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精選22篇)

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精選22篇)

數學家是對世界數學的發展作出創造性工作的人士,將其所學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精選2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1

泰勒斯(古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來到埃及,人們想試探一下他的能力,就問他是否能測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說可以,但有一個條件——法老必須在場。第二天,法老如約而至,金字塔周圍也聚集了不少圍觀的老百姓。秦勒斯來到金字塔前,陽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過一會兒,他就讓人測量他影子的長度,當測量值與他身高完全吻合時,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處作一記號,然後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頂的距離。這樣,他就報出了金字塔確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請求下,他向大家講解了如何從“影長等於身長”推到“塔影等於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2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有一個數,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地數,還餘2,請問這個得數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檯,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爲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爲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着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爲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並編寫了科普讀物。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3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後,人們爲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爲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德國數學家高斯在他研究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法後,便放棄原來立志學文的打算而獻身於數學,以至在數學上作出許多重大貢獻。甚至他在遺囑中曾建議爲他建造正十七邊形的棱柱爲底座的墓碑。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4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號敬齋,金代真定欒城人,曾任鈞州(今河南禹縣)知事,1232年鈞州被蒙古軍所破,遂隱居治學,被元世祖忽必烈聘爲翰林學士,僅一年,便辭官回鄉。1248年撰成《測圓海鏡》,其主要目的是說明用天元術列方程的方法。“天元術”與現代代數中的列方程法相類似,“立天元一爲某某”,相當於“設x爲某某“,可以說是符號代數的嘗試。李冶還有另一步數學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講解天元術的。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5

賈憲,中國古代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曾撰寫的《黃帝九章算法細草》(九卷)和《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數導)均已失傳。

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即求高次冪的正根法。目前中學數學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與此相仿,增乘開方法比傳統的方法整齊簡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開高次方時,尤其顯出它的優越性,這個方法的提出要比歐洲數學家霍納的結論早七百多年。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6

秦九韶(約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嶽人。先後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貶至梅州,(今廣東梅縣),不久死於任所。他與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訪習於太史,又嘗從隱君子受數學”,1247年寫成著名的《數書九章》。《數書九章》全書凡18卷,81題,分爲九大類。其最重要的數學成就——“大衍總數術”(一次同餘組解法)與“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使這部宋代算經在中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7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爲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週三"做爲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週三有餘"。不過究竟餘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覆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爲約率。取爲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爲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曆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曆》。開闢了曆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𣈶(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爲卡瓦列利原理。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爲"祖𣈶原理"。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8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裏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屁孩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唸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裏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鬱的臉孔,心裏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後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裏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擡,揮着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麼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着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爲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麼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後也認真教起書來,並且還常從城裏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並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在以後數學方面作出了重要的研究。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9

世紀著名數學家諾伯特·維納,從小就智力超常,三歲時就能讀寫,十四歲時就大學畢業了。幾年後,他又透過了博士論文答辯,成爲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博士。

在博士學位的授予儀式上,執行主席看到一臉稚氣的維納,頗爲驚訝,於是就當面詢問他的年齡。維納不愧爲數學神童,他的回答十分巧妙:“我今年歲數的立方是個四位數,歲數的四次方是個六位數,這兩個數,剛好把十個數字0、1、2、3、4、5、6、7、8、9,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這意味着全體數字都向我俯首稱臣,預祝我將來在數學領域裏一定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維納此言一出,四座皆驚,大家都被他的這道妙題深深地吸引住了。整個會場上的人,都在議論他的年齡問題。

這個年僅18歲的少年博士,後來果然成就了一番大事業:他成爲資訊論的前驅和控制論的奠基人。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10

陳景潤是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爲“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爲兩個奇數之和。因爲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餘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11

高斯是德國人,後被世界公認爲“數學小王子”,是世界三大數學家之一。高斯是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中,媽媽是個很聰明的女性但可惜的是錯過了良好的教育。遺傳了媽媽的好腦袋,在三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小高斯就在數學方面表現極高的天賦。有天爸爸在算賬,小高斯乖乖地在爸爸身邊,看到爸爸算錯的時候就會糾正爸爸的錯了。

