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初二上冊語文課文理解重點整理

課文2.87W

1、《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本文是《桃花源詩》前邊的一篇記(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相當於該詩的序.全文以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爲線索,把發現桃花源的經過,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花源後再尋找桃花源的情形貫串起來,故事曲折迴環.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相對立的理想社會,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

初二上冊語文課文理解重點整理

2、《短文兩篇》

《陋室銘》的作者劉禹錫,唐代文學家.文中的陋室是作者的室名,意爲簡陋的房子.“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這是一篇散文,以託物言志的手法透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宋代哲學家,文章以花的形象象徵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象徵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品質的讚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表示自己要在污濁的社會裏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的節操.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爲了說明一個道理.本文不是一篇借物詠志風世的散文.

3、《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儒家經典之一,由西漢載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禮運是《禮記》中的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文中的“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道之行也”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裏.本文描繪一幅“大同”社會的理想藍圖,表達了作者對這樣一個理想社會的神往,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4、《杜甫三首》的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爲“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爲“詩聖”.有《杜工部集》傳世.

《望嶽》是一首古體詩,以“望”入題,讚歎泰山,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下,抒發了雄心鬥志.

《春望》是一首七律,首聯和頷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頸聯和尾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深沉真摯,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戀家人的美好情操.

《石壕吏》是一首敘事詩,全詩透過詩人的見聞,敘述石壕村一普通百姓家被徵兵逼得家破人亡的遭遇,以小見大,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空難,揭露了官吏的橫暴,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5、《三峽》選自《水經注疏》,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文章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給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文章先寫山,後寫水,佈局自然,思路清晰.寫出了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