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有關小班美術教案合集九篇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班美術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小班美術教案合集九篇

小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發現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現象。

2.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3.嘗試用繪畫記錄的方式。

活動準備:

1.水、油每人各一小杯,備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記錄單、記錄筆、黃色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遊戲引入:《你問我答》

1.小朋友提有關實驗物品的問題,教師回答。

2.杯子裏有什麼?

像水一樣會流動的,黃顏色的,爸爸媽媽炒菜是要用的“油”。這裏還有一杯,這是什麼?(水)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會怎樣?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會怎樣?

二、猜想記錄

1.把幼兒猜測結果圖出示在黑板上。

油會在水的哪兒?

2.統計幼兒每種預測結果人數並記錄在黑板上。

3.簡單介紹記錄表。

4.幼兒記錄並講述自己的猜想。

三、進行實驗

1.要求:認真觀察,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爲每位小朋友也準備了一杯油和一杯水,每個小朋友在小托盤中取一杯油和一杯水,注意輕一點不要弄撒了哦。

2.幼兒實驗,記錄。

把油倒進水裏看一看會出現什麼有意思的現象呢?(幼兒:油在水的上面)

3.幼兒驗證預測結果教師記錄。

油在水的上面,把黑板上剛纔我們猜對的畫一個勾。

4.攪拌後油在水的位置,教師出示第二組圖片。

看一看這張圖是什麼意思?

幼兒:用筷子攪一攪。

猜一猜我們用筷子攪一攪油會在水的哪裏?

5.幼兒實驗並記錄。

這裏給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張小卡片,還有油畫棒,把你攪拌後發現的有意思的現象記錄在小卡片上,我們黃色的油畫棒表示油,藍色的表示水,小朋友要記清哦。

四、交流、討論

1.你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杯子裏的油和水有什麼樣的變化?

(1)做完實驗的小朋友來把你的卡片貼在黑板上。(2)誰來講一講,你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杯子裏的油和水有什麼樣的變化?

2.教師小結:油和水這兩個好朋友很奇怪,油總是在水的上面。請小朋友回去觀察一下中午咱們喝的湯,爸爸媽媽炒的菜是不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

五、提出新問題

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活動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會出現什麼現象,這是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現象,我抓住這一現象,意在透過觀察記錄和實驗操作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整節活動連接緊密,穩紮穩打。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猜想並堅持幼兒自己動手探索、發現的原則,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能力,讓幼兒在實踐中感悟出真知,在細心的觀察中發現“油和水”的奧祕。也培養了幼兒敢於質疑、樂於猜想的科學態度。活動達到教育目標。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DD油和水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敢於質疑、樂於猜想、勇於創新的意識。

2.使幼兒感知油水分離現象及糧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現象。

3.初步學習記錄實驗結果,並培養幼兒認真、細緻的科學態度。

活動準備

涼白開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糧食(玉米、大米、芝麻、花生、黃豆)分裝在盤子裏,筷子、畫紙、筆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慾望

1.猜一猜:杯子裏裝的是什麼?

導語:“你們面前都有兩個杯子,請你猜一猜杯子裏是什麼?”

2.試一試:想辦法辨別杯子裏是什麼?

導語:“我不知道它們是什麼,但我知道它們是無毒的,用什麼辦法才能知道它們是什麼呢?你來試一試。”

3.說一說:杯子裏是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二)實驗、觀察油水分離現象

1.猜一猜:油和水倒進一個杯子中,會發生什麼事情?

導語:“請你們猜一猜,假如把油和水倒人一個杯子中,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2.幼兒實驗、觀察。

(1)把“水和油倒人一個杯中觀察”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2)用筷子攪一攪,再次觀察“你又發現了什麼?”

(三)實驗並記錄各種糧食放在水、油中的沉浮現象

1.做一做:把各種糧食放在水、油中,並記錄觀察結果。導語:“今天,來了許多糧食朋友,你們看看都有誰?”“它們想在油、水中游泳,請你把它們一個一個放進杯中,每一種都要試一試,看看有什麼奇妙的事情發生,然後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

小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享受創作的樂趣。

2、培養幼兒學習觀察、學習探索、學習想象。

3、鍛鍊小肌肉的活動能力。

活動準備

頭飾、黃樹葉、塑料袋、塑料盤、固體膠、彩紙、小筐、輕音樂、各種輔助材料、布。活動過程

1、老師扮兔子媽媽,帶領小兔子進入樹林。

師:“孩子們,秋天到了,今天我們一起到大森林裏去做遊戲,好麼?到了大森林裏,請你們注意看看大森林裏都有什麼變化,我們就聽着音樂,一起跳着舞走吧。”

2、幼兒自由的在場地上觀賞,可以撿起樹葉觀察,互相說說小樹葉是什麼樣子的。(自由討論)

-孩子們,你們都看到什麼了?

