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必備】數學說課稿範文彙總8篇

說課稿2.22W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數學說課稿範文彙總8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它既能讓幼兒主動參與遊戲,又能在遊戲中獲得知識、經驗,根據這一特點,我選擇了以"分一分""塗一塗""數一數""填一填" 遊戲爲主線來開展的數學活動,教學內容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又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注重從感知入手,從具體到抽象,從易到難,透過形象有趣的遊戲貫穿全部過程。把數學融入到遊戲之中,讓幼兒能根據物品的形狀分內。

二、說目標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貫穿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主導作用。根據學前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既有表達交流,又有相互合作的部分目標爲:

1、透過遊戲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和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觀察比較物體的不同特徵並進行分類。學習按物品功能特徵進行分類,培養幼兒的慨括能力,理解類別的慨念3、記錄並正確表達分類過程和結果。

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注重綜合性、活動性、趣味性、寓教育遊戲中。爲此,我作了如下準備:鞋的圖卡,9雙鞋,數字教具,幼兒用書。

三、說教法、學法:

由於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這一活動的教學對象又是學前班班幼兒,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爲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

1.情景法:以幼兒喜歡的玩遊戲的形式爲載體,讓幼兒融入與找朋友遊戲的情境中學習探索;

2.演示法: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思考,總結與分析,使幼兒明白操作過程及方法。除此之外,還運用了提問法,師生合作法等教學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1.情景引入、激發興趣《綱要》指出:"數學學習紮根於兒童的生活與經驗,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爲了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情景中活動。活動開始, 以我們班來了幾個客人,這種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請孩子們看看它們是誰?

2.玩"分一分"、"塗一塗"、"數一數"、"填一填"的遊戲。

遊戲匯入與幼兒一起手指遊戲,過度到找朋友遊戲.

活動開始這部分又分成了三個部分。分別是來找不同類的鞋子-------把鞋子分類-------報出鞋子的數字,達到複習的目的.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形象、具體的,因此操作是解決幼兒形象思維與知識抽象性之間矛盾的一種較好的手段,小朋友趕快動腦筋吧,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的過程,也是幼兒的思維發展的過程, 創設情境,使幼兒自然地進入包含着數學知識的情景中,能讓幼兒在感受數學時,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去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保護了幼兒思維開放性的教育理念,不把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強加於幼兒。

五.彙報交流六、活動結束

在實施活動過程中,孩子們能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大多數孩子的學習達到了目標,但也有個別孩子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產生了困難。由於此活動以遊戲爲主,孩子們學習興趣較濃,他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表現得輕鬆、愉快。在活動中我自始至終都是以引路人的身份出現,留出更多的機會給孩子,讓他們多想、多說、多做,達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此次活動也還存在不足之處,在活動中有的孩子發言還不夠大膽,我應該給予更多鼓勵支援的目光或暗示語言給他們,這樣,課堂氣氛會更加活躍,教學效果會更好。

本次活動,我透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爲主的學習方法,使每個幼兒在不同的水平上獲得提高。

數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說課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和例1以及練習六的第1—4題。

2、教材簡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數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第二小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3個例題,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有關知識,本節課只要求學生學習例1,掌握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教材先透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把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的6個面展開,幫助學生認識表面積的概念。接着透過例1,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透過練習,鞏固、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2、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會用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

1、透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推理能力。

2、透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探索精神。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4、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5、教學難點

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6、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紙盒,一把剪刀。

教師準備一套多媒體課件。

二、教法、學法

本課時依據現代認識科學理論及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教師運用創設情境,引入探究式的教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透過動手操作、觀察、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他人合作意識,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

三、教學設計

本節課,我的基本教學思路是:透過“創設一個情境,進行兩次探究活動,設計三組層次訓練”的教學步驟,透過六個環節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豐富的生活場景;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紙盒;漂亮的禮品盒。)

教師讓學生觀察,然後提出問題:

①前面我們看到的主要是什麼形狀的物體?

