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範文錦集7篇

說課稿1.54W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說課稿範文錦集7篇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諾曼底”號遇難記》是語文A版五年級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講述了“諾曼底”號郵船被一艘裝有螺旋槳推進器的大輪船“瑪麗”號撞破,情況十分危急。在一片混亂中,船長哈爾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於他機智、果斷,結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卻隨着沉船被海水吞沒。哈爾威船長在危難之時,捨己救人、沉着機智、指揮有方的崇高形象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裏。本篇課文有詳有略、詳略分明,運用了大量的人物語言描寫和環境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質。本文講述的故事驚心動魄、感人至深,很受學生的喜歡。

教學目標:

★學會15個生字,理解新詞,繼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課文講述的故事。

★精讀詳寫部分,領悟文章有詳有略,詳略分明的寫法的作用,透過大量的人物語言描寫和環境描寫體會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形象。

★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進行小練筆。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按照事情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敘述的內容,體會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

五年級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經歷,如何引導學生透過體會人物語言和環境描寫來體會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並學會透過朗讀表現出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課前我準備組織學生觀看《冰海沉船》《泰坦尼克號》等影片,感受海上災難的殘酷性,瞭解人們面對災難的不同表現。

本篇課文我準備用兩課時來完成我的教學任務。

一、質疑課題,定標導向

目標是學習的導向,是思維的起點,是教學的指南,它具有導學、導教、導評的功能。有了目標,學生就能直奔教材重點,自主尋找答案。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不但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激發他們主動參與意識。因此,我重視教學目標的制定,作爲實施“自主學習”的一項重要策略,把它作爲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課開始,我是這樣安排的:

1、質疑課題。(出示課題)我們今天學習一篇關於海難的文章。(齊讀課題)能從課題提出幾個問題嗎?(讓學生暢所欲言)

2、定標導向。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稍加整理,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並出示。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能否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否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關鍵在學生是否獨立自主學習。

這是學生按照教師的“自學提示”主動地感知、理解和分析教材的學習活動。獨立自學要有三個保證。一是時間保證。二是參與保證。三是輔導保證。小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必須經歷由扶到放的過程。幫助學生設立自學提示是教師扶的一個重要方面。自學提示,就是教師爲了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自主學習,對自學的範圍、重點和要解決的問題提出要求。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朗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反覆多讀幾遍,努力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自學本課的生字新詞。

(3)邊讀邊思考,在印象深刻的地方進行批註,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讀完想一想:課文按照什麼順序,寫了一件什麼事?試着給課文分段,寫出段意。

2、學生自學,教師巡迴指導。

3、檢查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

(1)把自己學到的生字新詞讀給同桌聽一聽。

(2)在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3)認讀生字詞。(以多種形式,如猜讀,“開火車”讀等)

4、整體感知:說說課文按照什麼順序,寫了一件什麼事?試着給課文分段,寫出段意。

5、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三、合作交流,導學釋疑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學生自學存疑,是思維活動深化的體現,是深入學習的起點。討論交流的合作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將學習的資訊大容量、高頻率地在課內互動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導學”階段就是在學生自學完畢後,教師按照學生自學的實際情況,進行整理歸類,抓住關鍵問題,調整教學方案,有的放矢地進行輔導,引導學生再學習,再認識,從而達到學習目標。

1、梳理學生的問題,提出下一步的學習目標。

2、讓學生帶着問題,再次讀課文。

3、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1)“諾曼底”被撞後,船上的場面怎樣?

(2)哈爾威船長是怎樣做的?

(3)哈爾威船長爲什麼要下達並強調開槍打死那些膽敢衝在女人前面的男人?

(4)船長有沒有逃生的機會?他爲什麼要隨着輪船一起沉沒而不想逃出來呢?

