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彙總七篇

說課稿2.08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說課稿彙總七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探究軟件的裝配》

《探究軟件的裝配》是泰山出版社,山東省初級中學資訊技術第一單元第二個微項目的教學內容。在我們所處的資訊時代,裝配軟件已成爲人們學習和工作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而要正確裝載軟件並非易事,本節是全書的重點內容,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關鍵一節。

本次授課的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大多數在小學的時候學習過《資訊技術基礎》,具有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本節的前一個微項目已經接觸過計算機組成的相關知識,爲本節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同學們對本節課的學習應該比較輕鬆。

基於以上認識,結合課程標準,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爲:1.掌握虛擬內存的設定以及軟件的安裝與卸載的方法;2.透過交流合作,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讓同學們感受軟件帶來的便捷,激發學生對資訊技術學習的熱情。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是:虛擬內存的設定以及軟件的安裝與卸載方法。

爲了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講授法、啓發誘導法、小組討論法,始終把啓發誘導法與小組討論法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的在課堂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透過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師生的互動。

對於學生的學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習資訊技術課程的重要方法,勇於思考、善於動手、合理的利用網絡也是學習本節課的必備條件。

合理的安排教學過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本節課的教學我以新課程標準爲指導,以啓發誘導、分組討論爲手段,針對七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把教學過程安排如下:

第一,案例匯入,激發興趣。本節課我將採用案例的匯入方式,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案例設定爲:我想安裝CF遊戲,怎麼安裝呢?在玩CF時經常遇到卡機的現象怎麼辦呢?如果遊戲沒法執行怎樣把它卸載呢?精彩的內容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及時的課堂問題不但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第二,剖析案例,探索方法。根據案例以及同學們的回答,我將引導學生一起探索如何安裝軟件,如何卸載軟件,這個環節主要是培養同學們的探索能力。

第三,圍繞問題,展開討論。上面已經探索了軟件的安裝與卸載方法,那麼安裝好軟件遇到卡機現象如何解決呢?我將透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同學們自己組成小組,積極討論,形成結果。在這個環節中如果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那麼討論很難進行,所以老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熱情,學生才能積極搜尋大腦中的知識,將學習拉近生活,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與團隊合作意識。

第四,總結問題,加深理解。對同學討論的結果分析,總結,提升。同時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回顧過程將透過板書知識框架的形式呈現。

第五, 安排實踐,課後鞏固。給同學們安排的課後實踐作業是:卸載電腦中的office20xx,下載並安裝office20xx。

圍繞新課程標準,回顧本次課教學,我有以下感受,現代社會提出了一個新的關於人的概念:新型人才,而評價新型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是計算機的使用能力,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學會軟件的裝配以及虛擬內存的設定。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淺顯的認識,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授課內容是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Module3unit1Willyoutakeyourkite?本單元圍繞打算去野餐展開會話及教學活動。本節課是本單元的其中一個重點,主要是讓學生學會運用將來時描述自己的計劃。在綜合操練、益智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綜合素質能力。

2、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掌握pi icSatuedaySundaywhybecauseso等單詞

(2)能力靈活運用句型:Willyoutakeyou---tomorrow?Yes,Iwill./No,Iwon’t.

Iwilltake---.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

德育目標:鍛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其思考的意識和計劃意識。

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教務於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主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方法發展能力,透過思考,將有關知識重新提煉總結。一個有經驗的教師應當把他的成功看作在於他使學生透過教學以後能獨立地依靠自己的力量邁開自己的步伐。只管自己怎樣教、不問學生怎樣學的教師不是一個稱職的教師。因爲他的教學不可能培養出有獨立能力的學生。因此,基於以上觀點結合新課標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者統一的要求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爲:透過情境,引出主題內容,透過物品展開訓練,讓學生自己感受英語的意思,並且還有獎品,激發學生開口的慾望。

3、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習單詞:pi ic句型:Willyoutakeyou---tomorrow?Yes,Iwill./No,Iwon’t.

Iwilltake---.

