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小數除法評課稿(4篇)

稿件1.79W

小數除法評課稿1

複習課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課型,這類課的主要任務是:

(1)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網絡,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熟練本單元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與技巧

(3)幫助學生總結解題規律和解題方法,進一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複習課中,江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使複習課中的練習設計更有針對性與目的性。

下面就《小數乘除法總複習》這課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列表整理,提高素質。

複習課,雖然說是幫助學生複習與整理單元知識,但往往多數教師會以教師思維代替學生思維,以機械訓練代替認知策略,從而忽視了學生這一主體的需要。這節複習課,江老師試圖讓學生自己先整理單元知識,然後互相交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不足。課中大部分同學能正視自己的不足,也進一步學會了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方法,培養了實事求是的良好品質和互相交流的能力,鍛鍊了大膽表達自己的心理素質。同時初步培養小學生積累自己在學習單元知識時的發現,及時總結,溫故知新,從而提高解題的能力,這將有利於適應中學緊湊的學習及學習方式,爲中小學生在學習方式的銜接上做好準備。

二.瞭解學生,增強應用。

全面瞭解學生,可幫助教師找準複習的起點,有的放矢。藉助材料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沉澱,並以此爲複習基點展開整理,有利於面向全體,因材施教。透過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交流,進一步瞭解學生在這一單元知識的掌握與運用上的不足----從樹立前面的舊知到揭示課題,再提出“會有所遺漏,有沒有什麼補充,有什麼方法整理”,進而展開復習,並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練習,提高了學生的運算能力。重視材料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提取,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作用和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其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三.滲透習慣,提高技能。

很多老師都知道,學生在計算上經常出錯,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因此在課堂上進行計算練習時,江老師讓學生說一說是怎麼做的,要注意什麼等,讓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不斷接受計算習慣這一潛意識教育的滲透,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形成熟練的計算技能。

小數除法評課稿2

案例:

1、探索計算7.98÷4.2的思路。

談話:那我們遇到的新問題,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呢?我們一起小組討論一下,先來看要求(出示要求:一、請同學們想一想你準備怎樣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二、在小組裏互相說一說你的想法。三、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2、學生在小組裏活動,教師巡視,注意收集資源。

學生中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1)分別把7.98米和4.2米轉化成用“分米”作單位的數量,再進行計算;或分別把7.98米和4.2米轉化成用“釐米”作單位的數量,再進行計算。

(2)把7.98÷4.2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79.8÷42

追問:轉化的依據是什麼?(商不變的規律)

3.方法優化

討論:上面的兩種思路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板書:除數是小數——除數是整數)

那比較這兩種方法,談談你的觀點。

引導學生理解:兩種方法都正確,但方法1有侷限性,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我們一般採用方法2,根據商不變的規律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運用這種方法可以計算所有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評價反思

有比較纔能有鑑別,透過兩種方法的比較,學生進一步明確解答的方法及道理,懂得選擇的目的,並在對比分析中找出簡便的、使用更具有普遍性的方法。教師首先站在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瞭解學生的立場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自己探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透過自我反思,透過生生之間的交流提示反思,相互啓發,相互互補,逐步透過辨證的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過程中領悟知識的本質過程。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的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才能體驗到經過努力克服困難,獲得新知的快樂。在計算教學中,雖然透過學生的嘗試探究,最終篩選擇優得到計算的方法,但是必要的鞏固練習是必須的。這就要求在課堂的時間安排上有所調整。嘗試,探索的過程是花費時間的.,要保證在一堂課中有練習的時間,就要老師設計有層次,有組織的練習,達到探究與練習兩不誤。而且也給予學生髮現自我,相互合作交往的機會。恰如成人世界中在學術上的爭論對事不對人,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心理素養的培養。真正創造濃濃人文情感的課堂氛圍。

小數除法評課稿3

數學是一門結構性很強的學科,小學數學中的概念往往是一個個地分散出現的,即使注意到它們之間的聯繫,一般地說也是有限的,在教學到一定階段,就要引導學生對概念間的內在聯繫,對學過的概念作穿線結網,促進學生腦中的概念結構系統化。課前讓學生看書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達到提綱挈領的目的。透過整理串通“通”知識,融合貫通,使學生感悟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使平時所學的“分散、零亂、細碎”的知識點結成知識鏈,形成知識網。課上應放手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識,形成各異,互助評價,開展爭辯。這樣有利於主體性的發揮,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成功,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學生複習了知識後,體驗到了學習數學和獲得成功的快樂。最後組織學生討論歸納這些知識點,並說說各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形成網絡。

小數除法評課稿4

今天下午聽張老師講“小數乘除法的複習課”,講到某個環節,張老師就上去講了一會兒。

聽完這一節課後,感觸頗多。現把張教師與學生互動的環節及思考記錄如下。教師要求學生在練習本上做,並要求學生“能口算的就口算”,幾分鐘過後,郭老師發現大部分同學已完成,就開始了對答案,其中有的同學回答錯誤,就又讓其他同學更改過來。就在對完馬上結束時,張老師走上講臺。張老師笑容可掬地說:“同學們,剛纔郭老師說,能口算的要口算,那麼大家看,剛纔哪個題能進行口算?你是如何口算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對每一個題目的口算方法、口算過程進行了充分的展示。我就在想,真高!這個過程中,難到不是學生在複習應用小數乘法中的簡便運算嗎?但是張老師又沒有說“下面我們複習小數乘法中的簡便計算”而不是把複習的內容蘊含在六道小小的口算題的口算過程中。收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像第一題2.4×3=7.2學生的口算方法是先把2.4分成0.4和2,再用2×3=6,0.4×3=1.2,1.2+6=7.2。第二題2.4×5張老師引導學生髮現口算方法與第一個題目相同了。這不是同學們在口算過程中,就複習了乘法分配律.嗎?

標籤:小數 除法 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