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文章立意

在高三有限的時間內,如何使學生的作文立意深刻,表現出較高的思維水平,以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而得高分甚至滿分呢?首先是考生平時要有這方面的意識,平時要多讀書、多看報,關注自然世界、歷史文化、社會熱點,做點思想、文化積累。另外在立意時,要善於小中見大、舊題新作、化虛爲實,以求立意不俗,奪人眼目。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文章立意

立意指確立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靈魂,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文章的選材、結構、語言表達都受中心的約束,古人說過:“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意思是說,中心好比統帥,無統帥的士兵,只能稱它爲烏合之衆。那麼,如何很好地確立文章的中心呢?對這一方面,我作了一些小小地探索。

一、立意求新法

所謂立意求新法,就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獨到的眼光,獨特的思維,去發掘材料蘊含的時代意義,構思出具有時代氣息的中心思想的方法。運用立意求新法,可以寫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文章。"

例如:《真沒想到……》一題,有位同學這樣寫道:鄰居王叔叔原是一家工廠的一位科長,工廠倒閉後,他也下崗了,原本歡樂的家庭也籠罩上了陰影。幾個月後,和他同廠的工人大多自謀到了職業,可王叔叔卻放不下架子去謀職,整天在家唉聲嘆氣,愁眉苦臉。可有一天放學路上,我到路旁新擺的自行車攤旁修自行車,沒想到攤主竟是王叔叔。王叔叔還笑着說:“我又上崗了。以前愛面子,現在想通了,只要靠雙手勞動掙錢,都光榮!”這篇文章由王叔叔的“下崗”到“上崗”,反映了人們就業觀念的轉變,具有濃烈的時代氣息。

再如:《我尊敬的一個人》一題,寫作之前在先確立“爲何尊敬”這一中心。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選擇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原因,如因某人“反腐敗”而尊敬。這樣一來,再叫學生寫一篇《我不喜歡的一個人》,學生馬上會想到李洪志,想到他殘害人民的思想而確立不喜歡的原因。這樣的文章當然具有時代氣息。

 二、立意求奇法

所謂立意求奇法,是指寫文時不落俗套而給人出乎意料的立意方法。換句話說,就是運用逆向思維給文章立意的方法,我們也可稱之爲“反彈琵琶法”。

例如:“濫竽充數”這個成語多數人都知道,一般人認爲該批評、諷刺的是南郭先生,因爲他沒真才實學,卻混在行家裏面充數。從這個角度認識,這是求同思維。我們也可以運用求異思維來立意:批駁齊宣王。假如不是他喜歡聽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怎麼能混得下去?當今企業中,不是有很多的“齊宣王”嗎?這樣一來,文章的立意就會別緻。

這種立意方法較爲常見,諸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等到,這裏我也就不多說了。

 三、立意求深法

所謂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見大法。就是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發掘出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主題,做到“借一葉而知秋,以目盡傳精神”。如朱自清的《背影》,父親爲兒子買桔子這事可謂小,但作者能從中道出“父愛”這一感人的主題。而《平民總統孫中山》一文的作者馬庚存,也就是透過記敘孫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讚揚了孫中山先生身體力行做人民的公僕這一偉大而優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透過身邊、周圍發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風給人們思想觀念、物質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從而達到歌頌“改革開放”這一大主題的目的。

 四、三求:求準、求深和求新

1. 求“準”。考場作文由於考生各自的心境不同,接觸試題的感覺也不一樣,有的人乍一看到文題就感到茫茫然,似乎是這樣寫也不好,那樣寫也不好,左右爲難,有的人似乎覺得這樣寫也可以,那樣寫也可以,同樣拿不定主意。遇到這樣的情況就要冷靜下來,將多種印象分析比較一番,然後確定寫什麼而不應該寫什麼,應該怎樣寫而不應該怎樣寫。這樣的分析比較大約分兩個方面的情況:第一,是對一個文題的內部結構作認真的分析與研究,找出文題的側重點,然後再確定怎樣立意;第二,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相近題目的比較。例如2007 年湖南高考作文題“詩意地生活”,很多考生沒有認真分析文題的內部結構,忽視了“詩意的生活”和“詩意地生活”的區別,導致作文偏題。“詩意的生活”是名詞短語,表現的是一種狀態,文章應重在描述或讚美一種詩意的生活,“詩意地生活”是動賓結構,表現的是一種過程,文章應重點揭示我們將選擇怎樣的生活纔有意義。

2. 求“深”。文章的主題,不僅應該正確、鮮明,有的放矢,而且應該力求深刻。要做到深刻,就要把反映的對象所蘊藏的本質的意義挖掘出來。從大量的考場作文看,立意不準確的不鮮明的每次都只是極少數,而立意膚淺、不深刻的那就相當多。歷次高考約佔百分之七十的考生作文成績徘徊在及格左右,究其原因,就是立意不深刻,一般化。考場作文要想獲得高分,主題一定要開挖得深,要言及事物的本質所在。例如2007 年高考四川卷作文題“一步與一生”,這個題目從結構上分析是一個並列短語,從邏輯上分析,這裏面則涉及到一種關係,即一步對一生的影響。這個題目寫起來很容易流俗,趨於淺顯,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就要從深度挖掘,找到“一步”與“一生”之間的特殊關係。

