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大學生心理課結課報告

大學生心理課結課報告

大學生心理課結課報告

篇一:心理課結課報告

32學時的心理課上下來,讓我對心理學這門課的看法改變很大。就像第一堂課老師給我們講的心理學緒論一樣,上這課之前我傻傻的認爲心理學就是用來揣摩別的的心理、內心的。其實不然,心理學是一個知識體系龐大的學科,龐大到它的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爲、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的領域。它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爲的學科。我想肯定有很多的學生也跟我一樣有着同樣的想法,普遍的略幼稚的看法被老師抓個現行纔會有第一節課上的“心理學是什麼”。短短的幾十個學時老師不可能所有的領域面面俱到,但是每節課我們都有真真正正的學到知識,從上課入座率和課堂活躍度就能直接體現出來。

說到什麼是心理學,我現在大概能講出個一二來。心理學是一個研究的學科,至於研究,就得講到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了。研究對象是人的心理及心理活動過程;方法一般用到的是觀察法和實驗法,透過學習心理學,能夠了解一個人的心理,去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從而使心理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

歷史上曾很多宗教和偉人對心理這種抽象的東西表達過自己的看法,總結起來無非兩種,物質是心靈的產物,心靈是物質的產物。這其實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不同的觀點。

看上去兩者有着不可調節的矛盾,其實都很好理解,唯物主義講究物質是根本,而唯心主義主張精神或意識是根本的存在。課上也有講到,歷史上有很多的偉人分別站在不同的立場表達過自己的看法,就不多去講了。就我個人看法,我更贊同唯物主義這一方,物質它是真真切切出現的,舉個簡單的例子,許多功能不同的細胞器組合在一起成了一個細胞,他能都運動、呼吸、生存,因爲物質的組合才賦予了它生命。但我們並不用過多的糾結心理的來源是什麼,過多的去爭辯沒有答案沒有結果的東西是毫無意義可言的。

人之所以有心理活動是因爲有腦的存在,大腦賦予了我們思維,給予了我們情感,這是我們同動物最大的區別。大腦的結構十分複雜,它的功能區劃分也特別的複雜。據研究表明,普通人的大腦使用量佔整個大腦的5%~6%,就連最有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的大腦使用量也不足10%。足以表明人類的大腦有無線潛能。

大腦賦予我們感覺和知覺。什麼是感覺?定義說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而知覺是人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及事物各部分間相互關係的反映。與感覺即相互聯繫又有區別。從定義上就能很好的去理解這兩個詞的區別。容易想到,針扎你,你感覺到疼,疼就是一種感覺,但是具體是什麼疼,是被石頭砸的疼還是被開水燙的疼就取決於知覺了。我依稀記得上課老師講到這的時候給我們舉無痛人的例子,有個小孩因爲感受不到疼痛而將自己的十個手指全都咬掉了。想到先前自己因爲舌頭被咬破了疼痛難忍而幻想自己要是感覺不到疼痛有多好,因爲打籃球把腳崴了不能正常走路幻想自己感覺不到疼痛有多好。還好上帝沒滿足我當時的願望,不然真是不敢想象……

大腦賦予我們記憶的能力。不同的人記憶力有高低之分,人在不同年齡段記憶力也有好差之分。年輕時記憶力要好於年長,這就是爲什麼人要在小時候開始唸書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吧。雖然講不同的人記憶力有所不同,但是總體上來講,絕大部分人記憶力水平還是在一條線上的,同絕大部分人智力在一水平上一樣。

記憶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它分爲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長期記憶存在腦海深處,人們透過它能夠回憶以前發生的快樂或不快樂的事。短期記憶它存在大腦淺層,過段時間可能就消失不見了。它兩沒有明顯的界限去區分,就想你能記住你今天早上吃的什麼飯,但你不能保證你10天之後還能記起來,除非這是你和你女朋友進的第一頓早餐!這讓你記憶深刻。人不能夠對記憶去自我取捨,不能主動的忘記不開心的事記住開心的事。兩者都共同的存在腦海裏,你激發它就出現。

