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關於《鼠寶寶學外語》教案

關於《鼠寶寶學外語》教案

關於《鼠寶寶學外語》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學本領總會有用。

2.在欣賞、分析過程中感受故事的幽默、詼諧。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老鼠。

2.故事錄音。

聲音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圖片( 一羣老鼠寶寶)

小朋友看,這是誰呀?它們在幹什麼?

(一羣可愛的鼠寶寶,他們在說悄悄話呢)

二、展開

1.鼠媽媽有八個鼠寶寶,心裏可高興了,她一心要使鼠寶寶成爲最聰明的老鼠,

所以一生下來就教它們說話。

(1)猜一猜鼠媽媽怎麼教鼠寶寶說話?

(請小朋友學一學 “吱吱吱”,鼠寶寶跟着說“吱吱吱”,鼠寶寶就很快學會了老鼠的語言。)

(2)可愛的鼠寶寶很聰明,鼠媽媽當然很高興了,小朋友想一想,鼠媽媽會高興成什麼樣子呢?

(3)現在請小朋友想一件最高興是事情,讓老師看看是什麼表情。

教師觀察幼兒的表情,並提示說出:彎彎的眉毛,咪咪的眼睛,翹翹的嘴巴。

奧!老師看出來了,小朋友高興的時候是:眉開眼笑。

(4)讓幼兒互相觀察表情,並學說詞彙:眉開眼笑。

2.故事《鼠寶寶學外語》

鼠媽媽高興極了,她一心要使鼠寶寶成爲最聰明的老鼠,鼠媽媽決定要教給鼠寶寶學外語。

(1)你們知道什麼叫外語嗎?

(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說一說什麼是外語)

(2)鼠媽媽教的是什麼外語呢,鼠寶寶又是怎麼學外語的呢?你們想知道嗎?

3.教師講故事《鼠寶寶學外語》

講故事的前半部分:

(1)鼠媽媽教的是什麼外語?

(學別的動物的大嗓門叫聲)

(2)爲什麼鼠媽媽要讓鼠寶寶學外語?

(啓發幼兒自己思考)

(3)大貓突然出現在它們的眼前時,鼠媽媽和鼠寶寶會怎麼樣?

它們會想什麼辦法對付貓?

講故事結尾:

(1)鼠媽媽和鼠寶寶是怎麼躲過貓的?

4.你覺得這個故事什麼地方很有趣?

教師:鼠媽媽想讓鼠寶寶成爲聰明的人,所以教它們學外語,可是鼠寶寶它們一開始願意學嗎,它們是怎麼學的?後來爲什麼又爭着說“學外語真好呢”?

5.聽故事錄音

我們再來完整的聽一遍故事好嗎?

(1)一開始鼠媽媽教鼠寶寶學外語,它們肯不肯?你是從故事裏的那句話聽出來的?

(可從語言、動態等)

(2)鼠寶寶爲什麼開始不想學外語,後來又爭着說:“學外語真好”呢?

 三、結束

你們在幼兒園除了學唱歌、跳舞、畫圖、講故事……外,還學了什麼本領?

爲什麼要學這些本領呢?

小結:學了本領總是會有用的,學了本領可以使人更聰明,將來做個有用的人。

故事:

鼠寶寶學外語

鼠媽媽生了八個又調皮又可愛的鼠寶寶,爲了讓八個寶寶成爲最聰明的老鼠,所以一生下來就教他們說話。鼠寶寶很快就學會了,鼠媽媽樂得眉開眼笑。決定教他們學外語;阿八說“我們老鼠,只要會吱吱叫就行了,我不要學外語。氣的鼠媽媽打了她的屁股,鼠寶寶們怕打屁股,只好乖乖的學外語。