3. 求“新”。立意要新穎獨到,不陳舊,即韓愈所說的“唯陳言之務去”,也就是提出或回答了衆所關心的問題,或表現了新鮮的見解,使人讀了有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新的領悟,要想作文的立意新穎,就得經過認真的分析,抓住事物的特點,要想立意有獨到之處,就必須擺脫一般的見識,發人所未發,或發人之不能發。例如2006 年全國卷關於老鷹、烏鴉、牧羊人及小孩的故事便是一道極有特點的新材料作文題,也是高考作文中第一次用新材料作文這種形式,從材料的內容可以看出烏鴉沒有自知之明,一味俯衝,結果鬧出笑話,所以“人貴有自知之明”可以作爲這篇作文的立意。

五、四角度:現實、人文、歷史

1. 現實角度。“文章合爲時而著”,立意深刻的文章,一定要真實且具有現實性。縱觀歷年的高考作文題目,與社會的聯繫越來越突出。以全國卷Ⅰ近三年的作文題目來說,都與社會現實和熱點問題緊緊結合在一起,引發學生對現實以及人生的思考。因此,考生也要與時俱進,不能總是寫依靠材料堆積而成的“三段式”作文,或者是就事論事,侷限於作文材料,而是要在吃透材料的基礎上,由此及彼,聯想生髮開去,借題發揮,寫出自己對社會人生的真實感受。這就要求考生增強現實意識,面對作文命題要學會從現實角度思考,從現實角度引申與立意,並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例如2010年全國卷Ⅰ的部分優秀考生就能夠在領會漫畫的基礎上,以寓言的形式和雜文的筆法指斥當今社會的陰暗面,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還有的考生從中生髮出對教育問題以及對人才培養問題的追問,從而使自己的文章彰顯了極強的現實性,立意不俗。

2. 人文角度。人文性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目標,提倡人文精神是時代需要和大勢所趨,也是高考作文的發展趨勢。人文精神是指用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來關心、理解、尊重他人,對人類所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和深懷憂慮;對自然與他人充滿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個人的全面發展中,善於反思,審視自我,對自己的行爲、思維、心態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在高考作文中,體現出自己所擁有的豐富而高尚的人文精神顯得尤爲重要。例如2010年江西省的作文題目“找回童年”,在命題中就提出了現代社會的功利性,小朋友們壓力過大,導致童年過早離開的問題。在行文過程中,有很多優秀考生意識到命題是圍繞“功利性越來越低齡化”的現象來說的,於是聯繫現實報道中的一些相關資訊,如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就已經懂得根據其他小朋友的家世背景來選擇是否交朋友,而幼兒園裏的老師對“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額外照顧,已經屢見不鮮等,往昔對比,探討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裏怎樣“擺脫”功利性的薰陶,迴歸真正的童年的問題,表現出對現實生活中追求功利的深刻反思,通篇浸透着濃厚的'人文色彩,表現出深深的憂患意識。

3. 歷史角度。“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是我們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在立意上,我們可以以歷史名人的生平事蹟、思想主張爲載體,或以詩文名句所蘊含的哲理情感適度引申,對文題作形象別緻的闡釋,使文章的立意自出機杼,與衆不同。當然,這並不是說要我們鑽在故紙堆中,預備點“秦磚漢瓦”般的陳舊素材,而是要求我們更多地思考歷史,從歷史中汲取素材,在思辨中深刻思想,從而體現自己的文學積澱和語文素養。例如在2010年全國卷Ⅰ的作文中,有部分優秀的考生能夠透過漫畫本身,辯證地思考歷史與現今,努力揭示時代發展與繼承傳統之間的相輔相成的關係。這樣的立意角度必然會使得考生作文在衆多的作文中脫穎而出,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

4. 自我角度。寫作本身有着鮮明的個性特點,只有綻放出個性光芒的文章,纔有靈性與活力。因此,高考作文要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拿到一個文題,我們可以海闊天空,馳騁想象,作歷史的、人文的、現實的聯想,也可以反觀自身,發掘生活中觸動自己心靈的動情點、閃光點,並從自我角度,以自己的生活與感受,對命題作闡釋。這種立意更具真實感,流露真情,使文章真切感人。例如2010年高考全國卷Ⅰ的優秀作文中,就有考生善於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對自身和自己所在的羣體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了90後羣體的缺點並給出了未來的努力方向,使高考作文融入自己的生活經歷與生活感受,真正做到了有感而發。

除此之外,考生也可以把文化角度、生命意義的角度作爲立意的突破口,賦予作文題目較爲深厚的文化內涵,或闡發其中所蘊含的生命意義,從而讓自己的文章立意具有思想的深度,更具啓發性。總之,作文的立意概括起來,就是要求做到準確、深刻、新穎、真實。而文章要深刻,就要有高遠的立意,體現出思想的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