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圖形的認識說課稿

說課稿1.51W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圖形的認識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圖形的認識說課稿

圖形的認識說課稿1

一、說教材(包括4個部分)

1、教學內容

《立體圖形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書小學數學第一冊第34—35頁的內容。

2、教材編寫意圖

《立體圖形的認識》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標準》指出,‘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主要涉及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幾何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其轉換,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描述生活空間,並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這部分教材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立體圖形,併爲後面學習了平面圖形作好了鋪墊。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將教學目標定爲:

(1)、透過操作、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思維能力。

(3)、透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懂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4、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二、說教法和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學生,他們的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40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呢?我主張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思,爲學生創設輕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他們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採用愉快式教學法、實驗發現法、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啓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在課堂中多鼓勵學生,不論回答是否令我滿意,都給他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讚許的目光,實現心與心的交融。

爲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獲得充分釋放,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學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滾一滾、搭一搭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實踐操作來體驗新知,讓學生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三、說教學準備

教具:10袋各種形狀的實物,多媒體課件。

學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模型若干個。

四、整體設計

這節課的教學按照知識的引入—知識的教學—知識的應用三部分展開,其中認識圖形採取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具體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參與教學很少是因爲認識上的需要,教學活動能否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爲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今天老師從家裏收集了許多小時候你們玩過的玩具和見過的物品,想知道是什麼嗎?

學生:想。

教師展示籃球、魔方、水杯、牙膏盒、包裝盒、橡皮、桂圓八寶粥包裝筒、墨水瓶盒、小皮球、色子、肥皂、鉛筆盒、茶葉桶、乒乓球、玻璃球、紙巾盒等。

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教師激勵評價並媒體展示圖片。

師:看這麼多的物品,同學們都認識,真了不起!那麼你們能把它們根據形狀分一分類嗎?

學生:能。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認識和研究這些物體。

這時孩子們的情緒迅速高漲,自然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民主導學,自主探究

(這部分是整堂課的重頭戲,具體有以下幾個步驟)

1、看一看、分一分,揭示概念

(1)、讓學生分成9個4人小組,先仔細觀察袋子裏的禮物,然後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學生彙報是怎樣分的?爲什麼這樣分?有的按有角和沒角分成兩類,有的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分4類,這時教師用課件演示分類結果,讓學生看得一目瞭然。

(3)、揭示概念,教師依次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讓學生爲其取名,並說說爲什麼?學生可能會把長方體說成長方形或長方塊,把球說成圓,教師要及時糾正,並板書名稱。

透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學生對這4種物體的外觀形狀有了初步認識,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分一分,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2、摸一摸,感知特點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實物摸一摸,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說說,這樣安排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心情輕鬆了,沒有任何壓力,思維也迅速活躍起來了,不一會兒就爭先恐後地說開了,有的發現長方體長長方方的,有尖尖的角,有6個平平的面;有的發現正方體正正方方的,也有6個平平的面,並且6個面都一樣大(這一點可能有些學生有一定難度,教師及時加以引導)有的發現圓柱四周圓圓的,上下一樣粗,上下都有平平的面;有的發現球圓溜溜的。

教師這樣放開讓學生親自嘗試,加深了學生對幾種立體圖形特徵的體驗,培養了動手能力,透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認識更加系統化,更加全面化。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師首先進行設疑,問:“小朋友,剛纔你們看到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都穿着花衣服,如果去掉花外衣,你們還認識嗎?”(課件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順勢將這些圖形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做第一次嘗試,依次從袋子裏拿出相應的實物,完成後閉眼想象四種圖形的樣子。接着進行第二次嘗試,教師出示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卡片,讓學生進行辯認。這一節由生活中的具體實物到脫去外花衣以後的抽象的幾何圖形,過渡非常自然,學生樂於接受。

4、融入生活,寓教於樂

透過實踐操作,感知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后,讓學生把課堂所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尋找生活中這樣形狀的物體。例如:長方體有文具盒、數學書、藥盒子……正方體有魔方、化妝品盒子、骰子……圓柱有蠟燭、燈管、鉛筆……球有皮球、足球、玻璃球……這樣舉例,學生的思路開放了,思維拓寬了,並且體驗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培養了他們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5、活動鞏固,進一步體驗特徵

我安排了3個環節:

(1)、滾一滾,比一比,讓學生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放在桌上滾一滾,比比看,誰滾得最快?學生很快得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都不會滾,而圓柱只能前後滾,球可以四周滾,最會打滾。教師馬上追問,誰站得最穩?讓學生明白正好是相反的,最不會滾的也就站得最穩。

(2)、猜一猜,抽學生上臺摸大箱子裏的禮物,把摸到的感覺說一說,下邊同學猜是什麼。也可以讓下面同學先描述圖形的樣子,上面學生按要求摸出實物。學生們紛紛躍躍欲試,都想知道到底藏了什麼好東西。

(3)、搭一搭,讓小朋友做一個小小設計師,自己想象,自由發揮,用學具搭出各種美麗的造型。

以上活動利用視覺、觸覺、運動覺的協同作用,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了幾種立體圖形。並且感受到了平面和曲面的區別,透過讓學生互相說一說操作的感受,培養初步的交流能力。

