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班語言活動好心的小蛇教案

作爲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語言活動好心的小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語言活動好心的小蛇教案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能根據畫面資訊進行描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嘗試提出問題,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具有初步的推測能力。

3、理解故事情節,體驗動物之間相互友愛的情感。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r、黑板、標記紙若干(兩張問題空白標記紙,表情語言標記圖,1、2、3、4序號紙標記,四種動物標記圖)。

活動重難點

重點:觀察圖片。根據畫面資訊進行描述。

難點:能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嘗試提出問題。

活動過程

匯入。師:今天我要和你們一起來講故事,不過今天我們講的方法要和以前有點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裏呢?我要請你們一邊看圖一邊做小老師,講給大家聽。你們敢試試嗎?

一、觀察畫面,幼兒提問,幼兒回答

(一)觀察畫面一,幼兒提問,幼兒回答。

1師:可能發生着一件什麼事情?把你看出來的事告訴大家。

2師:這張圖片,你們有什麼想問的嗎?

教師重複並歸納幼兒的問題,並在紙上圖示記錄:“怎樣過河?”)

3師:這個問題,誰能來回答?

(二)觀察畫面二,幼兒提問,幼兒回答。

1師:這張圖片告訴我們,小動物們想到的是用什麼辦法來過河的?

師小結:小蛇把自己長長的身子搭在小河的兩岸,做成了一座獨木橋,好讓夥伴們從它身上過河。(幼兒學着一起說)

2師:這張圖片。你們有問題要問嗎?

(師在紙上記錄幼兒的問題:“誰先過河?”)

二、幼兒討論確定小動物過河的順序

師:誰能來說說,你覺得哪個小動物第一個過河?

師:能說說你的理由嗎?(幼兒意見會有不同,教師引導幼兒“少數服從多數”,統一意見,並以此方法確定第二、第三、第四個過河的動物。同時,教師在黑板上出示數字順序和相應動物圖片。)

三、幼兒觀看PPT並進行描述

師:一起看看××動物是怎樣過河的?把你們看到的告訴大家。請你們看仔細了。

師:你們看到小蛇的表情了嗎?(出示小蛇表情圖)小蛇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表情?它是怎樣想的?你能猜出來嗎?

師小結:小小的、輕輕的螞蟻從小蛇身上過去,小蛇幾乎感覺不到重量,小蛇眯起眼睛,感覺很輕鬆。(幼兒練習描述)

按照此法,依次放映PPT,引導幼兒觀察小蛇表情,猜測小蛇的心理,並描述。教師分別小結後,再讓幼兒練習。

蚯蚓過河,小蛇感覺到了有那麼一點重量。小蛇豎起眉毛,睜大了眼睛,感覺有一點點累。

老鼠過河,老鼠比蚯蚓重多了。小蛇爲了不讓老鼠把自己壓垮,用力把身子拱起來。小蛇感覺累多了,頭上都流汗了,

小雞走到小蛇身上時,小蛇已經力不從心了,它硬挺着。好不容易支撐着,頭上流下了很多汗,勉強讓小雞順利地從自己身上過了河。

四、幼兒重新討論,再次確定小動物過河的順序

師:剛纔你們商量的小動物過河的順序,現在要調整嗎?爲什麼?(引導幼兒聯繫小蛇表情,討論確定:小動物過河的順序是從體重最輕的動物開始,依次體重逐步增加。)

五、播放動畫。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師:在小蛇的幫助下,四隻小動物都順利地過河了,它們真的應該要謝謝這條小蛇了。你們覺得這是一條怎樣的小蛇呢?

幼:好心的小蛇,愛幫助別人的小蛇,可愛的小蛇

師:下面,我們一起再來欣賞一遍這個故事,來學習這條……的小蛇。好嗎?

六、延伸活動:引出後續故事

(出示圖片:小狗來了……)師:你覺得小狗能在小蛇幫助下過河嗎?爲什麼?

