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基礎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基礎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生物基礎教案

高中生物基礎教案1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節內容。《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一節,首先在節的引言中,明確指出自然界的生物體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選擇地從無機自然界中獲得的,沒有一種元素是細胞特有的。但細胞與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和差異性。這部分內容較爲淺顯,但是結論非常重要,對於學生了解生物的物質性具有重要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知道爲什麼碳元素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標:學會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方法。

(1)透過對C元素的分析,說明有機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透過對組成細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透過對不同化合物的質量分數的學習,培養學生理解、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同生命的物質性;認同生物界在物質組成上的統一性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教學難點:

1.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講述法

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匯入新課:(3—5分鐘)

地球上的環境千變萬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質組成,比如地殼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氣,那麼這些物質由哪些元素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這些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物質,那麼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組成?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組成細胞的元素:概述組成生命的元素。結合P17兩個餅形,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鋅導致DNA複製和RNA合成不能正常進行,胰島素裏有兩個鋅;缺鐵會貧血;碘、硒甲狀腺激素不可少)。提出問題:在兩個統計圖中顯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的?可以簡單解釋一下碳在生命物質中的地位

組成細胞的化合物:指導學生完成討論題

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以問題引導:你的實驗材料選擇了什麼?你預測你的實驗材料含有什麼有機物比較多?你選擇的試驗儀器和試劑是什麼?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幻燈片展示本課的要點: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什麼(C、H、O、N);組成細胞重要化合物(無機物、有機物);檢測糖類等物質的方法(包括試劑、操作、反應結果)

4、板書設計

5、佈置作業。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生物基礎教案2

一、說教材

《伴性遺傳》選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節。本節課講述伴性遺傳的現象和特點以及在實踐中的應用。本節以及本章的其他兩節《減數_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體上》都是在第一章認識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基礎上,沿着科學家探究基因在細胞中位置的腳步而設計的。本節又爲《人類遺傳病》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說學情

在之前學生已經知道基因位於染色體上,這爲他們理解本節課基因和性染色體行爲一致打下了基礎。生活中學生知道遺傳病的概念但並不瞭解伴性遺傳病的特點,因此適合帶領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學習伴性遺傳。高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已經接近成熟,而且透過之前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科學分析思維,可以對伴性遺傳的例子紅綠色盲症遺傳進行探究。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概述伴性遺傳的特點。

【能力目標】

(1)透過分析資料,總結出伴性遺傳的規律;發展分析問題,揭示事物規律的能力。

(2)透過伴性遺傳規律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學習,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透過道爾頓發現紅綠色盲症的過程,養成善於發現生活中小問題的習慣,形成探究生活中現象的意識。

(2)形成生物聯繫生活生產的觀念,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爲:伴性遺傳的特點。本節課主要以紅綠色盲的分析爲例學習伴性遺傳的特點,所以難點爲:分析紅綠色盲遺傳。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以紅綠色盲爲例進行問題探究,因此我會準備足夠的資料,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討論,對問題進行自主的探究和討論,得出伴性遺傳的特點和應用。

六、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首先是匯入新課環節。爲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請同學們根據PPT上的紅綠色盲檢查圖,檢測自己的色覺。此時學生會積極的參與到檢測和討論中。之後教師引出:有一種色覺不正常的病症叫紅綠色盲症,它是一種伴性遺傳病,請大家說說什麼是伴性遺傳。在忙碌的高中學習生活中,教師採用這樣的匯入可以很迅速的引起學生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帶領學生進入本節課伴性遺傳的學習。

2.新課展開

接下來就是我的新課展開環節,將分爲三步進行:

第一步是探究人類紅綠色盲症,首先我會出示紅綠色盲症家系圖。提出問題串:①家系圖中患病者是什麼性別?說明色盲遺傳與什麼有關?②Ⅰ代中的1號是色盲患者,他將自己的色盲基因傳給了Ⅱ代中的幾號?③Ⅰ代1號是否將自己的色盲基因傳給了Ⅱ代2號,這說明紅綠色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還是Y染色體上?④爲什麼Ⅱ代3號和5號有色盲基因,而沒有表現出色盲症?透過觀察思考學生能知道紅綠色盲症是伴X隱性遺傳病。此時我會展示人類男性和女性的染色體組型圖,請學生看圖思考爲什麼色盲基因只存在於X染色體上?學生透過觀察會得出:因爲X染色體和Y染色體形態差異,Y染色體上沒有色盲基因的等位基因。整個過程我用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透過觀察圖得出結論,這樣可以發展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接着請學生自己用表格總結出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現型並且分析爲什麼色盲男性患者多於女性?透過以上的學習學生能夠得出正確結論,此時我會請學生代表上講臺展示他的結果,師生對他進行評價。用表格做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養成對比總結的習慣。