難點:新單詞相關語句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確立重點與難點的依據: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及英語教學的目的和作用。

二、教材處理: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但它不是教學的產物,作爲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科學的處理。我在處理這個單元教材時本着兩個目標:第一是立足教材拓展教學空間注意線索清晰,使教材知識系統化;第二符合普遍認識規律,方便學生記憶,貼近現實,能使學生應用於生活。

三、說教法:

透過任務教學,它是現在廣泛提倡的英語教學法之一,透過給學生一項確定的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口、眼、嘴、大腦,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使他們感到學習英語的真實性。這種辦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學內容上,從而感知並理解好所學內容;身心體驗法;實際應用法,開展以學生爲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讓學生透過觀察老師的肢體演示明白理解新單詞,新句型的含義,初步接觸與之相關的語句,在做任務、遊戲競爭、自編相關對話中深化內容,拓展應用餘地,豐富知識技能。

四、教學手段:

利用實物幫助學生理解,利用實物展開口語對話,利用真實情境引出新內容。

五、教學程序:

1、複習舊課(4-6分鐘)

首先是唱英語兒歌,複習一週七天。然後用遊戲,檢查學生對這七天的掌握程度。

2、巧設情景,引入新課學習新課(15-25分)

教師非常高興,因爲明天有一個野餐,拿出準備好的包和風箏。引出句型Iwilltake---.讓學生猜明天我將要帶什麼?(包裏面的物品,有餅乾,水果,蛋糕,------猜對了就分給他一些。)教師忽然提出問題:whatdayistoday?得知後很傷心,抱怨自己記性不好。引出sam也犯了個錯誤,咱們一起看一下。

3.能力訓練(9-12分鐘)

兒童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根據這些身心特徵,爲了配合鞏固學習,我設計了三個競爭環節。

第一輪競賽環節:分角色讀課文,男女生分,同桌,同學競爭對峙,透過這個環節即鍛鍊學生的語言能力更培養了其思考的意識和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第二輪競賽環節爲小組表演,給給學生戴上頭飾表演故事中的人物。可以自己根據實際替換故事中的內容,評出最佳表演獎,最有創意獎,並給予獎勵。這樣給予了學生大量的練習空間,同學們都想獲獎,課堂的氣氛就會異常的熱烈。

第三輪競賽環節要求學生在紙上畫一些自己經常在野餐時帶的物品,讓同桌猜,看誰能難倒同桌,難倒全班同學和老師。

6、佈置作業(2分鐘)

展示板書

本課以素質教育爲目的,結合教材重點、難點及英語學科特點,利用情境教學,從視、聽、說等方面使學生得到鍛鍊,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達到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由於缺少經驗,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足,敬請各位老師不吝賜教。

說課稿 篇3

《跟蹤颱風的衛星》是小學語文國標本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童話,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了第三代氣象衛星緊緊地跟蹤,監視颱風的動向,爲人類預防颱風襲擊減少損失作出了貢獻,從而形象地向小讀者展現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本文情節生動,語言活潑、讀來情緒盎然,引人入勝,在形象的童話情境中傳播了科學知識,是加強語言訓練激發科學興趣的好教材。對於颱風和衛星孩子們離孩子的實際生活比較遠,在理解課文內容上有一定的難度。根據新課標對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語。理解他們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第三代氣象衛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長大用科學爲人類爲社會造福的志向趣。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爲了突破重難點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氣象衛星和颱風的資料。爲上好課做準備。

我預設用2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用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上課伊始,我板書跟蹤正音,體會讀好這個詞,(沒有感覺的可以演一演)今天我們只是誰跟蹤誰呀?板書颱風——衛星讀好課題,颱風和衛星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二、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第二個環節,自讀課文。在這個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要求做到1、劃出文中的生字新詞。2、標好自然段3、讀熟課文。在檢查自讀情況的時候,注意指導學生讀好後鼻音:盯、瘋。前鼻音:監、懶。翹舌音:嘲、設。

三、在檢查朗讀情況的過程中,質疑討論掃除字詞障礙讀通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內容。最後讓學生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習字冊2、讀課文

