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內經

內經的重要性

內經2.11W

《黃帝內經》的著成,標誌着中國醫學由經驗醫學上升爲理論醫學的新階段。《黃帝內經》總結了戰國以前的醫學成就,併爲戰國以後的中國醫學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我想講三個問題,一個是《黃帝內經》的學術定位;一個是《黃帝內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關係;另外再講一下《黃帝內經》的現實意義。

《黃帝內經》到底是本什麼樣的書?由廣州電視臺拍攝的60集大型紀錄片《黃帝內經》中,各位專家的說法很多:焦樹德先生說是一本養生的書;有人說是醫學著作;還有人提出來是一部人文學著作,因爲它包羅萬象,裏面有醫學的、倫理學的、哲學的、天文學的、地理學的、心理學等等的內容。那麼究竟怎麼定位這本書呢?首先,它當然是一本包羅萬象的書。現在要用科學的角度來看問題,我下一個不太恰當的定義,它可能是一部人文科學和生命科學相結合的書,或者說它是一部具有人文科學特色的醫學著作,它創造了一個以人文科學爲特徵的醫學體系。這個體系與西醫是不同的,西醫是以自然科學爲特徵的醫學體系。《黃帝內經》裏面講到了藏象、經絡,體現在哪些篇目呢?主要有《金匱真言論》、《靈蘭祕典論》、《六節藏象論》、《五臟別論》,還有《經絡論》、《皮部論》等等,這些是講中醫的生理的。《內經》還講到疾病的病因、病機、病證,如《風論》、《痹論》、《咳論》、《痿論》、《瘧論》、《厥論》等等。講診斷治療的篇目也有很多,如《素問》裏就有《脈要精微論》、《三部九候論》、《診要經終論》、《刺熱論》、《刺齊論》、《刺禁論》等等。因此它無疑是一部醫學著作,是中國傳統生命科學的著作。

第一、《黃帝內經》是人文的,而不是純自然的。它是以人爲核心,講的都是人,而不是物質。它具有一種強烈的人文關懷,具有人文性。

第二、《黃帝內經》講人的生命都是有差異的,而不是普遍的。比如說,它強調的是“辨證論治”,注重人的特異性、特殊性。它還非常強調人的體質,如《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所指。實際上,人還不止二十五種體質,還可以再擴展。《黃帝內經》就強調人的個體性,或者叫特殊性。

第三、《黃帝內經》講人的生命是整體的,不可分割的。人和自然不能分割,人自身各髒象之間也是不能分割的。比如說《生氣通天論》、《四氣調神大論》、《陰陽應象大論》等等篇章,都是強調人與天的不可分割性,整體性。

第四、《黃帝內經》認爲人的生命是可以感知、感受的,可以給它定性的。但是人的生命不是透過現在試驗室裏面試驗分析的,不是可以用數學描述的,不是定量的。這可以稱爲直觀性或模糊性。

第五、《黃帝內經》認爲人是生動的、鮮活的,不是冰冷的。也就是說,它不太重視屍體解剖。《黃帝內經》以前是講解剖的,雷公學派就強調解剖。比如在《靈樞?經水篇》就說,“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後來《黃帝內經》卻不講解剖了,這是一個轉變。這一點可稱爲動態性。

所以《黃帝內經》所建構的這門中醫科學,是一種具有人文科學色彩的醫學體系。人文科學不是社會科學,也不是自然科學。它具有主體性、獨特性、個體性。《黃帝內經》以先秦人文哲學爲基礎,不僅將先秦人文哲學作爲建構醫學體系的指導,同時還把哲學的概念範疇直接運用於醫學。我堅持認爲只有明確了《黃帝內經》這種人文科學的醫學著作的學術定位,纔可以認清中醫體系與西醫體系的差別,傳統中醫是以人文科學爲基礎的醫學體系,現代西醫是以自然科學爲基礎的醫學體系。

