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有關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八篇

說課稿2.83W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八篇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說學生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一篇隨感式小品。本篇課文放在以“祟尚科學”爲主題的第四單元,其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體驗生活,在感受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堅持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感官靈敏、感受豐富而又有主體意識的人。

結合初二學生“獨立意識萌芽但又很不成熟、渴望夢想卻又容易忽略現實”的心理特徵及“語文課要有語文味”的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

2、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味文章活潑優美的語言。

2、仿寫文中優美語句,學習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抽象事物。

情感與態度目標:

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難點

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四、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其中包括優美的音樂,精美的畫面,答題的要點,方法的總結等。

五、說教學程序

(一)匯入新課: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新課前,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一組有聲畫面與一組無聲畫面,引導學生以“我看到……我聽到……”發言。透過兩組畫面效果的比較感受聲音的重要性,喚起學生對聽覺的感情體驗,切入課文主題,“不知不覺地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二)、美讀,感悟文字。

多媒體課件播放班德瑞的《森林狂想曲》,由一名學生配樂朗讀。全體學生思考:作者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這節課中的很多背景音樂都選自班德瑞的《寂靜山林》專輯,因爲這些音樂節奏舒緩親切,更重要的是,音樂中夾雜着不少的大自然中的聲音,如鳥鳴聲、流水聲、蟬鳴聲,風格與內容與課文的風格內容相一致,而且容易觸發學生的想象力。此處播放背景音樂是爲了給學生的自由朗讀提供一個相應的情景和輕鬆的環境,讓他們能融入其中,而問題的設定能引導學生迅速抓住課文中心。)

(三)、品讀

提示學生找出自己認爲精彩之處,與大家交流意見,說明理由。注意修辭地運用,句式地選取,譴詞造句等方面的考慮。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找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爲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並談談讀後的感受。同時《語文課程標準》還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特點,因此在這一環節要讓學生盡情發揮個人的感受,無論從語言風格還是所運用的修辭方法、語段講述的內容及描繪的意境均可,教師只要適時運用點撥引導法在此文轉自淘.教。案網精彩段落的寫作和朗讀方法上稍作指導,對於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於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研讀

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對文章謀篇佈局、譴詞造句等方面加以質疑,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在學生思考問題,解答疑問時,多媒體課件播放背景音樂,以創造一個輕鬆和諧的氛圍。

透過以上三個環節,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已較深入,但,由於學生髮言多爲零散的意見,不成系統,所以在學生髮言後,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前三段語言精彩之處,並總結文章美點與文章寫作技法,以給學生一個整體而系統的印象。同時能對下一環節的練筆起到指導作用。

(五)課堂練筆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透過成果展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氛圍,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書面表達能力。

由於描寫聲音,尤其是感受生活中被忽略的聲音難度較大,我在學生練筆前,展示了兩段範文,以起到示範作用。同時,由教師配樂朗讀,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境界中,使其受到美的薰陶。

(六)課堂小結

在最後,展示一首小詩,由學生集體配樂朗讀,從而得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對大自然對生活充滿愛,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靈去聆聽和感悟,你就一定能聽見生活中各種美好的聲音的結論。這樣,一節課在音、畫中開始,在音樂中結束,以期創設溫馨、和諧、優美、輕鬆的課堂氛圍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長征節選》是蘇教版八年級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八年級收冊語文按內容分類編排,第一單元的重點是瞭解經紅軍長征的光輝業績各偉大意義,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

介於以上分析,我把本課重點定爲:

1、瞭解紅軍過草地的險惡環境,感受紅軍指戰員豐富的內心世界。

2、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探究基本的情節結構。瞭解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把本課難點定爲:

1、感受經軍指戰員豐富的內心世界,

2、瞭解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

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採用目標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以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新理念。我的教學過程可以分爲三個模組:

第一塊是導課,在導課時我是採用引導啓發式,先引導他們瞭解長征的有關知識,然後啓發他們回想有關長征的其它體裁的文章節,繼而匯入這部文學作品。

第二塊是探究新知,在這塊裏,我主要採用的是交路導學法和課堂討論。即我教學生學習第一部分,然後讓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分小組討論着學習剩下的三部分,然後彙報交流。透過討論能活躍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及參與意識,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並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團結精神。

第三塊是課外延伸。在這部分裏,我又設計了三個環節,一是分角色表演,二是長征藝展;三是小練筆。分角色表演能讓學生鞏固所學內容,進一步理解課文,零距離的感受課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長征藝展是讓學生講有關長征的故事。唱有關長征的歌曲待來發揚長征精神。小練筆不僅培養學生快速描寫的能力,而且把課堂知識及時回到語文實踐活動中去,而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教學《長征》節選的總體思路。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石榴》這篇文章按時間的推移,描寫了家鄉石榴的生長過程和各階段的特點。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大家介紹了鬱鬱蔥蔥的石榴樹,美麗的石榴花,酸甜可愛的石榴果,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愛家鄉之情。

這一課是在二年級第一學期讀課文圈劃詞句的單元中,這一單元的學習主要讓學生初步學習圈劃詞句,養成邊讀邊思的良好習慣。教材要求學生在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用直線劃出描寫石榴花的句子,圈出描寫石榴果皮顏色的詞語,在圈劃中積極動腦,認真思考、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說學情】

透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一千個左右的生字,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具備了一定識字能力,能運用工具書、生字卡片等自學字詞,而且也基本養成了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因此在字詞的教學上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教師對一些容易讀錯的字音、容易混淆的字形作適當的點撥。在閱讀教學上,學生基本能做到讀準字音,讀通順,如要讀出語氣還需要教師多指導。而圈劃詞句是本單元的重點,學生初步接觸,對那些學困生來說尤其難,教師應多關注。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規定的目標和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具體目標詳見教學設計。目標一在於基本知識和能力的落實。認識本課10個生字,正確書寫5個生字,積累詞語並選擇造句。目標二,由於二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在朗讀課文時強調讀正確,讀通順,感知課文的內容。學生從本單元開始接觸按要求劃詞句,本課既要劃出描寫石榴花的句子,又要圈出描寫石榴果皮顏色的詞語,內容較多,教師應指導學生圈劃完整,不要遺漏,如有差錯,及時糾正。目標三,是透過感情朗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喜愛家鄉的石榴,熱愛自己家鄉的感情。

【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單元的目標,結合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興趣,自主識字

“識寫分流,大量識字”是新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透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一千個左右的漢字,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因此,在上課前,我先讓學生利用工具書、生字卡片等自學生字。在課上,針對孩子好勝心強、愛表現自己等特點,採用挑戰自我、識字金點子、精彩詞句大展示等環節,激發學生採用多種方法主動識字。教師對一些容易讀錯的字音、容易混淆的字形作適當的點撥。學生學得愉快、紮實。

二、邊讀邊思,逐步感悟

進入二年級後,教學的重點應逐步從識字向閱讀過渡。在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有較充分的時間讀書,讀的形式多種多樣,有自由讀、同桌互讀、挑戰讀、師生合作讀、齊讀等,讀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從讀準字音,讀通順,讀出感情到表演讀。在反覆的朗讀中強調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與體驗,養成邊讀邊思、邊讀邊圈劃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走進語言、積累語感。

三、創設情境,學習表達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參與、實踐。在語文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說自己想說的話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方式。我在課堂上努力營造一個暢所欲言的和諧氛圍,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我在匯入這一環節讓學生看圖說說秋天的果園,介紹自己所瞭解的石榴;在學習了石榴的果實後學做水果推銷員,啓發學生思考、想像,把話說完整、說清楚。逐步引導學生在說話練習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奇妙的克隆》。《奇妙的克隆》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與手段、說教學過程設計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紹克隆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文章分四個版塊先介紹克隆的含義,接着寫克隆的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後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

(二)、教學目標簡介: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目標:A、學習閱讀科普文章,瞭解克隆知識。B.初步瞭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