下面我說說第二課時的設想,

我將安排複習匯入、品讀感悟、拓展延伸這三個環節以期達到讓孩子瞭解第三代氣象衛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能夠生從小愛科學長大用科學爲人類、爲社會造福的志趣。

一、複習匯入

上課伊始我出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認讀,然後回顧課文的內容。

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我認爲課文的3-7自然段是重點,我以“衛星是怎樣跟蹤颱風的”問題爲切入口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我要求學生讀讀課文在文中圈圈畫畫,找出相關的詞句,進行討論。

我進行這樣的預設;

第一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讓他們對文字更多的瞭解。

第二步,學生找出有關衛星跟蹤颱風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抓住“緊緊、時刻”(板書)這些詞,體會衛星是這樣跟蹤颱風的。

第三步,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句中表現出的颱風和衛星的性格脾氣。大聲嚷、狂怒地嚷、狂暴、猛撲、暴跳如雷、瘋狂、泄氣(板書),從這些詞語你看出了什麼?

笑了笑、偏偏、沒門、嘲笑、自豪(板書)從這些詞你看出什麼呢?

第三步、在反覆品味詞句的基礎上聯繫感情朗讀,感受颱風的狂暴自傲,衛星的堅定自信。

第四步、分角色朗讀。注意讀的時候加上合適的神態、動作。體會兩人不同的個性。

第五步、體會衛星爲什麼自豪?理解談笑風生,人們爲什麼會談笑風生,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第六步、除了這些再讓學生找找可以感受到颱風和衛星不同的地方。以此感受颱風雖大卻外強中乾,衛星雖小卻威力無比。(比如文中寫颱風的大,衛星的小)

最後一段講臺風和衛星較量的結果,在整篇課文中有點睛之妙,我預設這樣教學

1、讀這一段,充分地瞭解文字。

2、引導學生抓住泄氣、懶洋洋體會颱風失敗後的垂頭喪氣,感情朗讀。

3、抓住迅速轉身、又緊緊地跟蹤體會衛星堅定不驕傲。

4、整體再讀,回顧全文,充分感受新科技的力量,人類只要發展科學技術,就能逐步地戰勝大自然帶給人類的災害。

5、佈置作業:1、朗讀課文

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

你還想知道哪些人造衛星?請課後收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再把結果跟同學們交流交流。

板書:跟蹤颱風的衛星

(緊緊、時刻)外強中乾堅定自信

說課稿 篇4

機電組:王海紅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 “螺 紋”,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教學效果這五個方面來說明這堂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螺紋這節內容是選自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國職業教育教材《機械基礎》第二章“螺旋傳動”的第一節。第二章對螺旋傳動作了詳細地介紹,是學生提高識對傳動理解能力的重要章節,全面地掌握這一節對以後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螺紋這一節是一個基礎內容,主要學習螺紋的基本要素和表達方法,讓學生更全面地瞭解螺紋這類零件。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帶傳動等內容 ,這爲以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及教學大綱的要求,螺紋這節內容可分三節課,本次課是第一節課,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明確螺紋的形成過程,瞭解螺紋的加工法;②理解螺紋五要素的含義。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運用所學知識於生產實際的能力;

3. 德育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機械基礎課的濃厚興趣,增加其求知慾,培養專業興趣。

(三)、教學重點

在全面分析了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螺紋五要素的含義

難點:螺距和導程的區別和聯繫。

二、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爲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本着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採取了以下教學方法來展現既獲取理論知識又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1.多媒體教學法:使教學更直觀,清晰,明瞭。

2.分析講解法:詳細介紹螺紋的形成和螺紋五要素的含義,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

3.圖示對比法:透過對比將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便於學生理解接受。

4.提問引導法:採用啓發式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5.實物教學法:結合實物,創設教學情境,從物到圖,從圖到物,加深學生對所學新

知識的掌握能力。

1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學生是機電專業一年級的新生,學生認識螺紋,對螺栓、螺母等零件也有所瞭解,但對螺紋零件的表達方法和各種參數還不瞭解,而且從學生已經學完的學習情況來看,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個別學生前面基礎知識學得不夠紮實,許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純理論的知識講解還不能讓這些學生真正地認識到學習這門基礎課程對後續學習專業技能的重要意義。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學習興趣高。

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授課過程中以實例爲主,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要求學生多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從而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2、學習方法:

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分析歸納法

四、說教學過程:

1、 匯入新課:(用實物匯入:2—3分鐘)

匯入方式:用零件實物:在各種機器設備中,經常會看到一些螺栓、螺母、螺釘等零件,用它們就可以把兩個零件連接和固定在一起。

提出問題:螺紋零件是如何完成連接和固定工作的呢?