②單獨出示一個漂亮的禮品盒(出示圖:長6釐米、寬5釐米、高4釐米)。

學生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師指出小紅想做一個這樣的紙盒,可她不知道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2、動手操作,理解概念

這次探究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學生剪一剪、看一看、想一想概括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首先教師用課件示範,把一個長方體紙盒沿棱剪開,再展開,看看展開後的形狀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剪開一個長方體紙盒和一個正方體紙盒,展開放在桌上。(學生在剪的時候,教師巡視,進行指導)

當學生都把展開的圖放在桌上時,教師讓學生用“上、下、前、後、左、右”六個字標明6個面。把標得又快又好的學生作品貼在黑板上,然後指着黑板上兩個展開圖,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揭示課題並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接着,讓學生觀察展開後的圖形,思考兩個問題:

①在長方體中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②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

3、合作交流,掌握方法

這次探究活動的主要有兩項任務:一是透過學生觀察思考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指出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二是透過學生合作、交流總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出示例1,學生讀題後,明確這道題就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然後出示想的過程,提出要求:同桌合作、討論,完成P26例1下面想的過程。

抽生彙報,並說說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同時,課件在長方體圖中進行閃爍。

接下來,組織學生透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總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最後,把學生的不同方法,特別是下面三種方法板書出來(課件出示)

①6×5+6×4+5×4+6×5+6×4+5×4

②6×5×2+6×4×2+5×4×2

③(6×5+6×4+5×4)×2

並試着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說出算式的理由。

接着引導學生對這三種方法進行比較,得出簡便的解法。

4、引導總結,歸納學法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概念和表面積計算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髮現剛纔的學習主要是透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進行的,從而實現對學習方法的歸納。

5、分層訓練,鞏固運用

第一層次——導練:(課件出示)練習六第1、2題,主要解決長方體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的問題。

第二層次——議練:練習六第3題,P26“做一做”用兩種方法計算,主要鞏固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第三層次——自練:P28第4題,主要讓學生運用剛學過的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6、結合板書,全課總結

(出示板書並簡單進行說明)教師結合本課時板書,引導學生總結本課時主要內容。學生回顧學習情況,質疑解疑,教師肯定學生優點,提出希望。

本節課的教學,透過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巨大優勢,使靜止的變爲動態的,複雜的變爲簡單的,抽象的變爲具體的,有效地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顯示了教學過程,啓迪了學生思維。透過“創設一個情境,進行兩次探究活動,設計三組層次訓練”的教學步驟,安排六個環節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既理解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又掌握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還學到了學習的方法,享受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數學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爲大家講的課題是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三章第四節《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課時。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是:《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是數學教材七年級(上)第三章第三節內容。在此之前,在學生已學習了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的基礎上,進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討論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以方程爲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本節內容一方面透過更加貼近實際生活的問題,進一步突出方程這種數學模型的應用具有廣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學生能在更加貼近實際生活的問題情境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使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意識在更高層次上得到提高。可以說本節是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延伸與拓廣。同時也爲後繼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埋下伏筆。

2、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剛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維的發展還很有限,他們在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學生的天真活潑、對新生事物很感興趣、求知慾望強、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象直觀思維已比較成熟,但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於是我根據學生和中小學教材銜接的特點設計了這節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建立實際問題的方程模型,運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2)根據問題的實際背景進行檢驗,利用方程進行簡單推理判斷。

2、能力目標:

在具體的情景中,透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進一步體會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樂於探究、敢於發表自己觀點的學習習慣,從實際問題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點,確定以下重、難點:

重點:建立實際問題的方程模型,運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正確地建立方程。

數學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鐘錶》第一課時《小明的一天》。本次說課包括五部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思想教育和說板書設計。

說教材

教材分析:

《認識鐘錶》這一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安排了6個整時與半時的時間,透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以供學生認識時間。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目標: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的精神,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透過觀察及動手操作,學生能夠認識鐘錶的結構,正確讀出整時和半時,會用兩種方法記錄整時或半時。

(2)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動手操作及交流等活動,學生具備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夠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認讀整時、半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讀出整時、半時,會用兩種方式寫出整時、半時

說教法:

