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會議文書 > 會議講話

旅遊產業發展工作會議講話

同志們:

旅遊產業發展工作會議講話

這次全縣旅遊發展大會的主要任務是,貫徹省、市旅遊發展大會精神,總結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成效,分析面臨的形勢,謀劃“十二五”時期旅遊產業發展,安排部署2011年度全縣旅遊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任務,強化措施,切實加快中國旅遊強縣和西部人文生態旅遊大縣建設步伐,全力推動我縣旅遊產業跨越式發展。隨後,高書記還要講重要意見,請大家認真學習領會,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講四個方面的意見。

一、肯定成績,尋找差距,堅定推進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近年來,我縣以創建中國旅遊強縣和西部人文生態旅遊大縣爲目標,加快涇川旅遊經濟區建設,全力推進旅遊產業集中突破, 全縣旅遊產業得到長足進步。

一是旅遊業地位不斷提升。把旅遊業作爲全縣重點培育的特色產業之一,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快以王母宮爲龍頭的景區景點開發建設步伐,整合縣內資源,完善配套功能,挖掘文化內涵,強化宣傳推介,全力打造涇川旅遊品牌,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旅遊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2008年來,縣委、縣政府持續將旅遊產業開發作爲年度“六個集中突破”中的重點工作之一,成立專門領導小組,不斷優化發展思路,強化工作措施,加大經費投入,實施重點項目,全縣旅遊產業一年一大步,三年實現了新進步和新提升。最近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進一步確立了旅遊產業在現代服務業中的龍頭地位和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旅遊業在全縣發展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二是旅遊體系初步形成。把旅遊作爲最具潛力的新興產業,修訂完善了全縣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及王母宮、大雲寺、田家溝、南石窟寺等重點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以規劃爲龍頭有序推進開發建設。以擴大景區容量、豐富景點內涵爲重點,突出“西王母文化”,精心實施了王母宮景區和瑤池景區綜合開發工程,形成了集朝覲、觀賞、集會、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人文旅遊景區;立足佛教文化遺產,實施了大雲寺景區開發工程;彰顯生態文化,實施田家溝生態風景區開發工程和官山林場休閒區建設,形成了以王母宮景區爲中心,以大雲寺、南石窟寺、田家溝等爲依託的旅遊景點體系。

三是產業要素日趨完善。把完善旅遊要素作爲提升服務功能的關鍵,緊緊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做文章,開展“涇川名優小吃”評選活動,精細開發地方小吃;依託溫水資源,溫泉賓館進一步擴大了建設規模並晉升爲四星級旅遊飯店,確定旅遊定點接待賓館飯店8家,有效提升了遊客接待能力;建成了北大路、中山大橋、南石窟大橋等連接主要景區的旅遊道路網絡,開通了3條旅遊公交線路,提升景區道路等級;依託縣內主要旅遊景點,全力推出王母宮“尋根拜謁遊”、大雲寺“禮佛朝覲遊”、田家溝“休閒度假遊”、溫泉“洗浴理療遊”等旅遊項目,形成了地域性旅遊特色,縣內旅行社增至4家;設計製作旅遊紀念品20多種,設立旅遊定點購物單位3家;編排大型古裝神話劇《王母情》等系列文化演藝節目,開發田家溝跑馬、攀巖、垂釣、狩獵等遊樂服務項目,引導遊客參與互動,增強了遊客留駐能力。

四是品牌影響不斷擴大。把宣傳推介作爲旅遊產業開發的突破口,走出去拓展客源市場,在**等地開展了涇川旅遊宣傳推介活動,多次組團參加國內旅交會、蘭洽會、西交會等區域性商貿盛會;成功舉辦了海峽兩岸佛道文化暨大雲寺學術研討會等活動;邀請《人民日報》等20多家主流媒體聚焦涇川,先後在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等專題欄目和《中國旅遊報》等10多家中央、省級新聞媒體開展宣傳報道;開通了重點景區旅遊門戶網站,實現了與百度、西北旅遊網等知名網站的有效連結;先後與省內外6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關係,“王母故里?佛道勝地”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升。

