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金剛經

持誦金剛經和心經的神奇作用

金剛經9.33K

《金剛經》在佛教史上影響極大,被認爲是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衆聖之所依。下面是持誦金剛經和心經的神奇作用,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1、持誦金剛經的神奇效果

仁達自1992年初夏學佛以來,每日持誦《金剛經》,堅持不綴,得到了很大的收益。1996年陽曆十一月二十二日,我在煙臺海防營,騎着一輛二六的自行車從東往西過五叉路口,由於正趕上幾輛汽車從北往南駛過,我便左腳着地,右腳蹬在自行車腳蹬上,臀部坐在車座上,兩手把着車把,停在路口上等車過去。這時從我的左後方駛過一輛摩托車來,響聲很大,開得很快,當時我想:前面過車,這個人怎麼開得這麼快?我剛想到這裏,那輛摩托車的右腳蹬子就撞到我左小腿上了,只聽“砰”地一聲,摩托車連人帶車就飛了出去,摔出去七八米遠,摩托車的幾個零件也摔飛了,包括撞我腳的腳蹬子,都撞掉了。碰撞的聲音就象摩托車撞到了一根鐵柱子上一樣,而我的腿卻絲毫沒有感到疼痛,我身體也沒有晃動,當時踏在地上的左腳也沒有動窩。

等最後一輛小轎車過完後,那人還倒在地上,沒有趴起來,我蹬着自行車走到那人跟前,笑了笑說:“你這個人摩托車怎麼開得這麼快?!幸虧撞到我腿上,你要撞到別人,你給人家看病去吧。”

1993年陽曆十月十二日早上,我一如往常繼續誦讀《金剛經》,誦到第十四品“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時,突然停頓,眼前一片空明,一切都不存在了(博主注:南懷瑾大師也是在讀《金剛經》到“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時,於言下大悟。),在沒有任何思維活動的情況下說出六句話來:

無風無火無山河

無神無鬼無有魔

無人無你亦無我

無僧無法也無佛

法界藏身無一物

君且聽此自在歌

說此《自在偈》時,涕淚悲泣。過了一段時間,我恢復了常態,接着繼續把《金剛經》誦完。早課做完後,我把《自在偈》記錄了下來。幾天後,我到北京法源寺,拿着《自在偈》去見我師父上能下行大和尚,當時在場的還有七八位居士,大家都爭相閱讀,但不解其意,於是請我師父給予講解。我師父非常高興,一邊講一邊在那張寫着《自在偈》的稿紙的右上方寫下了:

理可頓悟,

事須漸修,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春到花香處處秀,

山河大地是如來。

並簽上了他老人家的法名“能行”二字,又蓋上了三寶印。我師父能行法師當時跟大家講:“這種狀態是許多出家人一輩子追求都得不到的。”

2005年仁達三步一叩千里朝拜五臺山過程中,非常勞累,非常辛苦,由於體力消耗超過了極限,晚上入睡前身體會不由自主地顫抖二三十分鐘。在這種情況下,仁達還是堅持每天持誦《金剛經》,從來沒有間斷過,其原因就在於透過持誦《金剛經》得到了智慧和自在。這種法喜不是常人所能體會和猜測的,希望我佛弟子都要每天持誦《金剛經》。

2、心經的除障修法

祈竹仁波切

《般若心經》特別能驅除我們各種的障礙。在西藏各派中,有各種不同的修誦儀軌,以唸誦經文及參思其內義配合一些觀想的方法,可以很有效地除障息災。

大家若果要發心唸誦《般若心經》的話,可以在早上唸誦九遍,若誦少一些或多幾遍也是可以的。但作爲除障的話,我們一般都是誦九遍的。在念誦經文後,可以再另外加誦明咒(即經中最後咒語之: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若干遍,然後唸誦除障偈:

以神聖之三寶言教真諦之力故。

願令遮止 願令化無 願令平息。

願一切魔障礙違緣惡類中斷 山丁古路伊疏哈。

息滅八萬病魔障難類 遠離所有相違災害緣。

成辦順緣一切悉圓滿 願此吉祥當下成樂善。

在念至"願令遮止","願令化無","願令平息"這三句的首音節時(即三次的"願"字),應大力拍掌除障。

"障礙"分爲內在的與外在的障礙兩大類:外在的障礙是指如火災,颱風等天災及中毒,被盜賊侵害或猛獸攻擊等等的禍患;內在的障礙是指由自身或心識中生起的問題,例如:身體生病及貪,嗔,癡等煩惱心病。此外,還有阻延我們修持的"四魔"。以上所述這些障礙及魔難一律都可以依《般若心經》而息除障患。

"四魔"中的煩惱魔,五蘊魔及死魔並非有生命的衆生。"煩惱魔"是指貪,嗔,癡,慢,疑及邪見等主要的六種煩惱與由它們衍伸出來之其他“心病”;"五蘊魔"是指處於輪迴苦況中的衆生之凡俗五蘊,它們是我們感受痛苦的基礎;"死魔"應是指不可自主的死亡,除非我們能肯定下一生不墮於三惡道,否則的話,死亡是中斷或阻延我們修持的障礙;"欲魔"是第四魔,但它們與以上三種稱作"魔"的障礙並不一樣,因爲它們是衆生的`一份子,有些欲魔是有很大功德與神通力的天界衆生,它們不願意見到有人得證解脫或成佛,故此會以它們(有限的)神通力加害修持的人,例如本師釋迦如來快將成佛之時,便有欲魔遣魔女及驅使魔軍意欲干擾佛陀成就無上正覺,卻被佛陀以慈心及定力降服了。這四種魔類是障礙我們修持的因素。

現在所教的這個配合修誦《般若心經》的除障法是很殊勝的,而且對降伏內,外障礙與"四魔"等是很有效的。

藏傳佛教中還有其他的各種儀軌也是以修誦此經配合除障的,其中有拍三次掌的,有拍四次的,有觀想一尊稱爲“般若波羅密多佛母”的本尊的,有觀想驅逐"四魔"的種種不同方法,它們的作用是一樣的。

以上所教的拍掌誦偈是其中一種而已。在念誦《般若心經》時,有能力的人應盡力去參想"空性"的意義,在擊掌三次的時候,也要去參思"空性"。

在這裏順便簡略說一說擊掌的意義:我們透過禪思聲音與"空性"的關係,從而去體悟事物的實諦,這聲音是有自性地存在嗎?如果它是存在的,它到底在哪裏呢?是在左手?在右手?在兩掌之間?我們透過抽絲剝繭地去分析,會發現聲音的自性其實是找不到的,但卻不能說聲音是不存在的,藉此去明白及接近緣起性空的體悟。

"空性"的體悟是最有效,最徹底的懺罪,息災及除障的究竟方法。在除去了我執以後,便不可能有粗實的痛苦與障礙了,這就是修誦《般若心經》來除障及懺罪的原理。

對一般人來說,想要去真正去體悟"空性"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但單單藉着唸誦此經來作除障也仍會生起很大的效果。大家應當有恆心地持久唸誦。我們雖不是什麼大行者之輩,但修持佛法的持久恆常性是有其神效的。即使是凡夫,只要有信心而恆常地去持誦同一經文或真言,自然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力。

在古印度,曾經有一個人向他的師父求法,他的師父厲聲喊:"瑪裏利渣"。這句印度話的意思翻譯出來就是"滾開!"。但這個印度人卻以爲那是上師傳他的一句神聖咒語,所以便很有信心地長年累月去念誦,後來竟然可以用這個"咒"”來醫好了很多人的疾病。

所以我們要明白:信心與恆久性是很有力量的,若果等到遇上障礙時才念幾遍經文來除障的話,是不易有力量的,這個當然不能說是佛法缺乏力量,這只是個人的修持缺乏力量。

附:

根據我的一些同修的經驗,心經可以幫你相當大的忙,你可以三遍心經21遍心咒反覆的求觀世音菩薩幫你達成你心中的好的願望!一般而言,觀世音菩薩絕對會聞聲救苦,幫你達成你的善願,關鍵就是看你去不去念。其次你要注意的是:你是念心經,不是首先要去理解其中的深奧意思的。我的意思就是說:什麼都不管,念就是了!!!