第二個問題,簡單地介紹一下《黃帝內經》的文化淵源。我認爲《黃帝內經》成書時間是在漢武帝以後,但不排除它的一些篇章是在戰國時期形成的,但最後出版的時間應該是在漢武帝以後。由此它必然受到漢武帝之前的先秦哲學思想的影響,諸子百家對《黃帝內經》都有影響,但主要是儒家和道家。先看儒家,《周易》、《尚書》可以看成主要是儒家的著作(當然也有一些道家的思想)。《周易》裏面的“陰陽”哲學,《尚書》裏面的“五行”學說,還有《論語》裏講的“兩端”、“中和”、“和爲貴”、《孟子》、《中庸》的“陰陽五行”構成論、“中庸”方法論,對《黃帝內經》都有直接的影響。現存《孟子》、《中庸》裏面雖然沒有“陰陽五行”的記載,但是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五行篇》,學者經研究認爲就是思孟學派的著作,思孟學派的五行是:仁義禮智聖(信)。陰陽家的代表人物鄒衍也可以看成是儒家。儒家思孟學派、鄒衍陰陽五行派的“陰陽五行”學說對《內經》理論體系的建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道家對《黃帝內經》的影響就更大了。比如王冰編的《黃帝內經》中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中非常強調上古真人,這是道家的一種理想人格。還有爲什麼《黃帝內經》託名“黃帝”?這可能是受西漢初年黃老學派的影響。黃老也屬於道家。《內經》重“道”,講“陰陽之道”、“天地之道”、“升降之道”、“醫之道”、“養生之道”、“養長之道”,這是受到《老子》萬物源於“道”思想的影響。此外老子、莊子的“清靜無爲”、“道法自然”、“聚氣養氣”、“求生之厚,長生久視”等思想,更是直接影響了《黃帝內經》的養生、預防、醫療等博大體系的形成。

最後一個問題,講一下《黃帝內經》的文化地位與現實意義。從文化意義上來說,中國傳統文化說有儒家、道家,這個中間差一個醫家。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從陰陽角度來看,儒家是崇陽抑陰,道家是崇陰抑陽,醫家是既崇陰又崇陽,既不抑陰也不抑陽。《易傳》說:“一陰一陽之爲道”,《黃帝內經》說“一陰一陽謂之道”,強調了陰陽的不偏不倚。如果偏陰偏陽,那就是病態,中醫的目的就是調整陰陽,達到“平”“和”的狀態,到了“和”的狀態,病就治好了。醫家是陰陽的和合派,可以看成是《周易》陰陽和合思想的最完美的繼承者,它對中國歷史上的君主治理國家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歷史上的開明的君王都強調陰陽的和合。以至後來明朝的皇宮--紫禁城的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其取名就是出自《周易》的《乾卦?彖傳》“保和太和,乃利貞”。“和”是一種調和的狀態,“和”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價值趨向。

《黃帝內經》在醫學上的意義就在於它提供了一種有別於西醫的醫療思想、醫療方法,即非對抗性治療的思想,和合的思想,以調和爲主的治療方法。《黃帝內經》在科學上的意義是建立了另外一種科學形態。科學也應該是多元的,科學絕對不僅僅是17世紀牛頓力學以後的現代科學這種形態。現代科學有三個特徵:一是邏輯推理,二是數學描述,三是實驗驗證。它有一個物質實體和形態。而《黃帝內經》提供了以整體論、模型論、過程論等等爲特徵的科學形態。它具有人文科學的性質,強調個體性、特殊性,它不提供一種公理。西方科學是唯物論的,是建立在物的層面上的。陸廣莘教授剛纔提到了“唯實論”,陳立夫先生提出“唯生論”。實際上中國的哲學不能用西方哲學唯物、唯心的模子來套用,中國哲學是物心合一的,是生生不息的,不是物的哲學,而是人的哲學,是生命哲學。中醫就是以這麼一種哲學作爲其理論基礎的。在這麼一種哲學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科學當然不可能等同於西方在唯物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科學。長期的實踐證明,中醫學這種科學形態對解決人的生命問題是有用的、有效的。