分析解答:這些零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在零件的表面上都切制有螺紋。

引出本節:爲了更好地掌握這類螺紋零件的畫法和特點,瞭解它們的連接原理,我們來學習有關螺紋的一些基礎知識。

以創立問題情景,激發思維,促使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2、 講授新課:(35分鐘)

講授內容:螺紋的形成、加工方法和螺紋的五要素

(1)展示第一組圖片:

演示螺紋的形成和加工過程,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螺紋零件的內、外螺紋可以透過什麼加工方法得來。

(2)展示第二組圖片:

學生觀察,並進行對比將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便於學生理解接受。

(3)展示第三組圖片:

在講解螺距和導程的含義時,聯繫單線和多線螺紋來分析推導螺距和導程的區別和聯繫,可以設計幾個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如單線螺紋的導程和螺距有什麼關係,雙線螺紋的導程和螺距有什麼關係,爲什麼?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進而突破該難點。

(4)實物演示:

分別利用一些螺紋零件,讓學生來判斷它們的旋向,鞏固所學知識。

透過以上深入淺出的分析,加之對生活實例等知識的引用,學生易於掌握重點,很容易就突破了難點, 同時也學到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增強了空間思維和想象能力。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簡明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螺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4、佈置作業。(1分鐘)

適當的課後練習,能鞏固所學內容,爲後續學習打基礎。

2

5、拓展延伸(1分鐘)

佈置任務:今天我們認識了螺紋,如果現在我拿一張零件圖給大家看,大家可能還不能馬上識讀出圖中的螺紋零件,那是因爲我們還沒有學習螺紋零件的畫法,這也是我們下次課的重點內容,課後同學們結合今天所學的螺紋的五要素,對螺旋傳動進行自主學習。

五、說教學效果:

本節課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結合教材分析講解了重點和難點,從整個教學過程和學生自測情況來看,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的,學生對螺紋的認識也得到了提高。但也存在以下遺憾,能用於課堂教學的實物模型少,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更好地展現。

透過這堂課的組織教學,我感受到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善於透過引導組織課堂討論、及時的總結、表揚,讓學生有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要用期待的目光注視學生,用高昂的情感感染學生,用肯定的語言鼓勵學生,把教學過程變爲學生渴望探求的帶有情感的意向活動。

3

4

說課稿 篇5

好課是一次旅遊。時間有限,景點多多,如何盡興?導遊設計最佳線路,魚和熊掌兼得。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貯足何處,歇腳哪裏,遊客們各取所需。即便結伴同行,一同把玩,也是“橫看成嶺側成峯”,所謂“人化的自然”。遊玩中,間或碰到一口枯井,幾塊怪石,左端右看不明就裏。這時導遊上前細數古典,指點一二,卻原來曾沐過秦時的風漢朝的雨,感慨之情頓生。

——引自海門周益民老師的精彩表達

一、教材分析

《螳螂捕蟬》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的一篇歷史故事,講述了一個少年用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寓言說服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故事,說明了不能只顧眼前利益的道理,深刻地揭示了事物之間互相依存,應全局整體思考的寓意,塑造了一個機智勇敢的少年形象,這是本堂課的重點。作爲六年級的學生,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能力來看,基本能體會到文章的主旨。那麼我們語文老師怎麼辦呢?語文猶如人文宇宙中承載生命訊息的一艘小船,教師能在文字背後這個意義世界走得遠些,學生就能跟得遠些。(當然,老師不能讓學生過分深入,也要根據學生年齡決定)語文課程作爲母語教育,其設定目的不只是爲了掌握一種工具,它是要培養具有我們民族的行爲方式和思想精神的人。因此,我仔細閱讀了這篇故事,發現兩個串聯的故事之中蘊藏着人類社會交往的交際法則(在當時是君臣之間的交往法則)。吳王乃一國之君,且獨斷固執,少年是用什麼樣的思維方式進行了具有謀略意義上的勸說呢?這是一個難點。