五是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大力實施“質量興旅”戰略,全力改善軟硬件設施,全面推行標準化管理,加快景區(飯店)晉等升級,王母宮·大雲寺景區、田家溝景區晉升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溫泉賓館晉升爲四星級旅遊飯店,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2010年接待遊客達到80多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8000多萬元,榮獲全省“旅遊三年翻番與質量提升先進縣”稱 號。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縣旅遊業的發展與自身所擁有的優勢資源及周邊地區旅遊業強勁發展的態勢相比,還存在着許多差距和不足:資金籌措渠道狹窄,景區自身造血功能不強,在招商引資方面辦法不多,力度不大,效果不夠明顯,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基礎尚未形成;基礎設施配套滯後,景區提升改造任務較大,特別是道路交通、防洪排污、綠化美化、電力供應、通訊保障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產業經營水平不高,產業要素不夠完備,特別是賓館、飯店、旅遊商品、購物場所數量少、檔次低,對文化、商貿、物流、服務等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十分有限,產業鏈條短,“留不住人”的問題比較突出;經營管理機制不活,資源整合力度不大,與周邊景區缺乏有效對接,尚未形成相對穩固的客源市場,綜合效益不夠明顯,等等。以上這些問題,決定了我縣旅遊業尚處於夯實基礎、完善要素、樹立品牌、培育市場的階段,加快發展的任務依然十分艱鉅,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研究解決。

二、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推進旅遊產業跨越式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去年年底,省、市相繼召開旅遊發展大會,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對做好今後一個時期全省、全市旅遊工作,加快旅遊業發展作了全面安排部署。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旅遊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一要充分認識加快發展旅遊業是搶抓政策機遇的必然要求。旅遊業因其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社會關聯度高,經濟效益好,被稱爲綠色產業。2009年《國務院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首次把旅遊業定位爲“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羣衆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援**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有12處提到旅遊業發展問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明確提出“全力建設**、**、**休閒度假旅遊圈”,把**、**、酒泉、嘉峪關建成東西兩翼連結周邊省區的區域旅遊集散中心;市委、市政府提出將旅遊業作爲全市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和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發展,將涇川旅遊區作爲全市打造的四個基點之一。面對這些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我們必須順應形勢,牢牢把握。

二要充分認識加快發展旅遊業是發揮我縣優勢的現實選擇。我縣歷史文化悠久,早在4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自西漢以來建郡置縣歷時2100多年,以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態文化爲代表的特色地域文化底蘊深厚;區位優勢獨特,處於秦隴交界,現已成爲**、**、**三大中心城市交匯處和隴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自然條件優越,氣侯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適中,素有“隴東糧倉”和“隴上小江南”的美譽;旅遊資源富集,是西王母文化的發祥地,大雲寺地宮出土的佛祖舍利爲佛教聖物,金棺、銀槨等爲國寶級文物,南石窟寺、王母宮石窟爲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涇川溫泉是含活性微量元素氟離子重碳酸鈣型醫用泉水,具有良好的保健理療功能;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高,先後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縣”等稱號。可以說,發展旅遊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後發優勢,只要我們開發好、利用好、宣傳好,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具有涇川特色的旅遊產業發展道路。

三要充分認識加快發展旅遊產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發展旅遊業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着力點,作爲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旅遊業集“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於一身,綜合性強、關聯度高、產業鏈長,幾乎覆蓋了從傳統服務業到現代服務業的所有行業和部門,能夠影響、帶動和促進與之相關聯的交通運輸、賓館餐飲、商品貿易和文化娛樂市場的繁榮,而且可以爲金融保險、資訊物流、文化娛樂等現代服務業開闢新的領域,進而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推動一產、二產優化升級,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旅遊經濟的帶動作用,把旅遊業發展提高到與農業、工業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旅遊業的發展壯大,帶動服務業規模擴大和產業提升,透過各個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全縣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四要充分認識加快發展旅遊產業是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有力舉措。旅遊業不但是成長性好、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也是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合作交流的資訊產業,更是擴大就業、滿足人民羣衆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質量的民生產業。加快旅遊產業發展,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地區知名度和影響力,帶來客流、人流、資金流、商品流、資訊流、技術流,而且可以提升文明程度,塑造良好形象,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同時,旅遊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門檻相對較低,對不同層次勞動力吸納能力強,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當前居民消費結構已由傳統的“吃穿用”向“住行遊”升級,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加快發展旅遊產業,對我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羣衆收入、提高生活質量、構建和諧社會意義重大而深遠。

五要充分認識加快發展旅遊業是落實“三二一一”發展定位的迫切需要。我們要推進涇川經濟社會跨越發展,說到底就是要把經濟的筋骨做壯、文化的內涵做深、外部的形象做靚。旅遊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特點,是實現跨越發展的新的增長極。涇川旅遊區建設是全市四大旅遊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縣“三二一一”發展定位中三個優勢經濟區的重要內容之一,旅遊產業與煤炭、石油及果、菜、畜等共同構成了支撐我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特色產業。只要我們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內涵,全力推進景區景點開發,狠抓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強化宣傳促銷,努力提升服務水平,持續推進旅遊產業集中突破,旅遊業必將成爲我縣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強大引擎,成爲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快速增長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三、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積極推進全縣旅遊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十二五”時期,是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實現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的攻堅時期。全縣旅遊業的發展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旅遊發展大會精神,科學編制規劃,加快景區開發,完善產業要素,擴大宣傳推介,多方拓展市場,全力打造“王母故里·佛道勝地”特色旅遊品牌,把我縣建設成爲中國旅遊強縣和西部人文生態旅遊大縣,把旅遊業培育成爲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和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