-你想說些什麼呢?

-你覺得小葉子像什麼?

-你喜歡小樹葉麼?

-孩子們,你們看,小鹿和大公雞姐姐也來了,她們有這麼多袋子,我們一起動手,把小樹葉收集到袋子裏,請你們一邊撿樹葉一邊數數看,撿了多少片小葉子。(請配班老師幫忙把袋子發給幼兒,一起聽音樂撿樹葉)

3、師:孩子們,你們真能幹,撿了這麼多的小樹葉,我知道你們都累了,我們來這邊休息一會吧。(幼兒圍坐成半圓)孩子們,你們看,我也撿了很多的樹葉,可是你們看我的樹葉變成什麼樣子的了?(出示碎樹葉)小樹葉怎麼會變小、變碎了呢?你會把小樹葉變小麼?怎麼變呢?(幼兒個別示範,回答)

4、師:“剛纔你們想了很多好辦法,那我們就來試試看,看看哪種辦法最好,能讓小樹葉很快就變小,我們一起來做吧。”(幼兒嘗試用搓、捏、擠、揉、壓等多種辦法,提醒幼兒要一隻手捏緊袋子的口,別讓小樹葉從袋子裏溜出來)

5、師:孩子們,你們真聰明,我看到你們把小樹葉都變的很小很小了。你們手裏的小樹葉還可以做什麼呢?動動腦筋,想想看。

師:你們猜猜我用小樹葉做的是什麼?(展示電腦抽象畫)

你想用小樹葉做漂亮的畫麼?

你想做什麼呢?

這裏有一些固體膠、彩紙、油畫棒和一些你可能用得上的毛線、彩色皺紋紙和釦子,現在就帶着你的小樹葉用這些材料做一幅美麗的畫吧。

6、請教師協助把樹葉倒入塑料盤中,幼兒用小樹葉做創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放輕音樂,幼兒創作)

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能自主、大膽地用色,嘗試用漏印的方法去作畫。

2、 體驗自主玩色的樂趣,感受春天美麗的色彩。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用書.美工》

2、教師範畫若干張,各色水分顏料及海綿。

活動過程:

1、 出示範畫,觀察和欣賞春天美麗的小花。

春天來了,公園裏開滿了美麗的花,我們來看看這些花是什麼樣的?有哪些漂亮的顏色?

2、 介紹模版漏印的作畫方法並予以示範。

教師出示鏤空的模版,認識模版,將模版放在白紙與彩色紙上,讓幼兒觀察他的神奇效果。

請幼兒想想用什麼方法利用模版在白紙上留下美麗的小花呢?(讓幼兒關注作畫的方法,並用幼兒的提議去嘗試)

教師示範正確的漏印作畫方法。(重點提示:按模版的手不能移位,顏料不宜過多,一塊海綿只能蘸一種顏色,不同顏色的海綿可以與同伴交換使用)

3、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大膽用色,體現春天花枝招展的色彩,關注用色拘謹的幼兒。

4、展示,講評

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透過印染活動掌握印染的方法,引導幼兒感受印染作品的美。

2、培養幼兒認真做事的習慣。

3、幫助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每桌兩盒顏料,一塊溼毛巾,舊報紙若干(鋪在桌子上),大泡沫板( 陳列幼兒作品)。

活動過程:

1、出示範例,引起興趣。

今天教師帶來了幾塊漂亮的手帕,你們想看嗎?

你們看這些手帕漂亮嗎? 那你知道這種手帕怎麼裝飾出來的呢? 你們想來裝飾手帕嗎?

2、老師簡單示範,講解印染方法,示範後請幼兒講講是怎麼做出來的?教師最後一次故意蘸得多一點,請幼兒想一想顏料爲什麼會滴下來。和幼兒一起討論要注意的問題。(1)蘸顏料的時間不能太長。(2)開啟時小心慢一點,不弄壞作業紙。

3、幼兒染手帕,教師指導(1)鼓勵幼兒大膽印染。(2)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作業。(3)提醒幼兒不弄髒衣服。(4)鼓勵幼兒在開啟時不怕困難,堅持做完一件事。

4、講評(將幼兒作品平放在泡沫板上,幼兒圍坐在周圍) 今天,我們每人都印染了手帕,你們覺得你們印染的手帕美嗎? 老師也覺得你們的手帕很美,你們印出了這麼美麗的手帕,心理怎麼樣? 你們想把這麼美麗的手帕送給誰呢? 這麼漂亮的手帕你想用來做什麼呢?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的目的是爲了讓幼兒在作畫過程中體驗到歡樂的情緒,所以在幼兒自己操作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加上背景音樂,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快樂。在今後的活動中我們也會將各種在生活接觸過的用品相結合。讓幼兒能更加大膽地進行想象和創作。透過相互的學習,去體驗美術活動帶來的快樂!

