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品】數學說課稿小學3篇

說課稿8.59K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小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數學說課稿小學3篇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試小學數學教師的8號考生,今天我說課題目是《倍數與因數》,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首先,說教材

《倍數與因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3章第1課的內容,主要是講述倍數與因數的含義以及相互依存的關係。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乘除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將爲今後進一步學習2、3、5倍數的特徵以及質數合數的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確立瞭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會判斷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瞭解倍數與因數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經歷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學習過程,培養合作能力以及創新意識。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在探究倍數與因數關係過程中,感受相互依存的關係,培養學生樂於探索與交流的情感品質。

透過對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點我認爲是理解並掌握理解和掌握倍數與因數的含義。教學難點是理解倍數和因數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會找7的倍數。

二、說學情

奧蘇伯爾認爲: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據此進行教學。”因此,在教學之始,關注學生的基本情況很重要。五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但推理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我會緊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

三、說教法學法

基於對教學內容、學情的分析和新課改的要求,本課我主要採取以講授法爲主,輔助以啓發式教學法,討論交流法,練習法等來展開教學,從而達到培養能力,養成良好習慣的目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十分重要,它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的“橋樑”。本節課我對學生採用自主探索,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他們合作交流,自主歸納數學規律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本次說課的核心環節,所以我將着重介紹一下教學過程。

環節一、談話匯入,激發求知慾

在上課之初,我會播放國慶70週年閱兵的視頻,讓學生們一起再次爲祖國媽媽慶生,感受祖國的強大,同時祝福祖國媽媽繁榮昌盛。接着屏幕放大閱兵的兩個方陣,請學生們算一算各有多少人?學生不難給出算式爲94=36(人),57=35(人),順勢詢問算式中數字之間的關係,進而引出新課。

透過視頻匯入,一方面增加學生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

環節二、誘導啓發,發現新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以下2個學習活動

活動一:辨析倍數與因數的關係

首先,透過匯入的問題,讓學生們觀察算式94=36,講解這裏的36是9和4的倍數,9和4是36的因數。然後讓學生們根據57=35,思考“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學生們會有35是倍數,5和7是因數的錯誤回答。部分學生會質疑這樣的表述到底35是誰的倍數,5和7是誰的因數。進而師生共同探究發現正確表述:35是5和7的倍數,5和7是35的因數。順勢強調不能單獨說誰是倍數,誰是因數,同時指明我們只在自然數(0除外)範圍內研究倍數和因數。在整個過程中肯定學生們的發現,並給與正面的評價。

其次引導學生根據大屏幕中的算式253=75,205=100,再來說一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學生們會準確的回答出75是25和3的倍數,25和3是75的因數。100是20和5的倍數,20和5是100的因數。師生共同總結我們在表述倍數與因數關係時一定要注意,由於因數與倍數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應該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對於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認真思考問題,向學生們投入更多的讚美語言。

活動二:找尋7的倍數

首先,在學生們可以根據給出算式順利表示出倍數與因數關係後,讓學生們思考“屏幕上哪些數是7的倍數”,獨立思考後四人爲一小組進行討論。小組彙報的結果會有:7=71,14=72,77=711,所以7、14、77是7的倍數,表明這是利用本節課的倍數與因數關係去解決問題。還有14÷7=2,14是7的2倍,17÷7=2......3,17不是7的倍數等答案。指出這是利用除法去解決的,可以整除的都是7的倍數。順勢帶領學生總結其實在倍數與因數的關係中,如果商是整數且沒餘數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說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

在這些活動中,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環節三、實踐練習,鞏固新知

我設計了課後試一試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旨在培養學生進一步明確倍數與因數的含義,進而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倍數與因數相互依存的關係。

環節四、引發反思,全課小節

透過讓學生回顧新知,談收穫,給學生再次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互相提醒,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師生共同完成課堂評價。

環節五:佈置作業,課後提高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爲更好的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作業我將分爲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課後練習;選做題是找找生活中的運用。

二、說板書設設計

黑板上呈現的就是我的板書設計,我的設計以提綱式的板書爲主,這樣可以很直觀、很清晰、更明瞭的整課內容展示出來,一目瞭然,便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耐心傾聽,現在,我可以擦掉我的板書了嗎?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2