在學生的交流中,教師相機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

(在交流中,適時組織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四、檢測目標,拓展延伸

1、說說哈爾威船長的哪些地方最值得自己欽佩。

2、假如你是被救中的一員,你在哈爾威船長的悼念會上,你會怎麼說?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下來。可以寫哈爾威船長讓自己敬佩之處,也可以談一談自己經歷的精心動魄的一件事,說說當時的感受。

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本課所使用的教材是雲南省實驗教材資訊技術七年級第一冊(零起點)第24課和25課的內容。

從教材的結構上看,本節課的內容一是公式,二是函數,條理清晰,重難點突出;前面是後面內容的基礎,後面又是前面內容的完善和深層次發展,環環緊扣。

從地位上看,公式和函數在本單元中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學生在學習完初識Excel、創建數據表、編輯數據的基礎上來學習公式和函數,學習好公式和函數對今後的數據的排序、篩選圖表呈現關係起到鋪墊的作用提供的數據計算的前期知識。另一方面,對於整個EXCEL的數據處理而言,它又是一個基礎。在實際生活當中有很多運算都可以透過Excel的公式和函數來解決,實用性很強。本次說課學生已經學習了24課Excel公式的基礎上來學習Excel函數。

二、 學情分析

本節課授課的對象爲初中一年級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求知慾強、思維活躍。我校的學生有零起點的和非零起點的學生差異性較大,因此在教學策略上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Excel中數據區域的表示,(2)理解EXCEL中函數

能力目標:(1)掌握常用函數的使用,並能運用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應用能力。

情感目標:(1)讓學生親身體驗EXCEL強大的運算功能,透過系統學習,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求學態度,和不斷探究新知識的慾望。(2)正確合理的安排上網時間。

重點難點:根據教材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爲:Excel中函數的使用;單元格區域、運用公式和函數計算。

四、 教法、學法

1、 教法

爲了達到本節課所制定的教學目標,體現創新教育所提出的“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在教法上以任務作爲驅動,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即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利用計算機處理數據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透過對上節課的知識的複習引出任務,以三個任務貫穿整節課,任務難處由易到難,學生操作由模仿到探究再到自主完成。並以問題貫穿始終,激發學習興趣。

演示講解:教師透過對任務一的講解和演示教會學生插入函數的方法,引導學生透過閱讀軟件的提示來學習未知函數的功能。

歸納總結:由於知識點由設問一個個引出,沒有形成系統,也沒有高度概括,講完函數時都要歸納一下前面的知識點,理清學生思路,形成知識脈絡。

2、 學法

本節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EXCEL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對於EXCEL強大的運算功能已有初步的瞭解,學習興趣也非常濃厚。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在教師的引導下,試着自己去探索,培養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1.觀察、對比、分析法——透過觀察和對比教師操作,從模仿教師操作到掌握函數插入方法,閱讀分析軟件的提示來學習新的函數的功能。

2.探究、討論、合作學習法——在對《任務二》的平均分計算中,讓學生主動探究,發現問題,展開討論,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3.練習法——透過任務一、二、三的計算練習,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

本節課我主要藉助於以下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含廣播教學軟件的多媒體機房一個,多媒體課件一個。

五、教學過程

透過投影展示我們網民的數量和年齡,激發學生興趣。給出結論青少年佔了網民數量的絕大部分。下發任務一,透過複習自動填充柄和單元格地址的知識引出任務。教師講解演示插入函數的方法,引導學生透過閱讀軟件的提示來熟悉函數的功能。學生透過模仿教師的操作來完成任務一,體驗函數的快捷和強大的功能。

在學生體驗的函數快捷和方便之後,趁熱打鐵下發任務二,建構主義認爲,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在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而不僅僅是聆聽教師的介紹和講解。學生自主探究平均值函數的使用,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透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來完成。在任務二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透過廣播集中講解。

接下來根據實際的要求,數據表有所改變,下發綜合任務,綜合任務要求所有同學需要利用公式完成最大值、最小值和總上網時間的計算,思考評上網時間除了利用平均值函數計算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計算?本任務及照顧到了所有學生最基礎的操作,也照顧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的拓展訓練。

六、說課總結

1.爲學生創設了一個有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進行學習,活躍了身心。

2.依據教材,又對教材進行了高度概括與提煉,內容精簡,以點帶面,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全過程以“任務”驅動,以問題貫穿始終,以討論、探究、練習等多種形式,觸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成爲課堂的主體,充分體現了創新教育的開放性和探索性。在任務的設定上由易到難,從任務的知識點設定上即有廣度也有深度。任務貼近生活,增強了學生運用資訊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培養了學生資訊意識和資訊素養。

