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初二年級上學期英語的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1.51W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初二年級上學期英語的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初二年級上學期英語的說課稿範文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1、新目標英語教材概述

《新目標英語》教材的語言教育理念是:知識用於行動強調“語言應用”,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發展“學習策略”。它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教材中每單元都設計一個或幾個與該單元話題有關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用英語獲取資訊,用英語進行交流,培養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新目標英語》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圖文並茂。翻開課本,你都能夠在每一頁上看到一幅副充滿情趣,幽默生動的畫面,令你眼睛一亮。

(二)實用性強。每個單元的選材都來源於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與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結構、生活經驗密切聯繫。

(三)注重交際。針對中國學生學英語普遍存在的“聾啞病”,教材設計了大量的聽說讀寫材料。

(四)詞彙量大。第一冊有詞彙700個左右,第二冊約450個,第三冊約450個,第四冊約400個,第五冊約500個,合計2500個。這一點正好達到《英語課程標準》5級的要求。

2、單元分析及教材處理

本課是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第8單元,教材以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 爲中心話題,圍繞着描述“過去發生的事情”展開,學習和運用一般過去時態的一般疑問句Did you go/see /buy…? Were there any…?詢問過去的事件,讓學生學會談論和分享過去發生的事件。本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易於引發學生運用簡單的英語進行交際和交流。在學習活動中,學生透過交換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的描述及看法,促進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進情誼。Section A的主要學習內容是:複習一般過去時態和動詞的規則與不規則變化,學習一般過去時態的兩種一般疑問句: Did you…? Were there any …?教材安排了許多聽,說,讀,寫的任務活動,我將靈活運用這些活動,將其中的一些活動進行變化或整合,如:1c,2c和3c的Pairwork活動內容相似,我將把2c和3c整合成一個Interview(採訪)的任務活動。

(二)教學目標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關於總目標的具體描述,結合第八單元的教材內容,我按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文化意識五個方面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細化:

1、知識目標:單詞:學習掌握詞彙Aquarium, science center, gift shop, seal, shark, octopus, autograph, won,ate,等。

功能:描述過去發生的事情。

語言結構:規則動詞和不規則動詞的一般過去式。

一般過去時的一般疑問句。

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 Yes, I did. No, I didn’t. I went to the aquarium.

Were there any seals?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any sharks.

I saw some sharps/ I went to the aquarium.

2、語言技能:聽:能識別不同句式的語調,並能根據語調變化,判斷句子意義的變化;能聽懂本課學習活動中的問題,做出較得體的回答。

說:能在本課的任務型活動如:遊戲、調查、故事接龍等中進行簡單有交流。

讀:能正確朗讀本單元對話和句型;能查閱工具書爲完成任務做準備。

寫:能寫出本節課學習的單詞和句型,能運用簡單的句子寫出過去的活動和感受。

3、學習策略:抓住用英語交際的機會,在交際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達上,必要時藉助手勢和表情。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善於和他人合作。

4、情感目標:透過描述過去所做的事,表達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學會尊重和理解別人,學會交換不同的看法,瞭解他人的喜好,增進情誼。

5、文化意識: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讚揚或自己的觀點;瞭解英、美國家中小學生的業餘生活,培養世界意識。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 難點

1. 複習詞彙museum, beach, zoo, dolphin, pizza, ice cream, friend, movie, went, saw, were, played, read, visited, cleaned 等句型:How was your weekend? It was great.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vacation? I went to the beacch.2.學習詞彙aquarium, science center, gift shop, seal, shark, octopus, autograph, win3. 學習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 Yes, I did. No, I didn’tWere there any seals?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I saw some sharps/ I went to the else did you do? 1、一般過去時的規則動詞和不規則動詞。2、一般過去時的肯定句和否定句。3、Did you, were there 引導的一般疑問句。

二、學情分析

1、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低,形象思維能力強,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本課擬以故事、小品、漫畫或動畫等形式展示,並配以豐富的色彩,從而增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根據教育心理學,如果學生對於一件事物有極大的興趣,他們就會排除主觀和客觀的種種消極因素,儘量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中去。

2、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1)興趣:對英語普遍感興趣,但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已不滿足教師課文的簡單重複。(2)記憶:對刺激記憶手段多的知識記憶深刻,遵從記憶規律。(3)思維:偏重於形象思維,對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4)評價:主要透過他人評價初步形成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很在乎他人的評價;自我認識較模糊、片面,但自我意識卻不斷增強。因此,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在注重啓發引導,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透過任務型教學法,情景交際法,全身反應教學法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樂於接受,易於接受。

