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高中語文齊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高中語文齊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高中語文齊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1)、瞭解諷喻與諷刺等修辭方法的區別。

(2)、學習課文敘述故事的技巧。

(3)、繼續加強語言積累,理解文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和句式。

2.思想教育目標:

(1)、學習孟子光明磊落的寬廣胸懷。

(2)、理解孟子對名譽和地位的正確態度,徹底拋棄爲了名譽和地位而不擇手段的錯誤名利觀。

3.能力培養目標:

(1)、學會運用寓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2)、學習利用上下章節研究《孟子》的技能。

教學重點:學習利用上下章節研究《孟子》的技能。

教學難點:瞭解諷喻與諷刺等修辭方法的區別。

教學類型:鑑賞。

電教或實物展示手段: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學練方法選擇

1、改寫法。

課文的敘述畢竟是太濃縮、太精練,爲了更準確地理解課文,尤其是從情感深處去理解,就有必要把齊人的性格透過外貌、神態、心理等多方面表現出來,還可以透過情節的擴展使文章內容更加生動和引人入勝。

2、劇本演出法。

僅有書本知識是不夠的,把課文改寫爲劇本,就需要編劇、導演、化妝等一大批工作人員,這是學習生活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課文藝術化的必要嘗試。有興趣、有條件的班級可以一試。

3、讀後感寫作法。

這篇課文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寄寓,有許多話都沒有直白地說出來,這正好給我們學習時理解分析留下了廣闊的天地。如何正確對待名譽和地位,現實社會中人的一些醜惡的表現,都值得學習時去作點分析。

4、語言積累法。

注意根據語境推斷實詞的詞義。第一,藉助上下文意義判定多義詞的語境義;第二,注意參照詞的語法地位判定多義詞的語境意義;第三,要善於利用駢偶句、排比名句等對應句式提供的位置關係去推斷詞的相同或相反相對的意義。

還要注意推斷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這主要是看所要辨析的詞和它前後的詞構成什麼樣的語法關係。

另外,要多做比較,抓住特徵學好文言句式。把古代漢語的句式與現代漢語的句式進行比較,容易理解什麼叫“特殊句式”;把握文言句式的某些明顯標誌或者某種規律,力爭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本質;把一些句子放到一定的語段中進行理解,容易掌握像省略句這樣的一些句子,這也是文言句式的學習不能忽視整體閱讀的具體含義。

二、重點難點化解

1、課文大意

化解:本文詼諧幽默,耐人尋味,是《孟子》散文代表作之一。文章透過一個生動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種不顧禮義廉恥,以卑鄙手段追求富貴利達的人。課文前三段是敘述,最後一段是評論。第一段是故事的發生和發展,簡單地交待了背景,寫齊人的詭祕行動和對妻妾的炫耀,引起妻子的懷疑和妻妾的商議。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寫妻子的追蹤偵察和齊人“饜酒肉”的真相。第三段是故事的結局寫妻妾的羞慚悔恨和齊人恬不知恥的醜態。最後一段評論,點明主旨,提示故事象徵的深刻含義,表明了作者的立場,加深了諷刺的內涵。

2、敘述的技巧

化解:第一,冷靜客觀的筆法。托爾斯泰曾說:“不要把你的讀者當成傻瓜,你只管敘述你的故事就足夠了。一個作者可千萬不要在那裏空發議論。”俄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契訶夫就經這種冷靜客觀的筆法著稱於世。這篇課文在敘述上沒有使用什麼突出的筆墨,只是由淺入深,先寫出現象,再點出事件的結果,層層提示“齊人”齷齪的靈魂,剝去他虛僞的外衣。具體來說,先寫“齊人”口頭上的吹牛(“所與飲食者”“盡富貴也”)引起其妻的疑心“未嘗有顯者來”;再寫其妻偵察(“瞯”)所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是說這個自吹自擂的傢伙連普通老百姓都沒有一個搭理他的,所謂“盡富貴也”純屬吹牛;“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揭示的謎底,原來億不過是個乞丐,而且還是一個死皮賴臉的痞子。末尾再補一筆“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寫“齊人”厚顏無恥,真是從外表神態,透入到精神骨髓。讀這種冷靜的敘述文字,特別需要我們從字裏行間去進行深入的思考,這也是敘述文字最富魅力的地方,許多敘述類文字都有這個特點。另外,課文的敘述也是暗含了一些技巧的,比如層層深入,就是一種“抽絲剝繭”的手法,最後再補一筆,人又謂之“頰上添毫”。第二,繁筆與簡筆的處理極有講究。“良人出”至“盡富貴也”在文中竟然重複了一遍,這就是繁筆,目的是爲了突出這一現象,併爲下文寫“瞯”作好鋪墊,同時這一重複還與後文形成對照,相反而又相成,另外,這一重複也爲後文蓄勢,產生一種巨大的落差,使下文的反跌更有力。而當其妻“告其妾”時,卻只用了“今若此”三個字,好像把話說到半截又咽了回去,特別是那個“此”字,竟然包括了從“蚤起”以下的44字所描寫的內容,可謂惜墨如金。這是因爲前面的敘述已經淋漓盡致了,精彩的鏡頭如再出現反而顯得乏味了;何況其妻的內心感情之複雜絕不是重述其所見的種種醜惡現象所能盡,反不如只說半句話更爲含蓄有力。就是下文一個“訕”字,一個“泣”字,也是極盡匠心的。關於簡筆與繁筆,《水滸傳》中有很多的例子,比如,寫山神廟,只有“破落”兩字;寫景陽岡上恐怖的黃昏,只說太陽“漸漸地墜下去”;寫大雪只下了一個“緊”字。學習時可以再參照一下。

3、“齊人”窮得討飯,怎麼會有一妻一妾?

