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一年級數學《位置與順序上下》優秀說課設計

一年級數學《位置與順序上下》優秀說課設計

一年級數學《位置與順序上下》優秀說課設計

一、 說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二課時:上下。

2、教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具體目標。本單元是透過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屬於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第一學段。本節內容“上下”是學生學完“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學習的,繼續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述事物的好習慣,學會用上下正確描述物體的位置關係,進而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爲以後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3、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爲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體驗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知識技能目標)

(2)、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能力培養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素質培養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度目標)

教學重點:學會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體會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二、 說教法與學法設計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相關體驗,不能把它作爲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 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法。創設小動物去大樹爺爺家做客這一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能直觀地明確三種動物的位置關係,體驗到上下的位置關係,並創設三種動物變換位置關係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2、 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標特別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說說教室的物品的位置關係,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透過互動合作給動物分房子等活動,進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係,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3、 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透過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整理書架、給動物分房子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關係,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對性,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具準備:主題畫 投影儀 小書架

學具準備:剪刀膠水

三、 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引疑。

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這一情境匯入新課:今天,天氣晴朗,森林裏特別熱鬧,原來大樹爺爺今天請客.小兔和小鳥一大早就到了.(出示主題畫,先出示小兔和小鳥)讓學生觀察直觀到小鳥和小兔的位置不一樣,我順勢引出課題:“上下”。透過設疑引出課題,能讓學生有發現問題的機會。

第二環節: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1、 觀察思考。先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仔細觀察小鳥和小兔的位置,讓學生自由說說小鳥在小兔的哪個位置上,小兔在小鳥的哪個位置上,讓學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係。

2、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讓學生體驗由於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係是相對的。我注意使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向學生說明小動物位置關係的相對性,再讓學生描述松鼠的正確位置,從而體會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由於理解上下的位置關係與相對性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這時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有必要作出適當的說明,對學生理解新知很有幫助。)

3、換換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對性。

讓學生動手換一換小鳥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學生互相說說三種動物各自的位置關係。(學生能在變化中進一步體驗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學會舉一反三,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4、 指導看書,書寫。

指導學生根據判斷的三種動物的相對位置,填寫好書本的內容,注意上下的書寫,培養學生正確書寫的習慣。

第三環節: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學會應用新知去解決問題。

1、聯繫身邊的例子說一說。

觀察教室,討論哪些物體的位置關係可以用“上下”來描述。學生自由觀察,自由發表意見。(設計意圖:聯繫學生身邊的例子來應用新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 聽口令,擺物品。要求每人準備好數學書,練習本,文具盒和鉛筆等學習用品。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可以設計以下口令:數學書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上面,練習本放在數學書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組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3、整理書架。每個小組一個小書架,一些書和其他學習用品。要求:小組內互相商量如何擺放這些物品,然後動手一起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說出物品的上下位置關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活動,培養學生實踐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4、參觀小明的房間。(課本練一練第1題)

先引導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麼?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再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把各種物品的上下關係補充完整,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藉助這一情境,要求學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間,養成物品擺放整齊的良好行爲習慣。

(以上活動是根據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設計的。)

5、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 課本第59頁練一練第2題。注意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在寫數過程中,讓學生說說哪個數在上,哪個數在下。

(2) 課本第59 頁練一練第3題:說一說。

利用圖畫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是一道有一定開放性的題目,有多種的說法和答案,如船在橋的下面,人在橋的上面,橋在船的上面等。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第四環節: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第59頁練一練第4題)。

1、活動要求:先引導學生弄懂題意,然後指導學生剪下附頁中的動物頭像,按照自己的意願給小動物安排房子。

2、活動形式: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合作完成,分完後,與小組同學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說一說它們的上下位置關係與順序。這樣做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交流合作的意識。

第五環節:拓展思維,強化新知。(第59頁練一練第5題)

這是一道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不做統一的要求。目的是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饋的過程中,適當引導學生有條理說出自己的推理過程。

第六環節:總結深化,自我評價。

結合新課標裏提出新的評價體系,我在這一個環節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做個評價,每人一張評價表,在認爲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畫上一個笑臉。

對學習數學有興趣

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交流

能積極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樂意傾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透過以上六個環節的教學,我認爲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樂意學習,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初步培養,能達到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