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工作總結範文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工作總結範文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工作總結範文

XX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工程從2013年8月啓動以來,我做爲一名教育戰線的老兵,抱着認真學習、深刻反思、帶領團隊、打造品牌的心態,參加了中學第三小組的所有活動,自感收穫多多。下面是我的一些體會,如有不妥, 敬請各位專家、同行、領導批評指正。

一、 對學校辦學理念有了全新的認識:

透過這半年多的學習,在專家的引領下,反思自己幾十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對學校辦學理念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半年來,我帶領學校領導班子這個團隊,從調查社情民意、師德師風、業務素質、學生學情及學校周邊環境,透過多次研討溝通初步確定了四十七中的辦學理念爲:讓四十七中每一位師生成爲更好的自我。以前總認爲辦學理念就是掛在牆上的一句話,沒有任何實在意義,但現在我不這樣認爲了。爲實現這一理念,需要學校團隊及全體師生“如實地反思昨天、自信地面對今天、理智地展望明天。”

二、 如何尋找學校特色建設的方向:

有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就必須廣泛地宣傳和解讀,讓全校師生和家長深入地瞭解這一理念的內涵。學校首先從管理入手,提出了管理要“科學、藝術、高效”,逐步地修正了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儘可能地調動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積極性,讓每一位教師在四十七中能快樂地工作、幸福地享受人生,能有成就感,以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課堂教學永遠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學校教研室提出了“三要素、六環節”教學法,力求使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更高、實效性更強。爲能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團隊一致認爲,除正常的國家課程外,儘可能地增加地方課程,研發校本課程。我校研發的心理學教育、陶藝教育課現已初見成效。另外還應多組織一些學生社團活動,每年的校運會、學校藝術節、新春聯歡會等各項活動的深入開展,使其真正成爲學校實施特色建設的具體路徑,真正讓四十七中每一位師生成爲更好的自我。

三、學校特色建設的思考:

學校特色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建設過程,不能急,更不能等,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始終認爲,爲了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爲了孩子的明天,教育工作者應充滿信心地不斷探索、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作爲校長,要帶領團隊信心百倍地堅持下去,任何事情只有堅持纔有可能成功,我作爲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會帶領四十七中全體師生堅持的。

四、對2014年促進工程工作的幾點建議:

1、專家團隊必須親臨學校一線,幫助和指導學校制定好切實可行的“特色建設方案”,特別是在理論和規範寫作多給予幫助。

2、學校特設建設一定要聚焦課堂,指導好學校的校本教研,進一步完善學校的校本課程。

3、專家團隊在師資的培養、培訓方面進一步下大力氣,學校教育教學成功與否,靠的是高素質的教師。

4、多增加校長、名師與專家的面對面交流機會。

5、外出考察學習,要更加註重實效性。

XX區促進工程正式拉開序幕,XX區教育開始新的篇章,2013年8月29日,我來到水工學校擔任校長,水工學校特色校建設工作開始啓動。在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北師大專家指導下,我校紮紮實實開展特色創建工作,在具體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創建特色學校,是優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提升學校品位的重要舉措,需要我們傳承、創新。

一、傳承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何謂特色,顧名思義,是指不同與一般,不是平平常常,而是要有創新,具有個性,而且這種個性能夠形成傳統,代代相傳。”在去年8月27日聆聽完劉校長專題講座後,我們對特色校建設深刻的認識到: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是一所學校文化的生長過程,能夠引領全校教師羣體的價值認同,能夠使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有方向,不是簡單的學校組織的各類主題活動、特色活動,而是一種文化、一種延伸、一種提煉,是學校發展的着力點,是爲學校品牌生成及發展提供的有力的支撐和保障。有了這樣的理解,水工學校特色校建設首先秉承了傳統。