接下來帶領學生分析正常女性與男性紅綠色盲婚配、女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與正常男性婚配的遺傳圖解。在學生學會如何分析遺傳圖解後,爲了發展學生的分析能力。請學生以生物小組爲單位分析女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與男性紅綠色盲婚配、女性紅綠色盲與正常男性婚配的遺傳圖解。師生共同總結出紅綠色盲的遺傳的特點是交叉遺傳、患者男性多於女性、一般爲隔代遺傳。

第二步是探究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特點,由於已經帶領學生對人類紅綠色盲症做了分析,他們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和知識基礎,所以我會讓學生以生物小組爲單位自主學習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這一部分的內容。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我會巡視指導,參與到他們的討論中。經過討論,我會請一位學生化身小老師上臺講這一部分的內容,之後我會注意總結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顯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是:女患者多於男患者、世代連續、男患者的母親和女兒定是患者。

第三步是學習伴性遺傳的實踐應用,學習生物科學不是爲了單純的學習知識,而是爲了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用知識改變生活。所以生物學習要緊密的聯繫實踐。這一部分我會給學生多舉一些例子,如透過眼色區別子代果蠅的雌雄,透過蘆花羽毛區別雛雞的雌雄,透過分析家系圖決定生男生女等。生活真實的例子更能直觀的體現出這一部分學習的價值。

這一部分的知識有一定的難度,爲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會讓學生做教材上的基礎題,並請有興趣的同學把拓展題也做了。透過分層次習題的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也可以讓我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針對性輔導。

3.小結作業

在課程結尾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內容,總結伴X顯性遺傳病和伴X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並請同學們課後收集一個血友病患者家族的家系圖,嘗試分析血友病是什麼遺傳病。下一節課的時候進行分享。這樣的作業既能應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同時也鍛鍊學生蒐集、分析資料的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下面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用表格的形式把本節課的重點呈現在黑板上,做到整潔清晰、大方明瞭。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基礎教案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後重點講述了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義三大部分內容;它系統介紹了生物異化作用的一個重要過程,爲我們瞭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新陳代謝與ATP、光合作用、植物對礦質離子的吸收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繫,也爲今後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

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的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目標

①識記呼吸作用的概念、類型、場所、生理意義、以及在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區別和聯繫、呼吸作用意義。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點。

能力目標

①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養學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探究精神。

②透過學生讀書及與教師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③透過學生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培養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④學會用化學方程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呼吸作用的實質。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質、能量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計算能力。

⑤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學生聯繫生活、生產實踐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在教學中,透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聯繫中滲透生命活動不斷髮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使學生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認識生命,培養學生用辯證統一的觀點思考問題,能透過事物的現象看事物的本質.

②在教學中,透過聯繫生產、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因爲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生物呼吸的有關知識,對呼吸的氣體交換現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等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但限於初中學生的化學知識和認識水平,對呼吸作用的過程幾乎未涉及。高中學習呼吸作用,重點放在使學生認識呼吸作用的基本過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質上,可使學生對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呼吸作用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產生ATP的本質的基礎;是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區別和聯繫的基礎。學生認識呼吸作用過程,有利於理解內外因素對呼吸作用的影響,有利於理解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學重點: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1、透過資料分析、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透過提問、讀書、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出。

3、透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2、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因爲學生的化學知識,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不足。在呼吸作用的過程中,糖的徹底分解,需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呼吸作用的過程比較抽象,現又缺乏直觀教具,是學生對其理解困難的又一原因。

教學難點:1、實驗設計過程2、有氧呼吸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1、分析實驗設計過程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2、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說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透過引導、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性。

3、利用化學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實質和相關呼吸作用的運算法則

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說教法

衆所周知,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只在課堂活動中起主導、引導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精心設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所以本課採用比較法、直觀教學法、比較歸納法、討論法、閱讀法等教學方法,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閱讀、計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直觀教學法:透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爲動,化抽象爲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

啓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2、透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有關酵母菌細胞呼吸的知識。

3、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區別和聯繫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