唸的程序是這樣的:(口唸和心念都無所謂!)

從頭到尾念第一遍,

從頭到尾念第二遍,

從頭到尾念第三遍,

再念心經心咒21遍。

21遍心咒是一個規定的數字!

象這樣的三遍心經加21遍心咒,是完整的一次祈願程序。當然越多次完整的越好,多多益善!到時候你就會知道心經的厲害!!!很多人以爲心經是修煉空性的一個經文,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僅代表我和一些同修的想法)。你要是有天眼的話,就會看見你每次唸完整的三遍心經加21遍心咒的話,身邊和頭頂會有金甲護法神!

拓展閱讀:《金剛經》的精髓

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是《金剛經》的精髓這一觀念,在我心中已定論了很長一段時間了。自從有了這一認知以後,一想起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就想起《金剛經》,反之也同樣。很長一段時間來,一上座心底就起“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的話頭,就連有時上街,心中也不時要生起“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的念頭,久久不放。爲什麼我對《金剛經》有如此提要,將“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視爲其精髓?我是這樣體會的。

從經的形式上看,《金剛經》全長不達萬字,然佛在經中直接說到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的地方不下20處。如此並不顯長的一篇經文,佛爲什麼屢屢說及這些言語呢?是隨意的重複嗎?顯然不是,必定有其深刻的含義。這使得我不得不着重這幾句經文,並着力去思索。

從經的內容上看,細讀《金剛經》,面對一千二百五十大比丘,佛反覆強調我相,人生,衆生相,壽者相,再細晶經文,全經的理論基本都是在闡明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的教理。譬如:“不住於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如來不應此具足諸相見”,“不生法相”等等。儘管種種表述不盡相同,但其實質都是在教誨弟子不要住相。而一切相中,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是根本相。

從經的立意上看。讀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佛在經中鮮明地指出,這部經是“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佛告訴須菩提,“當知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禪宗六祖也曾說過,《金剛經》“此法門是最上乘。爲大智人說。爲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佛在經中以最簡明最直接的方式告訴弟子,佛與一切衆生的差別,菩薩與非菩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是否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真乃一語道破天機。只可憐衆生迷妄於相,難以置信。

從學佛的根本目的看。學佛人的根本目的,在於透過佛理的掌握,正確認識世界,正確認識生命,從而創造一個完全自由覺悟的新人。佛在悟道之際就有“原來衆生實平等無異,皆有佛性,能人佛不可思議解脫之境。如今卻被愚癡妄想所蓋,不見自性真心。”用佛悟道時的感嘆來對照讀《金剛經》,不難發現佛所指的“衆生愚癡妄想”,實質上就是一個“相”字。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住一切諸相,即名衆生。佛與衆生僅一“相”之隔。推倒這堵“相”牆,化掉這堵“相”障,佛與衆生一體相通。如何做得到這一點?從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處着力。這是一切學佛人的根本着力點。

