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等腰三角形說課稿

說課稿1.42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認真擬定說課稿,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等腰三角形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等腰三角形說課稿

八年級上冊等腰三角形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在學習了軸對稱之後編排的,是軸對稱知識的延伸和應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是探究線段相等、角相等及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把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爲本節課的重點,透過創設問題和解決問題來突出重點。把等腰三角形性質的建立定爲本課的難點,透過摺紙實驗和小組合作探究來突破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情分析

我所教的學生,從認知的特點來看,好奇愛問,求知慾強,想象力豐富;並已初步具有對數學問題進行合作探究的能力。

2、三維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瞭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並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並會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對性質的探究活動和例題的分析,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發現真理的方法(探究——猜想——歸納——論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對等腰三角形的觀察、試驗、歸納,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性和創造性,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獨立思考的同時能夠認同他人.感受合作交流帶來的成功感,樹立自信心。

三、說教法與學法

1、教法

根據教材分析和目標分析,我確定本課主要的教法爲探究發現法。採用“問題情境—探索交流—猜想驗證——建立模型”的模式安排教學,並在各個環節進行分層施教。

2、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本課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遵循“觀察——猜想——歸納——驗證——反饋——實踐”的主線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流程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成爲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本節課我分以下六個環節組織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多媒體展示房屋人字架、艾佛爾鐵塔、龍塔、香港中國銀行大廈的圖片,問:你認識圖片中的建築物嗎?圖片中存在哪些幾何圖形?(等腰三角形、四邊形、梯形)

2、四幅圖中都有哪種幾何圖形?(等腰三角形)

(透過實例的電腦展示,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創造一種探索的情景。在學習中,只有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內在動機,才能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以飽滿的熱情來學習新知識。)

(二)觀察實物,形成概念。

活動1:學生透過觀察自帶的等腰三角形紙片認識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

接着,我利用電腦演示等腰三角形定義的數學語言表達方式。

(讓學生歸納定義增強學生的成就感,給出數學語言的表達,是爲了培養學生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的轉化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的能力。)

八年級上冊等腰三角形說課稿2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9.3章等腰三角形,本課內容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起着比較重要的作用。透過等腰三角形的特徵反映在一個三角形中等邊對等角關係,並且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直觀反映(三線合一),對以後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學習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徵和三線合一的特徵,使學生會用等腰三角形的特徵進行證明或計算,逐步滲透幾何證題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綜合法;

(2)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聯想能力、表達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分析幾何證明題的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透過親自動手,發現“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和“三線合一”特徵,對學生進行數學美育教育。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的特徵是本課的重點。

(2)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特徵的運用是本課的難點。

4、教具準備:

爲了使學生了解這堂課,本節課要求學生自制若干個不同等腰三角形和一般性三角形紙片模型。

二、說教學方法:

由於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他們往往需要依賴直觀具體形象的圖形的年齡特點,以及七年級學生剛剛學習軸對稱圖形,對軸對稱圖形的分析相對比較好,再加上七年級學生思維的感官性,所以本課由學生透過翻折等腰三角形紙片去發現等腰三角形的兩個特徵,也爲使課堂生動、有趣、高效,特將整節課以觀察、思考、討論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之中,我透過實驗觀察,採用教具直觀教學法,啓發式教學法和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中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鑽研”的研討式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想。對於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和“三線合一”這兩個特徵,透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翻折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如頂角是銳角、鈍角或直角的等腰三角形,以及一般三角形的模版,從而讓學生逐步透過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變換探索出相關的特徵。針對“三線合一”這一特徵,學生不容易引起重視,而它又是本課的難點和今後的廣泛應用,故在教學中適當補充例題進行教學,重在引起學生對這一特徵的鞏固和掌握.

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輔助作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

(一)、溫故知新,激發情趣

(二)、構設懸念,創設情境

(三)、目標導向,自然引入

(四)、設問質疑,探究嘗試

(五)、啓發誘導,初步運用

(六)、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七)、佈置作業,引導預習

三、說學生學法:

⑴知識掌握上,七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接觸了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相關知識以及剛剛學習軸對稱圖形和三角形內容,再加上七年級學生對於圖形的直觀性容易接受,所以本課安排學生透過翻折等腰三角形去發現等腰三角形的兩個特徵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⑵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學習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和三線合一的應用有難度,學生不易靈活應用,容易造成應用中的掉三落四的現象,所以教學中靈活結合學生練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明瞭、深入淺出的分析講解。

⑶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以及生理特徵,學生好動性,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靈活抓住學生這一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積極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⑷在心理上,老師抓住學生對數學課興趣這有利因素,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科學性和應用性,學好數學有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學科知識的滲透性。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一)、溫故知新,激發情趣:

1、軸對稱圖形的有關概念,什麼樣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邊、頂角、底角。

(首先教師提問了解前置知識掌握情況,學生動腦思考、口答。)

(二)、構設懸念,創設情境:

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徵?(三條邊、三個內角、高、中線、角平分線)

4、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徵外,還有那些特殊特徵?