根據我對生本教育教學理論、課堂操作過程和方法的理解,經過半個學期生本教學的嘗試,我發現孩子們已經可以很好的交流了,雖然只是個別或者是一部分,但我還是覺得欣喜。所以我一直在不停地嘗試着以新的方法來調動全班參與的積極性。這堂課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展現出來的。本着“以生爲本”的宗旨,把課堂完全還給孩子,使孩子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主要採用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動手操作、遊戲活動爲主,讓學生在做種學,玩中學,力爭使孩子們學習的快樂;老師只做引導者和幫助者,老師的點撥交流爲輔,讓老師更多的領會美,體驗真,感受善;同時從孩子的身心特點出發,爲了適應孩子的具體形象思維和注意力不夠集中的特點,本節課我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以此更多的激發學生認知興趣,提高學生探究意識,使學生力爭處於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說學法:

新課程理念要求以學生爲本,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本節課透過觀察、動手操作及交流等活動,學生初步具備了探究能力,學生以同桌或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說教學流程:

根據一年級學生認識規律和發展水平,整個教學過程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交流分享,激趣匯入。

首先進行課前3分鐘活動。

主持人: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睡,什麼時候起。

生1:我也和大家交流一個謎語:小小圓形運動場,三個選手比賽忙.跑的路程沒長短,用的時間不一樣

生2:我也帶來了一個關於鐘錶的謎語:小小駿馬不停蹄,滴滴答答不休息,告訴人們按時起,提醒人們爭朝夕

主持人:你見過什麼樣的鐘表,在哪裏見過?(請欣賞一下老師給大家帶來的鐘表)鐘錶可以幫助我們做什麼?猜謎是學生很喜歡的活動,課前三分中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型和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在交流中學到了新的謎語。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 1)認識鐘面

這個過程就是小研究的第一題:仔細觀察自己的鬧鐘,給大家介紹:

我的鐘面上有————————————————

這個內容因爲相對簡單一點,又因爲後面有孩子們好幾個交流活動,所以我直接讓學生上臺全班交流。

( 2)學習整時、半時的認、讀

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這個重難點怎麼突破,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重難點分解開來,先認讀整時,再認讀半時,這樣小步子前行呢?這樣顯然會穩中求進,可個別環節勢必會浪費時間;還是整時半時放到一起認讀,然後分類交流認讀方法呢?這樣綜合性強一點,可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就這樣很躊躇,可不知爲什麼,後一種思路老是佔上風,所以就這樣設計了小研究的第二題。

1、仔細觀察,寫出圖中的時間,並說一說小明在什麼時間做些什麼。

2、我給時間來安家。 (把上面的時間分分類寫到房子上,並給它們起個名字)

3、我認識整時的方法是————————————————

4、 我認識半時的方法是——————————————————————

在課堂上,先小組內討論了各自的看法,然後在小組上臺全班交流。這個環節之後,爲了鞏固新知也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設計了“我撥你讀,我說你撥’的遊戲。

然後爲了緩解氣氛,同時也爲了滲透24時計時法,我設計了那個做演員學表演的遊戲。

(3)認識時間的表示法

有些孩子們雖然見過電子錶,可如果說讓他們來表示出時間,就很籠統了。所以我設計了小研究第三題。我先給出了兩個例子:8時記作( 8:00 ),2時半記作( 2:30 ),然後讓學生將上題中的時間照樣子表示出來。

三、藉助遊戲,鞏固新知

學完新知後,我設計了一個遊戲,其實就是一個練習題目;給時間寶寶找朋友。目的是鞏固怎樣認讀整時和半時的方法以及時間的表示法。

四、拓展延伸,發展思維。

最後一個小研究是:

我來畫一畫:(畫出你喜歡的四個時間,要有一定的規律喲!看誰畫得好!)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也培養學生畫出時間的這種能力。

五、總結收穫,滲透德育

六、作業設計:

我們已經會認時間了,回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給自己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時間,比比設計的最有意義。

說板書設計: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了抓住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小明的一天

整時 半時

6時 10時半

12時 8時半

4時

分鐘指到12,時針指到幾, 分針指到6,時針走過幾,

就是幾時 幾時半

數學說課稿 篇5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從教師的教學角度上看:教師是進行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上看:數學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師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數學活動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即要促進學生髮展,也要促進教師成長。

教師作爲數學教學主導,在設計數學活動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組織教學。

二、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1、讓學生在現實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2、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四、教師對教學目標,難點,重點把握要恰當、具體。

