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範文錦集7篇

說課稿2.48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說課稿範文錦集7篇

說課稿 篇1

一、背景知識

《雨天中的布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科學(人教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第二課。《雨天中的布料》是繼學生學習了《研究材料的特徵》課文之後,繼續引領他們從一個側面深入探究材料的某一類特徵。

二、設計理念

本課選擇選擇布料作爲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布料的吸水性、防水性及滲水性方面的不同之處,讓學生了解到不同功能的衣服選用不同布料是因爲它們具有不同的特徵,進而認識到材料的多樣性。本課透過學生親歷控制條件的模擬實驗及進一步的觀察研究活動,使在學生獲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全面科學素養。

課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創設生活化情境認識雨中的布料。教材中以“下雨了”這一生活化了的情境,讓學生根據生活經歷,描述淋雨後,衣服上出現的不同變化,進而思考:布料在雨中是否有不同的特性?怎麼來研究?第二部分是模擬研究“毛毛雨”下的布料。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在15cm×15cm大小的布料上,自主選擇材料,模擬實驗。透過實驗中對布料表面的水珠和布料背面的溼度的觀察,使學生認識到布料在吸水性、滲水性等上面的差異。同時,這個部分要求學生進行連續觀察,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實驗習慣。第三部分使模擬研究“中雨”中的布料。學生藉助觀察雨量變化後布料不同變化的比較實驗,來認識布料不同滲水性。這兩個實驗研究的目的是一樣的,就是布料的防水性或滲水性,所以在設計本課時也將兩個可以併爲一個環節,由學生來設計、完善和選擇實驗。第四部分是布料的使用。這部分是對本課題研究結果的應用,引導學生根據生活中的需要和布料所具有的特徵來使用布料。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材料單元的要求、對五年級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要求,結合本課的特點,我將引領學生經歷“雨天中布料”的科學探究活動,實現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能力:

能進行簡單的模擬實驗(下雨),瞭解模擬實驗也是科學研究的一種方法;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和實驗工具;能對物品的細微差異進行認真的細緻觀察(水珠大小的變化,布背面乾溼度的變化);透過引導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進行分析、處理,得出相應的結論。

科學知識:

透過親自經歷探究活動,認識到不同的布料在吸水性、滲水性、防水性方面存在着差異。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透過小組的研究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識;能根據布料在吸水性、滲水性、防水性方面的差異,在今後應用時,作出合適的選擇。

四、教學重、難點

第二部分模擬研究“雨中的布料”是學生第一次經歷的模擬實驗,同時又是培養學生細緻觀察、及時記錄等實驗能力的所在,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學生對模擬的初識也使這部分成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學材料準備

科學教育強調讓學生參與到他們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們學習興趣的、精心選擇和設計的、具有典型科學教育意義的活動中。從這一角度出發,準備了下列材料。

1、演示實驗材料:

傘,噴霧器,各種布樣一塊;

2、分組實驗材料(每組一套):

(1)、布料(棉布、毛料、絲綢、合成纖維),杯子,橡皮筋各四樣;

(2)、灑水器、噴霧器(均裝好水),放大鏡,水槽,記錄紙各一個。

六、設計思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依據“以學生爲主體”“以探究爲核心”的課程標準原則,結合本課的特點,選擇採用由美國著名的自然教學法專家蘭本達教授創造的“探究——研討”教學法,按照科學探究的順序進行教學設計。本課的設計思路是:一、從生活現象中提出布料差異性的研究問題。二、設計模擬實驗,探究發現布料的具體差異性。三、利用所瞭解的布料的差異性,應用於生活。

七、教學板塊

1、創設問題情境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產生期待心理,將對後續的探究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爲此,上課伊始,我出示雨傘,以“雨傘的作用”引入,激起學生對生活經歷的回憶。接着問:“傘的作用是依靠什麼實現的?”引入對棉布、毛料、絲綢、合成纖維等布料的認識。在這基礎上,適時提出:“在毛毛雨下,這些布料又會出現什麼現象呢?”促使學生推測,提出種種假想。教師根據學生的預測,以簡要的形式板書。

2、研究實驗計劃,設計實驗方案

“研究創造是要自己去找路。”這是楊振寧教授的一句名言。本課中,在學生提出了一系列假想這後,面臨的就是怎麼去證明?怎麼從證明中找出產生現象的原因?爲此,我安排小組研究討論實驗的方案,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歷,組織實驗,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鍛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在參與到學生的討論過程中視情況以“參考意見”的形式,給出幾點實驗提示:

(1)、需要什麼儀器、材料;