(一)傳承工作作風

水工學校創建於1964年,五十餘年辦學之路是艱難曲折的,但是,當我們回首凝視時,依然要感動和值得欣慰的是這所學校幾代教育工作者心載肩抗的民族責任感,並以此而生成的無私奉獻的品行和 “用心做教育,用愛教學生”的堅韌執着精神,在這片土地上,點點滴滴的奉獻精神,兢兢業業的求實求是精神。無論是我們的老師,還是學生,每一代人都把這裏當成了萌發理想,生成希望的樂園,無論是辦學條件的落後還是先進,我們完全可以置信的是,每一個水工人都在一點一滴,像晶瑩的水一樣,呈現自己的純潔和剔透,彰顯自己的明亮和光潤。正是堅守這樣的精神,水工學校一點一滴茁壯成長,不斷髮展壯大。在制定特色校方案時,我們本着學校的這種精神,借“水文化”的涵韻,提出“若水文化,浸潤教育”特色建設的設想,旨在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平和、包容、博大、開放、自然的成長環境,給所有孩子打下身體健康,陽光向上,樂於學習的基礎,並以此爲依託,確立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及三風一訓。

辦學理念:浸“真善美”,潤“心德行”,爲每個孩子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水工校訓:上善若水 博學遠志

水工校風:平和包容 博大開放

水工教風:潛移默化 潤物無聲

水工學風:滴水穿石 積水成淵

辦學思路:借“水文化”的涵韻,汲取“水品性”之精髓,潤根養性,追求優質發展。

(二)傳承特色項目

2012年9月,在《XX區中小學特色學校創建實施方案》的引領下,我校因校制宜,將葫蘆絲課程引進課堂,確立爲我校的藝術教育特色辦學思路,形成了自己的教材和教學方法,以此爲題的校本教材《葫蘆絲》獲得山西省校本教材評比一等獎,培養的學生也多次在省市區乃至全國的比賽中獲獎。這是我校的百人葫蘆絲在演奏。幾年來葫蘆絲課程已經深入學生之心,也得到了家長的喜愛和認可。上學期,在原來五、六年級開設葫蘆絲課的基礎上,在四年級也開設了葫蘆絲課程,現在學校四、五、六年級每班每週一節葫蘆絲課程。爲了配合這項工作,我校聘請李偉老師每週來學校工作半天,並且爲學校每位音樂教師購買葫蘆絲樂器,在每節音樂課上開展教學。特別讓我們高興的是,上學期我校新分配的音樂教師學的是竹笛專業,下學期,我們計劃在三、四年級開設竹笛課程。

(三)傳承校刊、校報、校歌

學校的校報《校園風》已經創辦兩年半,每月一期,已出版28期;教研刊物《水工教研》以及學生作文集《新芽》,也都發行了兩年。

另外,我校編寫的《弟子規釋讀》和《經典詩文誦讀》兩本校本課程也獲得山西省校本課程二等獎。上學期,我們利用週三午讀時間開展“講經典 見行動”活動,學校老師輪流講,學生結合每週所講內容背誦、實踐,效果特別好。

校歌《雛鷹之歌》由前任王小平校長填詞,我校音樂教師譜曲完成的,校歌旋律優美,節奏明快,激人奮進,反映了水工學校五十年的優良傳統。

二、創新

在準確把握學校傳統基礎上,我們對學校各項工作進行了整體的思考與實踐,結合學校實際,開始創新,整體推進。

(一)創新行動的方向標——羣策羣力全員參與特色校方案制定

水工學校特色校方案形成記事表

時間 會議名稱 討論主題 大家建議

8月30日 行政會議 學習《XX區均衡發展促進工程實施方案》 1.專人負責。

2.重視這項工作。

3.學校各項工作圍繞這項工作開展。

9月3日 行政會議 學校如何開展特色學校建設工程 1.發揮全體教師智慧,羣策羣力。

2.行政領導要先理解,領會。3.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9月6日 全校教工大會 學校如何開展特色學校建設工程 全體教職工參與“水工夢·我的夢”活動,全體參與到學校發展建設中。

9月份 多方座談走訪,確定特色校建設目標。 在現有基礎上,如何定位學校特色校建設方向。 學校中層:自信教育

退休老教師:傳統文化要傳承

教研組長:養成教育

專家:立足本土文化,開展“浸潤教育”

9月30日 行政例會 確定方向 本土文化 浸潤生命

10月8日 校長執筆,特色校方案初步形成。

10月24日 長治路小學,校長彙報特色校建設方案,劉永勝校長進行點評,給予高度評價,同時也提出整改意見

10月—11月 全體中層結合學校特色校建設方案,思考自己工作思路,完成各口建設方案。

11月19日—25月 校長在北師大學習,透過專家講座,進校學習,不斷完善方案。在與專家面對面活動中,得到彭興江專家指導,將辦學理念進行簡化,使之更貼合小學生的實際。