2、能力目標:A.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資訊並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並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和辨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由以上目標我指定本課教學重點如下: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資訊,初步概括內容要點。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四) 教學難點

1.結構安排巧妙新穎。2.文章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科學道理深入淺出。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本文介紹克隆知識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克隆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生物常識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學生對說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透過反覆閱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說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我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我做以適當的點撥。

3.競賽激勵法。初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資訊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4.涵泳品味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尤須如此。

5.延伸拓展法。對克隆人的看法的討論,便於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爲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思路安排 本單元說明文的教學是在前一單元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說明文的體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徵,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

2、教學環節安排.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十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整堂課以“我知道、我發現、我整理、我歸納、我想象、我思辯”作爲線索,體現新課標中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試圖實現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充分交融進而達到共鳴的目標。下面就具體環節作簡要說明。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個羅納爾多;假如你是音樂愛好者,你當然願意再擁有一個帕瓦羅蒂;再有一個愛迪生、愛因斯坦也是許多人所夢想的。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換句話,以上的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沒有實現的可能。但是,現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克隆是什麼呢?它奇妙在哪裏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克隆” (匯入語的設計從學生平日的的興趣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爲後面的交流創設情境,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交流查找的資料,初步瞭解。

師:課前大家一定收集到很多有關克隆的資料,誰願意來說說我們身邊哪些動、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領?(交流的過程,目的爲引導學生養成收集資訊、篩選資訊、利用資訊的學習習慣,實現了師生學習資源的共享,豐富學生對克隆技術的感性知識。)

第三環節、感知課文內容,深入瞭解。

課文裏有關克隆的知識還有很多,請同學們仔細閱讀全文,把你在書上獲得的有關克隆的知識劃出來,等一會兒,試着用簡潔的話告訴大家你從中瞭解了哪些有關克隆的知識。

(學生默讀,邊讀邊在書上圈點勾畫)

師:(自讀完畢)相信大家透過自讀,已有了自己的心得,能不能介紹給大家你所知道的有關克隆的知識呢?(由課外的生活常識再回復到課內的知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4、剛纔大家已經講了很多,看看我們整理一下,能否把下面的內容填寫完整。屏幕顯示:我整理,能快速地完成下表。有關於本文的說明對象、說明順序、實驗對象、研究成果、時間、說明方法。(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考慮到話題的陌生性時間的有限性,設計了一個表格,以降低要求。)

5、本文作爲一篇科普說明文在寫法上很有特點,請同學們仔細思考,你覺得可從哪些方面來探討?相互討論。(這樣就能比較全面而快速地整理有關說明文的閱讀要求,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也是一個導向。)

6、“我從課文哪些語句中感受了科學家們怎樣的態度與精神” (嚴謹、求實、鍥而不捨)(學生不僅從中獲得科學知識,而且受到教育,得到啓迪。)

7、假如你也掌握了克隆技術,你想克隆什麼?爲什麼要克隆它?要求:1想法要奇妙;2想法要有益於人類;3表達要有條理。(“我想象”這一環節,意在引導學生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透過協作學習互相啓發,互相提高,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羣體互動等多元互動,重視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的交流,儘可能挖掘學生口語交際中的閃光點,並給予充分的肯定,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

8、文中寫道:“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科技越發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談談你對克隆技術能否造福人類這個問題的理解。(投影顯示):(最後一個思辯性的活動,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利用收集的有關克隆資料展開辯論,讓他們學會在口語交際中熱烈參與討論,耐心細緻地聽,大膽發表見解。同時培養學生鍥而不捨的精神。)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八年級上冊第11課《中國石拱橋》。

我的說課分爲六個部分:說教材、說學生、說目標、說方法、說步驟、說板書。

一、說教材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事物說明文,文章主要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及光輝成就。作者選取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我國石拱橋的傑出代表,着重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施工上的偉大創造和高超的技術水平,從而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

二、說學生

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開始成熟,有些事情他們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或與夥伴的合作去獲得成功的滿足。因此,在教學中,我用我縣新推廣的“四步探究”教學法,讓他們成爲課堂的主人,以飽滿的熱情全面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去。