一、說教材

《四邊形》是人教版教材第五冊中第三單元關於空間與圖形部分內容的第一課時。教材首先提供了一幅校園場景圖,圖上有許多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資訊。如:長方形的籃球場、通道、窗戶,正方形的地磚,平行四邊形的推拉門、樓梯護欄,等等。目的是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對圖形特別是四邊形的感性認識,並從整體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幾何圖形。在主題圖之後,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請學生找出四邊形並塗一塗,藉助於塗顏色的活動從衆多的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並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直的邊和四個角。例2讓學生透過把各種四邊形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性有所瞭解,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這一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周長、面積計算及其他幾何知識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不斷修正、完善對四邊形的認識,能正確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2、透過圍一圍、塗一塗、剪一剪、說一說、找一找等系列活動,掌握四邊形的特徵和分類,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抽象能力。

3、透過情境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學生感受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四邊形的特徵和分類,難點則是四邊形的分類。

三、說教法和學法

1、在情境中感知四邊形。

本課我沒有剋意地去創設情境,因爲情境的創設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要對課堂學習有幫助,而教材提供的正是這樣一幅學生熟悉又喜愛的校園情境圖。從圖中,他們既可以找出早已學過的正方形、長方形、圓等圖形,也可以找出本課所學的'其他類型的四邊形,如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等。既然教材給了我們這樣一幅情境圖,就用這一幅情境圖來開課。

2、在操作中體驗四邊形。

華盛頓圖書館的牆壁上掛着這樣一句話:聽過的忘記了,見過的知道了,做過的理解了。說明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的的重要性。在本課中,爲了讓學生認識四邊形,體會四邊形的特點,我安排了多次學生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分一分、說一說、圍一圍、找一找、塗一塗、拼一拼等活動中逐步加深對四邊形的認識。

3、在合作中理解四邊形。

四邊形內部的分類是比較複雜的,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單憑學生個人的力量很可能理不清諸多四邊形之間的關係,出現漏分或交叉分的現象,不利於知識體系的建構。因此,我大膽地將問題拋給學習小組,引導學生自己確定分類的標準,展示多種不同的分法,從而進一步感性地認識和區別各種四邊形的特徵。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件(或掛圖)出示主題圖,師談話:同學們喜歡參加體育運動嗎?看,圖上的這些學生都在積極參加各項鍛鍊。仔細觀察,校園裏有許多圖形,你發現了嗎?

學生觀察後說說有哪些圖形,師貼出相應的圖片。

你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分別叫什麼嗎?學生說完後師引導:這節課重點認識四邊形(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空間與圖形有關,他們的生活經驗就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所以上課伊始,我充分利用教材主題圖提供的生活實際情境校園場景引入四邊形的教學,把認識四邊形這一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讓學生感受到圖形無處不在,激發學習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四邊形的特徵。

分組活動:每個小組的信封裏除了上面找到的這些圖形,老師還補充了生活中幾個常見的圖形:

哪些圖形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四邊形呢?學生邊討論邊操作。彙報時重點說一說上面前兩個圖形爲什麼不是四邊形。

小結:什麼樣的圖形纔是四邊形?根據學生的歸納板書:

四邊形:四條直的邊,四個角。

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學生舉例並相互評價。

2、四邊形的分類。

師談話:四邊形真是一個大家族,它的各個成員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我們一起來給四邊形分分類,理清它們的關係好嗎?

指導活動要求:①請你選擇好工具,定好分類的標準,②分類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③四人小組交流,說說你分類的理由;④每組推薦一名同學發言。

(1)按角分:長方形、正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四邊形、梯形(沒有直角)

(2)按邊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相等)

梯形、不規則四邊形(兩組對邊不相等)

(3)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

正方形(四邊相等)

不規則四邊形、梯形(四邊都不相等)

(4)按對角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

不規則四邊形、梯形(對角不相等)

3、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師出示把長方形、正方形分成一類的分法:

(1)長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的四邊形相比,又有什麼不同呢?小組內說一說,可以藉助三角板和直尺。

(2)小組彙報,得出結論。板書:

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四個角都是直角

引導學生觀察電腦動畫演示一般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過程,使學生明確:長方形和正方形同其他的四邊形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邊形。

設計意圖:幾何圖形的特徵、性質,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我儘量提供各種感性材料,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圖形卡片進行兩次分類,第一次透過觀察、比較,抽象出四邊形的共同特點;第二次分類進行交流、思考,理順四邊形內部各個成員之間的關係。從而使學生對四邊形有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也進一步認識了兩種特殊的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圍一圍。在釘子板上圍出自己想象的四邊形。學生互評。

2、塗一塗。在一幅情景圖中塗出你認爲是四邊形的圖形。

3、剪一剪。剪一刀,你能使一個長方形變成兩個完全一樣的四邊形嗎?