師:這個問題,請你們回去想,想好以後編進這個故事裏,讓小蛇的故事更加精彩,再給故事取個名字,好嗎?

活動反思

1、素材的分析。我認爲在選擇某一素材作爲語言活動內容時。必須具體分析素材本身的價值點。並以此作爲活動開展的生長點。故事《好心的小蛇》選自《互動分享繪本》(配有PPT),我對其作了以下分析:

(1)故事是以“過河”情節爲主線貫穿始終,在語言表述上更多體現出思維的邏輯性,而不是語言的重複性。

(2)故事中四個小動物過河的順序是和動物體重相關的,故事編寫者意在讓幼兒獲得相關經驗。

(3)故事尾聲“小狗的出現”可謂峯迴路轉。

根據以上分析,我對素材進行了以下處理:

(1)將素材提供的靜態的PPT修改爲動態的,目的讓孩子更直觀地感受到“小蛇在幫助四個體重不同的小動物過河時的表情與神態”,更好體會“小動物體重的`增加對小蛇的壓力”。

(2)對PPT中既定的四個小動物過河的順序進行了單張連結處理,可以根據幼兒排序次序出現,以配合活動中“讓幼兒討論確定過河順序”這一環節。

(3)故事結尾“小狗出現”處理爲活動延伸部分,這樣能讓故事“好心的小蛇”主題更清晰,同時也給幼兒留下續編的空間。

2、目標的定位。在確定本次活動目標的過程中,我關注了以下幾方面:

(1)思維和語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目標中要求幼兒“能根據畫面資訊進行描述”。

(2)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從經驗中獲得,並非經由成人的刻意教導而來。因此,目標中提出“理解故事情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主動理解是兒童學習語言的特點。因此,目標中要求幼兒能“嘗試提出問題,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充分突出了幼兒在語言學習和運用中的主體地位。

(4)語言活動過程中,幼兒獲得的應該不僅僅是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的提高,還應包括情感、溝通、態度等方面的體驗和提升,目標中也充分體現了這一意圖。

3、環節的設計。我始終把“幼兒學習方式的自主”“活動環節的創新”“學習內容的挑戰”作爲設計活動環節的出發點。重點就以下方面作了積極探索和嘗試:

(1)變“教師提問幼兒回答”爲“幼兒提問幼兒回答”,爲幼兒創設更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

(2)變“完全以本爲本”爲“以本爲線適當調整”。一般語言活動中,教師都是以故事內容爲藍本,整個活動的主線也是完全依賴於作品本身的。在此次活動中,我透過“幼兒討論確定小動物過河的順序”和“幼兒重新討論再次確定小動物過河的順序”這兩個環節的設計。對既定的故事內容進行了相對開放的處理,先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做出選擇,接着透過對畫面內容的觀察理解,再次討論重新調整。如此設計,既遵循了故事本身的情節線索,同時增加了懸念,提高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使幼兒的語言學習和經驗、思維緊密結合。

附故事:好心的小蛇

一羣小動物來到小河邊,它們是小蛇、小老鼠、小雞、蚯蚓和螞蟻。

它們要過河,但是它們中間只有小蛇會游泳,其他的動物都不會游泳。怎麼辦呢?

好心的小蛇想了個辦法,它把自己長長的身子搭在小河的兩岸,做成了一座獨木橋,好讓夥伴們從它身上過河。

首先是身軀微小的螞蟻從它身上過河。小蛇簡直感覺不到小螞蟻的重量。

接着是蚯蚓過河。這一次,小蛇感覺到了有那麼一點重量。

再接着是老鼠過河,老鼠比蚯蚓重多了。小蛇爲了不讓老鼠把自己壓垮,用力把身子拱起來。

當小雞走上小蛇身上時,小蛇已經力不從心了,它硬挺着,好不容易支撐着,讓小雞順利地從自己身上過了河。

這時,忽然走過來一隻小狗,這隻小狗也想從小蛇身上過河。那可不行,小蛇迅速地縮回了身子。小狗那麼重,小蛇哪能承載得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