說課稿 篇3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面試初中數學的6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用列舉法求概率》。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用列舉法求概率》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五章第2節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從生活中常見的隨機事件出發,引導學生採用直接列舉法,列表列舉法,樹狀圖列舉法求概率。本節是在學生學習了隨機事件,概率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同時,學習了本節課的內容,又爲後續繼續學習用頻率估計概率打下基礎。因此具有承上啓下的過度作用。

在理解教材地位與作用的基礎上,結合新課程標準,特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掌握用直接列舉、列表法和樹狀列舉三種求概率的方法,能夠靈活運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三種方法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根據教學三維目標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爲:學生掌握用直接列舉、列表法和樹狀列舉三種求概率的方法,能夠靈活運用,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本節課的難點爲:學生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運用列舉法求概率

 二、說學情

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對於把握和處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接下來我來說一下學情。九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新知識接受的也較快。從知識層面,學生已經學習了隨機事件,概率,但是要具體到求概率,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因此,我會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

三、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引導設問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說學法

教法爲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因此,本節課的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爲主要學習方式。學生透過對新知的自主探究,促使學生更深入地去學習數學,樂於探究數學。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教材及學生特點,爲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參與知識的過程,我將從五個環節展開我的教學。

1、遊戲匯入

在上課伊始,我詢問學生是否願意玩一個遊戲,並拿出兩枚一元硬幣,提出遊戲規則:兩枚硬幣向空中拋擲,如果落地後一正一反,則老師贏;如果落地後兩面一樣,則學生贏。此時提出問題:你們覺得這個遊戲公平嗎?引導學生髮現需要求出這兩個事件的概率,透過比較概率的大小決定遊戲是否公平,我會繼續追問:你能求出概率嗎?我也會順勢匯入課題——用列舉法求概率。

這樣的匯入採用遊戲的方法,一方面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於生活,另一方面也爲接下來的探究做好了鋪墊。

2、探究新知

活動一:運用直接列舉法求概率

學生產生探究慾望以後,我會引導學生探究兩枚硬幣拋出落地後可能出現的情況,學生不難發現可能會出現4種情況: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對於學生的發現,我會進行表揚。並會提醒學生:這4種情況出現的概率相等,都是1/4。接着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求出以下事件的概率:(1)兩枚兩面一樣;(2)一枚硬幣正面朝上,一枚硬幣反面朝上。在小組合作的同時,我會進行巡視指導,之後請小組代表回答。預設學生髮現兩面一樣的情況有兩種;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的情況也有兩種。所以概率都是1/2,從而發現老師贏和學生贏的概率是相同的,比賽公平。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引導學生回顧求概率的過程,並給出定義:上述這種列舉法我們稱爲直接列舉法,即把事件可能出現的結果一一列出。

此時,我會提出問題:“同時拋出兩枚硬幣”和“先後兩次拋出同一枚硬幣”的結果是一樣的嗎?引導學生髮現結果都是4種情況,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的隨機事件同時發生”與“一個隨機事件先後兩次發生”的結果是一樣的。

活動二:用類表發法求概率

接着,我會大屏幕出示例題2,同時投擲兩個骰子,求出3個事件的概率。因爲骰子點數有6個,學生會發現用直接列舉法會比較麻煩,我會引導學生採用列表法進行。我會在大屏幕出示表格,並舉例表格的具體填寫方法,指導學生完善表格。完成表格後,我會引導學生觀察表格,發現36種情況。進一步講解這36種情況出現的概率相等,都是1/36。

接下來,我繼續讓學生和同伴之間進行交流,求出三個事件的概率。預設學生能夠發現:

(1)點數相同有6種情況,P(A)=,(2)點數和是9的有4種情況,P(B)=。而對於最後事件的概率,可能得到錯誤答案:至少有一枚骰子的點數爲2的有10種,P(C)=。對於學生出現的問題,我會再次帶領學生觀察大屏幕表格,啓發學生找到正確結果:P(C)=,並給出新的定義:透過列表的方式求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在此基礎上,提出思考:“同時擲兩枚質地均勻的骰子”與“把一枚骰子投兩次”,得到的結果有變化嗎?爲什麼?學生透過探究得出兩次的結果是一樣的,都是36種情況。我也會進行再次講解:在隨機事件中“同時”與“先後”的關係:“兩個相同的隨機事件同時發生”與“一個隨機事件先後兩次發生”的結果相同。

至此,重點得以突出,難點得以突破,在新授過程中,透過兩個活動的層層遞進,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3、鞏固練習

爲了更好的幫助學生應用新知,我會帶領學生完成課本的練習題,讓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後全班覈對答案,對於學生的錯誤及時的訂正,並提醒學生做題要更加細緻。

4、課堂小結

在本環節,我會提問學生: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認爲自己表現怎樣?根據學生的回答,我也會總結完善,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5、佈置作業

最後是佈置作業環節,我會讓學生完成課後習題1,2題,學有餘力的同學完成大屏幕上的選做題。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六、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現在呈現在黑板上的就是我的板書。這樣的板書一目瞭然,突出本節課重點。

結束語: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考官的耐心聆聽!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茉莉花》是人教課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花的旋律》中的一課,這是一節以唱歌爲主的綜合課。教材選用的是流行於江浙地區的江蘇民歌《茉莉花》。歌曲爲4/4拍,曲調優美、抒情。歌詞樸實,結構爲單樂段的分節歌,共四句,但第三句和第四句聯繫緊密,一氣呵成,表達了賞花人對花的讚美。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透過對這首歌的學習,培養學生對民族歌曲的熱愛,瞭解什麼是民歌。

2、指導學生用優美、抒情的歌聲演唱《茉莉花》,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

3、在教學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使學生了解民歌是我們的民族文化遺產。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學唱歌曲《茉莉花》,在教學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本課的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並編排簡單的舞蹈。

四、說教法、學法

結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審美教育爲核心,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在教學中,主要運用聽唱法、討論法、欣賞法、拓展延伸等教學方法,使學生透過整體感知、討論、小組合作、模仿等方法,透過聽花、看花、唱花、循序漸進了解茉莉花,感受茉莉花,表現茉莉花,用畫旋律線的方法感受歌曲的風格,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並從中瞭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第二條本法所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爲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五、說課前準備

我準備了電子琴、歌詞單、音樂課件等。

六、說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採用師生問好歌

2、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開始,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觀看視頻圖片茉莉花,聽歌曲《茉莉花》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啓發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興趣,去學唱《茉莉花》這首歌,並從中去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從而引入本課教學。

3、學唱歌曲

首先是教師範唱,學生讀歌詞。本環節從聽入手,在聽的基礎上進行歌曲的學習。我採取聽唱法,學生跟教師學唱歌譜、歌詞,讓學生邊畫節拍,再邊聽邊唱,感受歌曲的旋律與情緒,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這樣透過聽唱法,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了他們的個性與能力,培養師生的合作意識,也充分體現了師生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4、小組合作、表現歌曲

在學生學會了歌曲後,我又提出了新的問題:歌曲爲我們展現了嬌小玲瓏、芳香四溢的茉莉花,當你面對這樣美麗的花朵的時候,你們能用優美的舞姿來表演嗎?並讓學生小組討論設計。在這一環節裏是透過引導學生對歌詞的理解,來體會這首歌的演唱風格。這樣,透過小組討論、舞蹈展示等形式,既面向了全體學生,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分析表達能力。

5、音樂與相關文化

本環節體現了音樂與文化的結合。讓學生欣賞陝西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以及美國的薩克斯管演奏家肯。G演奏的《茉莉花》,從而補充、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不同地域文化、方言的差異,從而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