因爲家裏沒錢就在鄉村的學校讀書,這個村子裏來了個很厲害的數學老師,看着這一個個農村的小屁孩,老師教都沒意思了。大材小用的自己有事沒事就欺負孩子爲樂,如果心情更糟的話學生們就慘了。可不,這天老師也不知道遇到什麼煩心事,進來的時候孩子們都感到自己身上籠罩着不安。終於,“今天做練習,從1加到100,你們動手吧。”一個個孩子聽了也不說什麼,動起筆來就開始算。“一加一等於二,二加上二等於四,而四加,加到哪兒了?”孩子們開始了算數之旅。可是纔沒出發多久,有些孩子就已經算花了眼,有些孩子在算到前面還比較自如,等到數字越算越大的時候就越來越吃力。小高斯坐下來並不是立刻動手把一個個數字相加,而是琢磨它們的關係。

“從一加到十,從十一加到二十,這樣都是有相似性的。”於是琢磨了一會兒他就動手,古希臘人用的算級數方法高斯居然透過自己的琢磨把它給弄明白了。不到半小時,小高斯就已經把這一百個數字相加,把算好了的答案高高地舉過頭頂,“老師,你看看,我已經算好了。”數學老師看都不看一眼,就一個孩子,才這麼短的時間裏,怎麼會算得好呢。“錯了,錯了。去,重新算。”可是小高斯堅信自己沒算錯,就堅定地跟老師說,“老師,你看看,我沒算錯。”5050,這孩子的答案居然是正確的,而且花的時間這麼短。在聽了小高斯對這題的分析後,老師也覺得眼前的這孩子是個不錯的料子。這數學老師爲高斯的數學偉大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12

法國數學家笛卡爾流浪到瑞典,認識了瑞典一個小公國18歲的公主克里斯汀,後成爲她的數學老師,日日相處使他們彼此產生愛慕之心,公主的父親國王知道了後勃然大怒,下令將笛卡爾處死,後因女兒求情將其流放回法國,克里斯汀公主也被父親軟禁起來。笛卡爾回法國後不久便染上重病,他日日給公主寫信,因被國王攔截,克里斯汀一直沒收到笛卡爾的信。笛卡爾在給克里斯汀寄出第十三封信後就氣絕身亡了,這第十三封信內容只有短短的一個公式:r=a(1-sinθ)。國王看不懂,大發慈悲就把這封信交給一直悶悶不樂的克里斯汀,公主看到後,立即明瞭戀人的意圖,她馬上着手把方程的圖形畫出來,看到圖形,她開心極了,她知道戀人仍然愛着她,原來方程的圖形是一顆心的形狀。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13

聽說過數學家高斯一件極其變態的事情,但是從另一個側面我們也可以知道他不僅僅是天分出衆,更重要的是努力。高斯中年的時候妻子就死去了,那個時候,高斯就很有名望,家裏有保姆。妻子病的一塌糊塗,不過他還是專心自己的研究。這個當然不是一個值得稱道的品質。就是妻子的彌留之際,他還是沒有去她的身旁,保姆實在看不下去,就去高斯做研究的地方去找他說讓他趕快過去,高斯隨口答應了,但是依然做自己的東西。保姆又來了一次,痛斥了他一番,豈知高斯告訴她說:“我馬上就過去,你讓她再等一會……”。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14

託姆是法國人,35歲得的菲爾茲獎。在一次採訪當中,作爲數學家的託姆同兩位古人類學家討論問題。談到遠古的人們爲什麼要儲存火種時,一個人類學家說,因爲儲存火種可以取暖禦寒;另外一個人類學家說,因爲儲存火種可以燒出鮮美的肉食。而託姆說,因爲夜幕來臨之際,火光搖曳嫵媚,燦爛多姿,是最美最美的。美麗是我們的數學家英雄們永恆的追求。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15