數的計算非常重要,計算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中才能讓學生真正認識計算的作用。首先應當讓學生理解的是面對具體的情境,確定是否需要計算,然後再確定需要什麼樣的計算方法。口算、筆算、估算、計算器和計算機都是供學生選擇的方式,都可以達到算出結果的目的。

一、設計思想:初中數學說課稿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教學應走進生活,生活也應走進數學,數學與生活的結合,會使問題變得具體、生動,學生就會產生親近感、探究欲,從而誘發內在學習潛能,主動動手、動口、動腦。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自覺地把生活作爲課堂,讓數學回歸生活,服務生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豐富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活動經歷,並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之趣、數學之用、數學之美。

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教師既要做到精講精練,又要敢於放手引導學生參與嘗試和討論,展開思維活動 。

根據新教材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的特點,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動腦參與探索,讓學生有發表意見的機會,絕對不能包辦代替,使學生不僅能學會,而且能會學。充分發揮網絡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力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聽講式學習轉變爲積極主動的探索發現式學習。數學問題生活化,主導主體相結合,發揮媒體技術優勢,探究練習相結合,符合《課標》精神。

網絡環境下代數課的教學模式:設定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評價-鞏固練習-總結提高

二、背景分析:

(一)學情分析:

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六章:《分式》

學生是本校初二實驗班的學生,參加北師大“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課題實驗一年半,學生基礎知識較紮實,具有一定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電腦使用水平較熟練,對於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模式已適應。

本節課實施網絡環境下教學,採用自學導讀式教學模式。學生喜歡上網絡數學課,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

(二)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爲後面學習可化爲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礎。

透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過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

識,滲透類比轉化思想。

(三)教學方式:自學導讀—同伴互助—精講精練

(四)教學媒體:Midea---Class純軟多媒體教學網 幾何畫板

三、教學目標:初中數學說課稿

知識技能:瞭解分式方程定義,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產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驗根的方法。

過程方法:透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過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滲透轉化思想。

情感態度:強化用數學的意識,增進同學之間的配合,體驗在數學活動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學難點:理解分式方程可能產生增根的原因。

設計說明: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不應該是一節課或一學期的教學目標,它應該貫穿於初中數學教學的每一堂課,它應該與具體的數學知識聯繫在一起,才能讓教師好把握,學生好掌握,否則就是空中樓閣,霧裏看花,水中望月。

四、板書設計:

a不是分式方程的解

(二)學習方法:類比與轉化

教學思考:伴隨教學過程的進行,不失時機的,恰到好處的書寫板書,要比用多媒體呈現出來效果好,絕不能用媒體技術替代應有的板書,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育技術完美的結合纔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五、教學過程:

活動1:創設情境,列出方程

設計說明:教師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激勵學生,寓德於教。體現了教學評價之美-激勵啓迪。

設計說明:透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激發學生的探究欲與學習熱情,爲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做準備。

活動2:總結定義,探究解法初中數學說課稿

使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數、式、方程及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透過合作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增強利用類比轉化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識。

教學思考:再一次體現了對全章進行整體設計的好處,在學習16.1分式和16.2分式的運算時,幾乎每一節課都運用類比的思想-分式與分數類比和進行算法多樣化訓練,所以纔出現了這樣好的效果。在利用媒體技術拓展學習內容時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拓展內容要與所學內容有有機聯繫。二、拓展內容要符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不要任意拔高。三、拓展內容要適量,不要資訊過載。

活動3:講練結合,分析增根

活動5:佈置作業,深化鞏固(略)

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地位和作用】

思考——人教版實驗教材增設數學廣角這一單元的目的是什麼?雞兔同籠問題設定在數學廣角中,其教學與常規課有什麼不同?