6、全班合作。

學生使用樂器沙錘、響鈴、雙響筒等邊做律動邊演唱。

7、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納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新編入小學教材的內容,安排在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習了百分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主要內容是透過納稅的意義、常見稅種和應納稅額等知識的教學,使學生掌握有關納稅的一些知識,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納稅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必須瞭解和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社會知識,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所以本節課的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這也是把納稅知識編入小學教材的重要原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納稅的意義和應納稅額的正確計算。難點:理解稅種。

二、說學生

1、知識基礎。①剛學過的百分數知識.學生總體上掌握得較好,較牢,計算應納稅額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所以應納稅額的計算學生較容易接受。②學生對納稅知識瞭解非常少,應做好課前準備。

2、心理、能力基礎。本班學生總體上心理素質偏弱,實踐能力較低,以個人開展各種活動有些困難,我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探索、討論、實踐。

三、說目標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和新課改的有關精神,透過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達到以下幾點目標:

1、使學生明確納稅的意義、理解應納稅額、稅率的含義,瞭解常見稅種。

2、能運用百分數的知識正確地計算應納稅額。

3、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實聯繫,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說思路

1、課前準備

2、課時探索:情境引入→新授→鞏固練習→反思體驗→佈置作業。

3、課後實踐

五、說教學

(一)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稅種的調查,初步瞭解它們的含義,將有關數據記錄下來。這不僅爲學習新課做好知識上的準備、更爲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二)情境引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要結合教例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問題學習情境。認知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疑產生於一定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重要載體。所以我創設這樣的情境;(屏幕顯示)一天,校門口開店鋪的黃大媽到辦稅廳納稅,路上遇見小劉。

小劉:黃大媽、你去哪兒?

黃大媽:上辦稅廳納稅。

小劉:哪有主動納稅的,傻瓜!

黃大媽: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眼睛和眼鏡》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第四節的內容,主要包括眼睛的構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調節作用、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及其矯正等內容。它是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涉及透鏡的初步知識、照相機成像原理、凸透鏡成像規律等物理知識,還涉及生物學科知識。

這節教材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發展的理念。

2、教學目標與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瞭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瞭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二)過程和方法

透過模擬眼睛成像活動,經歷、體驗和領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透過比較實驗,領會近視的成因。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的意識。

透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3、教學重難點

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應用的物理知識比較多,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必須瞭解眼睛成像原理和調節作用,以及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所以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重點:眼睛成像原理和調節作用、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

難點:眼睛調節作用、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

4、教具和學具

教具:多媒體

學具:光具座、光屏、蠟燭、白紙、焦距不同的三個凸透鏡。

二、教學方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因此,我在教法上採用啓發式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法、直觀教學法、對比實驗探究法、歸納法、觀察法,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以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透過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尋找教與學的切入點,把方法的獲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

三、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提出研究課題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計劃創設兩種情景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情景一、請大家閉上眼睛,問剛纔老師在幹什麼?情景二、請戴眼鏡的同學取下眼鏡,告訴大家他的感受。根據情景請同學們提出一個與眼睛有關的問題。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選擇“眼睛怎樣看件物體?眼睛是怎樣近視的?怎樣矯正?”等問題作爲今天的主題,其它問題給以鼓勵。透過以上活動,不僅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而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爲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2、新課教學

根據教材安排,本節課分五大部分進行:眼球的構造;眼睛看物原理;近視眼的成因及其矯正;遠視眼的成因及其矯正;介紹有關眼保健知識,進行用眼衛生教育。眼睛看物原理、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所以我重點把這兩部分的教學設計進行詳細闡述。從人文關懷的角度看,現在學生的近視率越來越高,保護我們的眼睛已經刻不容緩,所以也應該把介紹有關眼保健知識,進行用眼衛生教育作爲本節課的重點。

(一)眼球的構造

由於學生生物課上已經瞭解了本部分知識,眼球的構造也比較簡單,在此不多加敘述。

(二)眼睛看物原理

眼睛看物原理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而且還是學習近視眼、遠視眼的矯正的基礎。所以我計劃先引導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知識:凸透鏡中間越厚,對光線的偏折能力越強,會聚能力越強;在透鏡位置不變時,光源的位置發生改變,像的位置也發生改變。

進而提出問題:當我們看遠近不同的物體時,我們的眼球和視網膜能不能前後移動?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人眼睛如何看到遠近不同的物體?