講到記憶,讓我想起高三那陣我的同桌,那個時候因爲複習要記憶的東西很多,我同桌他媽就特意給他買了魚油丸,增強記憶力。當時我們都調侃他說你記住了多少啊?他自嘲地回答剛纔背的我都忘了!那是一段開心的往事存在我的記憶深處。

大腦同樣賦予我們思維,給了我們思考的權利。提到思維,我就想到最近談的很火熱的創造性思維,爲此我上學期特意參加了一個數理院邀請教授舉辦的一個講座,講的是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談到創造性思維,這正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缺少的一個重要能力,創造這個詞呼籲了很多年,爲什麼中國大學生的創造性會飽受質疑,我個人認爲問題出在幼齡教育上,從小學開始老師填鴨式逼迫式的教育使我們從小開始就只會讀書學習考試,考試佔據了我們的青春年華,而不是思考。可能教育問題提的多了可能有所緩解,老師的素質也在逐年提高,授課方式也在多元化,相比我們那時候好了不少。創造優於製造,有創造力的民族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

第六章講到大腦賦予我們想象。適度的想象力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預知未發生的事,從而在未到來之前做出最好的選擇;適度的幻想能給予我們奔跑的動力。想象今後的美好生活你現在就需要加倍努力。想象在心理學上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分類。

小時候我不能想象我長大了要去幹嘛,就一直讀書一直讀書,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到了高考完要上大學了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這麼多麼缺少了什麼——缺少的是一個夢。就像入學前學校要我們每一個報道的人要交的我的大學夢一樣,它要告訴我們的是有夢纔可以翱翔。

大腦賦予我們情緒和情感。喜怒哀樂、開心或悲傷、興奮或壓抑這些都是人的情緒。有的人情緒會掛臉上容易被人察覺,例如我。也有的人喜歡將心事放在心底不露言表。有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容易激動、容易暴躁,像之前的我。當然現在我的脾氣好多了。也有的人情緒溫和不容易發火。情緒不好的時候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發泄方式。我喜歡運動,大量的運動去發泄。情緒容易感染他人,所以我們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長時間糟糕的情緒會給身體造成危害,所以也不要講不開心的事長時間壓在心底,找好朋友傾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課上講到的,我們要警惕的四大情緒:大喜、大樂、大悲、大怒。

第九章講到意志。意志是人有意識地支配、調節行爲,透過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講到意志,不得不提到挫折,挫折是一種情緒狀態,是指個體的意志行爲受到無法克服的干擾或阻礙,致使預期目標不能實現時產生的一種焦慮、緊張、沮喪的情緒狀態。每個人都有受挫折的時候,煩惱苦悶到迷茫再到釋懷、堅定,就想我們高中經常寫到的,挫折它有可能是你前進道路的絆腳石,你不小心被它絆倒,但絕不要一倒不起,有些時候你站起來了它就有可能是一塊墊腳石助你攀得更高。

意志堅定的人有信念,遇到挫折不會輕言放棄,我們看到的很多成功人士他們基本都具備意志堅定這個素質。一個具有良好意志品質的人具備四大特點:獨立性、果斷性、堅韌性、自制力。獨立性:在行動中目的明確,不屈從於周圍人們的壓力,按自己的信念來完成預定計劃的品質。果斷性: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採取決定,並實現所做決定的品質。堅韌性:不畏困難,堅持不懈地向目標前進的品質。自制力:自覺、靈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約束自己的行動和言語的品質。

寫了這麼多,瞭解的也只是皮毛而已,也不知道自己以後還有沒有機會選上焦老師的課,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去了解心理學,但願這些知識能在我的記憶裏存在更久的一段時間。