(三)、檢測導結,效果反饋

(一)檢測設計:

1、下面圖形中,正方體的是( ),長方體的是( )。

①②③④⑤

2、(1)從左邊起,第( )個是球,第( )個和第( )個是正方體。

(2)說一說圓左邊的一個是( ),右邊的一個是( )。

(3)長方體有( )個,正方體有( )個,圓柱有( )個。

(二)集體講評批閱,反饋資訊。

(三)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些物體都立體圖形。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們認識和了解它們了嗎?有什麼收穫,同桌相互說說。

五、說板書設計

我整個板書設計的特點是運用鮮豔的歡快的色彩吸引學生,引起注意,把美滲透於數學教學中,圖文並茂,形象鮮明,充分體現本節課所學內容。

圖形的認識說課稿2

《圖形的認識與測量》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整理和複習圖形與幾何第一節的內容。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小學階段“圖形與幾何”知識的系統整理與複習。透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凸顯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使學生鞏固和深入理解小學階級所學的“圖形與幾何”的知識,進一步溝通幾何形體知識之間的聯繫,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發間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爲進一步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節課時是“圖形與幾何”領域的第一節複習課,主要是複習了平面圖形的特點和關係。

本節課的目標:

1、使學生透過系統整理學過的圖形,溝通有關圖形之間的聯繫,體會線與面、面與體之間的關係,構建知識網絡,體會分類思想和集合思想在認識圖形中的應用。

2、使學生透過複習所學圖形的特徵,比較、溝通有關圖形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鞏固所學的識圖、畫圖等技能。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複習了平面圖形的特點和關係。

難點:平面圖形的關係和畫圖的技能。

教具:、直尺、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圓規,小黑板。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題的教法與學法擬體現以下兩點:

1、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課題的揭示,要讓學生對整個平面圖形領域有初步的認識,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將學過的圖形分類、整理,感悟分類的數學思想,掌握分類方法,形成知識網絡,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教學中,學生圍繞問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有關線、角、三角形、四邊形、圓等方面的知識,透過分類、比較、辨析,認識,溝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鞏固所學圖形的知識,建立知識結構。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

我們這節課要學習什麼內容?你是怎麼知道的?(板書課題:圖形的認識與測量)什麼是圖形,它是怎樣組成的?播放圖形的前世今生。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圖形與幾何領域的第一節複習課,再與學生的談話中注重課題的揭示,讓學生知道幾何圖形是由點——線—面—體形成的,讓學生感知幾何圖形由簡單到複雜的演變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學生建立認知結構。]

(二)、問題設計。

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你能對學過的圖形進行分類嗎?

[設計意圖:簡單的兩句話,概括了小學階段所學的有關幾何圖形的知識,讓學生將學過的圖形分類、整理,感悟分類的數學思想,掌握分類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形成知識網絡,明確本節課的複習重點。

(三)、合作探究。

小組交流(一)

請同學們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你預習整理有關【線】的知識。

1、 說說直線、射線和線段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2、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有哪幾種位置關係?

小組交流(二)

請你任意畫出一個角,並在小組內交流你預習整理有關【角】的知識。

(1)說說什麼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

(2)比較下面∠1和∠2的大小,並說說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圖形的認識與測量》說課稿

角的大小與兩邊叉口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3)說說角可以怎樣分類?

小組交流(三)

請你任意畫出一個三角形,並在小組內交流你預習整理有關【三角形】的知識。

1、說說什麼是三角形?

2、你知道哪些與三角形有關的知識?

3、三角形可以怎樣分類?

小組交流(四)

請你任意畫出一個四邊形,並在小組內交流你預習整理有關【四邊形】的知識。

1、什麼是四邊形?你知道哪些關於四邊形的知識?

2、我們學過哪些特殊的四邊形?各有什麼特徵?

3、這些特殊的四邊形之間有什麼關係?你能用圖表示它們的關係嗎?

小組交流(五)

請你任意畫出一個圓形,並在小組內交流你預習整理有關【圓】的知識。

(1)你知道哪些與圓形有關的知識?

(2)圓形與三角形、四邊形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從小組交流(一)到小組交流(五),都是圍繞書本上的幾個思考題,讓學生透過課前預習整理,課中小組交流討論有關線、角、三角形、四邊形、圓等方面的知識,透過比較、溝通,鞏固所學圖形的知識,建立知識結構。

(四)、展示提升。

1、判斷題。

2、操作題。

[設計意圖:對有關平面圖形知識的系統歸類和整理後,再加上幾道判斷題和操作題加深學生對平面圖形知識的理解。]

四、全課總結。

本節課我們對平面圖形的有關知識進行了簡單的梳理,讓我們再次感受圖形的樂趣。從一條直線(射線、線段可看作直線的一部分),到兩條直線(位置關係和角),再到三角形、四邊形與圓,其中每一種圖形都藏着無盡的知識,希望以後同學們要用善於思考的大腦去發現和挖掘它。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次回味本節課所學知識,感知圖形的經歷過程和其中的無盡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標籤:圖形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