小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表現出媽媽的外貌特鉦和動作神態;

2.學習運用漸變色方式進行配色;

3.進一步感受媽媽對自己的關愛,同時表達出熱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每人帶一張媽媽懷孕時的照片;

2.油畫筆、記號筆諾幹,

活動過程

1.欣賞與討論;

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到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媽媽生的。

“你們是誰生的?老師是誰生的?”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媽媽的特徵,請幼兒出示媽媽的照片,向大家介紹自己媽媽的外形特徵。

“你的媽媽長得什麼樣子?”

引導幼兒從深到淺或從淺到深塗色。

媽媽的肚子裏有沒有小寶寶呢?媽媽肚子裏的小寶寶一天天長大,媽媽都穿上了寬大的衣服,這些衣服有美麗的花紋,又有美麗的顏色,那麼,哪幾種顏色是一家子呢?

2.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提示幼兒把人物畫得大一點,方便將想象到的不同花樣畫在衣服上。

引導幼兒注意顏色選配,引導幼兒相互學習。

3.引導。

引導幼兒觀察媽媽的衣服上的有些什麼花紋,討論怎樣爲媽媽的衣服選配顏色。

把媽媽的照片和畫像放在一起展覽,請媽媽們一起參與欣賞與。

小班美術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 幼兒初步學會畫人的基本方法。

2.幼兒能夠養成主動細緻觀察的習慣。

3.幼兒的繪畫興趣及自信心的培養。

二、活動準備:

1.各種繪畫材料:水彩筆2. 作業紙,人手一張3 小人模型若干三、活動過程:

(一)激趣:教師談話,透過談話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小朋友,看我手裏拿的是什麼?"(娃娃/小人)"現在我請小朋友們和我一起觀察一下小人的頭是什麼形狀?它的頭上有什麼?""身子是什麼形狀?胳膊是什麼形狀的?腿是什麼形狀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王老師拿的小人和我們大家一樣,都有:頭、身體、胳膊和腿。"(二)指導認知:引導幼兒畫人可以從觀察人的基本構造開始。

1.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觀察人的基本特徵。

"哎!小朋友,今天你們坐的那麼好,老師獎勵你們,咱們一起來看電腦。"引導幼兒自己說出人物的基本特徵。

(1)小朋友你來看一看,這是人的頭,頭是圓形的,頭上有頭髮、眉毛、眼睛、鼻子、嘴巴。

(2)小朋友你看看頭下面連着脖子,脖子是粗粗的,短短的。

(3)你來說說腿比胳膊(長),身體比胳膊和腿(粗)。

(三)複習鞏固:幼兒用作業紙來進行繪畫人物。

進行作畫,教師進行指導。注意常規的培養:"今天小朋友天繪畫時,我們也知道畫畫的時候不說話。但是有個別小朋友今天在畫畫的時候,有點坐不住,今天原諒你,下次我們一起看你的表現。"在繪畫過程中及時鼓勵幼兒。

(四)遷移運用:展示作業 ,互相觀賞,教師進行點評。

小朋友們,咱們一起來看看你們的繪畫作品。比如,某某小朋友進步了,某某小朋友畫的小人是長頭髮的······(五)擴展放鬆:

幼兒可以在區角中找一找哪裏有小人?你找到的小人是什麼樣子?

小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瞭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製作湯圓。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籤、鑷子。

活動過程: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麼?

2、出示湯圓的圖片,說說湯圓的形狀,吃去是什麼味道的?裏面有什麼?什麼顏色的?

3、教師示範用紙漿在KT板上製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糰的製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活動反思: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託班,對於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 “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製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幹過程,由於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乾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佈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小班美術教案 篇8

生成背景

我班的幼兒已經認識了幾種較常見的顏色:紅、黃、藍、綠等,爲了提高幼兒對色彩的認識,我設計了“找朋友”這個活動,透過這個活動,寶寶們還認識了粉紅、橘黃、淡藍、青色,還初步嘗試使用漸變的塗色方法來作畫。

活動目標:

1、認識幾對同類色:紅色——粉紅,黃色——橘黃,藍色——淡藍色,青色——綠色。

2、初步嘗試用漸變色塗色。

3、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認識紅色、粉紅、黃色、橘黃、藍色、淡藍色、青色、綠色,能叫出它們的名稱。

2、貼絨顏色寶寶8個,磁帶、錄音機。

3、幼兒人手一個顏色寶寶,油畫棒,畫紙。

活動過程:

一、引出問題:我們都有好朋友,今天我們來幫顏色寶寶來找它的好朋友,好嗎?