篇二:大學心理課結課論文

轉眼,一學期的心理課已經結束了,十多節課,老師給我們講了太多太多,而我們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體會,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老師說的要實現人生價值,我認爲實現個人價值最主要的工作是要規劃好自己的人生,不能盲目,不能隨意。而規劃人生,就必須要了解人生作爲新時代的大學生,作爲祖國未來建設的排頭兵,作爲未來世界的接班人,我們是否應當爲我們的未來做一下規劃呢?既然時代選擇了我們,我們就應該對“他”負責!然而,規劃人生並不像背英語單詞一樣簡單,至少我們首先需要知道人生道路上的“必備品”,比如成功的因素、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生活的態度

成功的因素

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個小男孩的時候,他在學校裏的成績很差,老師們都覺得他反應遲鈍。拿破崙·波拿巴年輕時只是法國陸軍中幾百名炮兵中尉中的一名。沒有接受過什麼正規教育的喬治·華盛頓,十幾歲時不是接受訓練當兵而是受訓做土地測量員。

儘管他們的起步平淡無奇,但是後來個個都青史留名。究竟是什麼使他們成功呢?是否他們生來就有什麼特別?抑或他們的偉大與生逢其時、與獻身精神,也許與一種堅定的個

性更爲有關

你會天生就成功嗎?

西蒙頓經過研究丘吉爾在歷史上的作用----透過研究其他政治和軍事領袖的作用----發現了一個驚人的模式:“長子長女和獨生子女往往會成爲危難時期的優秀領導者:他們習慣於承擔責任。但是在和平時期,中間出生的人們是更好的領袖;他們更善於傾聽不同利益羣體的呼聲,做出必需的妥協。獨生子丘吉爾就很典型。他在危難中是偉大的,但是在和平時期卻並不稱職----甚至於不得人心。”

生逢其時是又一個因素。“如果你把喬治·華盛頓放在20世紀,他作爲一個政治家將一事無成,”西蒙頓宣稱。“他不善於公開演講,他也不喜歡同公衆握手。反之,我看富蘭克林·羅斯福如果在華盛頓的時代也很難有所作爲。火爐邊談話是不會有收音機來爲他廣播的。”

你有過人一等的智慧嗎?

西蒙頓有一個出人意料的發現,許多政治和軍事領袖雖然很聰明,但並非過於聰明。他解釋說,超過了一定程度,有效溝通的能力等其它因素比智商測試測得的先天智力更爲重要。西蒙頓說,最具才智的美國總統----如托馬斯傑斐遜,伍德羅威爾遜和約翰·F·肯尼迪等----好不容易纔當選總統,而其他智商接近於平均水平的人(如沃淪·G·哈定)卻在競選中大獲全勝。因爲還涉及到政治和經濟因素,所以

具備天才的智商並不一定會成爲偉大領袖,更不一定會成功!

可見成功並是那麼簡單的,偉大的領袖幾乎總是十分善於化繁爲簡,他會繞過爭執、辯論和疑惑,提出一個讓每個人都能理解並記住的方案。丘吉爾告誡英國人要準備好迎接“鮮血、苦難、眼淚和汗水”;富蘭克林·D·羅斯福告訴美國人“我們唯一需要恐懼的就是懼怕本身”;列寧許諾給厭倦戰爭的俄國人以和平、土地和麪包。這些都是直截了當而令人信服的口號,也是他們戰勝困難、邁向成功的口號!

成功者能夠做一些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富蘭克林·D·羅斯福克服了小兒麻痹症;毛澤東在72歲遊長江。我們不希望領袖像我們一樣。我們希望他們比我們更出色、更特別。然而,如果他們過於出衆,我們又會排斥他們。阿德萊·斯蒂文森就過於理智,納爾遜·洛克菲勒則過於富有。這是因爲在我們體內也有一顆澎湃的心,一顆追求卓越,追求輝煌的心既然如此,我們爲什麼不能付出努力,去獲得跟他們一樣的成就呢

學會感激

人類是羣居生物,羣居就意味着有社交,任何人都不可能獨立於其他人而活着,而社交就會有各種形式的交流,也包括互幫互助。人是有感情的,別人幫了你,你就應當表達出自己的感激之情。社會是雙向的,你對別人表達出感激,別人就絕不會對你“挑痾”,尤其是別人幫了你的時候,不管是

