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金剛經

持大悲咒與《金剛經》的利益好處

金剛經2.65W

《金剛經》所闡述的正是建立大乘佛教信仰、從事大乘菩薩行的理論基礎。這一“般若性空”的基礎理論,就佛教的“信仰”與“理解”的關係而言,它解決了“理解”的問題;就佛門的“知行”關係而言,它解決了“知”的問題。

您好!我是一名中國大陸的佛教居士,有幸發現法爾禪修中心。深深感到,能像法爾弟子那樣修行實在難得呀!

我學佛有三年多,一直以來有些疑惑無人能給我滿意的答覆,故而寫信給張老師,請求給予指點。

1993年時,我在寺院裏見到了嚮往的熟悉的“形像”,後又讀了一本白話佛經,第一篇就是《金剛經》,覺得很熟悉,裏面講了很多小時候想過的問題。與佛有緣吧,自己信了佛,連皈依是何義也不知就皈依佛門了。

家中人不信佛,直到2003年,因受到意外打擊,我終於開始學佛了。我自己摸索,唸佛,打坐,念六字大明咒等。記得那段時間,我因工作壓力,患嚴重的頸肌勞損,有一次病發作,作了鍼灸治療,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糟。當時心裏很慌,在一本書上說大悲咒很靈驗,我就對着觀音像念大悲咒。果然,念在大約2個小時,我脖子好多了,念至最後,我突然覺得脖子被一股無形力量往上拉,卡察一聲響。

打那之後,我便開始持大悲咒。剛開始唸咒,只要專注咒語全身會感到發熱,現在覺得眼前光亮,或許感到清涼,學佛時我便到寺院裏找了兩位師父對我學佛進行指導。雖然他們只是一般的師父,但我想一些基本的知識他們能教我。他們說這是念咒有點靈驗了,甚至他們有點不信,我這麼快就有這種現象。我想各個人情況不同,我只是實事求是,真實感受就是如此。後來讀《金剛經》更明白不應對這些現象執着。感覺會變化的,也就是泡影一樣吧。

讓咒語去洗滌我們的心靈,我只發覺自己以往的慾念淡了,因爲持咒帶給我另一番感受:心靈被洗滌那一剎那,我才知佛真的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咒語就讓我們知道佛講的哲理真實不虛。這至少有點點“聞此經典,能生信心”的味道。我們慢慢變得能忍了,更慈悲了,由衷地想出離了,按佛所說的話去做吧。小時候,我性格就文靜內向,自己總是想往一種東西,這東西說不清楚,好似很祥和、安樂的一種心靈境界,讀高中時,遇到一些挫折,心裏浮現出一位“人物”,很崇敬他(她),覺得他能幫我解脫痛苦。

直到1993年(上面已經講了)。我更清楚的是從學佛開始,每每念動佛號咒語,就觸及我小時候嚮往的東西。我堅信我這輩子註定要學佛的。而持大悲咒這種體驗特別強烈些。念大悲咒語還有種感受,咒語能帶給人一種信心,當你有困難唸咒語,咒語似乎會給你一種答案,讓你安心。我不曉得是不是把未來的結果告知我。而且有時腦子裏會突然有靈感。我的感覺就像一些大德曾經說過的唸咒就是與菩薩打電話。行走坐臥我都在念咒,就算周圍有干擾,一樣會有效果。

大德是這樣說,但我與接觸的佛友交流,有的不以爲然,有的也只是對我的心得給予肯定,但我總覺得並非他們實際感受。我是拿大德的話去印證自己的體會。只是一個疑惑,我開始唸咒就有此感受,真會那麼快?請張老師給指點!

2005年四月初八,我又開始念《金剛經》。是一位師父建議我念的。只因我的孩子教育上遇到了很大障礙,我個人至今仍因爲兒子飽受痛苦。大家都知道《金剛經》能開智慧。念《金剛經》又有新的發現。大悲咒唸了幾個月,我常常產生疑問唸咒的人是誰。直至念《金剛經》這個問題更清楚。

大半年前,一位居士對我說,《金剛經》很難,叫我學其它法門。我試着念其它咒語和佛號。因爲念咒語而有收穫,遇到了一位西藏活佛我就歸依他。活佛讓我念一些咒語,其中四歸依經就念了十萬遍。然而經過多種嘗試,我無不發現,我發現唸佛號和咒語都會產生唸佛(咒)的人是誰這念頭。而我發現大悲咒的這種念頭更強,念《金剛經》這個念頭則最強。久而久之,念頭越來越清晰,說得更明白,念《金剛經》的感受與我與生俱來嚮往的體驗最接近。現在我發現別的經咒都不想再念了,只想念《金剛經》,學佛就要以《金剛經》爲主。我也打坐,是方便坐,盤着腿念大悲咒。十幾年前,《金剛經》把我度入佛門,我與它有緣!

