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錦7篇

說課稿3.03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錦7篇

說課稿 篇1

一、背景介紹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水平、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爲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已成爲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

二、教材分析

本課題爲省編義務教材五年級上冊《投準》,主要教材內容爲往返跑和投準。

往返跑是以提高學生耐力爲主的素質練習,雖然就練習的形式而言是較爲枯燥的,然而,從體質健康角度來看,它對發展學生的耐力有一定的實效性。這一內容在以往的年級中多次出現過,在這一教材中再次出現,一個目的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往返跑技術,另一目是經常性對學生進行耐力練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投準屬於投擲內容,投擲在田徑運動中佔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也是學生日常生活必須具有的基本活動能力之一,它對鍛鍊和發展學生上肢力量、協調性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投擲教材在一、二年級時就以簡單的擲紙飛機、擲降落傘等形式出現,到三年級時學習了原地側向投擲壘球技術,四年級學習了上步及助跑投擲壘球技術。本課透過“投準”練習,複習鞏固原地正面、側向投擲技術,使學生初步理解投擲時出手的角度與遠度、力度與準度的關係,爲今後掌握基本的活動能力奠定基礎。

本課在教材的安排上,將較爲枯燥的往返跑內容巧妙地安排在了學生興趣較高的投準練習中,這樣既讓學生達到往返跑的要求,又不讓學生感到疲勞和枯燥。

三、學情分析

1、小學五年級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期,他們的年齡特徵:(1)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2)模仿能力強;(3)好奇性強;

2、、五年級學生男女運動能力、性格愛好都具有很大差異:女生文靜、男生好動,一些帶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練習,部分女生往往會表現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則會無所顧忌地發揮自己的想象。

鑑於上述分析,針對本課教學內容,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1、透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情趣,培養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態度和行爲。

2、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往返跑和投準方法,發展學生的上肢和奔跑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反應、協調和力量素質。

3、培養學生機智果斷、遵守規則、友好合作的優良品質。

五、教學方法的運用

1、教法: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同時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現代教學原則,以“愉快教學法、成功教學法”作爲指導思想。採用遊戲競賽法,利用遊戲競賽的娛樂性、競爭性、規則性強等特點,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產生想象,在思考、體驗中掌握技術,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產生較強的情緒體驗,激發好勝心、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

2、學法:“方法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我根據學生好勝心的特點,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效率。

六、教學過程

在課的結構上,從“身心同動”的基礎觀點出發,依據五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採用“收心熱身、愉悅心身—育心強體、增智促技—穩定情緒、恢復身心”的結構。

1、在收心熱身、愉悅心身階段,我選用民間的秧歌舞,以其歡快旋律,激發學生地朝氣與活力。其音樂的感染力能迅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鍛鍊學生的協調性和節奏感,在有限的時間內調動學生的活動熱情,快速有效地達到準備活動目的。

2、在育心強體、增智促技階段,本階段是整堂課的主要環節,也是本課的重點。爲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簡短的交談後,緊接着進行投準練習。在練習中,我一改傳統枯燥、乾癟的練習過程,運用積分競賽法,學生自由選擇投準區域,最後按積分,看看哪組得分最多,激發學生形成高漲的練習情緒。

爲了更好地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我設計了兩個情景式遊戲,首先我設計了一個打怪獸的遊戲,讓學生打移動的目標,提高了投準的難度。並且在遊戲的過程掌握打移動的目標的方法,在快樂中掌握了技能,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體育觀念,這正是我們現代體育教學要追求的。最後,我安排了“運送食物”的接力賽,巧妙地將本課的兩個內容很好地串聯起來,既起到了投準的鞏固,又達到了往返跑的目的,又運用了競賽的方法,使本堂課達到了一個高潮。

3、在恢復身心階段,再次選用民間體育內容--舞龍,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既起到放鬆的效果又陶冶情操。而且瞭解我國的民間體育。在舞龍中,要求學生自創造型,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採用互相評價法,培養了學生觀察力與評價能力。

七、場地器材

綵緞球每人一個獅子頭像四個怪獸頭飾四個錄音機1臺

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梁祝》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音樂欣賞的內容,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闡述說課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教學內容包括