化解:一種觀點認爲,妾這個人物的出現,是爲了主題的突出和情節的安排。比如妻發現了疑點便對妾傾訴自己的心事;盯梢回來,又把所見告訴了妾;妻妾二人互訕互泣,表達效果上顯然比一個女人的自怨自艾更突出 。沒有“妾”,“妻”的言行舉止就會受到較大限制,故事的諷刺力量也會大大削落。比如,只說“驕其妻”就遠不如說“驕其妻妾”顯得傳神盡態。

另一種觀點,也是筆者的觀點,認爲妾的出現要換個角度去思考。這是一篇諷刺性很強的寓言,帶有很重的文學色彩,而文學的特徵是合情卻未必合理。如果從理上去分析,這個問題是不會有答案的,即使說是爲了情節的安排,也是牽強的。事實上,“齊人”不過是比喻那些追求富貴利達的人,如果看看那些人的影子,就是今天,我們的身邊就多的是,爲了升官,整天在複雜的人羣中求張告李,是一種表現;爲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和權力,在無數次的無可奈何中委曲求全,這不是與乞丐一樣嗎?更有甚者,爲了物質上的享樂,竟然給某些要人或權臣送上自己的妻子、女兒,茅盾先生的《子夜》中不是有這方面的精彩描寫嗎?所有這些人,他們富裕的是物質,貧窮的是精神,他們的已有財產和將有財產,豈止是養一妻一妾?《孟子》中的這一段,諷刺的人其實就是這樣的一羣。作爲爲人修養的一課,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4、“此其爲饜足之道也”一句是說故事者的解說之詞呢,還是“齊人”之妻說出來的話?

化解:有的說是作者站出來說話,有的則認爲是齊人之妻說出來的。其實,這是作者在替他的主人公表達內心的獨白,這有點象魯迅《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對這個問題,過去曾有過爭論,最後的結論還是後者,這裏“此其爲饜足之道也”也正是“齊人”之妻在恍然大悟後的一句內心獨白,由說故事的人代他表達出來罷了。

三、相關知識補充

1、【而】“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起連接作用。“而未嘗有顯者來。”“而良人未之知也。”起轉折作用。

2、寫作動機是什麼?先要看課文的前一章:“儲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異於人乎?’孟子曰:‘何以異於人哉!堯舜與人同耳。’”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瞷”字,本意是窺視,本身並非光明磊落的行爲,“瞷”人更屬非禮,被“瞷”的人,想必是做了見不得人的事,不是內挾陰私,就是外充僞善,齊王以王者之尊,竟然派人去“瞷”孟子,孟子當然很反感,所以,在上一章裏就用“何以異於人哉!堯舜與人同耳。”進行鍼鋒相對的反駁,這還不夠,爲了自我表白,在課文中,孟子又用“齊人”的故事對那些追求“富貴利達”的齷齪小人進行了無情的諷刺。課文的寫作意思非常明白:我不求富貴利達,自然就不會做自欺欺人的醜事,當然無須裝成一幅僞善者的面孔做給人看。這正是孟子證明自己的光明磊落。

3、談談諷喻。課文從總體上是使用了諷喻的手法。

諷喻即用一種富有機智幽默情趣,並寄寓深刻道理的虛構的故事來闡明某種事理。是一種婉曲的語言表達方式,往往是在本意不便於明說或者爲了說得更形象、更明白的情況下使用的。一般都蘊含着諷諫、譏刺、規勸、批評、誘導的意義。張志公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中說:“用一種事情來比另一種事情的道理叫諷喻。諷喻着重在用事理打比方。”

諷喻與比喻不同。比喻是在一句話中以與本體類似的事物爲喻體同本體相比照,喻體不能單獨成篇。諷喻是以一個完整的故事作爲喻體,說明道理,且作爲喻體的故事可以獨立成篇。

諷喻與諷刺也不完全一樣。它們都有諷刺意味,但諷刺主要是揭露性的,是直書其事,且具有貶責、指斥的意思。諷喻則主要是寓事理於故事之中,含蓄、委婉,給人以啓迪和誘導,有批評,但那是一種善意的規勸。

諷喻的使用靈活,可以在行文中插敘,並且點明本意,也可以也可以獨立成章,寓意其中,並不明說,而留給讀者以思考。

按表達功能分,諷喻可以分爲:

(1)進諫性諷喻 。多爲封建社會臣下對君主提供施政建議,或委婉匡正時弊所使用。

(2)啓迪性諷喻。它提示一種生活哲理,或激發人們某種信念;或暗示一種生活流向,或概括一種有益的人生經驗。

(3)寓理性諷喻。即以一個故事作爲喻體,比說某一種道理,或將其化入整個論說之中。

按結構分,又可以分爲獨立性諷喻和非獨立性諷喻兩種。

分別舉例如下:

(1)進諫性諷喻 。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齊人有一妻一妾-教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