鼠寶寶的尖嗓子,要學別的動物的大嗓門,真累死了。大家學得喉嚨痛,嘴巴幹,氣得鼠媽媽又拍桌子又跺腳,忽然,”一股香味鑽進洞來,鼠媽媽忘了拍桌子,鼠寶寶忘了打瞌睡鼠媽媽說:“我們先去找東西吃,吃飽了在學外語。”鼠寶寶急忙跟着鼠媽媽朝外面跑去,哈——原來是一塊大蛋糕;,大家你推我擠的搶起來。

“喵——”突然,一隻圓眼睛翹鬍子的大花貓跑來了;這時鼠寶寶都嚇呆了,鼠媽媽說:“孩子們,快說狗語!”“汪,汪汪!汪,汪汪!”這聲音比在家裏學外語時響一百倍。

這下子,大花貓給弄糊塗了,到底是老鼠還是狗?還沒等大花貓明白過來,鼠媽媽早已帶着鼠寶寶逃走了。

回到洞裏,鼠寶寶都爭着說:“學外語真好”“學外語真好呀!

中班語言活動:蝸牛搬家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蝸牛與朋友的對話。

2.知道蝸牛因爲害怕困難,所以搬家沒有成功。

活動準備:

1.課件《蝸牛搬家》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蝸牛與朋友的對話。

難點:知道蝸牛因爲害怕困難,所以搬家沒有成功。

活動過程:

一、 透過提問,匯入活動

提問“小朋友你們可以告訴我你們的家住哪裏嗎?(請3、4名幼兒說一說)嗯,小朋友的家都住在美麗的小區裏,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蝸牛的家住在哪裏呢?

 二、分段欣賞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學說角色對話

(1)傾聽故事第一段

1.蝸牛住在哪裏?他住得舒服嗎?(住在池塘邊的石縫裏,周圍光禿禿的除了石頭也沒有,每天飽受風吹日曬,只有陰天下雨,他才從殼裏探出身子喘口氣)

3.他聽到蜻蜓和螞蟻說小山坡是個好地方,他打定主意想幹什麼呢?

4.猜一猜,蝸牛搬家成功了嗎?

(2)傾聽故事第二段

1. 蜜蜂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說?教師與幼兒分別扮演蜜蜂和蝸牛,練習對話(蜜蜂:“我來幫你搬家”。蝸牛說:“今天我不能搬家,太陽會曬着我的。”)

2. 蝴蝶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說?(幼兒交換角色扮演蝴蝶和蝸牛,練習對話)

3. 青蛙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說?(讓幼兒分別扮演青蛙和蝸牛,練習對話)

(3)傾聽故事第三段

1.你們覺得蝸牛的家會搬成了嗎?(讓幼兒猜想)好,那蝸牛的家到底搬沒搬成,我接下去聽故事。

2、故事聽完了,蝸牛的家搬成沒?爲什麼?

三、完整傾聽故事 ,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那我們再一起來完整的聽一遍故事,看看蝸牛到底爲什麼沒有搬成家?我們在聽的時候還可以一起跟着故事學說蝸牛的話。

四、討論

4.如果你是小蝸牛,你會因爲太陽曬、颳風、下雨就放棄搬家嗎?你會怎麼做?

5.小朋友在上幼兒園時,有沒有遇到太陽曬、颳風、下雨?你們是怎麼做的?你們都是不怕困難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本人在拿到這個教學活動,看了故事以後發現,故事中的很多語言都太過書面化,不夠通俗也不利於中班的孩子理解,所以我在故事的語言上做了一些改動,還根據故事內容自己動手做了課件。(課件、原來的故事和改動的故事附在教案後面請大家指點)在環節的設計上我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第一環節我透過提問讓幼兒來說說自己的家在哪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故事題目《蝸牛搬家》,因爲幼兒以無意注意爲主,因此,在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很快的吸引過來了。然後分段理解故事內容。我把第二環節作爲重點,學說故事中的對話,不僅豐富了“細皮嫩肉”這個比較有難度的新詞,還把原來故事中的“天潮地滑“改爲”雨天路滑“這個比較易於幼兒理解的詞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我是以提問後,幼兒個別回答,