欣賞《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和學唱愛情主題《化蝶》。兩部分

(二)本課地位和作用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在借鑑歐洲協奏曲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的基礎上,以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格,塑造了鮮明、感人的音樂形象,成爲中國交響音樂民族化的成功之作,並以其中華民族鮮明的風格特點,得到國際公認。

(三)教材重點、難點

理解主要音樂片斷的含義、視唱愛情主題爲本節課重點;使學生理解奏鳴曲式結構特點爲本節課難點。

二、說學法、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特點,這節課主要運用以下學法:

1、在良好的問題情景中,自主地欣賞《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2、理解樂器運用形式,與作品內容有着緊密聯繫。

3、認真感受樂曲中不同節奏速度變化,對不同主題中能正確區分判斷。

4、積極討論,大膽設想故事結局,引申音樂的尾聲發展。

教法與設想:

運用多媒體、錄音機、磁帶這些教具欣賞、講解結合,透過啓發引導讓學生自己展開聯想,領悟主題,感受作品精神內涵,透過討論分析讓學生探索創新。

三、教學過程

本課本人的教學思路爲:組織教學----課堂匯入——欣賞音樂----講解分析----課堂小結----課堂作業

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課堂匯入

2.匯入新課。“一個千古傳頌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感情,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爲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他們的悲慘愛情所感染。同時也是一首令欣賞者爲之傾倒的我國優秀的音樂作品之一。大家可聽說過他們的故事嗎?好接下來我們就讓我們一起感受這首音樂,讓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把我們一起引入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中去吧!下面請同學們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欣賞音樂

3、讓學生先欣賞感受、聆聽《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在欣賞的同時讓同學們瞭解小提琴的音色特點。

講解分析

4、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作者、創作時間、名詞解釋及奏鳴曲式結構圖解,並讓生自由討論什麼是奏鳴曲。

5、進行音樂作品完整欣賞:仔細講解的有引子 呈示部 展開部 再現部 結束部 分析各部分所表達的故事情節和所要表現的內容。

課堂小結

6、教師講解、引導、小結。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描述樑、祝二人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憤怒控訴與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這一愛情悲劇深切同情。

課堂作業

5、課堂作業

(1)分組討論,設想音樂結局。

(2)視唱愛情主題。

(3)掌握奏鳴曲的結構特點

附板書設計:

梁山伯與祝英臺

(1)曲作者:何佔豪,陳鋼

(2)創作時間:1959年

(3)題材:民間傳說

(4)素材:吸取越劇中曲調

(5)體裁:奏鳴曲

(6)名詞解釋

以上這些是我本次說課的內容,懇請領導、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教師說課活動

說課,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爲指導,向同行和專家敘述教學設計及其依據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授課教師將對課程教學大綱的理解、對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的把握與運用處理、教學過程中採取的教學方法手段和實踐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等等一系列教育教學元素的確立清楚地敘述和展示出來,同行和專家向授課教師提出課程教學的有關問題,共同研討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理念和提高教學質量等問題。

簡言之,說課即說“做什麼,怎樣做、爲什麼這樣做”。說課時間一般規定爲20分鐘。

二、教師說課活動的目的與一般原則

(一)教師說課活動的目的

透過授課教師進行說課活動,可以瞭解:

1.教師的專業基礎理論功底和知識結構,教師瞭解本專業的科學技術發展動態和掌握行業、企業最新技術動態的情況,教師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的能力。

2.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現代教育技術基本技能。

3.教師對任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質量標準和主講課程在人才培養中作用的理解與把握。

4.教師參加教學基本建設情況:參與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等教學檔案的研究制訂,選用、編寫教材及其輔助教學資料,參加實驗室建設,承擔理論課程教學和實驗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指導工作,參加教育科學研究和教學法研究活動等情況。

5.教師學習運用教育教學基本理論,研究探討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和掌握高等教育教學基本特點的情況。

6.教師“一專多能”情況,就是教師是否能夠同時承擔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承擔多門課程教學能力;深入不同專業專門化技術領域,適應高等教育專業多變性、多樣性特點情況;教師掌握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知識,瞭解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情況。

(二)說課的一般原則

(1)科學性原則 ---- 說課活動的前提 ;

(2)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 說課活動的靈魂

(3)實效性原則----說課的根本 ;

(4)創新性原則----說課活動的生命線。

三、教師說課活動的內容(觀測點)