12月—1月 校長參加北師大校長進階研修班學習,收穫很大,對學校特色校反感重新進行思考,定位,將“本土文化 浸潤生命”更改爲“若水文化 浸潤生命”使之更加切合“浸潤教育”的主題。

12月16日—23日 在全校教師中進行宣傳,全體教師獻言獻計,完成方案意見徵集,共收到建議23條,採納10條。

1月6日—10日 結合每位中層的方案以及全體教師的建議,再次對方案進行完善,將特色校建設實施措施完善爲七個方面,水工學校特色校建設方案基本定稿,再次上交。

2014年1月18日 教代會 再次通報學校特色校建設方案。 全體教師透過

2014年2月24日 石校長再次完善特色校建設方案,將校訓更改爲“上善若水 博學遠志”。

2014年3月3日 結合若水文化,跟換班牌,每個班根據學校特色形成自己的班訓。

2014年3月13日 彭興江校長來到水工學校實地指導學校創建工作。

2014年4月3日 水如幣開始啓用,水如銀行正式成立。

2014年4月14日 根據特色校方案對學校二層樓道文化進行重新佈置。

2014年5月4日——5月16日 校長赴北京掛職兩週。

2014年5月10日 學校圍牆進行粉刷,並繪上向日葵圖案,希望陽光可以進入每個水工人的心中。

(二)創新行動的切入點:七項舉措全面推進

“若水文化,浸潤教育”就是辦適合師生髮展的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努力營造一種環境,讓教育不在冰冷,不在僵硬,而是溫潤,貼心,觸動靈魂的,讓教育過程不再說教、填鴨,而是耳濡目染,是春風化雨,是點滴滲透,是潤物無聲。能不能將理念落實在學校各項工作中?在完善特色校方案的過程中,我們對實施途徑進行多次論證和完善,最終把以下七方面作爲切入點。

第一方面:管理之“浸潤”——堅持人人蔘與,彰顯自主管理特色

1.人性化化管理,促進管理者以師爲本。

我們認爲,學校只有崗位不同,沒有級別之分。每一位管理者要給予每一位教師人格上的尊重,成長上的關注。在常規管理中處處體現以師爲本的舉措,比如斥責少一些,期待多一些;每一個教學崗位安排,都儘可能地考慮每一位教師適合的學科、學段,使他(她)不至於因安排失誤而影響工作的效果……從每位教師的優勢入手,來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這些細微、精到的管理,還可以感染、影響每一位教師,並進而轉化爲他們自己優效的思維方式。

2.發揮主人翁作用,促進師生自主管理。

教師參與學校管理,我們用三項推進措施:一是開學初,將重大工作進行立項,由教師自主報名,形成項目團隊,由項目組全權負責活動的策劃與實施;二是將管理重心下移,賦予部門負責人一定權利,使他們更好地以主人翁意識管理好自己的部門,完成好工作;三是嘗試運用“sharing time”(分享時刻)的管理理念,部門負責人每個月將下月工作中的感覺棘手問題,以案例形式在全校會議上與全體教師交流,徵求全體教師的建議,尋求大家的理解和支援,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

3.激發自律意識,促進學生自主管理。

我的學校我做主。學校成立校級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將學校的事務細分爲各個崗位,如學校有文明自律協作崗、升旗儀式主持團隊、衛生監督崗等,很好的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真正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我的班級我做主。班級自主管理,遵循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則,堅持開展“每天一分鐘”活動,班級崗位細化到早讀、站隊、午休、宣傳、禮儀等各個小崗位,引導學生自覺參與班級事務,如門長、燈長、路隊長、晨讀負責人等。同時成立班級班級作業評價委員會,有學生自主佈置作業、自主選擇優秀作業進行展出。多種崗位滲透自主意識,樹立學生班級責任感。

第二方面:環境之“浸潤”——巧借“水文化”,營造浸潤校園

1.設計理念

校園文化作爲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展現校長教育理念,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內驅力,也是德育體系中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面,它包含着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爲文化、民族文化等主要內容。

學校環境佈置要在辦學理念的指導下系統設計,要有注重內涵的物質文化,使校園處處能成爲拓展學生素質的共享空間。

要緊緊抓住“浸潤教育”的核心要素“水”渲染校園文化,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使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現教育的引導和薰陶。

