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中年段閱讀教學經驗總結範文

中年段閱讀教學經驗總結範文

中年段閱讀教學經驗總結範文

中心句是中年段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有中心句的段落或篇章是一個從一般到具體或從具體到一般的表達結構。中心句體現了一種較高的表達水平,具有條理性。很適合小學中高年級在表達中運用,增加習作表達意思的明確性和條理性。現在,以長春社三年上冊《鄉村裏的大花園》爲例,說說我是怎樣做的。

一、學習用中心句概括。

《鄉村裏的大花園》第四段實際上是圍繞“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這個句子寫的,但對於剛入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不夠明顯。怎麼教學呢?我用了這樣的層次:

1、質疑:爲什麼“亮得蚯蚓不敢鑽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什麼黑暗的地方鑽出來”?有學生說,因爲它們都是生活在黑暗的地方,怕光。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這也不是蕭紅原文要表達的意思。我引導學生:要準確理解一個句子,要聯繫上下文,讀讀下文。有學生一下子領會了:因爲它們不是健康的、漂亮的。

2、質疑:“拍一拍連大樹都會發響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對面的土牆都會回答似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個句子學生讀不懂,提了出來。我引導他們聯繫上文,學生也領會了:因爲他們是健康的、漂亮的。我又點撥:對呀,大樹怎麼會發響呢,土牆怎麼會回答呢,這是作者用的一種特殊的表達方法,實際意思是在說,土牆和大樹健康。

3、明確:讀懂了這兩個句子,我問學生,作者這一段主要是要說什麼意思?就有學生用書中的句子來回答我了: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我就指出:一段中有一句話能概括全段的主要意思,這樣的句子叫“中心句”。

4、找中心句概括。

《鄉村大花園》第五段的中心句是非常明顯的。在教學第四段的基礎上,我就直接要求學生默讀第五段找出中心句概括段意。

二、學習怎樣圍繞中心句具體寫。

爲了落實“段”的教學,我接着又讓學生讀書,學習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

1、在找出第五段的中心句時,學生找出了兩個:“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實際上,這一段前四句話確實是圍繞“一切都活了”寫的,後一部分或者說全段主要是圍繞“都是自由的”寫的。

我問學生:“一切都活了”,從哪看出來的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板書“花開了”、“鳥飛了”、“蟲子叫了”。我又問學生:“都是自由的”,從哪看出來的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倭瓜”、“黃瓜”、“玉米”、“蝴蝶”。

2、誦讀體會:我讓四個學生分讀四個例子,“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玉米……”、“蝴蝶……”在每一句的後面,我都接讀一句:都是自由的。透過這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深入體會到分寫的方面都是在具體說明中心句的意思,都是在圍繞中心句寫。

3、總結寫法:我告訴學生,這樣的表達就是圍繞中心句寫具體。

4、有感情朗讀,讀出大花園裏各種生物的自由。

5、中心句在前,中心句在後:我讓學生看板書,“一切都活了”中心句在什麼位置?(在後)“都是自由的”中心句在什麼位置?(在前)我告訴學生,中心句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後,第四段的中心句還是在中間呢。

三、利用中心句展開段序教學。

1、有順序:我讓學生看板書,“倭瓜”、“黃瓜”、“玉米”、“蝴蝶”,我設個套兒:“我調換順序寫可以嗎?”三年級的小學生們猶疑着,小聲說,不行。“爲什麼不行?”有一個小學生舉起手來,我示意他說:倭瓜比黃瓜矮,黃瓜比玉米矮……我叫全體表揚了他,進一步說明:這幾個例子是從低到高的,是有順序的,不是亂寫的。

2、背誦:按順序背誦。

教學進行到這裏,似乎已經完成了任務,也到了下課的時間。但我在走向辦公室的路上,總覺得還不足,我問自己:這樣教學中心句,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有多大的實效呢?學生理解了,哦,這段就寫了這個意思;哦,就這樣圍繞中心句寫具體;哦,幾個例子要有順序寫。那,學生知道了,就能在表達中寫中心句、圍繞中心句寫嗎?就能運用圍繞中心句寫這種方式使自己的表達更有條理、意思更明確嗎?中心句教學不應僅僅停留在閱讀理解層面,應該讓學生也會這樣表達。我決定再往下做。

四、從中心句寫開去。

我又上了一課,安排了“過三關”仿寫課:從中心句寫開去。

第一關。我安排了個寫景的中心句: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我要求一個學生說一個例子。一個學生說:高粱紅了,像着了火一樣。一個學生說:穀子熟了,搖晃着沉甸甸的穗兒。第三個學生說:玉米成熟了,結了很多大棒子。第四個學生說:辣椒成熟了,像一個個小紅燈籠。下一個學生說:西瓜堆滿了大街。

我引導學生:把這些例子按順序排列,先寫誰,再寫誰?經過討論,我們確定了按從低到高、從園子到街道到田野的順序排列這些方面。我又讓學生考慮:你打算把中心句放在什麼位置。

確定順序後,我給了10分鐘,讓學生把這段話寫下來,再讀一讀。

第二關,我安排了個寫事的中心句:他很能吃。(這可是個冒險,剛上三年級一個多月的學生還沒有寫過事呢,但我覺得前面的教學很到位了,感覺能行。)學生一看這個中心句就樂了:老師,咱班單智聰能吃!我說行,就改:單智聰很能吃。這個中心句我只是讓學生口頭說,因爲讓他們用筆寫事,怕是不行,就口頭訓練吧。有學生說:有一次,我和單智聰到園子裏摘柿子。我摘幾個,交給單智聰,讓他兜着;又摘幾個,交給他。覺得差不多夠了,一回頭,看單智聰已經把柿子都吃了!我說,哎,這個“事”說得好,能說明單智聰能吃;還有這樣的“事”嗎?(我有意往“事”上引)又有學生說:有一次食堂吃蒸餃,單智聰坐那一個勁兒吃,一吃吃了20個,別人都吃完了,他還坐那吃呢。

就這樣,我又滲透了未來四、五年級,怎樣以事寫人的特點。

我意猶未盡,又來了第三關。

第三關,我安排了寫感受的中心句:我很想媽媽。我的意思是讓學生學着把感受具體說。但這個可夠難,學生都跑到事上去了,有的說,我想哭了。有的說,我做夢夢見媽媽了。就是不說具體的內心感受。我一想,可也是,三年級小孩對自己內心的體察根本沒完善,怕是寫不具體。這第三關就這樣了吧。

這一輪圍繞中心句的教學,我自我感覺挺到位、挺“透”。我想,在以後的閱讀教學中,應該繼續抓住合適的課文載體進行這樣的中心句教學;在學生的表達中,我也會透過指引、評價,讓學生運用“圍繞中心句寫具體”這種方式。從量變到質變應該經過大約六七輪的教學,學生才能真正會運用這種表達形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