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小學數學乘法口訣評課稿

稿件1.06W

小學數學乘法口訣評課稿1

《2、3、4的乘法口訣》是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5的乘法口訣基礎上學習的。在這節課中,陳慧智老師能夠緊緊地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口訣的來源,並自己編口訣。同時經過小組討論、分析、歸納出口訣的規律,下面我簡要地談談這節課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幾個地方:

小學數學乘法口訣評課稿

1、注重情境創設。

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了創造,利用小兔子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順利地完成了新知識的授學。

2、注重知識形成過程。

陳老師採用探索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發展。教師先扶着學生,根據兔子的耳朵,1只兔子、2只兔子的耳朵怎麼樣?嘴巴編出了2的乘法口訣。在回顧編口訣的過程後,小結編口訣的方法:列、說、編。然後根據兔子的嘴巴,激發學生自主編口訣的興趣。這之後,根據2、3的乘法口訣和已經學過的5的乘法口訣的規律,引導學生大膽猜測4的乘法口訣會有幾條?哪幾條?教師適時、主動地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重知識形成過程的同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重視能力的培養。

在學習過程中,有了5的乘法口決做基礎,在探究2、3、4的乘法口訣時,特別在學3的乘法口訣時,對學生半扶半放。讓學生主動學習,列出乘法算式,說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再來編寫口訣,這時學生很快就能編出“一三得三”,陳老師這時追問你是怎樣想的?有學生就說是用5的乘法口訣想出來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學生的興趣很濃厚。對2、4的乘法口訣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編口訣,這樣設計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體現了教學的一般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能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

4、注重課堂的調控。

有些學生在學習乘法口訣之前已經能背誦,而有的學生對乘法口訣卻毫無所知,這樣的兩極分化現象在課堂教學時較難控制。教學時,陳老師把講解的重點放在乘法的意義,編制口訣的方法與記憶方法的引導上。把口訣的記憶方法交給學生,讓他們採用自己的方法幫助同桌、小組成員記熟口訣。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孩子主動去記,有興趣去記,而競賽、獎勵紅花等形式又進一步調動學生記憶的積極性。

5、注重思維的培養。

陳老師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去總結口訣、理解口訣,從而發現每一句口訣的含義,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3、4的乘法口訣教學,在環節設計上的跨度比較大,從扶到放之間,能讓學生大膽猜想,透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編出口訣,使學生能主動地去發現、探索、體驗,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記憶口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此文轉於YY空間、com]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取得了較大的收穫。知識的獲得完全依靠學生,主體地位比較突出,同時也注意到學生的觀察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如口訣幾句等,很好的體現了課改的新理念。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準確,設計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在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中,既掌握了基礎知識,形成了知識技能,又促進了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感謝陳老師爲我們展示瞭如此精彩的課例。

小學數學乘法口訣評課稿2

今天聽了張老師的《9的乘法口訣》之後,猶如提壺灌頂,由渾渾然頓覺耳聰目明。現將聽後所感歸納如下:

在這節課的教學伊始,張老師用課件讓學生欣賞音樂,並提出在這首歌曲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字?當學生說到72和81時,張老師又提問:這兩個數字相差多少?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然後自然出示星星圖引出本課的教學。對有限的資源加以利用,不但引起學生的熱情,也讓學生體會數學是無處不在的。

9的乘法口訣是學生在學習的前面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了,應該說學生對於9的口訣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在這裏張老師也是讓生自主編口訣,利用知識的遷移作用,加深對口訣的理解。並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說自己的想法,完全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的精神。

在課堂的主要部分:編寫乘法口訣和尋找乘法口訣表格中的規律,都是透過合作學習進行的。一方面發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從學生彙報交流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來看,學生不僅很好地歸納出9的乘法口訣,而且對於每句口訣的意義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張老師是因爲留給了他們的足夠時間去思考,又給予了他們充分展示發言的機會。學生在自主探究、彙報交流中學到了新知識,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透過自己編口訣,培養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新方法,同時他們在編口訣過程中,也會產生了一種成就感。學生真正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爲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9的乘法口訣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規律,編出後該怎樣記住呢?張老師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隱藏的規律,尋找記憶口訣的途徑。讓學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積的規律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規律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在幫助學生記憶9的乘法口訣時,張老師讓學生學習用雙手記憶9的乘法口訣,生動形象,學生學得愉快、紮實,隨後又運用多媒體出示“9元超市”和“9言詩”來進一步鞏固9的乘法口訣,學生積極性很高。張老師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課堂教學,變重知識傳授爲主動探索,變重結果爲重過程,變重死記硬背爲靈活記憶。在課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建議:

1、在編9的乘法口訣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去動手圈出星星圖,加深對口訣的理解,用全編對的可以獎勵星星,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在學生做口算題講評時,有學生把27說成72,其實9的'乘法口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規律:()十八,()八十一,()二十七,()七十二,()四十五,()五十四,()三十六,()六十三。

3、鞏固乘法口訣時,可以擦去黑板上的口訣,利用多媒體出示不完整的口訣,讓學生開火車補充完整。如:三九(),()五十四,這樣更能讓學生記住,因爲有的學生看板書回答的。

小學數學乘法口訣評課稿3

本節課教師是在充分了解學生知識起點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傳統的教學要點,大膽地進行創新,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紮實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變情境創設爲直奔主題。