(2)、怎麼模擬下雨;

(3)、雨量、下的時間怎麼控制;

(4)、布怎樣擺放;

(5)、實驗中,觀察布料的哪幾個方面;

(6)、實驗中怎麼分工。

在學生交流實驗設計方案時,主要圍繞模擬和控制實驗中的變量和不變量展開,引導學生意識到控制實驗的起止時間、“降雨”的水量、“降雨”的高低、布的鬆緊等問題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控制實驗中的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思考如何在觀察時對布料的變化進行細緻的對比觀察和記錄等問題,保證實驗數據的可靠性和全面性。在一次次質疑和討論的基礎上,讓小組結合本課的實際情況,整理出比較合理模擬“毛毛雨”或“中雨”的實驗方案,並作出方案的選擇。

這裏,爲了讓“雨”模擬實驗起到幫助學生學會連續觀察事物的變化過程並能夠對物品的細微差異進行認真細緻的觀察的作用,以問題“布上的水或者水珠變化有可能是很快的,四個人怎麼協作?”引導學生作出細緻的實驗分工,讓他們意識到科學需要創新,同時也需要嚴謹。實驗結束後對實驗器具整理的關注,更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3、模擬實驗,得出結論

接下來由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迴指導:“你觀察到了什麼現象?這些現象與你的猜測一致嗎?它們說明了什麼?”剛開始,學生如果不能正確實驗操作的,老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或者讓其他小組的成員幫助。對分組實驗,儘可能安排每組學生多做幾次實驗,教師適當掌控實驗時間,在小組操作了四、五次的時候停止實驗。

在模擬實驗後,學生收拾好實驗器材,描述實驗現象。對學生的描述要求有序,條理清楚,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在彙報中可作出辯駁和補充。描述主要是以下幾個內容:

(1)、四種布料各自的變化情況(表面的水珠、布的溼潤情況、背面的滲水情況等);

(2)、對比猜測和現象,從中想到什麼;

(3)、比較四種布料的變化,做出小組的結論。

學生描述時,教師簡要地把內容記錄到黑板上,並及時對照預測的板書作出評價。

收集到各種現象後,分析是比較關鍵的環節。此時,要鼓勵和啓發學生根據現象大膽分析,發表自己的見解,不但要講自己的結論,還要講自己是怎麼思考的。這樣的目的在於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作出解釋的能力,同時也使得許多相關知識之間建立聯繫,發展他們認識物質性質的能力。

4、聯繫實際,應用知識

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在於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圍繞“爲什麼會有這些現象?”展開分析後,學生已能認識到不同的布料在吸水性,滲水性,防水性方面存在差異,讓他們瞭解布料的性質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布料特性的興趣。這裏,我設計了幾個生活化的問題,具體如下:

選擇什麼樣的布料來做雨衣更合適些?爲什麼?

打翻了一杯水,你考慮用什麼布來擦,爲什麼?

課後請同學們關心一下身邊的布料,運用今天學到的研究方法在課外繼續研究,選用什麼樣的布料做內衣最合適。從而把本節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使上下課鈴聲不再成爲教學的起點和終點。

5、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是一個微型的教案,而科學課的則更能體現學生探究事物的一個過程。本課的板書是由師生共同完成的,具體的體現了科學探究的一個過程:“提出問題——預測——設計實驗——收集證據——作出解釋——應用”。透過板書強調了主觀預測和科學實驗的差異,從而形成學生科學的思維、認識方式。

板書: 雨中的布料

預測:觀察到的現象:

1、……1、……

2、……2、……

3、……3、……

…………

不同的布料在在吸水性,滲水性,防水性方面存在差異

說課稿 篇2

一、說設計思路

水果是孩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在開展《秋天的水果》的主題活動時,孩子們的興趣度較高。當品嚐水果時,有的孩子發現水果裏面有籽的,爲了拓展孩子的經驗和視野,進一步瞭解多種水果的種子,我選擇了《蝸牛和蘋果》。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者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目標爲:

1、透過看一看、講一講、排一排,瞭解,《蝸牛和蘋果》的故事內容,知道蘋果的種子會發芽。

2、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能認真傾聽同伴的發言。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定位於:幼兒瞭解故事內容,知道蘋果的種子會發芽。難點定位於:根據故事內容進行圖片的排序。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活動老師充當幼兒的支援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讓幼兒透過分組交流,一起來把故事排排隊,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說過程:

1、在匯入環節,我出示兩張圖片,透過開放的提問:“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小蝸牛爲什麼哭了?”來激發幼兒的興趣與思維,並鼓勵幼兒大膽地猜測與表達。