分析——《教學用書》中指出:數學廣角重在向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因此,“雞兔同籠”問題作爲數學廣角教學內容之一,正是教材注重滲透思想方法,關注學習過程的重要體現。教材藉助我國古代趣題“雞兔同籠”問題,讓學生應用列表、假設、方程等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本課的教學與常規課相比,區別之處在於要把數學思想方法貫穿始終,巧用素材,有效提升,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本課時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編排的內容】“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爲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但其原題數據比較大,不利於首次接觸該類問題的學生進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編排了例1,透過化繁爲簡的思想,幫助學生先探索出解決該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後,再解決《孫子算經》中數據比較大的原題。

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教材展示了學生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既猜測、列表、假設或方程解。其中假設和列方程解是解決該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假設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列方程則有助於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學生選用哪種方法均可,不強求用某一種方法。

配合“雞兔同籠”問題,教材在“做一做”和練習中安排了類似的一些習題,比如“龜鶴”問題,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等,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這類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鞏固用“假設法”或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這類問題。

 二、說學情

【認知分析】學生初步已接觸多種解題策略,會一些基本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能力分析】雖說學生已經初步嘗試了應用逐一列表法解決問題,還有一些學生在課外書中或者數學班已經學習了相關的內容,但學生的程度會參差不齊,但在數學方法的應用意識與數學思維的自我提升等方面尚需進一步培養。

【情感分析】多數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一定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識方面,發展不夠均衡,有待加強;少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夠強,尚需透過營造一定的學習氛圍,來加以帶動。

三、說目標

【教學目標】

1. 經歷和體驗用不同的角度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奧數的樂趣。

2. 培養學生動腦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3. 瞭解我國古代數學的光輝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學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用假設法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難點】 如何讓絕大部分孩子掌握用假設法來解決這一相關問題。

四、說教法

綜合以上的分析,從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認識問題、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角度考慮,準備採用“以問題爲中心”的討論發現法:即課堂上,教師或學生提出適當的數學問題,再由學生嘗試着去發現規律,透過相互討論,相互學習,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提升數學方法,從而豐富學生的數學思想,逐步建立完善的認知結構。

五、說學法

兩點想法:

低起點: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課伊始,我讓學生錢的數額和張數。數據比較小,學生又有一定的情趣,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教學例題時,因爲有了以上的鋪墊,就讓學生嘗試解決,學生在解決時,方法多種多樣,列表湊數的、畫圖的、假設法、列方程解決。

巧突破:重點就放在假設法的教學上,先透過表格初步感知規律,再借助圖形結合來攻破學生學習中思維中的障礙。

基於以上分析,在學法上,引導學生採用適度指導與自主探索相結合、獨立思考與互相協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研究,並最終學會學習。

 六、說理念

遵照新課標精神,在課程設定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儘可能多的爲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透過老師創設的現實情景,讓學生投入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進而體會到假設的數學思想的應用與解決數學問題的關係。

七、說過程

一、遊戲匯入,初步感知

1.遊戲匯入

師:(出示一個信封)知道信封裏放的是什麼嗎?

師:這裏放着5張錢,猜一猜是多少?

師:都是5元和10元的,可能會是多少錢?

2.嘗試列表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填充表格。

根據教師的提示,學生準確說出:

信封裏有35元錢,你知道5元的幾張,10元的幾張?

3.及時小結

教師出示信封裏的錢,你爲什麼能很快的說出錢數?(突出表格的作用)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感知規律,彰顯表格法解決問題的作用,喚起學生的解題策略,以便在後面的學習中能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遷移。]

二、自主探究,嘗試方法

1.出示例題。

課件出示例題: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師生審題)

2.揭示課題

這類題目大家熟悉嗎?(板書課題)

師:題目你能讀懂嗎? 生:能。 師:告訴了我們哪些已知條件? 生1:共有八個頭,二十六隻腳。

生2:還有兩個條件:雞有兩隻腳,兔有四隻腳。 師:很好!還隱藏着兩個條件!

3.學生嘗試

提示學生利用剛纔的經驗嘗試解決。(學生嘗試,教師巡視)

4.組織彙報指名彙報,課件演示。

5.即時總結[設計意圖:讓學生嘗試列表法,主要是培養了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模擬操作,再探思路

1.提出問題

如果籠內的雞和兔的只數較多,想想看,用剛纔列表的方法去解決,方便嗎?

我們在一起探究用其他的方法來解決。

2.適時指導

⑴觀察表格,你有什麼發現?