9地乘法口訣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後階段,學生已有了1-8的口訣的理解和編制經驗,許多學生對9的乘法口訣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這裏沒有必要故作“神祕“,開門見山,單刀直入課的中心,“今天我們要學習9的乘法口訣,猜猜9的乘法口訣有幾句?誰能來介紹幾句?”這樣課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讓學生自己來介紹9的口訣是哪幾句,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變教師的講解爲學生探索和交流。

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訣的意義,背口訣,記口訣纔會有方法。雖然在沒有教之前學生都知道9的乘法口訣是哪9句,但仍有部分學生沒有真正明白每句口訣所表示的意義,如果教師引着學生說意義則沒有這個必要,因此本節課中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表達口訣的意義。當學生把口訣編完以後,就提出如下要求:“這句口訣表示什麼意思?你能用算式或畫圖的方式把它的意思表示出來嗎?”學生討論交流畫圖,還大膽地上臺展示和交流。學生透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活動,不但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學以致用。

三、變機械記憶爲有意義學習

記住9的乘法口訣是多年來9的乘法口訣教學課永遠不變的主題。但如何指導學生記住口訣呢?本節課讓學生理解了9的乘法口訣每一句的意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尋找9的乘法口訣的規律。欣喜的是我的學生都能發現各條規律,如相鄰的每兩個積都相差9;積的個位上的數字和十位上的數字相加爲9;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兩句十位上的數字和個位上的數字相反……,在學生說了很多規律後,我引導學生理解另一條規律:幾個9就比幾十少幾。這樣一方面培養學生觀察、推理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爲記憶9的乘法口訣作鋪墊。

由於在尋找9的乘法口訣規律這裏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表達,以致沒有時間鞏固練習,引導學生有效地探究和進行適當的練習這並不矛盾,但是兩者都需要時間,在探究這裏捨得花時間,練習的時間就相對少了;探究如果不花時間那麼探究只是走過場,沒有真正落實到位,這兩者該如何整合呢?這又是一個大問題。

小學數學乘法口訣評課稿4

乘法口訣是熟練計算的基礎,也是我國古老而特有的計算教學方法之一。研究表明,乘法口訣朗朗上口,簡潔明瞭,對提高兒童的記憶能力有一定作用。“7”的乘法口訣教學是口訣教學的後一階段,學生學習時已有相當的口訣基礎,楊紅萍老師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並提供給學生一定的故事情境和生活場景,讓學生學習口訣深得其趣,學有所用。

課前用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匯入,學生都耳熟能詳,一下子就將問題引到本課的學習重點上來。透過對7、14、21這三個有序排列數字的觀察,學生髮現了規律,至少得知了兩點資訊,一是跟“7”有關,二是再往後排應該是“28,35,……”此後老師的思路是這樣的:先說這一列數字是由幾個“7”構成的,再讓學生根據數中有幾個“7”來寫不同的算式,然後由算式讓學生自編“7”的乘法口訣。這一過程緊湊自然,尤其是讓學生自編口訣的過程,留下了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在編口訣的過程中得到強化。

口訣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先讓學生熟練地記住口訣,然後纔是用好口訣。楊老師怎麼落實這一目標的呢?她在學生自編以後,再同桌交流,然後在黑板上展示出了同學們得出的口訣,說:“看,同學們的勞動成果,一起自豪地讀一讀!”給學生充分接觸口訣、深入口訣學習的機會,還給了學生強烈的學習信心。

寫完了,讀過了,再來觀察一下,“7”的乘法口訣有什麼規律呢?第三個同學的規律是:第三排只有第一句是“得”,其它都是數字。師乘勢引出數字之間的規律。瞭解了規律之後,學生的記憶興趣更強烈了,這時老師再讓學生自由讀記,並在四人小組裏背一背,然後再在班內指名背,背過了之後再交流哪句最好記。這些環節看似繁瑣,卻十分細膩;看似平淡,卻體現重點。學生在口訣記憶的過程中有自主探究,有個性張揚,有活動體驗,有情感交流。

在課堂練習的選擇上,楊老師也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注重與其它學科的聯結,如語文課本中的七言古詩有多少個字,《西遊記》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練了多少天;科學課本中人的各個成長時期是多少歲,3個七星瓢蟲背上有多少個黑點;生活中常見的鋼琴上的白鍵有多少個,七巧板拼的圖案用了多少塊板等等,這些層次分明的練習,將本課學習的知識反覆實踐,不斷強化,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讓學生對數字“7”有了很深的體驗,以至於學生的交流生活中的數字“7”時,都想到了“一個星期有7天”等。

還有,本節課以童話故事匯入,再以同題材的編兒歌遊戲結束,既是對情境的二次利用,也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自我總結。

不過,在聽課時翻開學生的課本,看到書上有這樣的練習:6個7比5個7多(),比7個7少(),個人認爲這樣的練習可以起到鍛鍊學生思維的能力,應該在課堂上讓學生試試。另外,楊老師注意了課堂教學中的強化藝術,如袁汝俊在其他同學發言時坐姿很端正,楊老師表揚道:“看袁汝俊同學的坐姿多好看,老師就喜歡他。”這種課堂強化策略,對於老師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紀律的管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