三、說學法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初步理解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原則和方法,發揮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創新性。

建議同學們聯繫各種親身體驗,理解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概念、過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物質變化和能量的過程。聯繫課件,並運用對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討論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指導學生在預習時以有氧呼吸爲主,明確基本概念、場所、條件、產物、氧化的程度、能量的來去等,接着以同樣的方法對無氧呼吸進行列表比較,最後聯繫生命活動和日常生活識記呼吸作用生理意義。

指導學生學會形象思維,結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線粒體”“細胞質基質”的相關內容,形象地分析、記憶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場所、條件、原料、產物及其反應機理。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匯入新課: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無論是人類還是細菌,如果能量供應一旦停止,生命也將結束。那麼,生物體內是透過什麼方式來產生和提供能量的呢?激起學生的興趣後引入新課。

提出課題:細胞呼吸

探究新課:

(一)、區分呼吸(運動)與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歸納呼吸作用概念

(片2)1、“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有什麼區別?(圖片)

2、“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有什麼聯繫?(圖片)

3、細胞呼吸和有機物的燃燒有什麼共同點和區別?

4、是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是在有氧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呢?能不能舉幾個例子?

5、綜合以上幾個問題的分析:同學們能否歸納呼吸作用的概念?

(片3)(從“反應物、產物、場所、條件、本質、方式等多方面歸納)

細胞呼吸是指糖類等有機物在細胞內透過酶的催化作用進行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的過程。細胞呼吸分爲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二)、以酵母菌爲實驗材料,設計實驗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片4)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依賴外來的有機物進行異養生活,以出芽生殖的方式產生後代。在有氧、無氧的環境中均能生存。(簡單介紹此片:圖1、2、3)。

(片5)首先我們看一段小資料同學們能否從這段資料中,提取出有關酵母菌細胞呼吸的資訊?

學生:(同學們可能分析出:)酵母菌產生了CO2、酒精

教師:(此時教師要圍繞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酵母菌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CO2和酒精的呢?根據酵母菌的介紹(有氧、無氧均能生存)酵母菌產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還是無氧的.環境中產生的呢?

教師:科學結論的得出,

均是透過實驗探究出來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的標準嘛!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設計實驗,來證明或_這位同學的分析。

在設計實驗之前,請同學們注意幾點:

1、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依賴外來的有機物進行異養生活,其生活方式與動植物有一定的不同。我們就應該根據具體的生物對象,採用不同的實驗技術手段。(可轉回片4)

2、科學設計實驗的一般方法與原則:(講解實驗變量與無關變量)

3、在檢測觀測指標時,應根據具體的觀測指標採用具體的實驗措施:CO2、酒精可透過其化學性質來的鑑定。橙色的重鉻酸鉀(K2Cr2O7)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酒精的鑑定需在黑板上寫出)

(片6)展示科學設計實驗的一般方法:

(片7)教師:我們來分析一下完整實驗步驟(與此同學的實驗過程比較)

(三)、歸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片11)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探究的過程,能否歸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1、觀察現象:麪包鬆軟,啤酒的形成均與酵母菌有關

2、提出問題:酵母菌的產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條件下還是在無氧條件下產生的。

3、提出假說解釋問題:最可能假設:

4、設計實驗:明確實驗目的;操縱實驗變量;科學檢測實驗的觀測指標;限制好無關變量

5、實驗結果預期

6、實施實驗,

7、得出結果,對比分析,判斷假說真僞、結果與預期相符,證明假說正確。

8、得出結論;

(五)、本節課小結:

(六)、關於呼吸作用的具體過程和有關實際應用,我們下節課再繼續講解。

(七)、作業:以哺乳動物(小白鼠)、植物(小麥、金魚藻)爲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來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八)、以植物種子爲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來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1、操縱實驗變量:活種子、死種子

2、科學檢測觀測指標:(在黑板上寫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化學方程式,進行觀測指標的分析。)

A:觀測指標爲消耗的有機物量(物理學方法)

B:觀測指標爲消耗的氧氣量(物理學方法、化學方法)

C:觀測指標爲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物理化學方法結合)

D:觀測指標爲溫度變化(物理學方法)。

(九)、板書:

第二課時:

提問:呼吸作用的概念和類型?提問:有氧呼吸怎樣進行?

(一)有氧呼吸全過程

出示課件:(展示有氧呼吸過程圖)由學生先自學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提出問題要求分析並討論: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別產生於有氧呼吸的第幾階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別來自哪裏?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從何而來?