⑵腳的總只數每次減少2只,這個2是怎麼來的呢?(強調兔多2只腳,4-2=2)

⑶出示課件,提示興趣活動——讓兔子站起來。

3.興趣活動

⑴教師提示:課件演示,並提示用符號表示。

⑵學生嘗試:畫一畫,用簡單的圖示法,讓籠內的兔子都站立起來。

彙報展示

4.學生彙報,教師演示。

5.探究思路

想一想:從下面看,每隻兔子少了幾隻腳?一共少了幾隻腳?這些腳是怎麼來的?

議一議:小組內交流,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

6.獨立計算

自己獨立列式計算,指名板演,並說一說想法,並引導學生口頭檢驗。

7.及時小結:,給這種方法取名,並提示,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由於假設法是本課學習的難點,在解決假設雞兔腳的只數一樣來初步感知調整策略時,需要老師適時地站出來引領學生進行探索,透過一些有效的數學模型,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個解決問題的臺階,使他們的研究有強力的後盾。我透過課件的生動演示,搭建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橋樑,再由學生動手用簡單的符號畫一畫,搭建平臺,幫助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臺階。既突破了難點,又掌握了方法,還體驗了成功。]

四、合作探究,拓展思路

1. 師提示用方程方法解決。

2. 合作探究:

⑴集體討論:題中有哪些等量關係?

⑵出示導航:你想設誰的只數爲X?那麼另一種動物的只數如何表示呢?他們腳的只數又是分別如何表示?

⑶小組討論。

3.小組彙報。

4.學生嘗試列出方程。(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5.師生討論解方程的思路。(強調將方程化簡)

6.學生獨立解方程,指名板演。

7.檢驗,並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在五年級已學會列方程解應用題,由於這種方法思路清晰,易於理解。因此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明確等量關係,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性和便捷性。]

五、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1.出示相關資訊,瞭解中國古代關於“雞兔同籠”問題的研究情況。

2.學生運用自己最感興趣的方法獨立解答“龜鶴問題”。

有龜和鶴共40只,龜的腿和鶴的腿共有112條。龜、鶴各有幾隻?

3. 組織彙報。

[設計意圖:利用相關知識資訊,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濃厚的文化氣息,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我國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進一步促進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悄然激發學生課下去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練習的設計,爲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僅僅是將雞兔換成龜鶴,鞏固學生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夯實學生的認知基礎。]

六、總結反思,暢談收穫

學生自主總結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透過對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回顧反思,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方法的思維特點,幫助學生及時提煉用假設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鞏固學生的數學模型,豐富學生的數學思想,更有利於學生今後獨立運用策略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

七、課後拓展,鞏固提升

尋求更多的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尋求方法不僅僅是課堂上所完成的任務,將數學的學習延伸課外,利於再次拓展學生的學習時空,突出課標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數學說課稿 篇7

各位專家、領導上午好!我是黃淮學院數學科學系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06級學生,今天的*號選手,很榮幸能站在這裏參加本次教學技能大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一節的內容《二元一次方程組》。(板書8.1二元一次方程組)下面我將從以下七個環節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幻燈片)

一、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元一次方程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八章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前沿部分,在教材中起着佔據承上啓下的地位。

其次是教材的編寫特點。教材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的實際水平出發,讓學生用“觀察、猜想、操作、驗證、歸納”的方法探索二元一次方程。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精神和思維的條理性。

二、教學目標

作爲一名教師除了把知識教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應該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合作創新的意識,使他們會學。因此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會判斷一組數是不是某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2)能力目標:在經歷分析實際問題中數量關係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透過自由思考與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探討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和探究能力,使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認識知識的獨立性。

三、重點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得出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本節課的重點是:透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類比來來認識二元一次方程,透過列表求解、討論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本節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運用“實際問題----數學問題的”建模意識來理解和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下面,爲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學法

在教法方面,結合課程標準的相關理念及七年級學生思維特徵,針對本節課的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講授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探究式教學、自主式教學等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創設思維情境,堅持(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二主方針。並在教學中藉助多媒體進行演示,以增加課堂容量和教學的直觀性。

在學法指導上,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最終目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觀察猜想、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總結歸納等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將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爲一體,使學生不僅學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同時體驗到探究的甘苦,領會到成功的喜悅。