3、初二上期的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能力,正逐漸向讀、寫過渡,同時,學生們對英語學習還保持着較濃厚的興趣。經過一年的新課程理念的薰陶及實踐,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實驗的能力。

4、本單元學情剖析:本單元的主題是談論過去的事情,可以採用活動教學法和Role playing的學習策略,學習新詞彙,掌握重點句型,同時能比較好地運用到實踐中,解決類似問題。做到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語言能力。

三、教法滲透

1、教學設計思路與教材處理:

《新目標英語》中的具體語言目標是透過各種各樣的Tasks來實現的;學生需要運用具體而特定的行動來完成一定的交際任務。整個教學過程中,各種語言結構與語言功能與不同的學習任務有機的結合。任務活動所謀求的效果不是一種機械的語言訓練,而是側重在執行任務中學生自我完成任務的能力和策略的培養;重視形式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參與和在交流活動中所獲得的經驗。因此本節課我將始終引導學生透過完成具體的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讓學生爲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實施特定的語言行動,透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

2、教學原則

l 活動性原則 提倡學生主動參與,體驗,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

l 合作性原則 以學生爲主體,師生合作,生生合作,體現教與學的互動,交往。

l 任務型原則 任務驅動—激發動機;任務完成—激勵學習積極性;執行任務—培養責任心和合作精神。

l 情感性原則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

3、教法運用:

本課主要運用“任務型教學法”,並輔助於TPR全身反應教學法、情景交際教學法和猜謎活動。

l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任務型的教學活動,是讓學習者透過運用語言來完成各種各樣的交際活動。學習者透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學習和掌握語言。它應具備以下特點:(1)以任務爲中心,而不是以操練語言形式爲目的。(2)任務的設計焦點應該是解決某一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的交際問題。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並構成一個有梯度的連續活動。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各種“任務”中,學生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或得出結論,從注重語言本身轉變爲注重語言習得。從而獲得語言運用的能力而不是僅僅掌握現成的語言知識點。隨着“任務”的不斷深化,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會越來越自動化和自主化。

在本課的任務型語言教學中,我將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任務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使學生透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

l 全身反應教學法

全身反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縮寫爲TPR)是加州心理學家James J. Asher(詹姆士J.艾謝,1988)提出來的,注重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認爲學生在一個較放鬆的環境中學習效果最佳。緊張、焦慮的情緒對學習英語不利。在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讓學生根據教師發出的指令做動作,或模仿聲音。孩子不必用語言做出反應,以聽力訓練爲主,待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後,方進入說話訓練,是自然而然的學會語言的方法。

l 情景交際法

課堂教學以情景交際教學法爲主,儘量給學生以足夠的聽、說、讀的機會,聯繫課文實際,創設情景,引入討論主題,在交際中學英語。情景的設計注意銜接的'自然性,主題的設計強調知識的漸進性和討論的可行性,並注意情感體驗和概括、推理思維的培養。

4、教學手段

l 多媒體輔助:用flash 軟件將本課所需要的動畫、錄音、圖片、文字、圖表和音樂製成CAI軟件,使抽象的語言變得直觀,爲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創設情景,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互動的多向交流。

l 非測試性評價:傳統的評價觀念的出發點是學科本位,只重學科,不重學生髮展。要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效果,評價體系應該“正確反映外語學習的本質和過程,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爲了達到這一目標,唯有重視形成性評價,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促進新的評價體系的形成。因此,本課我將各種活動設計成小組活動並開展小組競賽和填寫課堂自我評價表等非測試性評價手段,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與人合作,培養創新意識以及具備科學的價值觀。

四、學法指導

新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自信心,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策略,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據課改的精神,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1、學習方法的指導

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以及思維能力。用生動的課件調動學生的感官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

2、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我在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種開放的,和諧的,積極互動的語言氛圍,把課堂變成有聲有色的舞臺,讓學生在樂中學。

3、學習能力的培養

透過連貫的聽說讀寫,遊戲,競賽等,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4、學習策略的指導

本節課將在課堂活動中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的學習小組,讓他們圍繞着課堂任務分工合作,在活動中相互探討、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發展他們的能力。創建開放式,探究式的課堂,有意識滲透學習策略的訓練。我讓學生觀察課件畫面,回答問題,讓學生學會使用認知策略;讓學生表演對話,實現交際策略;引導學生交際,主動練習和實踐,是調控策略的體現。充分利用多媒體,錄音,卡片等是資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