2、當孩子完整欣賞了故事內容後,孩子們進行分組交流與討論,並根據故事內容排圖片。分組是讓幼兒自由結伴,培養自主性。當孩子們在排圖片時,鼓勵幼兒之間相互商量,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3、我和孩子一起來討論:“蘋果樹是從哪裏來的?”並切開蘋果,引導幼兒觀察裏面的種子,發現祕密。

4、我準備了梨、石榴等多種水果,並切開,讓孩子觀察比較水果的種子,拓展幼兒的經驗。

說課稿 篇3

一、活動生成:

《上牀睡覺》是一個很有意思、很有趣的讀本,它有引人入勝的情節,有很多動態的資訊,有不斷髮展的變化。其次,這是一本內容非常豐富的讀本,它裏面包含了很多的資訊,有畫面的直觀資訊,有隱藏其中的推理資訊、有可供想象的開放資訊等。選擇這本讀本來進行教學,小朋友肯定會很感興趣,會被深深吸引。

二、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結合語言活動對於培養幼兒的認知技能、情感技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大地拓展幼兒的想象力與思維,我把目標定爲以下三方面: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幽默的結局,理解一一對應。

2、引導幼兒觀察圖畫中呈現的細節,來推測相關情節,學習如何利用圖畫線索讀圖。

3、喜歡看這本書,積極投入閱讀活動,體會閱讀的樂趣。

三、難點和重點

本節活動的難點是引導幼兒觀察圖畫中呈現的細節,來推測相關情節,學習如何利用圖畫線索讀圖。

重點是根據圖畫合理推測故事情節,大膽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四、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開展此節活動,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體驗繪本活動的樂趣,我做了以下物質準備:課件《上牀睡覺》,音樂《小動物模仿操》,有了這些充分的準備,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易抓住孩子的眼球,方便教師開展教學。

五、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爲主體的教育理念,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氛圍中主動參與討論、講述、表現,從而輕鬆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學思考、學觀察等學習方法來獲得知識。

具體如下:

1、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活動中,我以老師首先揭示或引發討論內容,然後由幼兒進行補充或者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我多次讓幼兒討論對動物睡在哪個位置,以"爲什麼""猜一猜"讓幼兒深入思考問題,並讓幼兒提出自己與別人不同看法,討論法結合了《規程》的要求,爲幼兒創設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其發展,而不是單一的教師講解,避免了幼兒因說教、指導過多而產生的膩煩、牴觸心理和行爲。

2、學觀察:透過多媒體演示法,把幼兒帶入幽默的畫面中,視覺與聽覺的結合,使幼兒理解故事中的意境,感知故事內容的涵義,從而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3、學思考:教師以適當地提問,透過激發孩子們的想象、思考、感受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總之,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鼓勵多樣性的學法,使幼兒得到全方位地發展。

六、說教學過程

這麼簡單的故事怎樣教幼兒呢?其實這個故事表面上是很簡單,但它有很多空間給我們挖掘的地方,如何更好地發揮讀本的教育功能。除了教幼兒朗讀故事之處,還能從讀本當中獲取什麼知識呢?讀了這本書,孩子能夠學會什麼呢?其實在《上牀睡覺》這個故事中,巧妙的融入了數的概念、量的體驗有關數學領域的知識經驗。如小蛇和河馬、大象的對比,動物與枕頭的一一對應關係等。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更能啓發幼兒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活動的開始,透過模仿小動物的身體動作,充分調動孩子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緊接着,以故事的形式爲開端開展教學。首先,小班孩子喜歡聽故事,故事中的小動物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孩子的興趣,激發幼兒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動物想上牀睡覺。其次小班的孩子對"吊牀"這個概念還不清楚,如果讓孩子來說說什麼是吊牀,孩子根本說不出來,於是我就在故事中採用了直接告訴幼兒的方式,然後邊說邊指着封面上的吊牀,這樣更直接一點,符合小班幼兒具體直觀性思維,助於孩子的理解。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觀察圖畫中呈現的細節,來推測相關情節,學習如何利用圖畫線索讀圖。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着這一目標進行教學,不斷地拋出問題,設定懸念,讓幼兒置身於故事的情節之中,所以當看到每一頁時,我都會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你看到了什麼,你還發現了什麼"等問題去引導幼兒讀圖,儘量地讓幼兒去猜測,充分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並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猜測結果表達出來,讓幼兒在猜測、讀圖的過程中理解故事的內容。

最後,活動在《小動物模仿操》音樂聲中結束。

活動延伸:孩子們在經過第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後,在後面的活動中可側重文字中動物的心理活動,讓幼兒能大膽推測動物的表情和心理活動。