授課教師說課活動的主要內容有:

1.說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教學大綱是專業教學計劃的具體化,以指導性綱要的形式規定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技能、態度的範圍、深度與體系結構,教學進度和教學法的基本要求。授課教師必須認真深入地鑽研課程教學大綱,樹立爲培養職業人才服務的思想,依據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組織教學。因此,說課首先應依據課程教學大綱,結合本校的辦學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生源情況,說明本課程在專業培養目標中的定位與課程目標,即課程對實現培養目標的質量標準(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所起的作用;從專

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全局出發說明本課程的分工,處理好先修課程與後續課程的銜接和配合;說明確定課題重點、難點及理由、課程的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說明本節課內容有關章節教學目標及在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與前後章節的聯繫;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對這節課的要求,說出本節課教學對學生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的要求;本節課時教學內容的範圍和分量,時間分配和教學進度安排。如果本課程是實踐教學課程,也要根據教學大綱說明課程設計的思想、教學內容以及課程目標。

2.說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說明本課程選用教材(含講義、指導書、視聽教材)情況,說明教材的適用性,即是否較好地體現教學大綱的科學性、思想性和實踐性;是否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和行業企業最新技術發展水平;是否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和學生如何運用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對於教材的不足,在教學中是如何彌補的,教師如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否爲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文獻資料或資訊資料清單(含參考書、報刊文獻、網絡資源資訊等)。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附件(如圖片、數表、資料等)處理要點;對教材內容進行修改、增減處理的理由和依據,適當增加大綱尚未編入的有重大價值的最新科技成就和生產技術成果的材料。實驗教材是否配套齊全,滿足教學需要。

3.說教學方法、手段

說教法和學法,要注意堅持使教法、學法有利於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和年齡特徵。“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師生特點、教學條件等靈活選擇相適應的方法,配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重點“教、學、做”一體化的應用)。說如何教學方法選擇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①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②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③根據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④根據教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基本教學方法有:啓發式、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參觀法、調查法、練習法、實驗法等。 引導發現法、自學輔導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實訓作業法等適用於職業教育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要重視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徵,對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進行設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靈活組合運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啓發學生積極思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適當舉例說明本課程教學過程使用的各種教學方法的使用目的、實施過程、實施效果;相應的上課學生規模;能否融“教、學、做”爲一體,如何開展討論式、案例式、情境式教學,在教學中,如何利用板書、板圖和實物、模型等直觀教具,如何恰當、充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何協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建設狀況;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如何在教學中發揮作用;說明課外輔導方法、作業、考試考查等教改舉措;本課程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方面能否取得實效。

如果本課程是實踐教學課程,要說明相對於教學內容(實驗或實踐項目名稱和學時)的課程組織形式與教師指導方法、考覈內容與方法、教學創新與特點、落實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實訓場所、設備和方式)等。實踐教學條件能否滿足教學要求;能否進行開放式教學,預期效果如何。

4.說學情(即教學對象分析)及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教師要了解學情,包括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原有基礎知識、能力、先修課程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生活經驗和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及其原因、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分析。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怎樣針對這些困難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所採取的對策;指導學生掌握本課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理論知識應用以及使用教材和參考資料的能力。

學生是否成爲學習的主體,學習方法是否科學,首先受教師教育思想觀念和教學方法的制約,同時,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其學習目的、態度、情感、意志以及個性特徵有着密切的關係。學法指導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學習觀點、學習心理,學習方法等全方位的指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要和改進教師教的方法聯繫起來,要“以學生爲中心”。學法指導在理論上彌補了重視老師的“教”輕視學生的“學”的缺憾;在實踐上,學法指導在“教”與“學”之間找到了真正的銜接點,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培養善於學習、終身學習的基本素質。

5.說教學程序設計

說清楚一節課教學過程設計的總體框架、教學內容的詳略安排和教學板塊的時間分配,合理預設的教學程序是實現教學目的的基本保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清楚地說明師生雙邊活動的具體安排及學情依據,教師教的活動與學生學的活動如何有機結合,教學媒體選擇和使用的最佳作用點和最佳使用時機,教學過程的板書設計以及教具的使用。要說清楚教師突破教學重點的主要環節設計、化解教學難點的具體步驟,說清楚課後作業的佈置和訓練意圖。