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涇川旅遊區建設形成一定規模,“王母故里·佛道勝地”旅遊品牌初具競爭優勢,全縣旅遊景點體系更趨完善,接待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產業經營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社會效益明顯提升,旅遊接待人數達到3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3億元,佔全縣GDP的比重達到10%以上。

戰略佈局是:堅持以涇川旅遊區建設爲總攬,深度挖掘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態文化、溫水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資源,集中實施項目支撐、設施提升、產業融合、品牌帶動和質量興旅戰略,做大做強王母宮、大雲寺、田家溝、溫泉養生休閒度假區、南石窟寺、百里石窟長廊、四坡戰役紀念地、官山生態公園等重點旅遊景區,集中打造七個旅遊基點,全面提升旅遊產業核心競爭力。即:以“尋根謁祖、祈福納祥”爲主題,深度挖掘西王母文化內涵,把王母宮打造成爲國家級重點民俗文化旅遊景區;以“朝覲舍利、參禪禮佛”爲主題,着眼傳承佛教歷史文化,把大雲寺打造成爲西部地區佛教文化傳承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以“生態觀光、休閒娛樂”爲主題,充分展示我縣生態建設成果,把田家溝和官山生態公園打造成爲集觀光遊覽、休閒避暑、氧吧養生、水保示範爲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以“保健理療、人文養生”爲主題,充分發揮溫水資源優勢,把涇川溫泉打造成爲全國知名的養生休閒度假區;以“石窟考古、遺址探祕”爲主題,以南石窟寺保護開發爲中心,全力打造百里石窟長廊文化旅遊景區;以“追本溯源、民俗體驗”爲主題,以完顏居住區、涇州民俗和歷史遺存爲依託,全力打造完顏民俗文化旅遊景區;以“紅色教育、緬懷先烈”爲主題,以四坡戰役紀念地保護開發爲中心,全力打造紅色旅遊基地。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全縣旅遊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奠基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於全面加快旅遊業發展和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至關重要,必須立足縣情實際,重點抓好五個方面工作:

1、以制定科學規劃爲先導,推動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發展旅遊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發揮科學規劃的指導引領作用。要做好“十二五”全縣旅遊業發展規劃。按照全縣旅遊發展總體要求,緊緊圍繞旅遊業六大要素,進一步梳理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和旅遊策劃營銷機構進行指導,高起點、高標準、大手筆編制“十二五”全縣旅遊業發展規劃和涇川旅遊區建設規劃,使規劃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可行性。要做好景區景點建設規劃。全面加快溫泉養生園總體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審定進度;抓緊做好百里石窟長廊、南石窟寺、田家溝民俗村、官山生態公園等景區景點規劃修編和完善工作,做到與全縣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相協調,與縣城發展規劃相銜接,爲景點科學有序開發和產業健康發展奠定基礎。要做好特色旅遊專項規劃。着眼滿足遊客多樣化旅遊需求,大力推進旅遊與工業、農業、林業、商貿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發展,積極發展生態旅遊、工業旅遊、鄉村旅遊、假日旅遊、農家樂旅遊等旅遊新模式。重點圍繞我縣新農村建設成果,以特色民居、農家餐飲、農業觀光、民俗體驗爲特色,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規劃編制城關延風、共池等旅遊小康示範村建設規劃,創建“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鄉村旅遊品牌,擴大景區羣,延伸產業鏈,培育新的旅遊經濟增長點。