二、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是一個具有整體性和教育性的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是它的基本特點。因此,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來確定綜合的目標體系。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用簡潔的語言進行內容複述;掌握“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含義,會用“自由自在”“恍然大悟”造句。

2、掌握“思前想後”的讀書法,學會推己及人、推測事物發展可能性的思維方式。

3、透過對文字語言材料的閱讀,懂得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保持社會和諧共處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㈠直奔重點,引向最精要處

課堂中的活動安排不應該是隨意、任意的,而是需要對活動進行系統規劃設計並進行科學組合,在教學過程中構成一個邏輯環。

本文中,“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是一個表象,與題目文意間的距離最小,所以它應在邏輯線路的第一層。我問“故事中哪幾段直接講述了這個故事?”,引導學生快捷迅速地把注意力指向第9、11自然段。我指名學生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在這個故事中涉及到了哪幾個具體對象。

借板書畫一個關係鏈:蟬——螳螂——黃雀——少年。在這個關係鏈中,蟬是最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它整天叫着“知了,知了”,卻對自己將遇到的滅頂之災渾然不覺。這樣的人可以用什麼成語來形容呢?得意忘形、自鳴得意……等等,學生體會“自由自在”“悠閒”中強烈的諷刺意味就不難了。而其他幾個具象由於比較類似而可以一筆帶過,不再濃墨重彩地進行處理。

這一組塊最後,我請學生藉助關係鏈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完成複述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中的口語交際應在具體的交際情景中進行,讓學生承擔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老師先扮演小弟弟的角色,請學生講給小弟弟聽,引導學生儘可能採用生動、簡潔的口語來複述;再變換角色,老師當吳王,引導學生注意語氣的轉換。

㈡多元體驗,引向最廣闊處

“吳王聽了少年的故事,恍然大悟。”什麼叫恍然大悟?就是一下子明白過來了。這時候老師可以發揮主導作用,再次凸顯寓意:吳王明白了,你小子說這麼一大段話,無非就是爲了說一句話。哪一句?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呢!齊讀,加深鞏固。

賈志敏說“三分文章七分念”。到這裏,我請學生再次好好讀書。“吳王還明白了什麼呢?”這個問題可以指向文章的不同空間,也可以因學生理解特點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答案。語文教學中有很多種讀法。出聲朗讀比較適合一開始接觸課文和對文章有了深刻理解之後,而默讀有助於學生產生獨特的體驗,迸發思維的火花,把思維更向縱向深入。我送給學生一種讀書方法:思前想後法,也就是讀讀前面的,看看聯繫後面的,你能得到哪些新的收穫?學生透過讀書、思考,得出:

1、吳王明白了少年說的寓意。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身處的情勢實際與寓言故事相差無幾,自己也是這個關係鏈中的一員。怎麼得到的?課文第一自然段早有交代,引導學生讀一讀,說一說。

2、吳王明白了少年的用意。結合着少年的行爲體會一下,少年幾天來異樣的表現有了原因。

3、吳王明白了自己該如何決斷。“取消了攻打的念頭。”便是證明。如此思前想後,全文貫通!

㈢適時點撥,引向最深遠處

文及此,似乎意已斷。但誠如前面所說,語文課堂是人的課堂,是文化的課堂,是民族的課堂。因此,結尾處,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吳王明白了少年的用心,從好的來講是用心良苦,從壞的來說則叫居心叵測。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全在吳王一念之間。那麼吳王會怎麼處置少年呢?從結果可以推想應該不會處罰。那麼少年這次說服成功的奧妙何在呢?這個問題故事裏沒有揭示,但生活中卻十分需要,讓學生討論一下。

透過交流,可以小結出兩點:

1、少年方式巧妙,增強了成功的可能性;