③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H]產生?其去向?

④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ATP產生?最多的是哪一個階段?

⑤有氧呼吸過程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麼?

⑥C6H12O6能否進入線粒體參與有氧呼吸?

再請學生講述,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處理髮現的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既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教師再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解:有氧呼吸各階段的場所、各階段的物質變化和能量的釋放情況及反應式,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的原因,以解決學生中的疑難。

展示: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比較過程圖;請學生分別回答,獲得有效教學反饋資訊

有氧呼吸場所反應物產物釋放能量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討論:總結有氧呼吸的概念和總反應式(關鍵詞:氧氣、酶、徹底、分解、大量)

透過以上處理,使得有氧呼吸呼複雜、抽象的過程變得形象、具體,既突出了重點,解決了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二)無氧呼吸全過程

提問:蘋果、香蕉儲存久了,會有什麼氣味散發出來?(回答:酒味。)轉入無氧呼吸的學習

展示: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圖;提出要求:閱讀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圖,自學無氧呼吸過程、產物、能量的釋放、概念、發酵等,教師只起組織、提示、引導和歸納性總結的作用。

(三)、有氧、無氧呼吸的比較

提出問題:討論並分析:1、爲什麼無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

2、爲什麼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產物不同?無氧呼吸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麼?

3、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異同?

展示: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請學生分別回答,獲得有效教學反饋資訊.

4、那細胞呼吸有什麼意義呢?學生閱讀;教師指導: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遷移,聯繫動植物和人體的其他代謝過程加深理解

(四)、鞏固練習:展示:知識目標檢驗小結:讓學生自行檢驗有無達到知識目標.

(五)、課後探究課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農村有家庭釀製甜酒釀的技術,請同學們組成合作小組一起探究甜酒釀的釀製過程並能提出相關問題繼續探究。(如:①加酒藥前爲什麼先要使米飯冷卻?而後爲什麼還要保溫?②加的酒藥是什麼?③既然是酒爲什麼會甜?④在瓷壇內的米飯中間挖一個洞的目的是什麼?⑤釀製甜酒釀時,總是先來“水”,後來“酒”,爲什麼?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釀嗎?等等問題)

(六)、板書設計(略)

五、效果預測:在這兩節課的教學中,透過探究引入,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刺激學生多種感官活動,引起加強學生有意注意,透過比較歸納,讓學生在推理、判斷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教師的點評與總結一方面統一了認識,給學生一個較爲正確的可供參考的觀點,另一方面較好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能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預測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課後的探究性課題將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高中生物基礎教案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特徵》這節課是本套教材的開篇內容,它交代了什麼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徵,從而爲本學科指出了研究的對象。本節內容的呈現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的弊端,從而召示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由此可見,本節內容在教材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2)學生能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的情感。

3、教學重點

(1)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增強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4、教學難點

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討論的組織

二、學情分析

生物的特徵生物說課稿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還帶着稚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們還不懂什麼是生物學,雖然具有一些小學自然課基礎,但對生物的特徵只具朦朧的認識,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不強。

三、說教學方法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討論法、探究法。把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東西拿來做教具,充分設疑,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認識生物,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生物的特徵,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爲主,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說學習方法

學生以小主爲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五、說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目前我校還沒有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基於這種實際條件,我一實物爲教具,準備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實物,及一些圖片。

2、學生準備:學生準備實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蟲,水瓶等

六、說教學過程

1、小組競賽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一開始上課,先進行一個小組競賽,教師把師生課前準備的實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組把它們分成生物和非生物兩類寫在紙條上,看哪組正確率,然後排列名次。這種匯入新課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增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能提高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2、充分質疑分析討論暢所欲言

從上面的競賽內容,順理成章地提出本節課要討論的重點問題(1)怎樣區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然後分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後全班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樣不僅有利於解決問題,還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鍛鍊,真正體現新課標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宗旨。透過這一過程,教師收集學生的正確觀點,糾正學生錯誤觀點,使生物的共有特徵在學生頭腦中漸漸清晰,以利於接下來的教學的順利進行。

3、舉例和討論突破重難點

透過以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徵,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從而突破本節的重難點。

(1)小組討論:人爲什麼要吃飯?動物都要吃東西嗎?植物也“吃飯”嗎?它們吃什麼?這些都說明了什麼問題?