三、說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和能力目標:

①掌握課本中出現的生字詞及本課基本的文學常識。

②掌握中國石拱橋的特徵。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這也是本課的重點。

2、方法目標: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

瞭解我國橋樑建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認識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說方法

1、授之以“漁”,排除學習障礙

本篇文章作爲初二學生接觸說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說明文入門的指導工作。因此在正式學習之前,應帶領學生再熟悉有關說明文的一些知識。包括:①說明文的三要素、②說明文的分類、③說明文語言的特點、④說明的方法等。我認爲這些知識對於學生來說就好像公式和定理一樣,有了它們學生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就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了。

2、針對難點,分組競賽,激發學習熱情

將全班同學分成2組,一組同學尋找作者在說明趙州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另一組同學尋找作者在說明盧溝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並體會其運用的妙處,看哪組同學能夠找得全,說的好。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培養自學能力。

3、歸類分析,啓發思考,突破重點

針對本科的教學重點,設計採用歸類分析法進行分析:歸類分析法就是將本課出現的一些帶有表示估計、限制、程度詞語的句子歸納起來,讓學生透過歸類分析明確只有用最準確的語言對說明對象作精確的說明,才能使讀者對事物有明晰準確的印象。

五、說步驟

1、創設情境,點燃激情:

用猜謎語突出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他們的思維拉到課堂中來。

2、閱讀質疑,自主探究

用多媒體播放課文,讓學生邊聽邊讀、邊思考,把不理解的內容以小紙條的方式提出來。這屬於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創新的基本前提,一個人只有不斷地發現問題纔會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3、多邊互動,合作探究

多媒體投影出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和自己預設的問題,如:中國石拱橋的總的特點是什麼?作者爲什麼單單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爲說明的例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本文哪些地方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透過小組合作,老師引導、學生講解、充等互動形式,逐一分析解決,形成系統的答案。

4、訓練檢測,目標探究

把體現本文目標、重點、難點的問題展示在多媒體上,爭取讓學困生回答有關字、音、詞等容易的問題;中等生回答答案能在本文中找到用自己的語言總結的問題;優等生回答需深入思考、歸納整理的問題。

5、遷移應用、拓展探究

片段作文以“家鄉的小橋”爲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說明性文字,讓學生即學即用,達到鞏固知識和重構知識的目的。

六、板書

板書設計的功能是簡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

石拱橋的特點: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趙州橋(獨拱)

中國石拱橋:

盧溝橋(聯拱)

解放後:長虹大橋飛躍發展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臺階》是一篇以父親爲描述對象的短篇小說,現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與本單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說,但也是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透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於拼搏的精神。本文以父親爲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於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

根據教材及單元目標,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制定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過程與方法:學習用細節刻畫人物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父親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教學重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教學難點:學習用細節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方法:朗讀品味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從臺階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切入,瞭解內容,初識人物,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髮問精神,採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讀。在合作探究中相機點撥與引導,使學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題。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反覆讀小說文字,充分地熟悉情節,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長和離學生生活較遠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

《臺階》是一篇語文平實但內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對它的主題有着不同的解讀,特別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農民,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所以這堂課適合於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三、說教學流程

(一)匯入:(課前播放崔京浩歌曲的《父親》營造氣氛)教師激情匯入

畫面、音樂創設情境,喚起美感,使學生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具有一種急待接觸課文的內趨力,便於學生理解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檢查預習:

1、文學常識:

2、字詞:

3、解詞:

檢查預習環節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既督促部分不自覺的學生,又使大部分學生得到複習鞏固。

(三)、初讀課文 瞭解故事情節

1、說說故事梗概

2、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提示:誰?幹什麼?怎麼樣?)

透過複述故事,學生初步把握情節,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複述故事,也訓練了學生快速閱讀、勾畫圈點法閱讀以及培養學生資訊篩選和概括能力

3、父親爲什麼執意要造一座有高臺階的房屋呢?