總之,我想本次活動透過多種手段讓幼兒充分感知作品的內涵,幼兒的認知得到了擴展,語言的表達和理解能力及表現力得到了提高。

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教材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的家園,安排了四篇主體課文《我是中國娃》《一起歌》《地球媽媽》《多想去看看》。向我們表達了生活在地球之家、世界大家庭、祖國之家的人們的感受,培養熱愛祖國、熱愛家園的感情。

“我是中國娃,生着黑眼睛,長着黑頭髮。”——從感性上對自己、對中國人的認識。

“寫的是中國字,說的是中國話。”——感受着中國文化深層次的影響。

“不管在哪裏,中國都是我的家。”——概括兒歌的主題。無論身在何處,心兒永遠向着祖國。

《我是中國娃》這首兒歌語言淺顯生動,意蘊悠長。透過學習要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祖國叫中國,中國是我們的家”。

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好奇,感性認識強於理性認識,形象而直觀的教學更容易被兒童多種感官所接受,因此,本課教學適宜採用多媒體這一能融形、光、色爲一體的教學手段。另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可以使學生主動獲取有關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

教學環境分析:

計算機(網絡)教室環境。

資訊技術與教學資料整理:

在教學中注意適當運用計算機資訊技術這一教學手段,藉助生動的圖片、課件、音視頻資源,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 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寫田字格里的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

2、正確認讀十三個生字。

3、藉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瞭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二)過程與方法:

1、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鼓勵學生獨立識字、合作學習。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民主、開放、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感悟文章內容,教育學生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不管在哪裏,中國都是我的家”這句話的意思。在民主、開放、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感悟文章內容,教育學生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

2、指導“、”的寫法,把“頭”“不”二字寫美觀。

四、說教學媒體設計思路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認知離不開直觀教學的特點,本課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等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充滿情趣的課堂氛圍中,幫助學生運用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理解新識。

具體設計:教師首先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生在動眼觀察、動口表達中清晰地瞭解課文,透過電腦畫面和配音、具有說服力的畫面的感知,喚起學生熱愛祖國每一寸土地和身爲中國人而驕傲的情感體驗;適時指導學生利用各種媒介感知課文,鞏固練習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增強練習的趣味性。

五、說教學策略與方法

注重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再有透過小組長和老師檢查提高學生讀書、識字的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及應對策略和整合點

在一個優越的網絡教學環境中,研究教法和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以求達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學生學有所獲。所以我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以及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劃分爲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教師行爲及設計意圖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整合點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同學們,大家請看這是我們中國的版圖,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就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裏面,今天我們這個大家庭要有幾個娃娃來做客,瞧,他們來了!

(依次顯現出示中國娃娃和各國娃娃的照片)

2、大家觀察這幾個娃娃長得什麼樣兒,你覺得他們長得可愛嗎?(生答)哪一個是中國娃娃?(生答)這個中國娃娃和其他的娃娃有什麼不同?我們在座的小朋友都和這個中國娃娃一樣長着黑眼睛、黑頭髮,和她一樣可愛、漂亮,大家互相看看是不是這樣?

3、和照片上的小朋友打個招呼好嗎?用中、英等多種文字出示“你好”的問候語。(課件展示文字)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5課,我是中國娃。板書課題

學生觀察

回答:“可愛!”

