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說課稿

說課稿2.87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說課稿

說課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七單元25課《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成長故事”爲專題,單元讀寫訓練重點是聯繫生活實際進行綜合性學習,在成長的故事中體驗成長的快樂,思考成長中的問題,留下成長的足跡。本單元編排了四篇課文,本課是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透過透過三件事寫了少年周恩來立志爲振興中華而讀書的事,意在引導學生了解、體會他立志的原因,從而在閱讀中更好的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理解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2、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

教學難點:

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過程:

我設計瞭如下的.四個教學環節:

一、理清思路,確定重點段;二、體會感悟,領悟感情;

三、總結收穫,迴歸整體。四、課堂作業

一、理清思路,確定重點段

1、回顧文章寫作思路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指生說,師適時板書。

第一件事:12歲的周恩來剛到瀋陽,就聽伯父嘆着氣說“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板:聽說“中華不振”)

第二件事:周恩來在租界裏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都敢怒不敢言,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話的含義。(板:真正體會中華不振)

第三件事:在修身課上,周恩來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跡: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最後總寫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心繫中華的振興,立下遠大志向。(板: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明確學習重點

(1)重點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課後問題)

使周恩來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

(2)哪件事最能說明他立志的原因呢?(第二件事-7、8自然段)

【這一環節,我透過帶領學生回顧這篇課文的寫作思路來把握文章的重點內容,讓學生有了整體的感知,同時也明確這節課的學習重點,學有方向。】

二、細讀課文,體會感悟。

[本課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因此教學中,我從課後習題2入手,緊緊圍繞“使周恩來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進行感悟。抓住重點段中的重點句、關鍵詞,來理解,結合朗讀指導,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周恩來遠大的志向。]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

(一)學習第二件事(7-8):真正體會中華不振

1、7、8自然段的重點句是什麼,指生說,其他生畫。

(1)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白麪板、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2)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一旁。

(3)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不幸的婦女。

2、小組交流課前預習對這句話的理解。(課件出示句子

3、全班交流:

(1)抓住“大不相同”,體會外國人居住的地方燈紅酒綠,中國老百姓居住的地方會是怎麼樣的?讓學生明白貧窮的中國土地上有一處繁華之地,但這繁華不屬於中國!這是中華不振!

(2)抓住“衣衫襤褸、哭訴、得意揚揚”,學生可以體會到婦女的可憐與與無助,大個子洋人看到租界裏的中國巡警不給受傷害的中國人而顯得十分得意,神氣十足。

A、在學生理解後,我就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婦女哭訴着什麼,洋人又是怎樣的得意?指生談,大膽想象。

B、引導學生討論我們都知道軋死人受到懲法的,憑什麼這個肇事的洋人還能得意揚揚呢?使學生明白洋人憑着就是他們國家強大;憑着我們中國的貧窮,科學技術的落後;憑着我們部分中國人的懦弱;更憑着中國政府的腐敗無能。就因爲這樣洋人才如此目空一切、無法無天、慘無人道。

(3)A、抓住“不但不……反而”來進一步體會當時中國巡警的懦弱,抓住“只能”體會當時圍觀的中國人受外國人的欺凌,受中國巡警的壓迫,敢怒不敢言,有理無處說,及對婦女的同情。

B、讓學生說說如果當時你也在場親眼目睹這一切,你會怎麼樣?生一定會說要爲這位婦女打抱不平。再進行反問能行嗎?從而引出在當時的背景下即使你是一個有志之士,也無法憑着自己的力量主持公道。這一切原因歸於中華不振。因此當時有志氣的中國人也只能是緊握着拳頭,緊握着無奈,緊握着…………

(4)有感情的朗讀這兩句話,讀出這不同人物的表現,讀出當時中華的不振。生練讀,指讀,評讀,男女生分角色讀。

【這一環節,我緊緊抓住課後問題,帶領學生感悟,將理解與體會,交流與讀文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輕鬆的交談、彙報中便能體會重點內容的含義,進一步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順學而導,讓學生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學習其他部分

1、還有哪些句子需要理解?

(1)第二件事是周恩來親眼所見中華不振,在此之前的第一件事周恩來也聽說過中華不振。

①指生讀:一連串的問題……看個究竟。

②重點理解“疑惑不解”(板:疑惑不解)

③指生感情朗讀,讀出當時的疑惑不解。指讀,評讀。

(2)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抓住“清晰、堅定”與其他同學的回答形成對比,從而更深刻體會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2、齊讀最後一段

【這一部分,我繼續把握住能體現重點內容的重點語句,抓住關鍵詞句深入理解、感悟,透過訓練學生使用對比的方法,更好的體會文章的感情。】

三、聯繫實際,迴歸整體

1、這篇課文學完了,你有什麼感想?

2、你有什麼收穫?

【這一環節總結全文,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透過聯繫生活實際充分得挖掘了教材的內涵,讓閱讀更好地爲寫作服務。】

四、課堂作業

理解句子:

1、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一旁。

2、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不幸的婦女。

3、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板書設計:

25、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聽說“中華不振”真正體會中華不振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