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把握文章的線索和文眼。

三、速讀課文 感知人物形象

父親顯然是一個有夢想,有追求的父親,那麼除此之外,在你心中,他還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

請用這樣的句子說話:“他是一個 的父親,第 段 行這樣寫道 。 ”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篩選資訊,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讓學生自己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引領學生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

五、再讀課文 品析精美語段

父親有着如此優秀的品質,但他身上還有很多東西令我們深思,再讀課文,品析精美語段,深入到父親的內心世界。

按照提示,迅速找到以下片段,完成活動

1、準備之時(19-20段)

2、砌成之時 (21段)

3、砌成之後 (30-32段)

活動一:

準備之時——揣摩父親的心理,在20段第一句話後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朗讀,根據你的理解,在20段第1句後用第一人稱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表現他內心強烈的渴望、難以抑制的興奮之情。)

你是從哪些細節體會到父親這種強烈的喜悅的?

(例:起牀的時間 勞動的動作、身姿 )

活動二:

砌成之時——本段運用了 描寫方法,體現了父親 的心理。

(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討論交流。)

——動作、神態 無奈、高興

小結:生活的艱辛和重壓使父親“駝慣了”,讓這位父親已經不習慣於接受別人的關注,而習慣低下頭來做人。這是一種複雜的內心活動,說明臺階雖然高了,但地位沒高,之所以“無法挺得起”,不僅是生活的重壓,還有謙卑的做人態度,這一切都來源於貧窮。正因爲貧窮,父親心中才充滿了強烈的想要改變自己貧窮生活和命運的渴望。

活動三:

砌成之後——①30段哪些詞語應該重讀?(要強)

②31、32段應讀出怎演的語氣和情感?(無奈沮喪 懊惱)

③32段體現“我”怎樣的請感?(傷感 遺憾——付出青春和畢生的精力,得到的僅僅是一座有高臺階的房子)

④齊讀30—32段,體會父親和“我”的內心。

這一環節是想利用三個片段,設計三個小活動,目的是透過活動來學習本文運用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細節等塑造人物的方法。重點是體會細節描寫來把握父親形象。

六、深入思考 把握文章主題

說說“臺階”的內涵

——希望所有像父親一樣的農民由貧窮走向富裕,由被漠視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

成長在農村的李森祥說:“鄉土,永遠是我創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都不會忘記我來自農村,我有責任把中國農民最本真的情感表達出來。”

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於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

所以設計這一環節是想透過對臺階內涵的理解,來達到探究主旨的目的。

七、佈置作業

1、作業本:字詞(全體)

2、課練:

A組同學:1—7

B組同學:13—17

3:C組同學:寫作《我眼中的父親》)

分層佈置作業,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透過努力都能夠完成,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本文的教學目標

1、識託名自傳的獨特寫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鮮明的寫法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

3、背誦全文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目標1,難點是學習目標2。

我採用的教學手段有實物投影,錄音。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安排教學思路的,教法啓法誘導式,分層教學,學法爲討論式,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常言說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第三層次,品味意境。在此過程中,我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爲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鑑賞水平。

主要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第一環節,才藝展示,簡介陶淵明背誦其詩《歸園田居》(目的,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從而匯入新課)匯入語我是這樣設計的,關於陶淵明我們並不陌生,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陶淵明的作品,《五柳先生傳》讓我們再次走近陶淵明,瞭解陶淵明,同時向學生介紹傳這種文體知識,明確本文是以史傳的形式寫得一篇自傳,從文章整體結構上看,分傳文,讚語兩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淵明。使學生對本文結構有大致瞭解,

第二環節,採用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全面學習課文內容:

1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

①聽課文錄音,(全面感知課文內容)

②學生自讀課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語音正確,語句通順,不讀斷句,找疑難點)(意在讓學生初步領會文中詞語和句段含義)

③開展活動“請讓我來幫助你”,將文中不懂詞句找出來,向大家置疑問難,由學生互幫互助的形式來完成,困難較大的由老師指點。(在這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能力和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併爲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空間。