認真觀察老師出示的照片。從中找出中國小朋友的照片。

說中國小朋友的外貌特徵。(眼睛、面板、頭髮等)學生坐好認真觀看。

憑自己的已有認識回答。

播放“網站---課文解讀---匯入新課”。

【設計意圖】直觀式教學,便於學生自己點擊學習,並且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學生願學、樂學,從而使學生以積極的情緒投入到學習中。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開啟書57頁,自己試着讀一讀,看看藉助拼音能讀會多少?(學生自讀)學生在反覆讀的過程中,對圈出的字詞多次再現,爲識字做好鋪墊。 2、誰藉助拼音已經能把課文全讀下來啦?指名讀,提要求:咱們來聽聽他讀得怎麼樣吧!那麼在聽小朋友讀課文的時候,你們應該怎麼做呢?)此時可以與學生進行“小耳朵——認真聽,小眼睛——仔細看”的師生對話練習。讓學生明確傾聽範讀的要領。 3、這位小朋友讀完了,你想誇誇他嗎?再聽聽視頻錄音吧! 4、初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你想像這位小朋友那樣美美地讀一讀嗎?老師先看看誰讀書的姿勢最正確,誰的書立得最直——學生自然做出讀書的正確姿勢。讀的時候聲音要洪亮,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5、再讀課文,熟悉生字。(請你再把課文小聲讀一遍,邊讀邊圈出生字。認不好的生字多讀幾遍,做到會讀會認。) 6、檢查認讀生字情況。(生字娃娃現在要和我們交朋友了,我們就比一比,哪位同學交到的生字朋友最多,是最聰明的中國娃娃!) (1)在兒歌中認生字。(幻燈出示無拼音的課文)師:現在扣下手中的書,看大屏幕,老師這篇課文可沒有拼音,看你能不能認出其中的生字,比比誰認得快。(認一類生字時強調字形,之後再認二類生字。) (2)脫離兒歌認生詞。幻燈片出示生詞:全班學生搶讀生詞。再指個別生字學生來認讀。 7、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 (1)指一名學生看書讀課文,學生互動評價。(認會了生字,哪位同學願意給大家讀讀課文。一人讀,大家聽,比比誰的耳朵靈,聽他讀得聲音是否洪亮、字音讀得是否正確、課文是否通順) (2)這位同學讀完了,你想給他什麼樣的評價?就請你直接對他說吧! (3)再指一名學生來讀,學生再次互動評價。(誰想再來讀一讀,讀得更好呢?) (4)課件出示去掉拼音後的課文,學生看大屏幕讀。(這回看看去掉拼音後誰讀得最好)

學生按要求讀文,注意讀準字音。並與自己的小夥伴互相合作,識記生字。

一邊聽一邊仔細看書。

說自己的識字方法。

學生自然做出讀書的正確姿勢。

(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指名讀說說自己是怎麼記住的。)

學生主動識字

3名學生分別讀課文,其他學生評價。

【設計意圖】學生可能會說,小朋友讀得很熟練,很準確,聲音很洪亮,而且還有感情,這時則更要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讓他們自己來讀。

播放“網站---課文解讀---課文欣賞”

透過聽音頻,再次對課文有整體感知。

給學生提供識字方法的交流機會,互相促進。

【設計意圖】該環節要充分體現照顧學困生。多給他們參與的機會。

將課文中的字詞抽出來認讀,體現由文到句,由句到詞,到字,逐步識字,減輕識字負擔。

讓學生參與評價,進一步鞏固識字,爲由感情朗讀課文打下基礎。【設計意圖】透過啓發學生,學生可能會這樣說:“xxx,你讀得很準確,也很熟練。”“xxx,你讀的聲音很洪亮……我要向你讀得那樣好。”

三、指導朗讀,昇華情感

1、談話:同學們我們無論走到哪裏,中國永遠是我們的家。作爲中國人,你感到怎麼樣?爲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作爲一箇中國人是自豪的。

2、指導學生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爲一箇中國人的自豪感。

師適度鼓勵表揚。

3、生配樂讀文,感受自豪。

(1)指名讀;

(2)齊讀;

(3)男女比賽讀。

生暢所欲言、踊躍回答。

有感情讀課文:

自己試讀;

指名讀,讀出自豪的語氣。學生之間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

播放“網站---課文解讀---課文欣賞”

提高學生興趣點,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體驗情感1、師:同學們讀了課文你們知道一共有幾句話?你怎麼知道是三句話呢?

2、誰來讀讀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請你把這三句話分別大聲好好來讀一讀。在讀的過程中一邊讀,一邊想:想想你從每一句話中都知道了什麼?透過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3、誰來說一說,你從每一句話中都知道了什麼?你想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

——我是中國娃,生着黑眼睛,長着黑頭髮。

先把句子讀一讀。談一談自己都知道了什麼。

(在過程中一定要抓住“中國娃”“黑眼睛”“黑頭髮”這幾個詞,

強調要重讀,即邊理解邊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在理解句子的同時再來讀讀句子。(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個別讀)。

——寫的是在中國字,說的是中國話。

學生自己先把句子讀一讀。談一談自己都知道了什麼,

學生邊說,老師邊引導(課件演示象形文字演變的步驟)

(同學們,你們看,咱們中國古代人多聰明呀,在沒有發明漢字之前他們根據圖畫自己創造了象形文字,經過了幾千年象形文字就演變成了咱們現代的漢字,中國的漢字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特別悠久。)(咱們現在寫的漢字其實都是一幅美麗的畫,你們覺得咱們的漢字漂亮嗎?希望同學們今後好好練習中國字,把中國字寫得漂漂亮亮的。)有感情的朗讀:寫的是中國字。說的是中國話——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用中、英文字“你好”的問候語對比,幫助學生體會中國語言文字與其他國家的不同。)上學了我們要學寫中國字,可是我們從一出生聽到的就是中國話,呀呀學語說的也是中國話,所以中國話和中國字會伴隨我們的一生) 請同學們再帶着感情來讀讀這句話。