其實,我們久讀《金剛經》,心中就有這樣一個感知: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恰如一條束縛衆生的鎖鏈。正因爲有這條無形鎖鏈的牽制,使得衆生只得在六道中遷流不止,運轉不息。要解脫六道的桎梏,唯一的出路也就是根除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我想,無論學佛人讀的什麼經,修的什麼法門,行的什麼方便,破除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是必須的。在諸相之中,我相爲首,爲根。我相一除,其餘諸相全無。我相一生,諸相自然應緣而起。故此,佛在《金剛經》中花大氣力專講我相之弊。如,“發願度衆生人無餘涅槃,不能有我相。佈施不能有我相等等。爲什麼有的人讀誦《金剛經》,一念能生淨信,何以故?也是無我相。即便已經修得佛果者,也不能有我相,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都不可有我相。除此之外,佛還以自身爲教,說自己爲歌利王割截身體時,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時如何無我相,正因爲如來無我相,燃燈佛才予以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還教授道,但凡有我,如“我當滅度無量衆生”,“我當莊嚴佛土”,“我有所說法”等等,都“是不名菩薩”。爲什麼呢?如來一語道破:“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這就是凡夫的迷障,被一個虛幻的“我”所迷、所困、所牽。於此,衆生就只好在六道圈中打轉,這正是一切衆生的可悲可憫之處。

認知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是《金剛經》的精髓,我以爲對一個學佛人是極爲重要的,特別是對居家學佛者,益處更爲明顯,她突出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有利於深解《金剛經》。《金剛經》的基本句式結構是,說是A,即非A,故名是A。如:“如來說三千大幹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等。這種句式最爲準確地表述了宇宙世界本體與本體之諸現象之間的關係。但世人讀懂這句式的並不多,就連當代偉人毛澤東也曾問過趙樸初這個問題,原因在哪裏呢?我以爲關鍵在要知道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一旦放下我相,再去讀經,那必定有新的體悟,對經義纔可能深解。一個未學佛的人,必然見A是A,一個學佛人,知道一些佛理,得知見A非A,只有放下我相,體悟佛法的實相者,才透悟見A非A,故名是A。

二是有利於修行。學佛的目的在於瞭解宇宙世界包括生命現象的真相,由此做一個明明白白的覺者。學佛是需要修行的,修行是需要花時間的。但居家學佛入學習、工作、生活的負擔較重,特別是處在當前市場經濟初步興起時期,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都十分緊張,要擠出一些專門時間來修行,必然有一定困難。但我以爲只要時時處處牢記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就可以處在一個大的修行之中,就可以無論處在什麼環境之中,都能正確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時代,從而隨緣生活,正確處理自身所處的一切際遇,就能行往坐臥皆在學佛修行之中,別有一番天地。

心經與金剛經區別與聯繫

心經和金剛經的區別就是文化表達觀點的不同,金剛經的思想概括爲一起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也如電,應作如是觀。心經的思想則概括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就是根本區別。具體如下:

1、《心經》是專爲小乘法而設的大乘解說,在“空”下將諸佛法如何劃爲等值,是《心經》的中心思想。《金剛經》則將各經文內容中的“本生”和“喻言”等故事、術語、名相,加以哲理意義的背景提示,從而將婆羅門非邏輯的舊文化,從佛教大小乘法中活生生的剝離出來。

2、《金剛經》與《心經》不同,它已不是研討劃等值的學說,而是專於劃出不等值的學說,但是這些不同亦是邏輯互通互證的。

3、《心經》和《金剛經》的聯繫,它們都是以人的角度觀三千大千世界,再回歸到人自己內心的念頭,最後發覺一切相原來都是自己的念頭所生,比如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如果你是善良的,那你就覺得外面的世界也是善良的;如果你覺得外面的世界是惡意的,你也將變得兇惡。

擴展資料:

1、《心經》和《金剛經》的要義是讓我們知道:要承認三千大千世界是真實存在的,但又是變化無常的,從至微的原子到至宏的宇宙,也都是變化莫測的,永遠抓不到也得不到。

2、只能反觀內心,除去自己過多的慾念,慢慢地修行自己的內心到完完全全沒有一絲念頭同時讓身體自己完完全全順應大自然變化的境界, 即般若波羅蜜境界,這就是佛。

3、心經簡單來說,講的是四念處:身、受、心、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是一個可以實際練習的禪修方法,也叫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