2、以打造精品景區爲核心,加大旅遊資源開發力度。景區是旅遊業的核心和基礎,是旅遊資源開發的主要着力點。要按照“大項目支撐、大產業構建、大區域謀劃”的思路,以建設精品景區爲目標,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完善旅遊綜合服務功能。王母宮景區要完成瑤池景區綜合開發續建工作,實施景區通水工程,完善景區配套設施,爭創省級文明景區;大雲寺景區要加快舍利塔內部裝修裝飾工程進度,儘快開建主展館,儘早對外開放,接待遊客;田家溝景區要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建成水土保持博物館等景觀,爭創省級風景名勝區;溫泉養生園項目要加快溫泉賓館內部設施改造升級步伐,完善內部接待服務設施;南石窟寺景區要加快巖體加固和前區廣場建設進度,擴大景區面積;城隍廟要加快維修進度,配套相關保護設施,積極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官山生態公園要加快生態休閒屋內部裝飾裝修,儘快投入使用;城關鎮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在城關延風、共池2個村發展集休閒娛樂、農業觀光、民俗體驗、特色餐飲於一體的鄉村旅遊、農家樂旅遊項目20戶,形成與黃金週、小長假等熱點時段相適應的旅遊消費熱點,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同步穩定增長。

3、以完善基礎配套爲抓手,全面提升旅遊業設施水平。基礎設施水平決定着一個地區旅遊業的發展水平。當前,要把完善基礎設施作爲我縣旅遊業發展的首要任務來抓。要實施旅遊暢通工程。積極配合做好西長鳳高速、西平鐵路、涇滲公路等重大交通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突出抓好北大路、涇柏路等爲重點的道路建設,開通景區環繞旅遊線路,優化旅遊公交專線,全面改善旅遊景區通達條件;全力抓好王母宮瑤池溝上山道路鋪設改造和官山林場道路改造工程,形成銜接有效、集散順暢的景區旅遊交通體系。要完善旅遊配套設施。堅持從大處着眼,小處入手,持續抓好王母宮、大雲寺、田家溝、南石窟寺、溫泉養生園、百里石窟長廊景區綠化美化;繼續加強星級旅遊廁所、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通訊設施、中英文旅遊標識、給排水、旅遊安全、旅遊資訊網絡平臺等配套建設,不斷改善旅遊環境,提升綜合服務功能,順利透過A級旅遊景區、星級賓館飯店複覈和溫泉賓館綠色飯店創建工作。要提升旅遊服務功能。配套完善王母宮、大雲寺、田家溝景區的遊樂、購物、餐飲、住宿等配套服務功能,形成聚集效應;改造升級溫泉賓館等旅遊定點接待單位基礎設施,改善環境,擴大體量,提升承載能力,形成多層次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4、以強化宣傳推介爲關鍵,全力打造涇川旅遊品牌。旅遊客源市場是旅遊業的命脈所在,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必須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千方百計擴大影響,提高市場佔有率。要着力提升涇川旅遊形象。進一步強化涇川旅遊在國內主流媒體的良好形象,不間斷地在中央和周邊省、市、縣主流媒體開展有聲勢的集中宣傳,依託新華網,加快“王母故里·佛道勝地”網站建設,實現與知名門戶網站和旅遊網站的有效連結;邀請名編、名導、名作家、名畫家來涇採風、創作、辦筆會,多層次、全方位地展示涇川文化旅遊資源;精心策劃、創作以西王母文化爲背景的西王母樂舞作品,擴大涇川旅遊文化的影響力。要切實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組團參加“旅遊交易會”、“蘭洽會”及周邊聯盟城市舉辦的旅遊宣傳促銷節會;適時舉辦走進**(**、**)大型旅遊推介會、海峽兩岸西王母文化論壇等活動;邀請有實力的旅行社和旅遊宣傳機構來我縣開展旅遊洽談活動;開展“涇川人遊涇川”和“涇川文化旅遊知識進課堂”活動,讓幹部羣衆深入瞭解涇川旅遊、推介涇川旅遊,形成“人人是形象,人人是環境”的良好旅遊氛圍。要努力拓展旅遊客源市場。合理確定市場開發重點和主攻方向,在不斷鞏固發展以陝、甘、寧和臺灣爲主的客源市場的基礎上,拓展青、川、豫等客源市場;建立跨區域協調合作機制,加強與**、**、**、**、**、**等周邊城市的合作交流,透過景點整合、設施對接、共同促銷等手段,建立資訊、資源、客源和利益共享機制,在提升知名度和旅遊綜合效益上實現“共贏”。

5、以完善旅遊要素爲重點,不斷提高旅遊綜合效益。完善旅遊要素,是增強涇川旅遊整體競爭力、提升旅遊產業效益的必然要求。持續開展“涇川名優小吃”評選活動,加強地方特色菜餚、風味小吃的開發力度,完善涇州民俗小吃一條街設施,積極引導客商進駐經營,打造涇川餐飲品牌;重點扶持培育一批旅遊商品生產企業,深度開發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溫水文化系列旅遊產品,整合包裝地方土特產品,擴大規模,實現批量生產,以王母宮景區遊客中心爲依託,建設全縣旅遊商品中心,增加旅遊購物佔旅遊綜合收入的比例;鼓勵發展高檔次的茶藝、康體等旅遊休閒娛樂業,突出抓好溫泉養生園建設,研究開發溫泉養生理療項目,增強遊客參與性,延長遊客縣內觀光時間,在滿足遊客娛樂需求的同時增加旅遊業綜合效益。