——不管在哪裏,中國都是我的家。

先把句子讀一讀。談自己都知道了什麼。學生邊說,老師邊引導(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小家,家裏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可是我們全班同學和所有的老師我們這些都長着黑頭髮,黑眼睛、黃面板的人又都有一個大家,你們知道是什麼嗎?—中國)(同學們,你們長大了,離開了中國可能會到哪裏去呢?你們會忘記中國嗎?爲什麼?——因爲中國是我的家)

【設計意圖】此處是難點,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要首先讓學生理解“家”的概念,學生可能知道自。己家庭的小家,對於中國還是個“家”可能就建立不好直接的概念了,所以我還是要用語言來引導學生。

4、同學們你們喜歡這篇課文嗎?那麼誰想給大家來美美地背一遍呢?

【設計意圖】理解了課文內容,學生背的形式可能更是多樣的,課堂最好引導學生自己單獨背,更加渲染課文的情感。

33句

生自讀課文,小組交流彙報。

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自由長談。

播放“網站---課文解讀---品讀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可能會說,我知道了中國人長的是黑黑的眼睛,還有黑黑的頭髮,他們和其他國家的人長的是不一樣的。此時,我可以再次出示中國兒童和外國小朋友在一起的照片,再讓學生進行對比,加深印象和理解。【設計意圖】學生可能對中國漢字的體會不形象,我可以引導學生觀看中國文字從象形文字到簡體文字的演變歷程,同時並加以解說使他們對中國漢字演變過程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並加深體會中國漢字的形體美。

二、學習寫字,感受漢字之美

1、出示要求會寫的漢字“中、生、頭、不”,組織小組討論:也當一回“老師”怎麼教大家寫好這幾個字?

2、組織彙報,注意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拓展閱讀《歌詞中國娃》、《龍的傳人》《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小組討論,交流,彙報:寫“中、生、頭、不”四個字時應注意什麼,彙報的同學當小老師教其他同學寫字。

欣賞歌曲《龍的傳人》

學唱歌曲《中國娃》

【設計意圖】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受漢字之美,當小老師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慾望。

播放“網站---課文解讀---學寫字“寫一寫”

播放“網站---課文解讀---歌曲欣賞

三、拓展延伸

1、作爲一箇中國娃,除了相貌、文字、語言,你對自己的祖國——中國還有哪些瞭解?比一比誰知道的多!

2、同學們對祖國知道的可真多,是呀,我們的祖國到處都是美麗的景色,到處都有讓我們每一箇中國娃娃值得驕傲的事物。

3、大聲齊呼:我是中國人,我驕傲,我自豪。

4、下面就請同學們伴着動聽的樂曲一起來感受這份自豪與驕傲吧!

5、師:“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學生暢所欲言。

生一次又一次齊乎,感受自豪。

共同欣賞《娃哈哈——我們的祖國是花園》和學唱《中國是我家》。

生人認真傾聽老師讀

梁啓超

先生的語錄

【設計意圖】此處拓展,學生可能會說看天安門升旗,看長城,看桂林山水等等,總之要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親身體驗去說。這一環節是對課文的延伸,使學生感到祖國的壯美,同時也爲自己是中國娃而感到驕傲自豪。

播放“網站---課文解讀---騰飛的祖國(國旗、長城、神七上天、08奧運等畫面。)

播放“網站---課文解讀--- MV欣賞(《娃哈哈——我們的祖國是花園》《中國是我家》。)

播放“網站---課文解讀---梁啓超語錄”

【設計意圖】學習梁啓超語錄讓學生知道自己身爲中國人是自豪和驕傲的,最重要的就是要牢記創建未來的少年中國的,是中國少年一代的責任。

四、課堂練習、佈置作業

《我是中國娃》習題精選

(一)、我會寫。

中( ) 生( ) 頭 ( ) 不( )

(二)、我會連。

寫 中 頭 說 不 娃 眼

發 是 睛 娃 字 國 話

(三)、我會填。

我們中國娃生着( ),長着( ),寫的是( ),說的是( ),( )都是( )。

(四)、我知道。

頭的第五筆是( ) 中的第二筆是( )

方的第四筆是( ) 不的第二筆是( )