說教學程序設計應注意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融知識與技能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於一體。 教學程序是否合理,符合認知規律,也是課堂教學是否優化的改進途徑之一。注意:說課中的教學程序不是簡單地把教案中的教學過程“克隆”過來,二者的區別在於:

(1)教案是寫給教者自己看的,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說課是說給同行、領導、專家聽的,目的、作用不同;

(2)教案上重視具體教學內容的安排,而說課時側重教學“鏈”、“環”的次序和邏輯連接,備和談的重點不同;

(3)內容構成不同,備課只要備出“是什麼”,說課不但要說“是什麼”,更要說說“爲什麼”,要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讓別人接受信服你的課是有高職教育特徵、有依據、有條理、可行的、能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6、說課的兩個明顯特點

(1)重在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2)重在分析:“說課”不僅要擺過程,還要說道理。

7.說課與授課的異同

說課與授課的相同點在於二者都是爲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服務的,都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取教學內容,講究教法、學法和一定的教學設計。主要不同在於:

第一,目的不同。授課的目的是面對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進而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說課的目的則是面對同行和專家系統敘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同行提問評議,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二,內容和方法不同。授課要針對學生特點,運用科學方法,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不需要敘述備課思維過程,而是透過師生雙邊的教學實踐活動來體現教學設計與教學技能;說課是教師向同行和專

家講述某一教學課題的教學準備情況,要使用準確的語言敘述備課中的教學設計思維過程,對每一主要內容的教學,不僅要講清怎樣教,而且要講清爲什麼這樣教。

說課是授課的基礎,透過說課,爲教師授課梳理出比較全面、系統、科學、合理的授課基本要求。但是這些教育理論和授課方法手段運用是否得當,還需要在授課中加以檢驗,這樣纔會促進說課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第三,備好課是說課的前提,而說課必須站在理論的高度對備課做出科學的分析和解釋。

教案(講稿)是教師備課這個複雜思維過程的總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設定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內容和行爲。

說案(說課稿)雖然也包括教案中的精要部分(說案的編寫多以教案爲藍本),但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出授課者的教學思想、教學設計和理論依據。一篇好的說案是說好課的重要前提,同時,要充分利用各種輔助條件,突出重點,突出教學特色與創新,說課與講課一樣要充滿激情。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的課題是《莫泊桑拜師》,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說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 教材分析

《莫泊桑拜師》這篇課文敘述了法國作家莫泊桑青年時請福樓拜指導寫作,經過老師的細心指導,莫泊桑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積累了許多素材,寫出了不少有世界影響的名著。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的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3、 懂得仔細觀察、勤奮練習、不斷積累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 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點撥法,高年級的段的學生,有了較強的閱讀感悟能力,所以對於文字,我又採取了這種教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批註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 說教學過程

(一) 第一課時教學設想

第一教時的教學我從題眼入手,抓住3個問號展開。上課一開始,板書好題目,請學生讀一讀,思考下:讀了題目有些什麼思考?由這個引發3個思考:

1、莫泊桑是怎樣的人?

2、請教什麼?

3、“師”指誰,怎麼教?

學生帶着疑問初讀課文,並自學生字詞語。然後,交流收穫,解決前面的3個疑問。在引導學生交流時,注意課文內容挖掘的深淺:只要能讀流利課文,對課文條理有個清楚認識。爲下課時學習作鋪墊。

(二) 第二課時教學設想

1、 在回顧舊知中切入

複習回顧第一教時內容:請學生簡單介紹莫泊桑是怎樣的人?福樓拜是怎樣的人?教師小結過渡:被譽爲“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莫泊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再三請教作品被喻爲法語典範的福樓拜的?而福樓拜又是怎樣指點的呢?這個切入點是順着第一教時遺留問題展開的,由於第一課時已經作了內容疏通的鋪墊,再次提出能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重點段落,明確本課的主要學習內容。