2.具體思路

(1)三風一訓宣傳:在學校大門的櫥窗製作三風一訓版面;在學校校訊通主頁、班級牌、學校各類出版物、各類工作方案中體現相應文字內容。

(2)校園人文佈置:大廳、歷史文化牆下安放山西文化名人或著名景觀立體雕塑,後操場開闢校園種植園,將種植園分塊承包給各班,作爲各班的實踐小菜園。

(3)校園環境佈置:學校教學樓以藍色、白色爲主色調,以波浪爲主圖案,用向日葵作爲裝飾,象徵水工學校在藍天、大海、陽光滋潤下茁壯成長,有藍天的志存高遠,有大海的博大胸懷,有向日葵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

在樓梯間、窗戶外口、圍牆等適合的位置,安裝裝飾花架,以季節性綠植和向日葵營造綠色校園氛圍。

教學樓內部以藍、綠、黃爲主色調,在學校三層教學樓門廳和辦公區設定三類文化主題,設定 “綠色——水文化長廊”“藍色——科技文化長廊”“黃色——藝術文化長廊”。以圖片、實物、資料等形式讓師生對水、科技、藝術文化有直觀的、深入的瞭解,培育師生若水精神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各樓層樓道以年級爲單位,各年級結合學校辦學理念自主制定有關“水文化”的宣傳主題,並要求定期更換、補充,使樓道成爲各年級宣傳展示的陣地。

每個教室也要制定本班的主題,根據主題設計班徽、班名以及自己班級探索水文化的`思路,按照各班的風格在本班進行宣傳展示,營造浸潤教育的氛圍。

(4)開設實踐基地。兩個探究基地:一是“水文化”探究基地,二是“汾河文化”探究基地,以實物、模型、圖片爲主,藉助音視頻手段,突出實踐主題,介紹活動內容,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實踐探究。八大實踐場館:餐飲類3個,工藝美術類2個,公共服務類3個。一個實踐農場,每班一塊小農場進行展勞動實踐。

一年來,在XX區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和北師大專家團隊的大力支援下,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均衡發展“促進工程”特色校建設工作透過有目的、有計劃的創建活動,校園文化品味有了顯著的提升,師生公平意識、人文素養和社團參與、活動效果達到了預期目標,公平課堂構建取得一定進展,現總結如下:

一、項目實施成效

1.打造和諧校園,彰顯公平特色。

校園環境是學校教書育人的第一要地,一年來,我校校園文化建設樹立“時時育人、處處育人、事事育人”的觀念,借標準化學校驗收和全國均衡發展評估的東風,強化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品位高雅的校園文化、教室文化、班級文化、辦公室文化和牆壁文化;校園雕塑、草坪、文化牆,五彩繽紛的環境文化無不滲透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彰顯公平思想的生機與活力。我們還把升旗儀式、校會、班會作爲校園文化生活的常規活動;以樓道展版和各班黑板報、牆壁爲載體,各種富有寓意的警示牌、主題鮮明的樓層文化,別具一格、富有人文情懷的班級文化定期、不定期更換展示學生藝術作品,積聚文化底蘊;設立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等,組織學生開展各種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體現校風、校訓與人文精神的統一,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

2.正人先正己,樹公平人格。

實施公平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要使每一個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發展,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這種發展包括精神方面的、道德方面的、創造能力方面的、情感方面的,以及體魄方面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應該是一種人格完善的過程,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本身的人格力量的影響。正如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強調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爲依據。”這樣學生才能敬其師,信其道。全校教師堅持“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的理念,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公正,這是學生、家長信賴教師的基礎。我們對全校每一位學生、每一個家庭進行了調查,在學生、家長眼裏“公正客觀”被視爲理想教師最重要的品質之一。他們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他們最不滿意教師憑個人好惡偏愛,偏袒某些學生或冷落、歧視某些學生,特別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我們以“正直做人”爲主題,加強學生的個性教育與培養。突出加強學生行爲養成教育,全面落實《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培養學生的“正直、公正”品質。開展尊重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和校園羣星評選等活動。透過各種主題實踐活動、社區服務等,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等,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勞動素養和諧發展。