放假這幾天學校要求我們讀數學家小故事。我看了許多篇小故事,其中有兩篇小故事給我的印象極爲深刻,它們分別是《小歐拉智改羊圈》和《數學神童希帕蒂亞》。

《小歐拉智改羊圈》講述了歐拉爸爸設計了一個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羊圈,施工過程中發現圍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親在增加材料和縮小羊圈之間難以取捨時,小歐拉想出了辦法,他將長方形羊圈的長縮短了15米,寬延長了10米。經過這樣一改,原來長方形的羊圈變成了一個邊長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長是25×4=100米,正好比原來長方形的周長(15+40)×2=110米少了10米,這樣材料剛好夠用。同時正方形的面積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來面積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歐拉的方法做到了一舉兩得,既節省了材料,又擴大了面積。

《數學神童希帕蒂亞》講述了女數學家希帕蒂亞10歲時,父親帶她去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測量物體的高度是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爲希帕蒂亞的父親是一位數學家,他要求女兒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測量,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亞在和父親散步時,意外的發現自己的影子和父親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聰明的希帕蒂亞想到了運用身高和影子長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間接測量金字塔的高度。因爲: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長=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長,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條件下,分別測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人的影子的長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計算出金字塔的實際高度了。

小歐拉和希帕蒂亞沒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是開動腦筋另闢蹊徑,用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

跟歐拉和希帕蒂亞比起來,我感到臉紅。每當在學習中有了困難和問題時,我很少換一種方法去思考,總是直接求教於媽媽和老師。透過讀歐拉和希帕蒂亞的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勤思考、善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

以後每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難題所困擾時,不仿學學歐拉和希帕蒂亞,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16

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學習有關數學家的名人小故事。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

事情是因爲星星而引起的。當時,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裏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聖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17

祖沖之在科學發明上是個多面手,他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着南方;他又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裏。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舂米碾穀子,叫做“水碓磨”。

祖沖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築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裏,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讚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曆法,經常觀測太陽和星球執行的情況,並且做了詳細記錄。

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派他到一個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他對做官並沒有興趣,但是在那裏,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了。

我國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並且根據研究天文的結果來制定曆法。到了宋朝的時候,曆法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祖沖之認爲還不夠精確。他根據他長期觀察的結果,創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叫做“大明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曆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也就是兩年冬至點之間的時間)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週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沖之請求宋孝武帝頒佈新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議。那時候,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大臣戴法興出來反對,認爲祖沖之擅自改變古歷,是離經叛道的行爲。祖沖之當場用他研究的數據回駁了戴法興。戴法興依仗皇帝寵幸他,蠻橫地說:“曆法是古人制定的,後代的人不應該改動。”祖沖之一點也不害怕。他嚴肅地說:“你如果有事實根據,就只管拿出來辯論。不要拿空話嚇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幫助戴法興,找了一些懂得曆法的人跟祖沖之辯論,也一個個被祖沖之駁倒了。但是宋孝武帝還是不肯頒佈新曆。直到祖沖之死了十年之後,他創制的大明曆纔得到推行。

儘管當時社會十分動亂不安,但是祖沖之還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學,祖沖之晚年的時候,掌握宋朝禁衛軍的蕭道成滅了宋朝。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18

1785年,8歲的小高斯在德國農村的一所小學裏念一年級。

學校的老師是城裏來的。他有個偏見,總覺得農村的孩子不如城裏的孩子聰明伶俐。不過,他對孩子們的學習,要求還是嚴格的。

有一天,他給學生們出了一道算術題。他說:“你們算一算,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於多少?誰算不出來,不準回家吃飯。”

說完,他就坐在一邊的椅子上,用目光巡視趴在桌子上演算的學生。

不到1分鐘的功夫,小高斯站了起來,手裏舉着小石板,說:“老師,我算出來了”

沒等小高斯說完,老師就不耐煩地說:“錯了!重新再算!”