2、 自主學習中悟重點段,引導在批註中學習。

莫泊桑第二次請教是本課時教學的難點所在。如何進行細緻的、有效的觀察是現在的孩子所欠缺的,這裏一連串的問話也體現了福樓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導。在幫助學生理解“怎麼會沒有什麼好寫的呢?這一主題時,我設計了三個層次:首先是讀文中的問句說一說自己有哪些發現、哪些疑問,這是引導學生根據文字內容引發思考;然後引導學生再讀思考,你還能懂得什麼?這是對文字內容的一個挖掘,教會學生學會從字裏行間體會作者真正的意圖,讓學生明白學會觀察、不斷積累是寫作的必由之路,同時進一步瞭解福樓拜的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第三步再次提出疑問:福樓拜還會問什麼?這是讓學生融入角色,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高年級段學生,有了較強的閱讀感悟能力,所以對於本文,我引導學生採用邊自學,邊寫批註的方法。

學生自己默讀課文,找出寫莫泊桑的句子,找出寫福樓拜說的話。邊讀邊找,邊找邊寫上自己的閱讀感悟。例如:說的話中感悟到什麼?透過某個字,某句話,讀懂了什麼?

3、適度拓展

課文內容結束後,我向學生簡單介紹了莫泊桑的作品,一段關於馬車的描寫,引導學生閱讀評析。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

A、賞析《項鍊》片段。

B、仔細觀察放學時的校門口,寫意小片段。

以上,是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三方面對文字進行的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提供寶貴意見,謝謝各位老師!

說課稿 篇5

教材簡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蘇教版第八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文章情節簡單,文字鮮活,是一篇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經典文章。課文講述的是小薩沙與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讓一家人手無足措。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因爲出門時只帶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親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最需要保護的薩沙。而薩沙在父母親的影響下,也不甘於做弱小者,把雨衣蓋在了薔薇花上。儘管文章說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瞭深刻的做人道理,這既滲透了“不甘於做弱小者”的文字價值觀念,又飽含着“保護弱小者”這樣的信念情感,更體現了文字生命的高度意義。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

依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會用“芳香撲鼻”“悶熱”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並引導學生不甘於做弱小的人。

設計策略:

1、以讀爲主,讀寫結合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透過教師配樂範讀及學生自由讀、默讀、對比着讀、邊讀邊做記號等形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字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在由讀至寫的傾吐中發展語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生的知識習得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情況下,組織開展小組學習、同桌交流等活動,就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並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創造性。

3、想象體驗,發展個性

想象是創造的翅膀,學生在讀書時的聯想、對生活的回想、轉換角色時的`暢想及創編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連結”,感受到了今後怎樣做人,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活思維

1、關於我(教師)

①同學們認識我嗎?(認識)

②都知道我什麼?(交流)

2、關於“我”(薩沙)

①大家認識這個“我”(薩沙)嗎?

②想知道些什麼?(討論)

3、學生分組交流

二、揭題導讀,體現個性

1、揭題:今天來學習一篇寫薩沙的文章,題目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師相機板書課題,指名學生讀課題,教師透過評價鼓勵學生讀出個性。

教師小結:即使是同一個題目,我們用不同的讀法就能表達出不同的意思,這就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的魅力。

[閱讀應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爲,引導學生讀出不同的感受,對學生以後的朗讀能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

2、想想問問

初讀課題,有哪些疑問?(如:還有比我更弱小的嗎?誰以爲我是最弱小的?什麼是最弱小的?)那你們想聽聽這個故事嗎?

3、教師配樂講故事,學生聽後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師、同學交流交流。

[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給學生強烈的情感薰陶,而讀後交流又能瞭解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情況。]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積極“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學伊始,巧妙結合課題,以“我”入手,由表及裏。這樣既拉近師生之間的課堂距離,又自然引入語文教學的主題;既注重課堂說話的訓練,又有利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既是師生之間情感的紐帶與通道,又是實現文字與學生對話的構建。在揭示教學課題後,學生緊緊圍繞課題質疑、討論,這同樣也是語文課堂自主性的很好體現。如此,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變得積極探究、勤于思考、勇於表現。

三、讀中感悟,真情體驗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因爲這一篇課文中有許多生字和新詞,小朋友要多讀幾遍,把它們讀正確。

2、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寫薔薇花的?找到後,用自己喜歡的記號標一標。

[學生充分自讀,是有效開展語文學習的基礎,而邊讀邊思、邊讀邊畫則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3、交流自己所畫的句子,老師相機出示:

(1)林中曠地附近長着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芳香撲鼻。

(2)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着頭,因爲他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這兩個句子儘管都是描寫薔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透過朗讀感受花兒嬌嫩美麗,惹人喜愛;而第二句則重在體會花兒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無生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了。在這種對比中,激起學生對薔薇花的關愛之情。)

4、你看到了這一株野薔薇,會怎麼想?

