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品】四年級數學說課稿3篇

說課稿2.44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四年級數學說課稿3篇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解簡易方程這部分教材有兩種類型方程的解法.教材先出示例5: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X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要求3ⅹ+4ⅹ=?這在初中代數中,叫做合併同類項,考慮到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沒有出現同類項等屬語.而是透過實例並藉助插圖,幫助學生根據運算意義,從直觀上理解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例6、7X+9X=80的解法.這也是本節教材的一個重點內容.在後面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時,有些含有兩個未知數的題目,需要列出這樣的方程.而且這種題型思路統一,解法一致,既可減輕學生的負擔,又可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爲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及代數方程解應用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結合教學內容,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爲:

智育目標(1).理解掌握形如aⅹplusmn;bⅹ=c的方程的算理.(2).會解形如aⅹplusmn;bⅹ=c的方程.爲列方程解應用題作準備.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學習中的團結互助精神。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重、難點形如aⅹplusmn;bⅹ=c的解法

其次,來說說我設計這課時的

二、教學理念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他們帶着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學習活動,並透過自己的主體活動,包括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的觀察法、比較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嘗試教學法、遷移法,去建構對數學的理解。這就很好地突出了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把發現知識內在聯繫的機會與權利還給學生。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然後說說我的

三、教學流程

我將教學流程設依次設計爲:精心設計運用遷移、創設情景激活課堂、重視指導拓展延伸三步曲。先說第一步

精心設計運用遷移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簡易方程》:教學伊始,爲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景:班上準備開一次文藝晚會,派你去買些水果,你會怎樣給營業員付錢?片刻沉默後,有的說:我會認認刻度,確定有幾斤再付錢。因爲方程本來就是等式,這樣,讓學生在數學中也學會生活。再出示本課準備階段兩種類型的練習題,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5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對例5、例6的學習具有遷移的作用,透過看看、比比、算算,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解題方法可進行自主學習。因爲數學本身也是充滿觀察與猜想的活動。如何圍繞重點展開教學,如何突破難點呢?因此教學流程設計的第二步創設情景激活課堂

喜歡和好奇比什麼都重要,只有貼近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感到親切。這樣才能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對教材的例題加以調整.怎麼樣才能使學生熟悉而喜歡呢?我不由想起了學生去中村桔園參觀一事,我靈機一動,對呀!多好的題材,這樣由原來的工地運土變爲學生熟知的中村運桔子。(圖片)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身邊處處皆數學。先讓學生嘗試解答,在複習題(3)中,學生根據題意列出了5×4+5×3和5×(4+3),觀察兩個算式的特點,學生明白了這裏的兩種方法就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解題能力,在此基礎上,由複習題演變引出新課,在學生明確其異同點後,遷移運用已有知識充分進行嘗試練習解決問題.但仍有少數基礎差、能力弱的孩子難以明白。爲照顧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我提出要求,激勵孩子們幹什麼都要比着幹,搶着幹,爭着幹!看看哪組最團結,願意幫助本組學習有困難的同伴度過難關!因爲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只要給他一個舞臺,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展示給大家。這樣,在本組同學的帶動下,就是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也很快得出了4ⅹ+3ⅹ=7ⅹ。我又將例5的問題變成:上午比下午多運多少噸?有幾個學生的答案是:4ⅹ-3ⅹ=1ⅹ。在此,強調隨機教學,學生答案出現偏差,有不適當之處,教師要適時點拔,及時糾正。教師提示:1ⅹ可以寫成

ⅹ,1可省略不寫。並透過不同類型的鞏固題讓學生更進一步明確算理。尤其注意b-0.6bⅹ-0.36ⅹ的算法。這樣爲例6的學習解決了關鍵一步,掌握例67X+9X=80的解題方法自然水到渠成。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方程,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會算,還要讓學生會說。說清算理:一個式子中如果含有兩個未知數ⅹ的加減法,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義,將未知數前面的因數相加或相減,再乘ⅹ,算出結果.因爲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也培養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當然只要求少數同學能歸納算理就行,學生之間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異,對此不作全面要求.在此教師強調檢驗,沒要求檢驗的也要口算檢驗,這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從而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但是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因此教學流程的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只是在學生需要時給予恰當的幫助。透過不同形式的習題幫助學生掌握新知。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尤其是創新題,1、編兩個不同的方程,使方程的解都是ⅹ=6,2、在□中填入合適的數,使等式成立。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只有當自己的觀點與集體不一致時,纔會產生要證實自己思想的慾望,從而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但是提出挑戰並不意味着要難倒學生,而是要激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去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透過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知結構中,纔可能成爲有效的知識.在教與學的活動中,有老師的組織、參與和指導,有同伴的合作、交流與探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雖只有一字只差,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我選擇後者。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們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又爲學生的新知建構拓展出更大的空間!