作業佈置: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會寫生字。

五、《我是中國娃》 板書

5、我是中國娃

黑眼睛 黑頭髮 中國字 中國話

說課稿 篇5

我們四人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很快地收集到了許多圖片,在進行(共享)展示時,同學們爭先恐後,生怕自己小組比別人慢,比別人差。這時我發現,展示的圖片,內容豐富,品種多樣,我覺得這是培養學生分類整理資料能力的契機。於是我馬上號召各小組將圖片分類整理,待會兒展示。

(一)分類整理檔案夾,展示作品

我們在進行第二次展示時,有的同學按花色來分,有的按品種分,有的按花茂盛與否來分,還有的同學說最好按品質分,因爲杜鵑文化及麻城的靈魂文化。更古至今,象徵源遠流長;紮根山崖,體現頑強不屈;火紅一片,象徵紅色精神與熱情奔放……(隨即播放與之相配的視頻)

(二)小拓展:

爲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求異思維及善於發現問題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展示結束後,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下載與儲存圖片的過程中,你發現了還可以怎樣儲存圖片?透過交流,我發現原來他們還知道了一些儲存圖片的方法,並且還做了演示呢。

(本環節,透過學、說、演、練、展示、拓展。從多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下一步)任務二:關於杜鵑的文字的下載與儲存

有了圖片下載與儲存的基礎,文字的下載與儲存就不難了。在這個環節中,主要透過小組自學,發現問題,互幫互助,以達到掌握新知的目的。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既學會掌握操作技巧,又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同學間的相互指導,質疑解疑,既培養協作精神,又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

(三)、探索實踐,鞏固新知

爲了鞏固所學的知識,並學以致用,我又設計了第三個環節——探索實踐,鞏固新知。

(第一步)1、出示任務 整理自己的資訊,準備小導遊競選。

要求可以小組合作完成,介紹時要有文字資料、圖片資料,也可以是圖文並茂的作品或其他的演示形式。

(第二步)2、合作探究 準備彙報

學生動手操作,我適時對學生做一些插入音樂,調節圖片的大小等技術方面的指導。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更利於學生的發展。

(第三步)3、小導遊風采展示

我們在全班進行了“小導遊竟選”,還評出了 “最佳小導遊”和“優秀導遊小組”。(簡單展示交流錄像)。

4、我的作品展

課後我將他們的作業整理在一起,儲存在一個檔案夾裏,留給下次上課時看,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以此來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

(在交流中學習,在展示中提高,這是我的教育追求。本環節既注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悅,再次激發了熱愛家鄉的情感。)

(第四個環節)(四)課堂總結、課後延伸

在這節課中,學生學會了文字圖片下載與儲存的方法,學會了分類,初步具備整理資訊的能力,並瞭解了家鄉的杜鵑文化。

但是網絡是一個巨大的資訊資源寶庫,其他的網絡資訊該怎樣下載呢?當一個網絡中的內容限制了訪問權限該怎麼辦呢?這些又將是我們今後探索的主題。

(最後)五、教學反思: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比較有收穫的是:

1、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將下載與儲存動物圖片及沒有主題的文字改爲圍繞“瞭解家鄉的紅杜鵑,爭做一個小導遊”這一主題進行,這樣讓學生既掌握了資訊技術課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同時又瞭解了家鄉的特色文化——紅杜鵑。

2、注重了學科間的整合,在教學中,把動手操作、口頭表達與熱愛家鄉的思想教育結合起來。

3、課堂中始終滲透資訊技術與家鄉文化相融合的教學理念。

遺憾的是,在課堂中,師生間的交流不是很充分,評價語言比較單一;另外,在學生對網絡上其他知識很感興趣時候,爲了在40分鐘內完成本課的教學,沒有進一步加以引導。今後,我將和大家一起,在提高專業水平的同時,致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杜鵑花開,漫山如霞,花色之美,天下一絕。麻城,一塊神奇美麗的地方,熱情好客的麻城老鄉正等着你們去做客呢!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大家好,我叫孫淑娟,來自長沙市芙蓉區大同小學。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夏夜多美》第二課時。《夏夜多美》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5課。本單

元課文是以快樂的夏天爲主題,讓學生體會夏天的美好。《夏夜多美》既寫了夏天的美景,又寫了夏天的情趣,目的是讓學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爲樂的精神更美。

二,說學情

新課標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在第一課時,學生已學完了生字,讀課文時能做到準確,流利,並且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基於此,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要求會認的13個生字新詞,積累優美的語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邊讀邊體會夏夜的景色之美,小動物們的心靈更美。