大是小,一聲“謝謝”、一個微笑不會佔據你太多時間,但卻是最有力的“武器”,他能瞬間融化內心的冰蓋,讓陽光射進內心,溫暖已經冰凍的心靈

感激之情尤其應該用在小事情上。送報的、送牛奶的、郵遞員、理髮師、飯店服務員、電梯工所有這些人都在以某種方式爲我們做事。透過表示感謝我們可以使平淡的日常關係具有人情味,使單調的工作變得令人愉快。

感激是落落大方地接受別人做的大大小小每一件好事並表示讚賞的藝術。我們大多數人在受到款待,收到禮物和明顯的受惠時都不會忘記表示愉悅之情,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還能夠完善表示感激的方式,使這種感激儘可能顯得親切真誠。

有人認爲,無需藉助全社會默認的一種人爲規範也可以“自然地”爲人處事。這種想法就像認爲人們能夠用一種沒有被普遍認可的語法規則的語言來交際一樣愚蠢。如同語言一樣,感激的準則可以被運用得或嫺熟或拙劣,但其目的是一樣的,都是讚賞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如同語言一樣,感激始終經歷着緩慢的變化和適應過程,但這些變化必須是全球性的,而不是細微局部的。因爲如果人人都不是發自自己內心的感激,那誰也不會理解另一個人微笑的含義,結果就會造成社會的混亂和文明的終結。

我們所給予的感激永遠不會過多。因爲我們身邊的人在構築他們的人生哲學時所依據的正是這些微笑,這些“謝謝”,正是我們所表示的感謝以及表示感激的小小的舉動。 一種“永不屈服”的態度,曾經有人說過,如果成就巨大者具有什麼共性的話,那就是一種堅持不懈地追求成功的動力。“往往有人認爲他們具備一些超常非凡的東西但研究表明,有些偉人並沒有驚人的智力,有的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偉大是建立在大量的學習、實踐和獻身精神的基礎之上的。”而“永不屈服的態度”就是他們源源不斷的動力,是他們邁向人生最高峯的墊腳石!}

那麼我們呢,祖國的一份子,未來的希望,是否應當以此爲鑑,不斷追尋我們的夢想併爲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讓我們揚起航帆,不懼風雨暗礁去追尋我們心中那未來的夢想吧!

篇三:《大學生心理健康》結課論文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長,在人的一生中充滿着成功與失敗、順境與逆境、幸福與不幸等矛盾。而人生挫折與困惑則是一個人邁向成功的征途中所必須認真對待的一個基本課題。適度的挫折與困惑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困惑可以讓我們在感到迷茫時靜下來思考,找尋解決的方法,尋覓人生的真諦。適當的挫折亦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增強我們的意志與責任心,促使人奮進。挫折又是一種挑戰和考驗。英國哲學家帕克森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蹟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遇到困惑與挫折並不可怕,誰的人生又會是一帆風順的呢。關鍵的問題是應該我們遇到挫折與困惑時怎樣去應對。

對於我們,雖然身份還是大學生,但是從年齡上來講我們已經是成年人了,離開父母的襁褓,離開了家裏的溫室環境,離開了象牙塔的保護,可以暫時不用考慮婚姻,就業,創業,工作等瑣事,但是對於那些第一次離開父母的人憑藉着天之驕子的優越感,最是覺得自己是最棒的,自然眼高手低,但是在實際的學習,考研,戀愛等問題上卻又屢遭坎坷,第一次經歷人生的低谷和逆境,對誰都是那一接受的問題,那麼對於我們到底該如何面對這些挫折和坎坷?這是一個問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 困惑 挫折 解決方法一挫折與困惑的概念

所謂人生挫折,是指人們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在所要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和由此在個人內心深處引起的痛苦體驗,通俗的說,人生挫折也就是人們常見的逆境狀態與不幸感受.