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

①指名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五柳先生的呢,由學生邊讀邊彙報,即“名號的由來、性格、愛好、生活、志趣”,(板書)

②默讀課文,參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小組討論後彙報,,最後師生總結,(他是一個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人)(完成板書)

③這是我們對五柳先生的評價,作者是如何評價他的呢,同學們齊讀課文讚語部分,(在這裏問題環環相扣,結合指名讀默讀,齊讀,加深學生對五柳先生的認識。)

④爲了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瞭解五柳先生,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讚語部分的哪句話與前文的不慕榮利相照應,快速跳讀課文,找出來,找出後再次提問,本來在當時乃至當今社會追求慕華富貴者大有人在,而我們的五柳先生卻不慕即作者陶淵明,卻不慕不汲汲,你對此舉有何認識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淵明你會怎麼做中,小組討論後彙報,得出兩種結論,一是他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極避世,不能勇於面對現實,教師總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大家好,這次我說課的內容是《五柳先生傳》,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學習在本冊書中所佔的比重較大,且《五柳先生傳》這篇文章的篇幅精短,內涵深刻,所以作爲重點內容來學習。

本文的教學目標

1、識託名自傳的獨特寫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鮮明的寫法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

3、背誦全文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目標1,難點是學習目標2。

我採用的教學手段有實物投影,錄音。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安排教學思路的,教法啓法誘導式,分層教學,學法爲討論式,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常言說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第三層次,品味意境。在此過程中,我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爲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鑑賞水平。

主要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第一環節,才藝展示,簡介陶淵明背誦其詩《歸園田居》(目的,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從而匯入新課)匯入語我是這樣設計的,關於陶淵明我們並不陌生,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陶淵明的作品,《五柳先生傳》讓我們再次走近陶淵明,瞭解陶淵明,同時向學生介紹傳這種文體知識,明確本文是以史傳的形式寫得一篇自傳,從文章整體結構上看,分傳文,讚語兩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淵明。使學生對本文結構有大致瞭解,

第二環節,採用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全面學習課文內容,:1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①聽課文錄音,(全面感知課文內容)②學生自讀課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語音正確,語句通順,不讀斷句,找疑難點)(意在讓學生初步領會文中詞語和句段含義)③開展活動“請讓我來幫助你”,將文中不懂詞句找出來,向大家置疑問難,由學生互幫互助的形式來完成,困難較大的由老師指點。(在這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能力和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併爲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空間。

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①指名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五柳先生的呢,由學生邊讀邊彙報,即“名號的由來、性格、愛好、生活、志趣”,(板書)

②默讀課文,參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小組討論後彙報,,最後師生總結,(他是一個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人)(完成板書)

③這是我們對五柳先生的評價,作者是如何評價他的呢,同學們齊讀課文讚語部分,(在這裏問題環環相扣,結合指名讀默讀,齊讀,加深學生對五柳先生的認識。)

④爲了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瞭解五柳先生,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讚語部分的哪句話與前文的不慕榮利相照應,快速跳讀課文,找出來,找出後再次提問,本來在當時乃至當今社會追求慕華富貴者大有人在,而我們的五柳先生卻不慕即作者陶淵明,卻不慕不汲汲,你對此舉有何認識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淵明你會怎麼做中,小組討論後彙報,得出兩種結論,一是他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極避世,不能勇於面對現實,教師總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第三層次的誦讀:品味意境。陶淵明的作品以其語言的平淡自然、形象鮮明而著稱,以小組爲單位,開展朗讀比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爲了檢測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分層次設計了三道練習題。

第一題(基礎題)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填空。《五柳先生傳》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詩人,本文作者託________________之名爲自己作傳。

1、第二題(能力題)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①因以爲號

②親舊知其如此

③短褐穿結

④造飲輒盡

第三題(潛能發揮題)小練筆:根據本文所學的知識爲自己作傳。

第四個環節:小結:學生自我彙報後由教師總結

第五個環節:佈置作業: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