下面,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定教學過程如下:(一)、情境匯入(二)、探究新知(三)、跟蹤反饋(四)、收穫園地(五)、佈置作業

(一)、情境匯入

創設情境——籃球比賽積分問題,這是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嘗試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當然本課開始並不是讓學生能夠熟練列出二元一次方程,而是讓學生明白有些問題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來解決。爲今後學習數學問題解決實際問題作鋪墊。對有些學生我們可以直接給他列出方程,讓他感知二元一次方程的好處。從而體現新課標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由情境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是:從問題到方程。自然的過渡到第二個教學環節: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生活中的實例問題,“李明和媽媽買蘋果和梨各多少千克?”。探究一的設計意圖是:從實例中引入二元一次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嘗試用數學語言表述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方程思想,在用數學語表述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方程現實意義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探究二”例題分析引導學生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由重量、總重量,價格、花費入手設未知量、列方程。列好方程後,引導學生用等量關係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後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採用代入法求解。這一點並不難,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其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探究三”在例題講解中,教師要注意講清楚要怎樣解、爲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確定性,方程思想的進一步滲透,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三)、跟蹤反饋

新課標指出“在素質教育的大前提下,及時適量的的鞏固與練習仍然是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提升能力的必要途徑”故而,我設計了層次遞進的三道鞏固例題。教師引導學生審題,學生弄清題意後,師生共同解題,由教師示範解題過程,期間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透過“變式延伸、引申重構”加入與概念相關的深層次題目,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及時的訓練能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四)收穫園地

在此,透過總結結論、強化認識,引導學生認識二元一次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提問:“你從上面的學習中體會到解方程組的基本思路是什麼嗎?主要步驟有那些嗎?”以加深學生對代入法的掌握。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爲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五)、佈置作業

在本環節,我將課後作業的佈置分爲兩個層次,一是數學練習即課後習題作業的佈置,旨在讓學生透過及時地鞏固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二是數學思考即寫一篇數學日記,讓學生將本堂課所獲得經驗體會寫成一篇數學日記,同學相互交流。旨在提高學生對數學來源於生活的認識,喚醒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幫助學生強化數學知識的記憶,逐步拉近他們觀念中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板書設計

在此,我以直觀、系統爲主旨,針對本節課的具體內容,設計了重難點突出、簡潔明瞭的課堂板書,配合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最大化的利用教學資源的同時也體現了時代要素在教學中的運用。

七、反思評價

按照“以人爲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本節課的重點是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在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突破重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整節課還應做到全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自己、欣賞同伴,彼此學習,在共同學習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在教學中應始終堅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加強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爲學生終生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爲主旨,同時努力推行“成功教育、快樂教育”的理念,把握評價的時機與尺度,實現評價主體和形式的多樣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果。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並“捲入”到“做”數學的活動中,從而更加深刻的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請給各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結束: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目標、說教學法、說重難點、說教學程序、說板書及反思評價幾個方面上,說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爲什麼這樣教”。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想法,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委評老師批評指導。

數學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用乘法口訣求商是數學計算中的一塊重要的基石,它在整個計算領域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爲了讓學生掌握好這部分知識,教材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將用乘法口訣求商分爲兩段學習。在第一階段,即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着重讓學生掌握用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在第二階段即在本冊的第四單元,學習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着重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口訣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的計算技能解決一些簡單和稍複雜的涉及乘、除法運算的實際問題。因此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如下:

二、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7、8、9的乘法口訣進行求商。

2、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除法求商。

3、進一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和運用除法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難點

會提出除法應用題的問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設計意圖

根據本班學生計算能力比較弱的特點,複習部分我首先安排了開火車進行口算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然後安排了根據乘法算式寫除法算式,這兩題的安排是爲本課的新授內容做鋪墊。第二題是讓學生明確乘法和除法的關係,知道求除法的商時要想到乘法,乘法口訣題是爲班裏的一些學困生設計的。

因爲要解決問題纔用到計算,計算是爲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新課部分我利用書中的主題圖,讓學生找出書中的數學資訊,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是本課的難點,所以我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化解難點,讓小組內的好學生帶動其他學生。解決第一題採取教師引導的方式學習,其它兩題放手由學生獨立完成,把學習時間充分還給學生,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這幾題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