[親身的朗讀實踐,奠定了學生關愛野薔薇的情感基調,適時想象,啓發學生和薔薇花對話,則引導他們走進教材,走近薩沙。]

5、薩沙是怎麼做的呢?(依據學生回答,揭示描寫薩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並出示課文插圖,指導學生讀好句子。)

[這是教學的一個切入口,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

6、靜靜地讀讀課文,想想薩沙爲什麼這樣做,邊讀邊把你的體會在書上空白的地方寫一寫。

[語文課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這也是一個自主探究、知識自我建構的過程,同時也是與人合作、開展交流的基礎。]

7、小組交流各自的體會,要求結合課文內容來談。

8、大堂交流,相機出示重點句,指導感情朗讀。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體驗這樣兩點:

(1)父母親言傳身教,用自己保護弱小者的的實際行動教育了薩沙。這裏要聯繫上文他們的做法來談。

(2)薩沙內心不甘於做弱小者,不願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保護。這裏要抓住薩沙的答話,引導學生透過讀,透過想象,感受到薩沙在媽媽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薩沙反問的話語,體會薩沙內心不願意做一個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

[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交流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則要做個好舵手,圍繞目標,指導學生開展有效學習,讓學生真正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

[設計意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課堂應該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在這一教學環節中,主要藉助讀讀、議議的閱讀策略,讓學生走進文字,與文字進行無聲的對話與有聲的交流。一方面凸顯“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這樣的閱讀新理念,一方面主張透過閱讀使學生學會收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

四、想象傾訴,“連結”生活

1、聯繫自己的生活談體會。

其實薩沙和你們一樣,只是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可他卻不甘心做弱小者,不願只享受別人給予的關愛,那你們是否也曾伸出過援助之手,保護過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東西呢?

(同桌交流後,再指名說說自己生活中保護弱小的事。教師適時點評,並引導學生聯繫課文中薩沙的做法,將**的話拓展爲“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動物或其他的東西。”)

[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爲了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憑藉教材中的薩沙這個同齡人的形象,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來感受、體驗薩沙的話,就能讓學生和薩沙產生心靈的共鳴,滿懷和薩沙同樣的感情走出教材。]

2、遐想三四十年後的景象。

人們常說“時光如梭”“歲月如流”,假如時光已經過了三十年、四十年,還是這麼一家子,還是在這樣的日子裏,還是在這樣的森林裏,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3、評點小結:時光往往會令許多事物發生變化,也許原來的強者若干年後會變成弱者,而原來的被關愛者又變成了主動關愛別人的人,但不管怎樣,唯一不變的是要有這樣的意識——“我不是最弱小的”,並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護比自己弱小的”……

4、齊讀課題,並把創編的故事寫下來。

[學生透過想象練說、練寫,將所有的積澱在此傾吐,將所有的體會予以表達,將課本知識與自身發展緊密結合。]

[設計意圖:教學設計中不但要重視文章中薩沙的情感世界、精神風貌,還要着重學習者(學生)透過學習內化的情感、精神。這裏主要藉助於說話、寫作的方法實現讀者與作者心靈的對話。說話是爲了積澱文字中流淌的情感因素,而習作則是傾吐學生心中積蓄的情感。]

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化學、必修一、專題二、第二單元《鈉、鎂及其化合物》第一節 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學過程、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透過對“鈉”這種代表性元素的學習,旨在向學生介紹金屬元素的學習方法。對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主要學習其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儲存方式及其用途。

本節教材介紹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敘述鈉的活潑性後,再根據性質介紹鈉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製法,最後介紹鈉的用途。教材內容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律。本節重點討論鈉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從現象入手,去分析鈉的活潑性。爲此,教材透過實驗讓學生觀察,然後將實驗現象和數據等資料加以分析,找出規律性的知識,並根據這些規律性的知識進一步對一些物質作出推論和預測,再經實驗驗證。這種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有利於今後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也爲學生今後的學習元素週期律和原子結構等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着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 瞭解鈉單質的生產原理;