爲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眼睛的調節作用,我在課堂上設計用動畫模擬眼睛看遠近物體的原理來進行教學。

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共同歸納總結:看遠處物體時:睫狀體放鬆,晶狀體較薄,焦距較長,遠處物體射來的光剛好會聚在視網膜上,人便能看清楚遠處的物體;看近處物體時:睫狀體收縮,晶狀體較厚,焦距較短,近處物體射來的光又會聚在視網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處的物體。請同學們先看自己的手紋,然後眺望遠方,親自感受眼睛是怎樣調節的。

透過以上活動,學生經歷、體驗、領悟眼睛成像的原理,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突破重難點。

本節課的第二個重點內容是: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下面我談談我的設計思路。

(三)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對比探究)

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應用到的物理知識也比較多,所以採用對比實驗探究法、觀察法、歸納法,使學生經歷、領會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體現新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發展理念。具體我是這樣設計的:

(1)提出問題,做出猜想。

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回答“什麼是近視眼?近視眼的成因是什麼?”教師也可以提示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近視眼患者的眼球有向外凸、眼底向內凹的趨勢。從而提出問題:遠處物體射來的光經過近視眼成一個什麼樣的像?學生猜想,進行下面的環節。

(2)設計進行試驗。

探究實驗,強調學生的地位和主動性,並不是放鬆對學生的要求,所以教師應該是探究活動過程的引導者與組織者。由於“探究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這個實驗不是課本中現成的,需要學生在已知知識的基礎上將知識轉化遷移來進行。所以我計劃引導學生根據近視眼眼球的特點設計實驗來驗證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學生根據近視眼的特點選擇10釐米的凸透鏡做爲正常眼,5釐米的凸透鏡做爲近視眼。先使蠟燭透過10釐米的凸透鏡呈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在光屏上,保持光屏、蠟燭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把10釐米的凸透鏡換成5釐米的凸透鏡,觀察光屏上成像情況,而後移動白紙找這一次燭焰清晰的像,比較白紙和光屏的位置,得出結論。在5釐米凸透鏡前加一個學生戴的凹透鏡或者凸透鏡,觀察哪種透鏡能使像呈在視網膜上。

(3)分析與論證

讓學生根據觀察的實驗現象,在小組內進行討論、總結規律,教師深入到小組中參與學生的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幫助學生進行總結。

(4)交流與評估

科學探究的評估可能並不影響對探究結論的得出,但對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進行評估和反思,能及時發現、改正錯誤和疏漏。所以我設計了交流與評估環節。學生討論後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光的折射規律。多媒體演示近視眼是由於晶狀體變厚,使光線在視網膜前發生會聚。戴凹透鏡矯正,因爲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由於是讓學生體會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所以教師儘量不要與學生爭搶地位,精講注意事項後,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實驗,自己去實驗中探索,獲取新知識,吸收營養,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探索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觀察能力,總之,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能行。

(四)遠視眼的成因和矯正

學生已經探究出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遠視眼的成因和矯正,嘗試由已知知識推測未知知識,然後讀課文證明自己的推測正確,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它和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程序相似,在此不多闡述。

爲了更好的突破重難點,我把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與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放到同一張幻燈片上,讓學生對比理解,加深記憶。

(五)介紹有關眼保健知識,進行用眼衛生教育。

隨着科技的進步,家用電器的增多,人們飲食結構的不均衡,學生課業負擔加重,導致學生近視率逐年上升,所以引導學生注意用眼衛生,提高眼保健意識就顯得尤爲重要。我是這樣設計的:

先現場調查班裏近視學生的人數,再出示我的調查表,激起學生保護眼睛的慾望,學生討論總結保護眼睛的措施。給學生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小結並板書

學生小組討論今天的收穫,透過合作學習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的不足,透過學生之間的互動,知識技能互補,達到兵教兵,兵帶兵的目的。也可以很好的避免課堂教學過於沉悶的,同時也可以使教師有時間解決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小組彙報時教師板書今天的收穫。板書如下:

眼睛和眼鏡

1、眼球的結構。

2、眼睛看物的原理。

3、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

4、遠視眼的成因和矯正。

5、探究無止境

教師可以適當介紹恐高症和患近視眼的人老了,他很可能既是近視眼,又是老花眼。戴上邊是凹透鏡下邊是凸透鏡的鏡片。介紹激光治療近視的原理。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求知慾望,激起學生保護眼睛的慾望。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發展理念。

1、作業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設計如下作業:

(1)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的三道題。並根據科學世界的知識測一測爺爺奶奶老花鏡的焦距,計算度數。

(2)你還想知道什麼?

這樣的課後學習,把過去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轉向讓學生經歷知識探索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總之,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自主學習,投入到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去,嘗試發現問題的方法,領悟解決問題的途徑,體味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本節課設計的主題;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敢於創新是本節課學生活動的行動指南。

說課稿 篇7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70頁例3。

二、教學目標

1、學會用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能夠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學會用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活動設計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學課堂。在學習新知識前,我們先來複習上節課的內容。

1、回顧求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請你找出下列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6和92和148和9

第一組:找6和9的最小公倍數,可以先寫出9的倍數,再從中圈出6的倍數,其中從小到大第一個圈出的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第二組:因爲14是2的倍數,所以14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第三組:因爲8和9只有公因數1,所以兩個數的積72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2、教學例3。

這節課,我們一起利用求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王叔叔在裝修房子時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請你認真讀一讀,題目中有哪些重要的數學資訊呢?(出示例3)

閱讀與理解:王叔叔裝修牆面用的牆磚是一個長3分米,寬2分米的長方形,要用許多塊這樣的長方形牆磚鋪成一個正方形,而且牆磚必須用整塊的,王叔叔想讓我們幫着找一找,拼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分米?其中最小是多少分米呢?可以怎麼拼呢,一起試一試。

分析與解答:橫着鋪兩塊,我們先鋪一行,鋪成的圖形顯然不是正方形,再鋪一行,也不是正方形,那麼鋪三行呢?鋪成的圖形是正方形嗎?我們一起算一算,橫着鋪兩塊,它的長就是2個3,6分米,鋪了這樣的三行,豎着看就有3個2,它的長度也是6分米,不錯,我們鋪成了一個邊長是6分米的正方形。

那麼橫着鋪3塊可以嗎?再一起試一試,橫着鋪3塊,它的長是9分米,鋪兩行寬是4分米,鋪三行是6分米,鋪四行是8分米,如果鋪五行就是10分米,因爲牆磚必須是整塊的,所以不能鋪成9分米的長度,也就不能鋪成一個正方形。

我們還可以這麼拼,橫着鋪4塊,鋪一行、鋪兩行,顯然都不是正方形,大家想一想,鋪幾行才能鋪成一個正方形呢?有同學說可以鋪6行,大家一起算一算,鋪6行是不是正方形?橫着鋪4塊,長就是4個3,12分米,鋪這樣的6行,就有6個2,也是12分米,真好,我們又鋪成了一個邊長是12分米的正方形。

透過鋪一鋪,算一算,我們鋪成了一個邊長是6分米的正方形,我們也鋪成了一個邊長是12分米的正方形,相信同學們還能鋪成其他很多不同的正方形,那麼爲什麼橫着鋪2塊和4塊,都能鋪成正方形,而橫着鋪3塊卻不能鋪成正方形呢?請你仔細觀察,試着找一找,鋪成的正方形的邊長與長方形牆磚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橫着鋪兩塊的時候,長是6分米,有2個3,我們也可以說6是3的倍數,像這樣鋪3行,就是6分米,有3個2,6也是2的倍數,鋪出的正方形邊長6分米既是3的倍數,又是2的倍數,也就是它們的公倍數。同樣,12分米既是2的倍數,也是3的倍數,也就是2和3的公倍數,所以它們能鋪成正方形。那麼,是不是邊長是2和3的公倍數就能鋪成正方形,如果不是它們的公倍數就不能鋪成正方形了呢?