最後,說說本節課的

四、教學反思

本課從複習題匯入例5,由例5過渡到例6,一環一環,環環相扣,由表及裏,由淺入深,逐步深入,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找學生熟悉的教學題材,使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妙趣橫生,充滿活力;運用遷移法、嘗試法、小組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學習,既可幫助學生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使學生很快掌握了形如aⅹplusmn;bⅹ=c的方程的算理,又可培養學生學習中團結互助的精神。使每位學生都體驗着參與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新課開始,我用課件播放學生感興趣的《坐井觀天》故事,使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富有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初步體會到觀察位置不同,觀察的範圍也不同,爲新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在由低到高觀察物體時,由於內容很抽象,如果讓學生去想象,有一定難度。我巧妙的使用三維課件突破教學重難點,將課本上靜止的圖片做成形象逼真的動畫,給學生提供了空間形象的直觀經驗,豐富了表象,並很快判斷觀察位置低——觀察的範圍小,觀察位置高——觀察的範圍大。

在由遠及近觀察物體的教學中,我利用課件展示課本中A、 B兩個觀察點,讓學生體驗觀察的範圍:位置遠----觀察範圍大,位置近----觀察範圍小後,我大膽的創設了一個C點,讓學生再次感知觀察點離小屋越近,觀察的範圍就越小,這樣效果就會很理想。

在解決試一試時,題目要求畫出小明站在A、B位置時所能看到的樹的範圍這個問題時,我先用課件演示小明站在A點所能看到的範圍,這樣演示科學規範。爲學生畫出B點小明的觀察視線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使學生直觀、清晰地看到小明站在A、B位置時所看到的樹的範圍的大小,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拓展練習時,課件展示一組畫面,有由低到高的觀察順序,也有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總之,本課的課件從教材出發,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注重圖像、聲音、文字設計的合理性,形象直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課件中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設計的課是《圖形的平移》,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蘇教版第八冊第64——65頁的相關內容。

一、教材分析:

學生在以前初步認識和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現象,透過聯繫生活經驗,在觀察與操作活動中體會平移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連續平移兩次。這是一個平移知識的昇華過程。爲今後學習更復雜的平移知識打下了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連續平移兩次。

2、透過學生操作和多媒體演示增強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更充分的感受觀察、操作、實驗、探索等活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

3、結合知識的教學,並進一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說教學重點:

在方格紙上能將圖形按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平移的距離。

四、教法與學法:

四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儘量運用直觀教具、學具和操作手段,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手、眼、腦)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教法的選擇是透過學生操作和多媒體演示增強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在學法上可歸納爲: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好學。

2、創設操作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會學,在學習過程中有意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

3、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和直觀教學等多種手段,以便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五、教學程序。

考慮到本節課是幾何前後知識的`重要紐帶,教學內容相對抽象,學生的年齡特點,導致抽象邏輯思維較差,還是以形象直觀思維爲主,所以使用多媒體作爲輔助教學手段,變抽象爲直觀,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幫助學生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本節課的網絡環境爲多媒體教室、讓學生理解平移的過程,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本課使用多媒體,設計時主要想突破以下幾個問題:

1、創設情景,初步感受運動的現象。

以奧運會爲話題,以五環的製作爲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情況下,我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巧妙地演示五環平移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慾望油然而生。

2、突破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在方格紙上能將圖形按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教學難點:正確判斷平移的距離。在平移小亭子的圖時首先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進行觀察、操作、探索來獲取知識。教學時,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操作、探索的時間,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掌握知識。然後小組選代表彙報,將平移好的圖形放在實物投影上展示給大家看。並讓學生說一說平移的方法以及在平移過程中應注意什麼問題。結合學生的回答,電腦演示平移過程,首先在小亭子的圖上取一些特殊的點(三角形的頂點和正方形的頂點)將這些點向下分別平移4格,然後再向右平移6格。方法二:電腦演示將小亭子的圖先向又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在這裏充分發揮資訊技術的優勢,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我考慮到平移本身是運動狀態的,怎樣讓學生由靜止的空間觀念向這一動態的空間觀念轉變。我利用現代資訊技術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動態空間。使資訊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把資訊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融爲一體,把它作爲獲取知識的工具,改變傳統的數學模式,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在這裏資訊技術爲學生創設了思維的空間。不僅突破了重點,而且分擔了難點。

3、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小船圖和小燈圖)讓學生判斷小船和小燈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由於多媒體的引入,把原本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增強了學生的理解程度,所以學起來比較輕鬆

(2)活動操作,進一步體驗

①請同學們拿出帶有方格和圖形的圖紙開始操作。

②學生彙報(請把你平移好的圖形放在實物投影上展示給大家看。)

(3) 拓展應用,樂中求實。

課件出示點線面的練習和完捉迷藏的遊戲。在這裏我用了一個超級連接目的有二:其一,實現了資源共享。其二:運用現代資訊技術設計情景,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慾望。在活動中加深對平移概念的理解,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並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在評價他人和接受他人評價的過程中就是一種帶有批判性的發展,讓學生“願說”,“敢說”,“會說”,讓他們在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裏,交流合作。

(4)生活中的平移。

說一說,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素材提供平移運動方式。現實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是學習數學的載體,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到處是數學,數學就在生活中。

(四)實踐應用:

(出示課件) 用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教材,再走出教材,感受數學的神奇。“你們聽說過大樓搬家嗎?”引導學生把平移與與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聯繫了起來。學生對此問題進行了激烈的探討,紛紛踊躍發表自己的見解,已經遠遠超出了課本的範疇,這時我放了一段上海音樂廳平移的錄象,同學們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數學是這麼的神奇!在這裏,多媒體的運用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至此,課件設計的初衷,創設情景——突破重難點—— 解決問題—— 拓展應用——實踐應用五個任務就算完成了,這也是設計時個人的一些想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