並將教學重點確定爲:在讀中體會夏夜的美。

感受助人爲樂的精神美爲本課學習的難點。

現在我說說我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鞏固識字能力

識字仍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而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教學目標中明確指出,語文課堂要讓孩子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所以我運用情境匯入法激發學生鞏固識字的興趣。天黑了,小蜻蜓要回家,誰把詞語讀準確了,小蜻蜓就能順利飛回去,誰願意幫幫它呢 孩子們讀完詞語後我說:

謝謝你們,是你們的認真朗讀讓小蜻蜓回家了!咦,它身後有隻小螞蟻在哭泣,我們一起去看看怎麼回事吧!既讓學生愉快地鞏固了新詞,又讓他們感受到了幫助他人的樂趣,很自然地引出文中的故事,進入第二步情趣閱讀,感悟夏夜之美的學習。

二,情趣閱讀,感悟夏夜之美

小學語文新課標在第一學段的要求中指出語文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積累詞語並感受語言的優美。所以我安排了情趣閱讀,感悟夏夜之美的教學環節:

在感悟夏夜景色美這一部分,我先採用教師範讀法,讓學生透過聽老師讀,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又運用直觀形象法,用課件展示夏夜的美景,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在此我透過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用這樣的句式說話:

我看到了——的——加深了學生對夏夜景色美的感悟,而且積累了語言文字,訓練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低年級語文教學以朗讀爲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文的重點,但由於低年級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較低,所以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有一定困難。我採用了一些符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徵的方法進行朗讀指導。

1,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聽讀,理順文意;指名讀,理解詞語;自由讀,感受獨特體驗;師生合作讀,男女伴讀,分角色讀等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朗讀情趣,又提高了朗讀能力。

2,透過生活經驗的遷移讓學生產生共鳴。比如文中睡蓮與螞蟻的第一次對話,小螞蟻說我不小心掉進池塘,上不了岸了!我指導學生如果是你

掉在水裏上不了岸,你是什麼心情 學生自然就體會到了小螞蟻的焦急,害怕了,讀得很出色,第二次對話讀出小螞蟻的感激也是如此。

3,透過評價引領學生讀得更有感情。有小朋友讀蜻蜓飛呀飛。我評價學生:你讀得真好!輕輕的緩緩的,就像小蜻蜓揹着小螞蟻小心地飛

過很多很多地方……其他小朋友馬上就帶着自己的感情美美地朗讀起來。在這個環節,讓孩子們盡情與文字對話,加深理解,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4,透過表演吃透文字詮釋情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語文課堂應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根據一年級

學生好動的學情,我採用了情境表演法加深孩子們對文字的理解以及對語言的運用。在這美麗的夏夜裏,公園裏靜悄悄的,大家都睡着了……老

師的朗讀穿針引線地使故事情節自然發展。很多學生讀透了文字,表演得入情入境。而在表演完後的評價過程中,我提問你爲什麼覺得睡蓮姑姑

表演的好 ,小朋友回答因爲她顯得很想幫助小螞蟻了。透過這樣的評價,學生再一次咀嚼文意,更加體會到了小動物互幫互助的真摯情感。

三,情感薰陶,提升學生品格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講到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必然是廣泛而深刻的。所以語文課堂上老師要注重

培養學生的情操。在讀透了文字的基礎上,我透過提問星星爲什麼高興地眨着眼睛 來提升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結合各種小動物的行爲說說

這個夏夜的開心事,理解比夏夜景色更美的是助人爲樂的精神,體現了閱讀的層次性,也突破了本文的教學難點。

我佈置本課作業爲:畫出你心中的夏夜美景,並在旁邊寫上一兩句話,讀給你的夥伴聽。

(這樣的作業體現了學科間的整合,拓寬了學生想像的思維空間。將課文內容向課外拓展延伸,讓其個性在繪畫與解說中充分張揚。)

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題目是《長頸鹿和小鳥》也就是(用乘法口訣求商),這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除法的第一課,它是在本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基礎上的後續教學,在這之前,學生對除法的意義已有了初步的體會,會用29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會用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除法。

本節課透過長頸鹿給小鳥準備房子的情境,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6—9乘法口訣求商,進一步讓學生體會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時,讓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

重點是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就是能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及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的能力。透過學習,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成功體驗。

教材是這樣安排的:

首先展示的是一幅情境圖:上面有這樣的數學資訊42只鳥,6只小鳥住一間房子,我要爲它們準備幾間房子?然後是:想一想如果來了48只鳥,長頸鹿需要準備幾間房子?再後來安排的是口算練習,最後是;數學故事分草莓,也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拓展練習。

鑑於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材的編排意圖,根據低年級的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我選用的是情景教學模式,把整節課串成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