問題一出,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紛紛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還爭得面紅耳赤。這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獲得了知識,最後在教師適當的講解下各小組達成共識,得出結論: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小組討論:人爲什麼要大小便?動物都要排出體內的廢物嗎?動物還有哪些排出廢物的途徑?植物是怎樣排出廢物的?這說明生物都有什麼現象?

透過學生的討論,最後得出:生物都要排除體內的廢物。

(3)小遊戲、小討論:拿東西在小組成員眼前晃一下,他會怎樣?或拿東西想打他的頭,他會怎樣?爲什麼會這樣?植物會對刺激做出反應嗎?怎樣證明你的說法?

對這些現象的原因,學生能解釋的很少,而且解釋的也不夠到位,特別象植物對刺激有明顯反映的例子少。這時教師做適當的解釋得出結論即可。更多的疑問作爲質疑留給學生,激發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究的慾望。最後總結出:生物能對刺激作出反應。

(4)小競賽:

舉例說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組舉的多。誰能說出生物體是有什麼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長大嗎?

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回答這些問題,比誰的知識豐富,誰爲小組作出的貢獻大。由此啓迪學生,平時要多用功學習,將來纔有勝過別人的希望。“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鼓舞”,在學生熱情高漲的時候,由學生總結出: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什麼樣的,學生並不清楚,由此設疑,爲以後的學習設下伏筆。

(5)學生討論:

小貓掉到水裏,長時間出不來會淹死,死亡原因是什麼?植物也要進行呼吸嗎?由此你得到什麼結論?

透過學生分析討論,讓學生把所知道的告訴給其他同學。透過表達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得出: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因學生知識有限,只要求知道什麼是呼吸,而不能對呼吸進行深入地探究。

4、課堂小結課後延伸

透過以上的學習,讓學生總結出生物的特徵,教師板書。

同時提示學生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生物,如果你對課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徵有什麼不同意見而需要補充和建議的話,課後可以進一步觀察生物,查閱相關資料。

5、課堂練習

小組間舉出不同的例子,相互提問是生物還是非生物,教師做裁判。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呈現生物的六個特徵

第一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高中生物基礎教案5

教學重點:

1、圍繞細胞不同於非生物的生命特點進行學習和討論。

2、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3、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爲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礎。

4、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爲第五章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難點:

1、細胞的體積與相對錶面積對於細胞的意義。

2、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理解膜的流動性。

3、葉綠體、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的結構和功能,理解細胞器間的關係。

4、染色質與染色體間互相轉換的動態關係

教學過程:

問題:病毒具有生命物質中最重要的兩種成分——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蛋白質和遺傳物質核酸。可是病毒卻不能單獨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細胞後才能體現生命的特點。上述事實說明了什麼?你能分析這其中的原因嗎?

小結:從物質基礎方面考慮,病毒成分簡單不足以完成複雜的新陳代謝;從結構基礎上看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新陳代謝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因此病毒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病毒必須寄生於活的細胞生物中才能體現生命現象。

問題:根據初中知識,舉例說明細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幾類?它們在結構方面的主要區別是什麼?是否有什麼共同的基本結構?

課件演示幾種植物細胞、幾種人體細胞、原核細胞。

小結討論結果。

第一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生物界把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單獨分成一個特殊的界。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又根據細胞是否有細胞核分爲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明確指出:高中階段主要學習以真核生物爲中心的有關生物學問題。

真核細胞的亞顯微結構:(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結構)

解釋細胞的顯微結構和亞顯微結構。

引發學生探究細胞亞顯微結構的興趣。在電鏡下人們發現了什麼?

課件演示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等電鏡照片。

指導學生讀圖:識記各結構名稱以及各結構的形態結構特徵;注意區分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異同。

課件演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模式圖,辨認細胞亞顯微結構。比較細胞的異同時要注意糾正錯誤。強調細胞共有的結構和特有結構,總結出筆記。

問題:

1、不同點?植物和動物組織細胞浸在清水中結局相同嗎?爲什麼植物可以光合作用?

——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有的細胞有葉綠體或大液泡。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有中心體。

2、相同點?說明了什麼?這些生命必不可少的結構究竟用什麼作用?這些結構是如何體現出生命特點的呢?

分別學習細胞各部分結構及功能。(重在理解生命意義)

一、細胞膜

細胞都有細胞膜這足說明其對生命的重要性。根據細胞膜的相對位置可以推斷細胞膜對細胞有保護作用。

標籤:高中生物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