2、 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索和認識鈉的性質和用途。

過程與方法

透過經歷實驗探究和問題探討的過程,瞭解實驗研究化學物質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綜合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探索研究物質和理論的興趣,在探究過程中進行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

 三、學習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鈉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教學展開分析】

 一、教法設計

教學方法的選擇實質就是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採用了啓發式的教學方法;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儘可能地透過實驗和觀察得出結論,創造條件採用邊講邊做實驗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引到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透過分析得出結論,密切聯繫舊知識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在舊知識上得到知識的增長點,並將所學知識及時加以運用。

二、學法指導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內容之一。對學生而言,一定的學習方法實際上是能力與素質的表現形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是具有對知識的學習能力、選擇能力和創造能力。從更深層次看,這是一種素質。因此學法指導使課堂教學進入素質教育領域的重要方面,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本節課進行以下學法指導:

1、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強化學生實驗的基本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素質,增強合作的精神。

2、讓學生學會分析: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綜合運用。

3、幫助學生抓住關鍵、掌握重點: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這條線。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是結構的具體體現,性質又決定其存在和用途。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初中學過金屬活動性順序,知道鈉是活潑的金屬,能跟鹽酸等反應生成氫氣;另外,剛學過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透過對鈉的原子結構的分析,學生可以預測鈉具有強的還原性;還有之前學過的研究物質的方法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探究習慣及操作能力。這些都爲本節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過程

爲了將教學目標、教學評價、反饋矯正和教學過程組成一個有機整體,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課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教師演示“滴水生火”的實驗,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把“水火不相融”與“滴水生火”形成強烈反差,然後提問:俗語說:“水火不相容”,爲什麼剛纔的實驗中卻用水點着了火呢?並告訴學生那是鈉的功勞。使學生迅速進入濃厚的化學氛圍,激發起學習金屬鈉性質的慾望。

(二)、自主實驗,觀察現象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有三個學生分組實驗探究:

1、觀察鈉表面的顏色以及表面顏色的變化。

2、將金屬鈉加熱,觀察實驗現象。

3、將鈉投入水中觀察現象。

同時,爲體現環保意識,將鈉和氯氣的反應用錄像的形式展現。透過這些實驗,由幾位學生敘述實驗現象,並說明原因。其他學生補充。

在此期間,教師適時點拔,學生自學、互學、分析、討論、發言,利用屏幕和板書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小結,使分散的知識條理化,如鈉的物理性質小結,鈉與水反應現象小結。將實驗中的各個結論提取出來,學生感到清晰、明確。

(三)、由表及裏,學以致用

透過學習鈉的化學性質,讓學生分析鈉在反應中的化學價變化,得出鈉在反應中得失電子的情況,進而指出“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之間的關

系。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是結構的具體體現,性質又決定其存在和用途。再由學生透過所學知識和教材分析並總結鈉的存在形式、工業製法和鈉的用途。

(四)突顯重點,突破難點

鈉與水反應是本節重點和難點,需用多種形式、多角度對該反應進行分析。 ①首先是學生親自操作鈉與水在燒杯中的反應,這樣體現實驗真實性,可靠性。使學生在親身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分享和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教師適時提問,說明鈉的性質。在此期間,可用五個字“浮、熔、遊、響、紅”來歸納鈉和水反應的現象。

②其次,在該實驗中可以用滴加了酚酞的溶液變紅來檢驗NaOH,但是不能檢驗另一種產物氫氣,故需將鈉和水的反應進行改進。改進實驗的方法很多,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課堂小結:

佈置作業—下課後小組研究:

(1)鈉爲什麼儲存在煤油中?(2)解釋“滴水生火”的原因。

(3)鈉着火時,應如何滅火?

A、用水撲滅 B、用泡沫滅火器 C、鋪上沙子

板書設計:

金屬鈉的性質

一、鈉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 質軟 熔點低 ρ

二、化學性質

1、與氧氣反應 點燃 常溫:4Na+O2 = 2Na2O 加熱:2Na+O2 === Na2O2

2、與氯氣反應:2Na+Cl2 = 2NaCl

3、與水反應:2Na+2H2O = 2NaOH+H2

水>ρNa>ρ煤油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二單元中的課文《徐悲鴻勵志學畫》。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爲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異成績爲中國人爭光的故事,讚揚了徐悲鴻爲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課文層次清楚,過渡自然,用“更加奮發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等詞句,承上啓下,轉承自然。另外課文首尾呼應,前文寫外國學生因偏見而出言不遜,後文寫那個學生,因徐悲鴻油畫轟動畫界而鞠躬道歉。文章前後對比更鮮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題。這是一篇培養學生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愛國情懷的好文章。