2、少年是站在吳王的利益角度着想,忠心可嘉。以此類推,我們在生活中,若要說服別人,也當注意這樣兩個原則。最後,我給學生留一道口語交際題。

在試圖說服別人時,先確定自己的目的,並把握住“站在對方立場設想”和“事情的可能發展”兩大原則,就能增加說服力!請你也來試試看。

先勾選你說這段話的目的,再寫出說服別人的'話。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到山下去看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冊27課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介紹了邊防戰士最大的願望就是到山下去看樹,讚揚了邊防戰士向胡楊樹一樣堅強、無私,令人肅然起敬。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本課二類生字以及有二類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將軍緩緩的擡起手來,給我們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戰士們的堅強品質。

2、過程與方法

(1)感受雪地高原的惡劣環境。

(2)體會戰士們爲什麼渴望到山下去看樹,感受戰士們的崇高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常年駐守在冰天雪地的戰士們熱愛生活、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激發學生對戍邊戰士的熱愛之情。

重難點與關鍵

感受常年駐守在冰天雪地的戰士們熱愛生活、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

三、說教法

賞析詞句法、感情朗讀法、創設情境法

四、說學法

合作探究、感情朗讀、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人們把解放軍叔叔稱作“最可愛的人”,你認爲他們的“可愛”體現在哪些方面?(抗洪搶險,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打擊外敵,守衛家園;駐紮邊疆,捍衛國土……)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寫了一羣“可愛的解放軍戰士”,他們的願望是——(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歸納成兩個問題:爲什麼要到山下去看樹?戰士們在山下看到了什麼樹?)

4.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學習這篇課文,看看哪些問題是透過我們自己讀書能解決的,再看看我們在讀書中又產生了哪些新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分組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比一比哪組讀得最流利。

3.師生共同評價,並相機指導朗讀。

4.讀了課文,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並勾畫出相關句子。

2.交流。

(1)這是一座怎樣的山?

(高原一年四季飛雪茫茫,閉眼冰天,睜眼大雪,只能隔着厚厚的墨鏡看世界,滿世界除了風雪,連根青草,連只飛鳥都看不見。)

①交流勾畫出的句子,並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②補充介紹高原的氣候特點、生活條件,深入理解戰士們生活的艱苦。

(2)爲什麼戰士們的願望是到山下看樹?

在交流中感受戰士們長年駐紮在冰天雪地的高原,默默奉獻生命的崇高品質。

(3)戰士們在山下看到了什麼樹?

(那粗壯的、頑強的胡楊樹啊,那枝葉密密地、寬闊的胡楊樹啊,隨同它光亮的綠色,它沖天的氣勢,還有它無聲洶涌的血汗以及脈絡的絲絲縷縷……)

指導朗讀描寫胡楊樹的句子,體會戰士們就像生命頑強的胡楊樹一樣默默奉獻。

3.默讀課文,勾畫出文中最讓你感動的句子,體會感情。

交流:重點引導體會“將軍緩緩地擡起手來,給我們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包含的深刻含義,領悟人們對戰士們的尊敬和讚揚。

4.齊讀課文。

(四)、拓展訓練,指導閱讀

1.出示句子:

(1)它的葉子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至多是個淡綠色,沒有銀杏的挺拔和柏樹的優雅!

(2)那樹葉密密的、寬闊的胡楊樹呀,隨同它光亮的綠色……從此就永遠印在我們青春歲月的深處!

2.讀這兩個句子,注意比較帶點的詞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交流。

(1)與銀杏、柏樹相比“晦暗”的灰色,形象地寫出了胡楊樹葉子長得不好看,卻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表達了作者對胡楊樹的讚揚。

(2)在高原雪山下顯得“光亮”的綠葉,是那麼的富有生機,就如戰士們年輕的生命,包含着作者對戰士們駐紮高原、熱愛生活、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的敬意。

4.小結閱讀方法: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感情。

(五)、課堂小結,昇華情感

同學們,滿對茫茫的雪域高原,所有血性男兒有願意爲祖國駐守邊疆。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犧牲了自己的所有,只爲了給祖國安寧,給人民幸福,他們是千千萬萬解放軍戰士的縮影。