4、拼一拼。小組合作,看能不能將信封中的卡片拼成一個大的四邊形。如: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感興趣的一系列操作活動,鞏固四邊形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挑戰困難的精神。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3

一、教材簡析

1、教學基礎

《猜生日》是北師大版第五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已初步瞭解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會判斷大月、小月及第幾季度、會看日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創設了過生日的情境,透過猜生日這一活動,讓學生運用大月、小月等有關知識判斷,推算出某一個人的生日,爲以後一天的時間、24時計時法,形成有關時間的知識系統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活動,推算出某一個人的生日,從數學角度看待與時間有關的問題。

②能力目標: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提出自己觀點,及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能力。

③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聯繫,培養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活動,推算出某人的生日。

教學難點:對推算方法的理解、掌握。

二、教學過程

㈠故事激趣,匯入課題。

把學生熟悉的小紅帽故事編出繼集,7月1日,放暑假了,小紅帽要去外婆家爲外婆過生日,再過一星期就是外婆的生日了,創設情境複習大月、小月,季度等有關知識,激發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最後同事實匯出課題“外婆的生日是哪一天呢”?我們一起來“猜生日”。

㈡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猜猜外婆的生日——“再過一星期就是外婆的生日了。”

學生自主探索。回答,師板書出學生的推導過程。

①一星期有7天。1+7=8,所以是7月8日。

②一天一天的數。(師和學生一起邊翻日曆邊齊數。)

2、猜熊奶奶的生日。

創設情境:熊奶奶也來爲外婆祝賀生日,小紅帽問熊奶奶的生日,熊奶奶說:“我的生日是上個月的最後一天。”

學生思考:“上個月的最後一天是幾月幾日。”生答師板書。

7月的上個月是6月,6月的最後一天6月30日。

3、猜小帽的生日。

調皮的小紅帽要考考大家,她要大家猜猜他的生日,“今天是7月8日再過30天就是我的生日了。”

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解決。

生回答出幾種推算的方法,師板書出來。

①7月是大月,7月8日中有31天,用8日減去一天,給30天,湊成31天,8日少了一天成了7日,就是8月7日。( )

②在日曆上一天一天的數。數過30天,就到了8月7日。

③8+30=38 38-31=7 得出8月7日。( )

④7月8日再過23天,滿31天,30-23=7,剩下的7天就是8月份的,得出8月7日。

最後引導學生說說哪種方法,最簡便,並總結:抓住了7月是大月有31天,( )先湊出31天,剩下的7天,就是8月份的了。

4、猜老師的生日,“老師的生日在一年中的倒數第3天。

讓學生猜出老師的生日,寫在卡片上,並寫上一句祝福的話。

學生出現兩種答案:12月28日,12月29日。

師引導學生倒數:31、30、29,得出正確答案是12月29日,並引導學生得出倒數第3天是指導經過了兩天,到了第3天,應該用31-2=29。而不能用31-3=28。

㈢拓展運用,解決問題

1、合作探究,互猜生日。[+ _ xxJXSJ. +}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把自己的生日編成一句話,讓別人也來猜一猜。

2、思考:豆豆12週歲,只過了3個生日爲什麼?

3、課後小結:師生談話。

㈣佈置作業

回家後,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來玩猜生日的遊戲,比比看,誰猜得又對又快。

三、教學方法選擇

㈠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猜生日》這節課,教材中只有3句話“我的生日在這個月的最後一天”、“再過30天就是我的生日了”,“我的生日在一年中的倒數第三天”。看似簡單,其實可挖掘的內容很多,爲了讓孩子有高昂的學習興趣旺盛的求知慾,我構思了“小紅帽”的續編故事,用現代教學手段,電腦課件呈現,把教育內容溶於其中,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教學內容有層次的逐步展開,寓教教於樂,不斷的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㈡注重體驗,激勵自主探索。

我採用了談話方法進行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經驗的豐富性和差異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主探索設計了小組活動,讓學生透過交流探討。使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補互學。進一步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交流中,使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並讓學生選擇最優化算化,滲透最優化的思想。

㈢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生活化。

生日與生活密切聯繫,透過猜故事人物的生日,猜老師的生日,同學之間的互猜生日等活動,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知識,源於生活還可以運用於活的樂趣,體會數學的生活化,最後,我佈置實踐作業,讓學生回家與家長玩猜生日的遊戲,進一步突顯數學的生活化,讓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達到課雖盡,趣猶在的良好效果。

四、板書設計

(外婆的頭像): (熊奶奶頭像):

7月1日 7月8日 7月6月 6月30日

(小紅帽頭像): (老師頭像): 12月29日

7月8日 8月7日 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