人生挫折,本質上是人生實踐與人理想的矛盾衝突,,現實的實踐未能達到理想所企盼的目標,使理想未能變成現實.這一理想的落空,在人們心靈深處引起強烈的震撼從而造成人生毀滅感或努力改變現狀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自身條件限制使目標無法實現的境況是顯而易見的,諸如個人的相貌,身體素質,經濟狀況,智能水平,心理素質等原因使個人的需要難以滿足而形成挫折感.個人認識的偏差造成理想失落的景象則往往是隱形的. 個人對人生價值目標定位失當或追求的理想與奮鬥途徑方法相背離,都會使奮鬥目標無法實現或達到的現實目標與心中企盼的理想目標產生距離,引起內心的失落與不平衡感。

人們在社會中生存,就必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惑與挫折。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人的活動與交互關係越來越頻繁、越來越複雜。這一變化在激發人們多種多樣的動機和目標的同時,也增加了個體人生挫折的概率。對此我們不能消極地忍耐或迴避而應直面正視人生挫折,積極尋求克服和戰勝挫折的有效途徑,撫平傷痕,向人生的成功目標奮鬥。

對於我們遇到困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將奮鬥的目標定得過高,能力與期望值存在差距等。另外還包括心理衝突的因素。比如,一個大學生很想專心攻讀碩士學位,可又處於熱戀之中;讀書與戀愛如魚與熊掌,他希望兼而兼得之,但對他來說最佳做法是隻選其一,這就是一種“雙趨衝突”。又如,一對正談戀愛的男女,接觸幾次後就覺得該談的都談了,再也沒什麼可談的了,倆人只能你看我,我瞧你,顯得十分尷尬,可一個人會更覺寂寞。這就叫“雙避衝突”人在遭遇困惑時,往往會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難以安下心來,工作和生活都會受到影響。那麼,人在遭受挫折與困惑的時候,又應如何進行調試並加以客服呢?或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 社會上的競爭壓力也在逐漸增加, 對於剛剛成爲大學生的我們, 隨之而來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嚴重。 對於我們這裏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包括周圍的同學。這會使很多學生刻意的去迴避與陌生事物打交道。 就我而言,真不知道,我該何去何從.我本身就是一個不善於表達的人,加之枯燥的高中生活,使我變成了一個非常內向的學生。對這一性格缺點我深有體會,因爲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如果不能夠很好的去表達自己,去主動溝通,是很難適 應新環境,並建立屬於自己的新的人際關係的。

於是,抱着鍛鍊性格的態度,我加入了學生會和學生社團,並且,在活動過程中,我會不可避免的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可以說經過與不同人的接觸,大一的這半年,我的性格有了可觀的變化,同陌生人在一起,透過溝通的方式我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完全的表達出來。並且,由於這一變化所帶來的效果,我同周圍同學的關係非常融洽。其實,人總會長大,終會脫離父母的襁褓去面對未來屬於你的世界。 無論新接觸的環境如何陌生, 要學會去面對他們,去接受他們。剛剛開始新生活的或許還不適應自己的改變,但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原先的墨守陳規讓自己錯過了多少美妙的東西。所以,我個人認爲,要想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突破自己的性格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二應對挫折與困惑的方法

不同的人遇到困惑與挫折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對困惑與挫折的反應也不會一樣。一般說,人們面對困惑與挫折時表現的不同反應是由其對目標的理解、心理承受力、情緒調控力三個因素所制約的。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追求的人生價值目標是不同的,目標的重要性往往與反應強度成正比。面對困惑與挫折產生不同的反應,還與個人心理素質有關。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人在身處逆境、面對挫折時,能夠做到處變不驚,表現出較強的承受能力。人的挫折承受能力與人的性格、閱歷、教育程度等因素直接關聯,青年人之所以在遭遇挫折時容易走極端,與其人生的社會經歷比較簡單、缺乏生活的磨練和體驗是有必然聯繫的。人們面對折的反應,首先表露於情緒,能否恰當調控情緒,是一個人自我意識水平的重要反映。有的人之所以在別人看來總是事事如意、一帆風順,並不是他們不曾有挫折,不曾有困惑煩惱,而是他們有較強的調控能力,能夠從消極的挫折反應中儘快擺脫出來,正視現實,重新認定目標。反之,長時間地被挫折的困惑所纏繞、不能自拔,則可能引致更大的挫折,造成惡性循環。那麼面對生活中的困惑與挫折是的具體的應對方法又是什麼呢?