說課稿 篇7

一、縱橫聯繫,說教材

《蒲公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選取了三個有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分別告訴學生怎樣正確認識自己,怎樣理智看待別人,怎樣拿出實際行動。《蒲公英》是一則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有不同,從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牐犝餛課文在本單元中取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方法起着示範作用,我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牐1、方法性目標:

牐犃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和運用詞語;透過理解關鍵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讀好人物對話;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

牐2、情感性目標:

牐犕ü課文的學習,明白做人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同時也看到蒲公英種子的探索精神,但不提倡無謂的犧牲。

牐3、能力性目標:

牐犚猿醵痢⒕讀、賞讀、活讀爲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多讀多想、讀懂課文,讀書感悟”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透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來理解課文,讀好課文。教學難點:深刻體會寓言的含義。

教學突破: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並創設情景讓學生敢想敢說。

二、靈活多樣,說教法

牐1、資訊收集法

牐牎隊鏤目緯癱曜肌訪魅分賦觶貉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蒐集有關蒲公英傳播種子、發芽生長等方面的資料進行閱讀了解,這既爲上課做好了準備,又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牐2、情趣盎然法

牐犜諮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創設情景談話激趣,拔動學生心中的理智的琴絃,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課堂中,教師的談話也必不可少,或指導、或點拔、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牐3、體驗教學法

牐犎醚生走進課文,當太陽公公、當“小降落傘們”、當那兩顆小種子,透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字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牐4、讀書指導法

牐“文章思有路,遵路識其真”。(葉聖陶語)如何帶領學生走近文字、感悟文字、超越文字,讀書指導十分重要。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透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對學生的讀進行四個層面的指導,讓學生的讀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主動參與,說學法

1、聯繫生活法

牐“語文的學習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蒲公英》一課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結合自己,想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牐2、讀書入境法

牐犂識潦鞘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蒲公英》過程中,我着力於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合作探究法

牐犘驢緯逃繞涑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在小組裏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課文,說說學懂了什麼?

牐4、多元評價法

牐犜誑翁醚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讓評價項目多元。透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四、多元閱讀,說程序

牐牳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讀爲主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讀出一方新天地。

牐1、激趣匯入

上課伊始,讓學生觀看動畫,並透過教師的激情談話匯入新課的學習。

2、初讀感知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的就多讀幾遍,不能隨意放過。透過初讀,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大概內容,在讀給大家聽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透過自己努力獲取成功的喜悅。

3、精讀探究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各學習小組的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學習,並在小組裏面進行交流探究、梳理疑難,在精讀過程中,讓學生採取讀、畫、圈、議等方法,形成個體感悟,而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4、彙報交流

牐犜誚渙韉墓程中,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透過朗讀比較、角色扮演、重點圈議等手段,讓學生明白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他們的命運也各有不同的原因,從而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

牐5、賞讀體味

牐犜詿嘶方誚萄е校要以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仔細揣摩、回味。我特別注重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置身於課文的角色中去,設身處地地讀,如臨其境地讀。

6、想象說話在學生學完全文後,我設計了“假如你是太陽公公,會怎樣勸告那兩顆想落到沙漠裏和湖泊裏的小種子?”“你自己想對這兩顆小種子說點什麼呢?”兩個問題,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在此,我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不強求一致,更不拘泥於教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學生置身於這種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對課文進行了多角度的、有創意的解讀,盡展其獨特的思維和豐富多彩的個性。課堂上,不斷閃爍着學生美麗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學生體驗着成功的喜悅,追求着創新的價值,走向創新的人生。此時的閱讀,成了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成了心靈的對話。

五、自我反思,說體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本節課中,我本着鼓勵多元解讀,展現獨特思維的觀念,努力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時我也在個性化閱讀方面做了一些嘗試,沒有照搬教學參考書上的正確答案灌輸學生,而是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適時讓學生“辯一辯”,讓學生在思想碰撞和觀點交鋒的過程中,形成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幫助學生在懂得探索與幻想重要的同時,要正確處理聽從和盲從的關係,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