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3篇

說課稿5.53K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3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45頁實踐活動“擺一擺想一想”

教材說明:

教材設計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透過實際的操作,進一步鞏固數位及位值的概念,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排列規律。活動透過讓學生把某一數量的圓片分別擺在數位表的十位和個位上,得到不同的數,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還透過引導學生觀察每一組數的特點,探索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能力。整個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在操作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能力,還能透過找規律發展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學生透過實際操作,進一步鞏固數位及位值的概念。

2、透過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排列規律,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100以內數的認識。

3、學生透過探索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能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排列規律的過程,體驗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式的學習方法及探索事物規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透過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規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奧妙,富有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鞏固數位及位值

2、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1、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規律。

2、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學生獨立試擺圓片,與小組交流,給學生創設一個獨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間,學生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自由地去擺,反覆地思考、交流,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尤其在擺較多圓片操作無序的過程中,讓學生小組合作,目的是透過合作相互補充、完善,探索出擺圓片的方法和規律,使操作走向有序,有利於發展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說學生

學生已能夠正確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個位和十位的意義,並能熟練說出100以內數的組成;能夠正確、熟練讀寫100因內的數,掌握了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在此基礎上,學生藉助自制數位表,透過擺圓片的實際操作,進一步鞏固數位及位值的概念,從而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排列規律,進一步加深對100以內數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學生按老師的要求撥珠、讀數,並自由說一說每個數位上的珠子代表多少。透過撥一撥、說一說的活動,讓學生回顧數位及位值的概念,利用數位的有關知識揭示課題,爲本節課活動做好鋪墊。

(二)探究體驗,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設計了兩個內容:“擺一擺”和“想一想”。

“擺一擺”中放手讓學生獨立試擺圓片,與小組交流,給學生創設一個獨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間,學生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裏自由地去擺,反覆地思考、交流,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想一想”這一環節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用圓片擺數的方法,想出8個、9個圓片可以表示的數,目的是透過形象的擺數,抽象出說數,這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及歸納能力。

(三)實踐應用

透過“擺”“說”“想”的活動,鞏固學生對數位及位值的概念,從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並透過遊戲活動,增強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趣,讓學生在愉快情境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一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課本34—35頁)讀數和寫數在學生掌握100以內數數及數的組成的基礎了進行的,讀數和寫數是綜合應用本單元所學概念的過程。每讀、寫一個數,都要應用數的組成、數位意義來進行,它又是後面要學的數的大小比較,及100以內數的計算的重要基礎,教材透過具體事物的數量——說出數的組成——在計數器上用算珠表示——數的讀、寫這樣一個過程來掌握100以內數的讀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2、能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的各數是本課的重點。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法和學法

本課時的教法和學法打算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透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時,教師藉助教具、實物等的演示和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感性認識。

2、揮教師主導作用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從一年級起就要學會注意觀察、記憶、思維、想像、操作等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教的過程要與學生學的過程統一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讀數、寫數的活動。

四、說教學程序

①、鋪墊

1、複習數位順序表。

2、口答:

1個十和4個一組成()。

20是()十組成的。

6個一和1個十組成()。

()個十和()個一組成19。

15讀作

(),八寫作(),20讀作(),十九寫作()。

②、創設情景

課件演示:甲、乙兩位學生爭論:在計數器上撥了13要用幾顆珠子?(甲13顆,乙4顆),學生獨立思考誰說有理?並說明理由。

指名回答:生:甲說得對,這時我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操作,透過操作學生找準了答案,接着讓學生撥20要幾顆珠子。

引導得出:個位上的一顆珠子表示1個一。

十位上的一顆珠子表示1個十。

③、講授新課

1、教學例4。

(1)出示計數器。透過計數器加深認識數的讀、寫。教師指名回答:計數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教師出示2捆鉛筆和4枝鉛筆。提問:這裏共有幾枝鉛筆?24枝是幾個十和幾個一?學生回答後教師接着問:計數器上應該怎樣表示呢?教師要啓發學生說出2捆鉛筆表示2個十,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4枝鉛筆表示4個一,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

教師強調:寫數時,要先寫十位,再寫個位,十位上是幾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是幾就在個位上寫幾,這個數寫作“24”。讀數時,先讀十位上的數,再讀個位上的數,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個位上是幾就讀幾,這個數讀作“二十四”。

2、教學例5。

(1)出示計數器。

讓學生分別讀出和寫出計數器上各數。

(2)出示計數器: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個圖,並讓學生討論:爲什麼這樣寫?學生彙報討論結果後,教師小結:十位上是幾就寫幾,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用“0”佔位,寫作“40”,讀作“四十”。

第二個圖和第三個圖讓學生嘗試,並互相交流。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這個數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麼位?”集體訂正。

3、教學例6。

(1)出示10捆小棒與計數器。

提問:這裏有幾捆小棒?每捆小棒有幾根?幾個十?10個十是多少?一百應該怎樣寫?

(2)讓學生討論:怎樣在計數器上表示?

引導學生說出:先在百位上寫“1”十位上和個位上一個也沒有用“0”佔位,這個數寫作“100”,讀作“一百”。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這個數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麼位?”

4、小結: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按數位順序寫,個位或十位一個也沒有就寫“0”佔位。

④、鞏固練習

1、看圖寫數。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提問,集體訂正。

2、撥一撥。

894172643528

教師說數,學生撥數,再讀一讀。

3、做一做。

35讀作(),九十九寫作(),

96讀作(),五十四寫作(),

77讀作(),八十九寫作()。

⑤、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讀、寫100以內的數。誰願意來說說怎樣讀、寫100以內的數呢?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上海市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試驗本第24-25頁:數龍—百的數列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目標是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空間中做數學、學數學、喜愛數學.讓孩子們透過用100以內的數和基本圖形來描述、探索實際生活中積累的經驗片斷,從實際生活中引入概念與方法,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問題變成數學問題並解決之,逐步形成“數學化” 的能力。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20的數列,學生對數列已經有了初步的概念,並且初步理解並掌握了找20以內相鄰數的方法.這些都爲本課題內容的學習作了充分的知識鋪墊和思路孕伏。教材編入這一部分內容的目的一方面是爲了鞏固找一個數的相鄰數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使學生在掌握找相鄰數的基礎上,會找與一個數相鄰的整十數,從而進行推算練習,發展學生的分析推理等能力.爲進一步學習百以內的加減法打好堅實的基礎.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本節課的重點: 透過+1,-1得到鄰數,結合數射線進行湊整.

難點: 回到整十數和進到整十數。

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百的數列。

2、能找出相鄰數,並知道鄰數的由來。(+1,-1)

3、結合數射線進行湊整、推算的練習。

4、培養學生推算、歸納的能力。

說教法: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力求體現合作交流,培養創新意識”這一教學思想,在教學中主要採用多媒本演示,組織討論探索,引導合作發現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來並做到“有所爭議、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構建活動化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空間中做數學、學數學、喜愛數學.同時親身體驗成功和愉悅。

二、說學法指導

“教法爲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鑑於這樣的認識,本節課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

1、觀察的方法,透過觀察數龍上的各個數,找一個數的的相鄰數,從而得出一個數的相鄰數可以用+1和-1的方法得到.

2、推理的方法:從小袋鼠怎麼樣跳回到40與怎麼樣進到50,使學生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普遍,總結出一個數回到上一個整十數與進到一個整數規律.,從而進行推算練習.

3、嘗試法,教師先讓學生自己找出與一個數相鄰的整十數,然後再透過小袋鼠與小青蛙演示,來驗證自己的結果,最後總結出回到上一個整十數與進到下一個整十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