2、請你說說在這首兒歌中,你聽到了什麼?(幼兒回答後出示圖片)

(三)第二遍:教師念兒歌,幼兒欣賞,結束後幼兒回答:在這首兒歌中你還聽到了什麼?(幼兒回答後出示圖片)

(四)第三遍:教師念兒歌,幼兒欣賞,結束後幼兒回答:你能根據剛剛老師唸的兒歌把你聽到的東西排一下順序嗎?(幼兒邊回答邊調整圖片的順序)

(五)第四遍:教師與幼兒一起念兒歌,師:能幹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念這首兒歌

(六)第五遍:教師與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動作吧,下小雨可以怎麼做啊···(讓幼兒自己說自己做,如果實在想不到,教師再提供資訊)好,現在我們一起來一邊做動作一邊念兒歌吧

(七)創編:師:春天裏,還有誰也要發芽,誰也會開花,誰也想長大呢?小朋友除了種瓜還可以種什麼呢?請你用兒歌裏好聽的話來說一說

活動反思:本活動是以兒歌的形式鍛鍊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幼兒在念兒歌時有節奏感,能夠對兒歌進行合理創編。

附(兒歌):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種子說:“下吧,下吧,我要發芽!”

梨樹說:“下吧,下吧,我要開花!”

麥苗說:“下吧,下吧,我要長大!”

小朋友說:“下吧,下吧,我要種瓜!”

中班語言教案6

【活動目標】:

1、喜歡文學活動,感受兒歌的語言美。

2、理解兒歌內容,並大膽想像其他堆雪人使用的材料。

3、能根據兒歌的格式和韻律,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1、雪人圖片、玉米鬚子、紅色紙條、貝殼、鈕釦、蘿蔔、花圍巾小圖卡。

2、經驗準備:幼兒已瞭解“三九天”的意思。

3、課件:幼兒堆雪人時的照片

【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玩雪時的情景。

(1)教師:小朋友,你們還記得上次下雪時去外面玩雪的情景嗎?今天老師這裏有一些小朋友玩雪時的照片,讓我們來看一看吧!(教師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看)

(2)教師:下雪時你們都玩了些什麼?(堆雪人)好玩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首關於堆雪人的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內容。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兒歌,引導幼兒認真傾聽。

(2)教師提問,並根據幼兒所說的內容,出示相應的部位。

教師:你在兒歌中聽到了什麼?雪人的五官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3)教師再次朗誦兒歌,並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圖片。

(4)幼兒根據雪人圖片,跟隨教師一起朗誦兒歌。

3、引導幼兒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朗誦、表演兒歌。

(1)師幼共同朗誦兒歌。(教師念前半句,幼兒念後半句)

(2)男女分組朗誦。

(3)分角色朗誦。

4、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仿編兒歌。

(1)討論:雪人的五官還可以用什麼材料來做?請根據兒歌的句式,嘗試將你想的仿編到兒歌裏。

(2)引導幼兒與同伴自由講述,教師以插話的方式參與幼兒仿編。

(3)請個別幼兒將自己仿編的兒歌在集體面前念出來。(教師根據幼兒創編的內容,畫在相應的雪人圖片上)

(4)教師帶領幼兒朗誦仿編的兒歌。

活動延伸:

提供材料,鼓勵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創編兒歌

中班語言教案7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猜謎的方法。

2、能認真傾聽。理解謎面內容,快速猜出謎底。

3、體驗猜謎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鴨和小貓的胸卡,上寫幼兒姓名;動物電腦課件;抽拉魔術箱;放大的教材圖片兩張;寫有謎語的花形卡片;錄音磁帶等。

活動重難點:

引導幼兒感受到要想猜得準確先將謎面聽完整。此活動以小組形式進行。

活動過程:

一、猜謎遊戲。引起幼兒猜謎的興趣。

1、利用孩子身上戴的小胸卡玩猜謎遊戲。

2、教師說謎面,幼兒以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和肢體語言來表現謎底。調動幼兒猜謎的興趣。

二、出示電腦課件玩遊戲:看誰猜得快又準,透過猜一些特徵和習性相近的動物謎語引導初步掌握猜謎的方法。

第一次猜謎,對於沒聽完謎面就搶答的幼兒,教師運用結果反饋法使幼兒感受到要想猜得準確先將謎面聽完整。鼓勵猜出謎底的幼兒說說你是怎麼猜出來的?怎樣才能猜得準?

運用方法二次猜謎。

三、引導幼兒運用教材中的畫面玩猜謎遊戲

1、出示抽拉魔術箱。引導幼兒觀察上面的圖片。圖上的動物真調皮,他們都藏了起來。快來看看你能找出哪些動物?

2、對於找不出的動物,教師可說謎語讓幼兒猜,並抽拉出相應的動物驗證猜謎結果。

3、出示放大的圖片。以給小動物送花的形式。引導幼兒與在座的老師們互動猜謎。教師觀察指導。對於很快猜出謎底的幼兒教師引導他們和小夥伴說說你是怎樣猜出來的?對於猜謎有困難的幼兒教師可放慢速度或用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謎面並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四、請幼兒說謎語大家猜。拓展動物以外的謎語類形。

今天我們猜了這麼多動物的謎語。你們有沒有不是動物的謎語,說一個讓大家來猜猜?請幼兒說謎語大家猜。

五、結束部分

教師說一個有關在座老師的謎面請幼兒猜出謎底並去和她握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