《黃帝內經》所建立起來的中醫學在現代社會如何發展?這的確是一個戰略問題,是一個關係到中醫學生死存亡的問題。面臨現代化的挑戰,現在提出了“中醫現代化”的口號,我並不反對中醫的現代化,問題的關鍵是怎樣現代化?現在絕大多數人認爲中醫現代化就是要中醫現代科學化,這是本人不敢苟同的。我曾經在1999年發表了一篇《中醫現代化悖論》的文章,我想說明的是這樣一個悖論:中醫能夠實現不改變自己非現代科學特色的現代科學化嗎?毫無疑問中醫不是現代科學的,其理論內涵、思維方式、學科特色都不同於現代自然科學,所以中醫的現代科學化就必然要把中醫的理論內涵、思維方式,把中醫的特色都拋棄掉,試想這種“現代科學化”的結果,中醫還存在嗎?因此我給出了一個等式:中醫現代科學化=中醫西醫化=中醫毀滅化。因爲在目前的醫學領域,代表現代科學的學科就是現代西醫,所謂中醫現代科學化實際上就是中醫的西醫化。這在我看來是沒有必要的,因爲西醫已經按照現代科學的模式在飛速發展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只需要拿來爲我所用,而不必要把自己變成他的樣子。

再看目前的中醫現代研究,很多人都是努力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尋找或證明在中醫理論中、在《黃帝內經》裏有很多觀點和西醫是一致的、相同的,以說明西醫有的內容,我們中醫也有,由此證明我們中醫是科學的。這種研究的結果導致了西醫的譏笑,因爲在他們看來我們中醫裏那些和西醫相同的內容,是西醫裏最粗淺的東西,如一些解剖常識等。如果從這方面去比較,就是用我們的短處比人家的長處,這是沒有意義的。解剖可以說是最初級的,《黃帝內經》以前中國是講解剖的,而到《黃帝內經》卻不講解剖了,可能這正是《內經》的偉大之處,因爲它不是從物質層面,而是從資訊層面來看待人的生命;不是用對抗性手段,而是用調節、調和的手段來處理生命問題。我認爲中醫應該對自己有信心,而且一定要以實踐爲評價標準,而不是以符合不符合現代科學爲評價標準,要唯實,檢驗中醫是否科學的標準不是西醫,也不是現代科學,而是實踐,只要有效、有用就是科學的。這次抗擊sars過程中,中醫就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它的科學性。

總之,《黃帝內經》作爲中醫藥文化的源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應做爲中華民族的瑰寶傳承下去。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就是四個字“順其自然”。天地自然永遠是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這是一個固定的順序。人體也應該按照這個順序去生長、生髮、收斂、收藏,這樣你的身體纔是健康的。這是《黃帝內經》告訴我們的一個很原則的問題——順其自然。《黃帝內經》是唯一一本以聖王命名的書,首先它傳達給我們一個資訊,生命之學是帝王之業,是大功德,大慈悲。在古代,人們是非常講究養生之道的,而現在我們是把身體當作可以不斷去消耗和損害的東西。在古代是養它,很認真、很愛惜的對待自己的身體,而現在的人對身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非常的不愛惜,真正好的理論是很難聽到的,所以要學懂《黃帝內經》是非常不容易的。聖王爲什麼重視醫學和生命學方面的書?實際上所謂聖王就是順從自己本性的人,就是我們剛纔所說的生髮、生長、收斂、收藏的這種人。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聖王通常是能夠掌控自己的人,不僅能夠掌控自己的身體,還可以掌控自己的慾望的人。要想真正做一代聖王,不僅要掌控自己的慾望,同時對自己的身體要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知。可以看一下曲黎敏講的黃帝內經。

標籤: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