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說課稿

說課稿1.95W

各位老師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本次說課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我這節課的構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選自(人教版)高中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框的內容。第三單元是前兩個單元的邏輯延伸,也是第四單元的邏輯起點。本框題與前一框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一起分別介紹了中華文化的兩個基本特徵,在“文化共性”的基礎上過渡到“中華文化”的個性,因此本框題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本框題主要圍繞兩大問題展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學習本框題有助於我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課程標準】

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徵,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展現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

根據課程標準和參照考綱考點,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能認識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具體表現,並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是其特有的包容性。

2.能力目標:透過闡釋中華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加深對文化相關問題的理解,初步具備綜合分析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對中華文化的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確立依據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

確立依據:考綱要求基本知識點,學習以後知識的基礎。

2.教學難點: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確立依據:因爲對該問題的理解需要相當的文化素養,而對高二學生而言,他們的認知起點大多是歷史書本,要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跳躍,確有一定障礙。

關於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將在教學過程中呈現。

二、學情分析

中華文化所涉及範圍甚爲寬廣,學生的知識面有限,大部分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瞭解不夠深入和全面,長期生活在一個地方,他們對其他地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認識基本是來自書本,沒有親身體驗,所以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

三、教法和學法

(一)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二)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啓發式教學法

(三)學習方法:合作學習法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問題情境匯入:

中華文化形式多樣豐富多樣,內容博大精深,思想、教育、宗教、典章制度、文化藝術、天文地理、科學技術、文化典籍、民俗風情以及衣食住行等,無不在其中。中華文化到底具有什麼樣的魅力,博大精深的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爲什麼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徵?透過問題情境進入課題。

(二)講授新課

第一環節:獨樹一幟 獨領風騷

多媒體展示圖片:京劇、唐詩、園林建築

【設計意圖】透過觀看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領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獨特性。

探究一:自主閱讀課本66-67頁的有關內容,請從我國的文學藝術及科學技術來談談是如何見證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

此探究教師引導學生列舉我國在文學藝術及科學技術上的成就來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一面及其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從而總結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特點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後多媒體展示典型的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圖片,再次感受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的中華文化。

【設計意圖】透過此探究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調動他們已有的歷史文化知識來來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性。

第二環節: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區域性)

探究二:廣西山歌、採茶戲和廣東粵劇的對比

我把蒐集到的廣西山歌、採茶戲和廣東粵劇的圖片、視頻、文字資料等透過多媒體展示出來。

設計問題:你能說說廣西山歌、採茶戲和廣東粵劇的特點及差異的成因是什麼嗎?

引導學生從政治、經濟、歷史和地理等方面去考慮,說出戲種的差異;探究造成差異的原因。在此過程中有意識地充分挖掘學生相對熟悉的鄉土資源,以小見大,折射出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引導學生說出各地戲種的相似點;探究其原因。

【設計意圖】運用啓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小組合作學習,透過對不同戲種差異成因的分析來總結它們的相似性,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

最後得出結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漸趨融合;同時,受歷史、地理、經濟等因素的影響,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區域性)

第三環節:中華之瑰寶 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透過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民族樂器和民族節日,讓學生感悟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文化的驕傲。在此基礎上學生探討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係,各民族文化間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設計意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性和自信心。

經過前面的鋪墊,在此時引出最後一個知識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學生調動已有歷史知識儲備和課前蒐集的材料可嘗試交流:歷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對諸家學說所採取的兼收幷蓄的學術主張;中國文化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哪些優秀文明;在對待外域文化上,中華民族是否敞開博大胸懷揚棄吸收。(或者由教師來展示)

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是教學的難點,我除了要講清教材知識外,還要進一步解釋與闡明,讓學生加深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理解,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幷蓄),以及包容性對中華文化形成、發展乃至續寫輝煌的作用與意義。

(三)本課小結

一句話總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讓我們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欣賞京劇《貴妃醉酒》片段昇華情感。

五、板書設計

獨特性

表現

區域性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民族性

原因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六、課堂練習(略)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課的構思,有什麼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給我提出修改的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