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夜歸鹿門歌》說課稿

說課稿3.34W

各位老師,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夜歸鹿門歌》 。我的說課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夜歸鹿門歌》說課稿

一、說教材

《夜歸鹿門歌》是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詩歌部分的第二單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中的一首詩歌,是我們偉大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所寫的。孟浩然的詩多寫隱居閒適和羈旅愁思, 在山水田園景色的描寫中寄託自己的性情,這首詩便是如此。此詩雖有紀實之意,而主旨卻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二、說學生

經過必修教材 1-5 和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的學習訓練,高二學生在分析詩歌時應該已經基本上能熟練運用瞭解作者、 寫作背景、抓詩歌意象揣摩詩人情感 )的方法(即“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本課的教學要讓學生學會運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去鑑賞詩歌。

三、說教學目標

透過單元提示,我們知道本單元主要學習如何透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 發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爲此,我特確定以下教學目標:1、根據課後的誦讀提示去誦讀詩歌;2、引導學生根據詩歌中意象的特點,發揮想象,再現詩歌中所描繪的畫面,體會和品味詩歌的意境美。3、體會詩人寄情山水的情懷和追求隱逸的人格志向。

、說教學重點、難點

1、透過反覆誦讀,抓住意象,展開聯想和想象,再現詩歌中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2、把握詩人寄情山水的情懷和追求隱逸的人格志向。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達到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和難點知識的理解,根據學生實際,運用較爲以下教學方法:1、誦讀法:注重詩歌的誦讀;2、引導法:以引導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積極融入課堂,以達到循序漸進的效果;3、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到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教師加以引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生成知識。

六、說教學過程教學

1、根據課後的誦讀提示去誦讀詩歌;

2、學生能夠根據“緣景明情”的基本思路,發揮想象,再現詩歌中所描繪的畫面,並體會目標 和品味《夜歸鹿門歌》的意境美。

3、體會詩人寄情山水的情懷和追求隱逸的人格志向。時 間 授課行爲 技 能 學習行爲 板書內容安排 (匯入、提問、講解、結束的內容) 要素 (預想的回答) 一片自然景色,就是一個心靈的世界。 匯入 《夜歸鹿門歌》 欣賞古典詩歌,要領悟詩歌中的景和情。 板書 相對而言,景表現得較顯露,情往往深 “緣景明情”的 藏在景裏面。我們如何透過景找到其中 基本思路(繪景 蘊涵的情?今天我們就透過學習《夜歸 —析景—摹形 鹿門歌》來探討鑑賞詩歌的一種方法 —溯情),並作 ——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解釋。一 首先自由默讀全詩,並結合註釋初步感 提出 學生自讀課文 知文意,發現疑難問題 要求 (自己小聲朗讀)課

質疑答疑

1、字音

2、重要詞語 請—名同學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 提 出 學生朗讀課文時 讀全詩。

朗讀之前,老師提幾個要求:

要求

(1)融入你的感情(我就是孟浩然)

(2)結合詩歌的節奏,注意讀出詩意的 抑揚起伏的變化。 全班齊讀 詩中寫了哪些景物?請大家找一找。 提 問 學生回答: 哪位同學找好了,請回答 注 視 (黃昏)鐘聲、魚梁渡 尋景 全 體 頭 、行人爭渡回家、煙 學生 樹、月亮、巖扉、鬆徑 按照時間和空間順序我們可以把這些景 提問 黃昏江邊之景: 物分成哪兩個場景? 黃昏江邊之景 —鐘聲、魚梁渡 頭、行人爭渡回 追問 月夜山中之景 家 啓發 月夜山中之景: 講解 煙樹、月亮、巖 扉、鬆徑 這兩個場景分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 提問 學生齊讀前兩聯 感?接下來我們緣景明情,先賞析畫面 講解 一(黃昏江邊之景) 提 出 請同學們齊讀前兩聯(提示:在頭腦中 要求 把文字轉換成畫面) 現在請—名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當時的` 提問 從鹿門山上的寺廟中傳 場景 來悠然的鐘聲,天快黑 板書 了,古老的魚梁渡頭上 繪景 擠滿了爭先恐後的過渡 的行人,他們神情焦急, 招呼着、叫着、嚷着, 喧鬧不已。 這個畫面有什麼特點? 追問 一邊是靜景,一邊是動 請學生概括畫面的特點 提示 景。 析景 提示:畫面是由景物組成的,景物的整 講解 “爭”爲“爭奪”之意。 體特徵就是畫面的特徵,但不是景物簡 描寫了渡口人們搶渡回單地拼貼,需要概括歸納(動態、靜態, 家的喧鬧場面。 動靜對照色調冷暖等) 鐘聲悠揚、山寺寂靜 、在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世俗的喧囂嘈雜根據畫面以及詩中相關詩句大家能想像 提問 學生根據畫面以及詩中到此時詩人是怎樣的一個形象? 板書 相關詩句想像此時詩人 提示:詩人的動作、神情、肖像等 啓 發 的形象。 摹形 詩人的選擇——世人歸家,詩人卻 思考歸鹿門。可見詩人內心並沒有和世俗之 詩人的形象:閒人同喧囂 ,是鹿門山上的悠然厚重的鐘 講解 望沉思 袖手旁聲,使他心情平靜。 觀根據以上分析請歸納詩人在這幅畫面中 提問 學生思考、回答所體現出來的感情。

深入提示:綜合前面畫面的特點、他人的表現、詩人的形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