再到分組角色集體學說對話,一遍又一遍的進行練習,主要運用了講述法和練習法,在集體教學中注重個別差異。第三環節進行完整地傾聽故事,學說故事中的對話。起到了複習鞏固的作用,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練習,所以這裏我採用的是集體學說對話的形式。第四環節,是一個經驗遷移的環節,透過討論,讓幼兒明白蝸牛沒搬成家是因爲害怕困難,從而教育幼兒要做勇敢的、不怕困難的好孩子,堅持天天上幼兒園,從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我覺得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教學材料的設計上,課件設計還有不足之處,以至於在操作上有些不方便。

原故事《蝸牛搬家》

蝸牛住在水池邊的石縫裏,周圍光禿禿的連個遮攔也沒有,他每天飽受風吹日曬之苦。只有陰天下雨時,蝸牛才從殼子裏探出身來喘口氣。

一天,蜻蜓、螞蟻來看蝸牛。

蜻蜓說:“前邊有個小土崗子,那兒可是個好地方:有密密的叢林,有鮮花野果,旁邊還有一條清清的小河……。”

螞蟻說: “蜜蜂、蝴蝶、青蛙、蚯蚓他們也住在那裏。蜜蜂釀蜜,蝴蝶傳播花粉,青蛙捕捉害蟲,蚯蚓翻鬆泥士,大家快活極啦!”

蝸牛送走了蜻蜓和螞蟻的話,很高興。他沒想到前面的小山崗是個好地方,也沒想到蜻蜓他們生活的那麼快樂,他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崗去!

過了兩天,蜜蜂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頭頂上的太陽,就有點猶豫了,他說;“只是今天不能搬家,太陽會曬着我的。”

過了兩天,蝴蝶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天上颳着風,他說:

“今天不能搬家,我這細皮嫩肉,禁不住這風吹!”

又過了兩天,青蛙來幫助蝸牛搬家。這天,天空下着小雨,既沒有太陽,又沒有風沙,可是蝸牛望望那濛濛細雨,又有些猶豫了,他說:

“今天不能搬家,天潮地滑,小土崗的斜坡爬起來很吃力的。“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來幫蝸牛搬家了,蝸牛的家也一直沒有搬成,天氣越來越冷了,他總是望着小山坡,低聲的嘆息:“都是怕這怕那,要不我早在那邊過着愉快的生活了。”

改變過課件資料故事《蝸牛搬家》

蝸牛住在水池邊的石縫裏,周圍光禿禿的除了石頭也沒有,每天飽受風吹日曬,只有陰天下雨時,蝸牛才從殼裏探出身來喘口氣。

一天,蜻蜓、螞蟻來看蝸牛。

蜻蜓說:“前邊有個山坡,那兒樹林、有草地,還有一條彎彎的小河……。”

螞蟻說: “蜜蜂、蝴蝶、青蛙、蚯蚓他們也住在那裏,大家在快樂極啦!”

蝸牛聽了蜻蜓和螞蟻的話,很高興。他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崗去!

過了兩天,蜜蜂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頭頂上的太陽,就有點猶豫了,他說;“只是今天不能搬家,太陽會曬着我的。”

過了兩天,蝴蝶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天上颳着風,他說:

“今天不能搬家,我這細皮嫩肉,禁不住這風吹!”

又過了兩天,青蛙來幫助蝸牛搬家。這天,天空下着小雨,既沒有太陽,又沒有風沙,可是蝸牛望望那濛濛細雨,又有些猶豫了,他說:“今天不能搬家,雨天路滑,爬起來很吃力的。“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來幫蝸牛搬家了,蝸牛的家也一直沒有搬成,天氣越來越冷了,他總是望着小山坡,低聲的嘆息:“都是怕這怕那,要不我已經和朋友一起過着快樂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