3.強化培訓,提升公平育人能力。

繼續加強領導、教師培訓提高,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師資培訓提高活動,本學期共有60餘人次外出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校長北京掛職兩週收穫極大,北京各校超前的教育教學理念、先進精細的常規管理方法、個性化鮮明的辦學特色、科學完善的教師評價機制和有效多樣的教師培養形式,以及北京精神的體現,對我校今後的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導價值。4位教師北師大高研班一週培訓,回校二級培訓,用直觀的ppt使全體更加教師開啟視野,提高了教育教學品質。中心校組織的河南永威教師培訓,以及區聯片大教研活動,爲我校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全體教師積極結合實際改進方法運用公平的教學思想指導教學。

本學年我們還請進市語文教育專家吉瑞蘭主任和區各科教研員爲全校教師進行了專題講座,並開展研討課,專家深入課堂重點指導,優化各環節,使課堂更有效,更關注教學特色,教師樹立了學生主體觀,落實學校“公平”教學思想,構建了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發展潛能,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的條件。

4. 教育評價公平,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着眼於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將課程目標歸納整合,從而制訂出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藝術素質和技能特長等方面的評價細則和標準,並在此基礎上採用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我們給每一位學生建立了《學生成長記錄袋》,儘可能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享受到健康成長的快樂。

5. 引領個性發展,深化公平內涵。

開闢第二課堂,豐富社團活動,滿足學生髮展的不同需求。我校剪紙、美術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家長認可的前提下,我校不斷整合資源,挖掘潛力,校本課程異彩紛呈:體育組的健身舞、習練長拳;音樂組電子琴、鼓樂隊;計算機操作技能、科技小製作;主題讀書活動和學古詩、背古詞、講故事、談心得,人人蔘與、人人展示、一個不落,彰顯了特色,豐富了團隊活動的內涵和外延。活動的開展,不但完善了學校課程體系,擴大了學校辦學影響,激發了辦學活力,提升學校辦學品位,更加全面的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

6.搭建民主管理平臺,落實公平參與。

進一步增強師生的主人翁意識,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充分尊重師生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重大措施、重大決策由全體教師會透過實施。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建立了相關管理制度;多次開展家長評議,聽取家長意見,徵求並採納家長合理建議,進一步改進公平實施方案,真正把公平參與落到了實處。

注重對學生的人性化管理。狠抓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係,體現人性關懷,實施人性管理。教師學會欣賞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特點。從尊重開始,承認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堅持因材施教;重視學困生轉化工作,關注特困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狀態,突出人性的尊重與關懷,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7.不斷完善公平課堂體系。

全體教師積極落實我校“公平課堂”打造計劃,着力探索打造“公平、民主”的課堂的細節,透過討論與先期課改課題“先學後教當堂達標”相結合,進一步構了建以“公平關注每一個”爲目標的“公平課堂”模式,在討論、實踐、反思、總結、提煉中,以突出“公平”特色的課堂模式正在逐漸形成。初步構建的“公平”課堂模式爲:情境創設目標導學(公平關注與期待)----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個性學習與平等互動)----因學施教訓練落實(分層訓練與均等展示)----當堂測評引申延趣(同等挑戰與多元評價)。教師們努力踐行,並結合自身教學風格、授課內容及本班學生實際等的差異,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不斷優化。

二、經驗反思

1.教學的質量、辦學的特色和安全的學習與生活環境是一所學校的立身之本。我校深深感受到時代的緊迫性,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均衡發展促進工程工作精神及有關特色學校的理論材料,使廣大教師瞭解了特色學校的內涵,進一步明確了創建特色學校的意義。

2.我校在特色校建設的過程中深深的體會到特色教育在其形成過程中,必然要受到諸多條件的制約和因素的影響,最關鍵的條件和因素是人,即富有特色的學校領導者和教師隊伍。以校長爲首的學校領導班子是創建特色教育的關鍵,而教師則是創建特色教育的根本。

3.制度是行動的保障,我校建立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較爲完整的創建工作制度,並把各項工作分配到各人,確保了創建工作落到實處。

三、創建過程中的困惑

1.家校聯合方面仍需細化,更好地營建公平環境。

2.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實施能力亟待提高,更好地促進公平育人。

昨天的成績讓我們豪情滿懷、意氣風發;今天的拼搏讓我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明天的開拓讓我們信心百倍、憧憬無限。只要我們衆志成城、精誠合作一定能打造出一個全新的、朝氣蓬勃的特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