四、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爲旅遊產業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發展旅遊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各行各業,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級各部門要多想辦法、多出實招,全力推動旅遊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要抓領導,強化組織保障。全縣上下要將旅遊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發展旅遊業作爲大事、要事、實事,抓緊、抓牢、抓好。縣旅遊產業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要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及時研究和協調解決旅遊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旅遊主管部門要加強自身建設,切實承擔起全縣旅遊業規劃佈局、宣傳促銷、市場監管、隊伍建設等工作職責;發改局要加大旅遊項目的爭取力度;交通局要將旅遊景區連接道路列入交通建設規劃優先安排;宣傳部要將旅遊宣傳作爲重要內容,切實加大對內對外宣傳力度;文廣局要把提升文化內涵作爲重點,不斷創新文化與旅遊的結合方式;其他相關部門和有關鄉鎮要根據各自職能和任務分工,各負其責,緊密配合,形成合力,用實際行動支援全縣旅遊業快速發展。要實行目標管理、嚴格考覈,縣上安排各相關鄉鎮和部門的工作任務都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年底要考覈兌現,分管領導、主管部門要抓好經常性的督促檢查,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二要抓改革,強化體制保障。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機制,爲旅遊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不斷創新旅遊行業經營機制,按照社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的方法,透過改制、轉讓、租賃、託管等多種形式,促使旅遊景區、旅遊景點走向市場,實現旅遊資源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分離;加大旅遊招商引資力度,鼓勵企業、個人以及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參股、聯營等方式參與全縣旅遊開發,不斷培育和壯大旅遊市場主體,形成多元化開發經營的格局;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市場共建、資訊互通、共同發展的原則,主動加強與**、**、**等周邊大中城市的旅遊合作,建立區域聯盟,開展宣傳促銷,開發精品線路,真正建立起大旅遊經濟圈;探索創新利益分配機制,充分調動旅遊企業參與經營、推介、演出等旅遊環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互利共贏。

三要抓投入,強化資金保障。積極打造新的投融資平臺,多渠道、多層面地加大對旅遊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充分利用好國家和省、市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政策機遇,進一步加強與省、市有關部門的銜接,爭取有更多的旅遊項目進入國家和省、市的大盤子,爭取省、市旅遊項目資金支援;對相關的資金和項目,適當向重點旅遊景區傾斜,支援旅遊產業發展;要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對旅遊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從今年開始,設立200萬元旅遊發展專項資金,並隨財力的增長逐年增加,重點支援旅遊規劃編制和旅遊宣傳推介工作;積極開展銀企對接,鼓勵支援金融機構擴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的貸款規模,鼓勵旅遊產品開發公司、鄉村旅遊經營戶、農家樂以互助聯保方式實現小額融資;鼓勵引導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和外商資本特別是境內外戰略投資者,開發旅遊資源,興建旅遊項目,參股旅遊企業,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

四要抓培訓,強化人才保障。發展旅遊業,關鍵靠人才。要大力實施“人才興旅”戰略,努力打造一支“懂業務、會經營、善管理、能創新”的高素質旅遊人才隊伍。全面提升旅遊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從事旅遊工作的幹部要加強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向書本學,向專家學,向同行學,勤于思考,勤於鑽研,在學中幹,在幹中學,不斷提升宣傳推介、項目建設、行業管理、工作落實等方面的能力;要重視旅遊人才的培養,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以會代訓、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加大對旅遊管理人員、營銷人員、服務人員、導遊講解人員、出租車司機和農家樂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多渠道培養一批旅遊專業人才。同時,要千方百計引進一批旅遊規劃、策劃、營銷、管理、資本運作等方面的緊缺人才。要推進旅遊行業標準化,建立和完善旅遊職業資格和職稱評定製度,健全職業技能鑑定體系,針對景區、酒店、旅行社等不同崗位,加強導遊、酒店管理人員、服務員等旅遊一線人員的技能培訓,提升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

同志們,旅遊產業發展事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縣各級各部門要以這次會議爲新起點,進一步提高認識,搶抓機遇,鼓足幹勁,狠抓落實,充分發揮旅遊資源優勢,全面加快中國旅遊強縣和西部人文生態旅遊大縣建設步伐,爲推動全縣經濟跨越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