我們一起看看,橫着鋪3塊牆磚時的情況。橫着鋪3塊,長9分米,是3的倍數,但不是2的倍數,所以另一條邊不可能鋪出9分米。因爲9不是2和3的公倍數,所以不能鋪成正方形。

看來只要鋪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是2和3的公倍數,也就是鋪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是長方形牆磚長與寬的公倍數的時候,就一定能鋪成正方形。

2和3的公倍數有6、12、18……所以鋪成的正方形的邊長可以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還有很多不同邊長的正方形,其中最小公倍數6分米,就是鋪成的正方形的最小邊長。

回顧與反思:回憶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把用整塊的長方形牆磚鋪成正方形的問題轉化成求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數學問題,同學們,你們掌握了嗎?

3、實際應用(練習十七5—12題、生活中的數學)

【P71—6】請你認真讀一讀,題目中有哪些重要的數學資訊呢?李阿姨要給花澆水,月季每4天澆一次,君子蘭每6天澆一次。李阿姨5月1日給月季和君子蘭同時澆了水,她想讓大家幫忙算一算,下一次再給這兩種花同時澆水應是5月幾日?同學們一定想到了,4和6的公倍數是同時澆花的間隔天數,因爲是求“下一次同時澆花”,所以要取最小的間隔天數,也就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數。4和6的最小公倍數是12,所以下一次同時給兩種花澆水應是5月13日。

【P71—7】請大家先讀題,找出重要的數學資訊。好,我們一起來看,這些學生可以分成6人一組,也可以分成9人一組,都正好分完。說明這些學生的總人數是6和9的公倍數。又已知總人數在40以內,所以是求40以內6和9的公倍數。40以內6和9的公倍數有18、36,所以這些學生的總人數可能是18人,可能是36人。

【P72—10】接着請大家把教材翻到72頁看第10題,自己先嚐試獨立完成,看看大家能不能將這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相信大家一定做出來了。每隔幾分鐘發車即每過幾分鐘發車,3路車每過6分鐘發一次車,5路車每過8分鐘發一次車,在它們同時發車後,第二次同時發車過的分鐘數就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數。因爲6和8的最小公倍數是24,所以兩路公共汽車過24分鐘第二次同時發車。

【P72—11】請大家認真讀題,解答出第1個數學問題後,再嘗試提出其他數學問題並解答。我們一起來看,爸爸跑一圈用3分鐘,媽媽跑一圈用4分鐘,女孩跑一圈用6分鐘。如果爸爸媽媽同時起跑,至少多少分鐘後兩人在起點再次相遇,這裏的“至少”就是取最小的間隔時間,也就是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數,3和4的最小公倍數是12,所以爸爸媽媽至少12分鐘後在起點再次相遇。此時,爸爸跑了12÷3=4圈,媽媽跑了12÷4=3圈。根據題意,我們還可以提出爸爸和女孩,媽媽和女孩以及三人同時起跑,至少多少分鐘再在起點相遇,此時分別跑了多少圈。請你檢查一下,自己做對了嗎?

【P72—12】第12題是一道帶*號的選做題,讓我們一起挑戰一下吧!36可能是哪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請你先試着找一找,看看你能找出幾組。

我們知道當兩數成倍數關係時,較大的數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所以任意一個36的因數,除36以外,與36組合,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都是36。我們先寫出36的所有因數,即1、2、3、4、6、9、12、18、36。去掉36,其他因數與36組合,可以得到8組。此外,兩個數不成倍數關係的還有4組,分別是4和9,4和18,9和12,12和18。

【生活中的數學】我們一起看“生活中的數學”,用洗衣液手洗衣物時,一盆5升3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可以加入《最小公倍數例3》教學設計瓶蓋20毫升的洗衣液調勻。相機可以用《最小公倍數例3》教學設計秒的快門速度曝光,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了粗細只有頭髮絲的《最小公倍數例3》教學設計的太陽能電池。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課後,同學們可以繼續尋找生活中與分數有關的例子,還可以尋找生活中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實際應用。

4、課後作業:71頁第5題、第8題,72頁第9題。

這節課就上到這裏,同學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