1首先擺正心態,正確認識困惑與挫折。困惑與挫折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可以說沒有挫折就沒有成長。因此,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應該慶幸,因爲這是上天給予我們成長的機會,我們需要的不是畏懼而是感激,進而擺正心態,從容的面對挫折。

2適當的宣泄。有時候造成挫折的原因並非自身的能力問題,而是這個社會殘酷的現實,例如職場上常見的裙帶關係,因爲這樣的原因而遭受到挫折很多人都會覺得委屈,心中會存在一股悶氣,此時我們就需要把這股悶氣宣泄出來,如果任其堆積對我們的健康也沒好處,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宣泄要適度。

3向家人或朋友傾訴。果你不會自我宣泄的話,向他人傾訴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效果或許比自我宣泄更好,很多時候家人或朋友的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令自己信心倍增,那些挫折帶來的負面情緒自然會煙消雲散。

4客觀和冷靜的分析。雖然產生的挫折可能是由於現實的不公,但是同時也反映出了我們的不足。我們應該客觀的和冷靜的分析產生這次挫折的原因,是能力,是信心,或者是關係。只有正確的認識了產生挫折的原因,才能尋求解決之道,進而避免下次因爲同樣的原因再次承受同樣的挫折。

5尋求解決之道。找到原因之後我們就需要方法戰勝由此原因所產生的挫折。例如同等能力的情況下而被淘汰所產生的挫折,此時我們不應該埋怨而是應該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優越的能力戰勝這個原因可能會帶來的挫折,這也正是挫折能使我們成長的原因。

6學會宣泄,擺脫壓力。面對挫折與困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有人惆悵,有人猶豫,此時不妨找一兩個親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裏的話全部傾吐出來。從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泄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帶來的精神壓力,可以減輕精神疲勞;同時,宣泄也是一種自我心理救護措施,它能使不良情緒得到淡化和減輕。

7學會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泄積鬱、平衡心態、製造樂的良。當你遭受挫折時,不妨採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比如“吃虧是福”、“破財免災”、“有失有得”等等來調節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難得糊塗”,冷靜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調整心態。

三 認識自我

對於我自己從小成長在一個和諧的村子裏,父母不是白領,不是企業家,更不是名門望族,他們都是老老實實的農民,我從沒有因爲自己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而感到卑微,因爲我是幸福的,小學初中高中都不曾像現在這樣徹徹底底完完全全離開他們,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一切都要靠自己去爭取,現在正是我經歷生活的洗禮,成長磨練的機會,自從高三起,也許是爲了備戰高考,真的,自己都能感覺到自己變化很多,不再去和別人去計較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有些事不用去與人講道理,因爲你和他根本沒法講道理。

對於美好的未來我充滿了無盡美好的憧憬,隨讓我知道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的,但只要我不懈的努力,與夢想的距離也會一步一步的接近,雖然對未來還是有點懼但我能夠認清自己知道自己缺乏什麼,需要什麼,不該碰什麼,,,,我想在未來大學三年生活裏學習必要的專業知識,,取得應該獲得的榮譽,用知識豐富我還未開的大腦一邊在步入社會這個激烈的戰場上得以堅強的生存下去。

四 總結

人的一生總有坎坷與挫折,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無論何時何地,也無論是何種困難,我們都不要失去自己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只要我們用自己百分百的努力去獲得自己百分百的汗水,即使結果並不如人意,但人生的命運仍舊會給你以幸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