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動手做做看》優秀教案

《動手做做看》優秀教案

《動手做做看》優秀教案

【學習目標】

1、透過本課學習,讓同學認識10個生字,會正確書寫9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讀好課文,並會根據課文情境想像伊琳娜聽了朗志萬的話後可能會說些什麼。

3、使同學初步懂得“不能迷信他人說的話,凡事都應該自身動腦筋考慮或實踐一下,科學發現就是從我們身邊開始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學習重點】

認讀、會寫文中生字;培養同學大膽質疑的意識,培養探究問題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實驗引入

教師拿出一個裝着大半杯水容器,問:現在我要將這個蘋果放入杯中,你們猜測一下,會有什麼變化?假如放入別的東西呢?

二、探究問題,學習生字

1、提出疑問:可是,有位叫朗志萬(板書並隨即學習生字“朗、志”)的法國科學家卻提出了這麼一個奇怪的問題:(出示)

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假如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爲什麼?

⑴ 這個問題很長,誰能把這麼長的問題讀清楚?結合學習“漫”。

⑵ 假如當時你在場,聽了這個問題,會怎麼想呢?(讓同學充沛發表意見,瞭解小朋友們的想法,爲下一步教學做準備。)

⑶ 想不想知道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麼回答科學家的問題的?(引導讀書,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

⑷ 反饋,引導深入理解。出示:

一個小朋友說:“因爲金魚身上有鱗。”

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有說對,但自身又想不出道理來。她回到家裏問媽媽。

① 想一想,當時,他們三個人說話的語氣,然後讀一讀。

② 彙報朗讀,並結合“鱗”、“伊琳娜”四個生字的教學。

你贊同誰的觀點?並說說理由。(開啟同學思路,瞭解同學的思維特點。)

⑸ 學習媽媽的話,理解其中的含義。出示:

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① 讀好媽媽的話。

② 說說對媽媽話的理解。想一想,媽媽爲什麼要這麼說?

⑹ 瞭解伊琳娜的實驗結果和教授這樣問的目的。

① 讀第五節,尤其讀好“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一句結合學習“哎”字。

② 讀好伊琳娜生氣時說的話,體會她當時的心情。結合學習“哄騙”一詞。

③ 讀讀科學家的話,說說自身是怎麼理解的?

出示: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聽懂了科學家的話,你聽懂了嗎?

⑺ 平時你懷疑過大人說的話嗎?爲什麼懷疑?(結合對同學的“大膽質疑、勇於探究意識”的培養。)

2、複習鞏固生字,練習複述故事

⑴ 看板書認讀生字詞語:朗志萬 伊琳娜

漫 魚鱗

哎呀 哄騙

⑵ 試一試用上這些詞語,說說今天學的故事。

三、小結提升

1、褒揚同學們這節課的課堂表示。

2、談談老師與同學們學了這一課的收穫。

3、能告訴我你們的`收穫嗎?(根據小朋友們的發言,加以整理學習本課所得,出示單元提示,再一次認識“做生活有心人,用自身的勞動和智慧去發現,去發明。”的道理。)

四、練習書寫

1、看田字格,說說自身難以寫好的字或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字。

2、每個字寫一個,教師巡迴檢查,抓住典型講評。

3、完成其餘生字的書寫。

【教後感】

1、同學的思維空間是比較大的,就是需要我們老師去引導、開發。如本課中,我讓同學猜測:在裝有水的杯子裏放入蘋果,會有什麼變化?同學的回答有:水漫出來;水漸漸升高;水滿起來了……這說明同學是有一定的生活體驗的,我們教學就是要經常喚起同學的生活體驗,協助理解課文。再如當我出示科學家的問題後,又說“假如當時你在場,聽了這個問題,會怎麼想呢?”其中有個同學的思維很獨特,他說,這條金魚可能是塑料的。這個答案我也沒有想到,也肯定不符合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但我認爲小朋友的獨特思維應該大加鼓勵,所以我說:“你真是個會動腦的小朋友,想得就是跟他人不一樣。這個答案老師都沒有想到。”小朋友經歷了這樣的學習體驗後肯定會去更多地動腦筋,想他人沒有想過的東西,甚至是他人不敢想的東西。

2、板書的合理設計,作用很大。本課的板書設計,一方面把所有的生字新詞透過老師認真的書寫反映在黑板上,給同學一個書寫的示範,並可以持久進入同學的視網膜,另一方面將這些詞語與人物的關係聯繫在一起,便於同學利用它概括語言,複述故事,鞏固詞語的運用,一舉多得。

標籤:教案 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