二、匹配同類色:

1、出示8個貼絨寶寶:教師:來了一個紅寶寶,它說,我有一個朋友跟我長的很像,看看,這裏誰和我長的最像,請你來幫我找一找。幼兒找出粉紅色,“好朋友,手拉手,抱一抱”教師和一名幼兒示範動作。

2、用同樣的方法找出另3對顏色。

三、遊戲:找朋友

1、幼兒分別帶上顏色寶寶頭飾,聽音樂自由舞蹈,當音樂停止時,幼兒找到與自己是同類色的幼兒手拉手、抱一抱。

2、幼兒交換頭飾,再次進行遊戲。

四:塗色練習:大氣球

教師示範:首先找出一對好朋友顏色,在氣球的一邊塗上深色,讓它的手“張開”,接着,在氣球的另一邊塗上淡色,讓它和深色“手拉手”,最後,用淡色在中間塗抹,這樣,兩種顏色就抱在一起了。

簡單評價:好朋友力量大,顏色寶寶兩個在一起,畫出來的圖畫就更加漂亮了。

小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豎直線、短橫線表現籬笆。

2、在保護小雞寶寶的遊戲情景中,透過不斷累加線條,感受線條組合由疏到密的變化。

3、樂意爲小雞寶寶做籬笆牆。

活動準備

1、觀察過一些單位的戶外防護欄杆,知道什麼是籬笆、柵欄,用過粉筆。

2、大灰狼頭飾一個,圈若干,粉筆數盒放在“小雞家”周圍。

3、錄音機,歡快、活潑的音樂。

要點提示

1)活動是用粉筆直接在地面上作畫,幼兒很感興趣。但考慮到幼兒平時很少用粉筆畫畫,教師可以在前期活動中引導幼兒認識粉筆,並讓幼兒用粉筆隨意畫一畫。

2)在選擇場地的時候,地面不宜過滑和過於粗糙,應利於幼兒使用粉筆。另外,圈的大小要合適,否則會造成幼兒擁擠的現象。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雞媽媽,帶領幼兒入場。

(1)教師:雞寶寶們,媽媽要帶你們出去玩一玩,找一找好吃的東西嘍!

(2)教師:我們吃得好飽啊!回家休息一會兒吧。

2、透過“大灰狼”的情景創設,引導幼兒用粉筆畫密密、長長的“籬笆”。

(1) “大灰狼”第一次襲擊,引起幼兒插“籬笆”的興趣。

教師:寶寶們,躲在家裏不要動哦! (配班教師扮演大灰狼)

(2)教師引導幼兒插長長的“籬笆”。

①教師:大灰狼就在我們家的附近,實在太危險了!怎麼辦呢? (幼兒可以自由想象各種保護的方法,教師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②教師:我的寶寶真能幹,想了這麼多的辦法!那我們用其中的一種方法(在地上畫出許多長長的“籬笆”), “大灰狼”就進不來了!

③教師(邊講邊示範):要從上面直直地插到地下,還要長長的哦!

④幼兒插“籬笆”。

(3)“大灰狼”第二次襲擊,教師引導幼兒插密密的“籬笆”。大灰狼”第二次出現,邊走邊惡狠狠地說:“哇!地上插了這麼多的籬笆,該怎麼辦呢?”“我爬,我爬……”(邊說邊做動作,爬不上去)“看看有沒有空的地方可以鑽進去?”“這裏有一個空地方,今天有些太累了,等會兒我再來!”教師:“大灰狼”等會還會回來,它想從空地方鑽進我們的家。怎麼辦呢?

3、“大灰狼”第三次出現,幼兒插“籬笆”的情況。

“大灰狼”邊做擠“籬笆”的動作邊說: “這裏的籬笆好密!” “這裏的籬笆好高啊!”……然後灰溜溜地走了。

●美術活動中的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可以以教師爲主體,也可以以幼兒或家長爲主體。該環節教師在情景中利用“大灰狼”的話對幼兒的作品進行了。這樣的形式活潑、有趣,比較適合小班的孩子。

4、一起隨音樂做動作,感受成功保護自己的快樂。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收集冰棒棍和不同顏色的吸管,給幼兒在沙箱中圍籬笆。

☆區角活動 美術區:撕報紙或將報紙剪成長條形紙,粘貼做成籬笆。 (可以全班在一張大底圖上進行,中間放上各種小動物)

☆環境創設 在班級的區角或展板上,用長條的泡沫板或紙板拼貼成籬笆,佈置班級環境。

☆家園共育 ①與幼兒一起收集籬笆的圖片或照片,瞭解籬笆的作用。②帶幼兒到公園去的時候,注意觀察籬笆的結構。③和幼兒一起玩“老狼老狼幾點鐘”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