小高斯很快地把算式檢查了一遍,高聲說:“老師,沒有錯!”說着走下座位,把小石板伸到老師面前。

老師低頭一看,看見上面端端正正地寫着“5050”,不禁大吃一驚。他簡直不敢相信,這樣複雜的題,一個8歲的孩子,用不到1分鐘時間就算出了正確的得數。要知道他自己算了一個多小時,算了三遍才把這道題算對的。他懷疑以前別人讓小高斯算過這道題。他問小高斯:“你是怎麼算的?”

小高斯回答說:“我不是按照1、2、3的次序一個一個往上加的。老師,你看,一頭一尾的兩個數的和都是一樣的:1加100是101,2加99是101,3加98也是101把一前一後的數相加,一共有50個101,101乘以50,得5050。”

小高斯的回答,使老師感到吃驚。因爲他還是第一次知道這種算法。他驚喜地看着小高斯,好像剛剛認識這個穿着破爛不堪的砌磚工人的兒子。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19

歐拉是瑞士數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歐拉從小着迷數學,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數學天才。他13歲便成爲著名的巴塞爾大學的學生,16歲獲碩士學位,23歲就晉升爲教授。1727年,他應邀去俄國聖彼得堡科學院工作。過度的勞累,致使他雙目失明。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工作。歐拉具有驚人的記憶力。氫說,1771年聖彼德堡的一場大火,把他的大量藏書和手稿化爲灰燼。他就憑着驚人的記憶,口授發表了論文400多篇、論著多部。歐拉這們18世紀數學巨星,在微積分、微分方程、幾何、數論、變分學等領域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從而確定了他作爲變分法的奠基人、複變函數先驅者的地位。同時,他還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發表的科普讀物,在長達90年內不斷重印。歐拉是古往今來最多產的數學家,據說他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夠當時的聖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機同時忙上幾年。

歐拉作爲歷史上對數學貢獻最大的四位數學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頓、高斯),被譽爲"數學界的莎士比亞"。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20

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領域中都有出色的表現。

歐拉小時候,回家後無事,他就幫助爸爸放羊。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家裏羊漸漸多了,達到了100只。原來的羊圈太小了,爸爸決定建一個新的羊圈。他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能佔地6平方米。正打算動工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不夠用。要想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40+15)×2=110(米)。歐拉的爸爸感到十分爲難,若要按原計劃建羊圈,就要再添10米長的材料;要是縮小面積,每頭羊的佔地面積就會小於6平方米。小歐拉卻向爸爸說,不用增加材料,也不用縮小羊圈,他有辦法。爸爸不相信,沒有理他。但在小歐拉的堅持下,歐拉的爸爸終於同意讓兒子試試看。小歐拉趕緊跑到準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爲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再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這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它的面積達到了25×25=625(平方米)。

父親心裏感到非常高興,爲有這麼聰明的孩子感到無比自豪。父親想,讓這麼好的孩子放羊實在是可惜了,決定讓小歐拉好好學習。1720年,小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21

帕斯卡生於法國奧弗涅的克萊蒙費朗,從小他就智力高人一等,聰明伶俐,12歲時就愛上數學,數學的魔力讓這個孩子幾乎廢寢忘食。

而帕斯卡的父親正好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數學家,對數學頗有研究,他對帕斯卡的影響很大,以致帕斯卡從小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有機會得到父親的教導。在父親精心地教育下,帕斯卡很小時就精通歐幾里得幾何。有一天,他來到父親的房間,不無得意地說:“我發現了新東西!”父親正在埋頭工作,看到兒子興致勃勃的模樣,立即轉過身,溫和地說:“是什麼?”

那一天,父親怎麼也沒有想到,年幼的兒子竟然自己獨立地發現出歐幾里得的前三十二條定理,而且順序也完全正確。這實在太出乎父親的意料了。同時,父親也非常高興,感到自己多年來的培育沒有白費,兒子一定會是一個有所作爲的學者。

簡短的數學家小故事22

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裏,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