二、說目標

爲了順利完成本課教學,我準備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生字詞的識、寫,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結合本篇課文的內容,針對中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我確定了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徐悲鴻勵志學畫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爲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後爲國爭光。

3、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說教學重難點

其中第二個教學目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有眼不識泰山”的意義,透過探究外國學生前後態度變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鴻的愛國精神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教學分爲以下幾塊:

1、複習匯入,改題設疑。

我先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然後讓學生說說“勵志”的意思。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我估計學生會誤認爲“勵志”就是“立志”。因爲此時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深入理解,若是將正確的解釋硬塞給學生,學生不容易一下子轉過彎來。我準備將錯就錯,將課題改爲《徐悲鴻立志學畫》,在熟知課文內容之後再作打算。

2、圍繞問題,自主探究。

我讓學生圍繞上節課提出的三個問題即“徐悲鴻爲什麼要勵志學畫?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的?他努力的結果如何?”,自主閱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並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交流中碰撞觀點,融合智慧,共同探討解決問題。

3、學習課文,重點探究

首先我提出問題:“徐悲鴻爲什麼要勵志學畫?”然後組織學生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準備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外國學生神態、語言的有關語句“很不禮貌、衝着”“你們中國人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來體會外國學生對徐悲鴻、對中國人的侮辱。隨後品讀描寫徐悲鴻的語句“徐悲鴻被激怒了,……必須用事實讓他們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讓學生換位思考,揣摩徐悲鴻的內心世界,透過交流,學生明白:此時的徐悲鴻已經下定決心刻苦學畫,要爲中國人爭光。最後透過朗讀進一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感知人物形象。

課文的456三個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主要講了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教學這部分時,我主要採用“品味語言、暢談感受、誦讀體會”的教學策略,抓住“每逢節假日、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經常每餐只用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等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從勤奮臨摹、生活清苦兩個方面瞭解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過。同時我還透過問題“是什麼力量支撐着徐悲鴻這樣刻苦學畫呢?”再次體會人物爲國爭光的可貴品質和頑強毅力

課文的78兩個自然段從兩個方面直接或間接來說明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結果。我引導學生從“優異的成績、轟動了巴黎整個畫界”體會徐悲鴻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外國人向徐悲鴻道歉的有關描寫“非常震驚、鞠了一躬、我承認中國人很有才能、我是‘有眼不識泰山’”體會徐悲鴻的成功不僅僅是個人的成功,更是中國的人的成功,並透過前後文前後對比閱讀,體會徐悲鴻透過自己的努力確實爲中國人爭光了。

4、推敲課題,培養語感

學完課文之後,我再讓學生辨別課題“勵志”改爲“立志”是否合適,透過研讀、交流,學生明白了徐悲鴻到法國留學,拜達仰爲師,已經立志成爲一個畫家了,而這不是課文的重點,所以用立志並不恰當。而且“勵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層,含有“下定決心”的意思。對於課題的揣摩,不僅更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5、暢談感受,昇華情感

首先,我簡單介紹了徐悲鴻一生所取得的傑出的藝術成就,並藉助課件,讓學生欣賞他的作品。“面對着取得如此突出成就的畫家,面對着這位爲中國人爭光的畫家,此時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在直觀畫面、暢談感受中,學生完成了對人物豐滿、立體的感知。

隨後,我總結全課:“徐悲鴻的成功得益於他的勵志,得益於他爲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接着,我讓學生誦讀有關愛國、立志、勤奮的名言,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文章的內涵,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6、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爲了鼓勵學生更好多地瞭解人物,透過更多地渠道學習語文,我還佈置實踐性、生活性強的語文作業:登陸有關徐悲鴻的網站,繼續瞭解這位繪畫大師的藝術人生;收集有關名人立志的故事,班隊課開展“名人立志”的故事會。在活動性強的作業中實現着在生活中用語文、學語文的新課標的理念。

板書:

徐悲鴻勵志學畫

勤奮 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