(把問題3作爲教學的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4給學生留下懸念。)

(三)、目標導向,自然引入:

本節課我們一起研究——9.3等腰三角形

(板書課題)9.3等腰三角形(瞭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八年級上冊等腰三角形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第十二章第三節“等腰三角形”第二課時的內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我將圍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說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1、本節課的地位與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初中數學的一個重要定理,也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的平行線性質、命題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知識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特點之一是它揭示了同一個三角形的邊、角關係;特點之二是它與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互爲逆定理;特點之三是它爲我們提供了證明兩條線段相等的'新方法,爲以後的學習提供了證明和計算依據,有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所以本段教材承上啓下、至關重要。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結合八年級數學教材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將本節的教學目標設計爲三個方面:

知識與技能:會闡述、證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過程與方法:學會比較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聯繫與區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綜合應用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的過程,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3、教學重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應用。

4、教學難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的區別。

5、教具準備:作圖工具和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分析

新課程理念強調我們的課程不僅是文字課程,更是體驗課程,它不再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新知的過程;使教學成爲一種對話、交往,一種溝通,合作與共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與學生一起分享對課程的理解。因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兩種教法:

1、引導探索法:在數學教學中,作爲教師應善於引導學生去觀察、去分析、去歸納、去總結,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探索精神。

2、情景教學法:數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而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較好的解決這個難題。我在教學中充分運用遠教資源中的媒體資源設計出可視的圖形運動軌跡,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意圖。

三、說學法分析

本節課按照質疑、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感受由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學習過程,也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的基本理念。本節課將着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合作交流和抽象概括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我現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再展示出自學指導,讓學生帶着問題看書,加強自主探索的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爲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大膽猜想、討論交流——探索分析、科學引導——得出結論、反饋教學——加深理解、拓展延伸——綜合運用六大教學版塊。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結合課本中的實際問題引入課題,並出示大屏,展示這一實際問題,再結合形象的圖形展示給學生。“如圖,位於在海上A、B兩處的兩艘救生船接到O處的遇險報警,當時測得∠A=∠B。如果這兩艘救生船以同樣的速度同時出發,能不能大約同時趕到出事地點(不考慮風浪因素)?”透過學生觀察、思考,產生懸念,使學生從生活走進數學,自然地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的思想。

2、提出問題——大膽猜想

我首先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即:在一個三角形中,如果有兩個角相等,那麼他們所對的邊有什麼關係?透過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寫出已知、求證,並根據已知條件畫出圖形。

3、討論交流——探索分析

然後我設計了一個學生活動,讓學生畫一個有兩個角相等的三角形。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己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觀察,透過他們實際動手摺疊與測量,學生不難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發現兩邊的關係,看它的兩條邊有什麼關係?再引導他們分組討論、交流和分析,應該採用什麼方法來判斷它?說一說你的想法?

4、科學引導——得出結論

在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討論情況,結合教材實際,引用了遠教資源中的媒體展示,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感知這一過程,再引導學生透過兩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方法一:過點A作AD平分∠A得到∠1=∠2,從而推出△ABD≌△ACD,證明AB=AC。方法二:過點A作AD⊥BC得到∠ADC=∠ADB,從而推出△ABD≌△ACD,證明AB=AC。透過兩種不同方法的推證,我再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總結這一規律,針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給出提示,達成共識後得到結論。

5、反饋教學——加深理解

在學生得出這一結論之後,我再給出課前提出的救生船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反饋於教學,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此時,學生就不難發現兩行船將同時到達O點,同時我用了一道典型例題,本題也是課本中的例2,旨在考查學生對平行線性質定理和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綜合運用,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運用。

6、拓展延伸——綜合運用

這一題型的設計將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與判定定理有機的結合起來,重在培養學生對兩個知識點的綜合運用,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

7、課堂小結

在小結部分,我提出兩個問題:一是學到了什麼知識?二是這個知識有什麼作用。透過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歸納出學習內容。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主要圍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歸納來展開教學。

說課綜述: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求爲學生創造一種寬鬆、和諧、適合發展的學習環境,創設一種有利於思考、討論、探索的學習氛圍。本節教學充分發揮遠教資源的便利,在例題的設計上、在思考題、拓展練習的編排上,在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上,合理而有效的使用了遠教資源,使數學教學與遠教資源的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整個教學環節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融基礎性、靈活性、實踐性、開放性於一體,注重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把知識的形成過程轉化爲學生質疑、猜想和驗證的過程。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興趣、增強信心、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