我把情況告訴活佛,活佛說沒關係,覺得那個好就學那個。我開始有這種想法,各人緣份不同,該學的法門也不同吧?那位活佛是薩迦派的,可惜他不懂漢語,我與他交流不大順暢。無論如何,我還是很敬重他。

《金剛經》對學佛的人很重要,它教會我們不要對事相執着。有一陣子,我對唸經帶給我那種感覺很執着,後來我不斷的'思索,才明白,不應對此有執着,因專心念經,對感覺纔可能有更深層次的領悟。我相信《金剛經》有加持力,與生俱來的心靈體驗就在念《金剛經》的感受中,全身沐浴在清涼中,又覺眼前有點光亮,身心祥和安定。唸經是不能停留在此感覺中的。我們總是以自己定的規則名字認識這個世界,而念《金剛經》,則教我們超越這種規則。我相信我的體驗是種表面東西,未能深入到《金剛經》的精髓裏。《金剛經》好像它要帶給我們一種東西,可我還抓不到,但似乎已感覺這東西的存在。有時也挺苦悶的。唸經念得多了,沒念經時,這感受會無端端的冒出來。我覺得自己是在“觀照”或“思惟”某種東西,就像許多大德說的:依文字,起觀照,悟實相。這個很難用文字說啊。

對比念大悲咒和《金剛經》,有些不同的。念大悲咒喚起同情心,念大悲咒有時會很感動,流眼淚。然而念《金剛經》就不會流眼淚的。我每天會用上十來分鐘方便坐,身心不累可坐半小時或更長一些,念大悲咒。唸咒語專注的話自然就覺得有股能量在身體循環,慢慢身體會變輕,這能量好像是從頭頂注進來的。專注在咒語上,彷彿覺得自己就是咒語,到底是咒語還是我呢,我覺得自己是在參咒語。沒人具體指導打坐的姿勢,不過我也瞭解過很多注意事項。如果張老師願意,我向您請教。

在周圍,我至今仍未遇上能真正交流心得的老師和佛友。現在學佛的人不多吧。學佛本來就是要我們早日脫離苦海,我覺得自己本來就該走這條路。我的情況此信已基本說了,張老師您是修佛有成就的人,很希望您能給我一些指導。學佛貴在一門深入您認爲我能否持《金剛經》,那我又應怎樣做纔好呢。謝謝!

拓展閱讀:《金剛經》主要內容

1、全經綱領:

發度盡一切衆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覺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覺爲終極,而大乘的菩薩不僅要自覺,更要“覺他”,故其終極目標定位在和一切衆生成就佛果的廣大境界。根據佛教的哲學基礎緣起論,凡因條件關係而形成的事物, 都不存在絕對不變的實體(自性)。因此,要以空觀的智慧,破除在“我”、“衆生”、“佛”之間的人爲分別。故要盡己所能廣度衆生,但不要執著於“我”在幫助衆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纔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業。

2、觀照實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相,是世界的真實,事物的本來面目。人在認識中念念不離對象,卻以爲心的主觀構想即等同客觀實際,但其實已經背離了事物的真實。以般若觀照實相,即對此名相採取不住、不執、不取的如實態度。故《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一切法相,甚至連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對實相的近似表達,皆非實相本身。《金剛經》卷末著名的四句偈文:“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堪稱一經之精髓。

3、實踐宗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執,才能把握實相。所以,在實踐中應以空靈自在的心態應對一切法。《金剛經》中以佈施爲例,討論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伏其心”。佈施有三要件(三輪):能佈施的我,受佈施的人,所佈施的財物。一般人心中存在這三種人爲的分別,施一錢物,即作一錢物功德想,於是施恩圖報,算計冥冥中所積累的功德。但實際上,應以“三輪”體空的精神去佈施。禪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本來無一物”,就是《金剛經》離相無住、性空無所得的道理。

4、中道方法:

性空與幻有的辯證統一。“空”,是破除一切名相執著所呈現的真實,並非人們所誤解的虛無。般若思想不外說明“性空幻有”,也就是正確處理出世的真理與世間的真理的方法。“性空”,是說一切法都沒有實在的自性,故無相、無住,才能把握真諦。“幻有”,是憑藉條件關係而暫時存在的現象,故在空的基礎上隨緣生起一切法,這就是俗諦。如何把握真俗二諦的關係,《金剛經》是這樣說的:“佛說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即,佛所說的般若等佛法,是出於廣度衆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層面的權且施設,並非實相般若本身,衆生藉此文字般若入門,到徹底覺悟佛法時,則一切名相皆可捨棄。

《金剛經》說的是徹底解放心靈奴役的大智慧,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但由於該經文字艱澀、思想深奧,一般人很難全面透徹地理解其本來含義和價值指向。因此,歷史上佛教各派祖師多爲此作注講解,流傳最爲普及的就是禪宗惠能的《六祖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