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一年級詠華山課文原文

課文2.86W

《詠華山》一課敘述寇準跟先生登華山時詠詩讚華山的事,描繪華山的雄偉壯麗,下面是關於一年級詠華山課文內容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年級詠華山課文原文

詠華山課文原文

古時候,有個小孩兒跟先生去登華山。

他們沿着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啊!華山真高哇!除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小孩兒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好詩!好詩!”先生連連點頭稱讚。

這個小孩兒就是宋代的寇準,那年才七歲。

拓展:一年級下冊語文《詠華山》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華山的高與雄偉壯麗。

2、學習文中的古詩,圖文結合讀懂詩意,練習背誦。

3、隨課文理解生字詞語。

教學準備:

1、自制課件。

2、文中小人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小朋友,你們平時都爬過哪些山?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

2、激趣:華山是座怎樣的山?(板書?)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登上山頂看一看。

二、細讀品悟:

1、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華山是座怎樣的山?

交流討論。(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高)

2、小朋友真會讀書,現在老師來讀讀,請你們邊聽邊想,課文中哪些句子讓你覺得華山很高?

3、交流:

a:啊!華山真高哇!

(1)

教師板畫山(故意畫低一點):畫這樣高行不行?(故意畫低一點)畫這樣高呢?(板畫高山)畫這樣高行吧!

(2)

哇!真沒想到華山這樣高!真是讓人大吃一驚!課文中連用兩個什麼標點?(在原句中標出)怎樣讀才能把這個意思讀出來呢?指名讀,齊讀。

b:除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

(1)

華山周圍有許多山,哪些小朋友願意上來幫老師在華山周圍畫些山?(請4—5名學生上臺畫)

(2)

小朋友畫得真好!(邊畫邊說)請看,這麼多的山,有的離華山遠,有的離華山近,這就是課文中說的遠遠近近的山。(在原句中加點)

(3)

師邊畫藍天邊述:站在華山頂上,只有藍天比華山高,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腳下,這是怎麼回事呀?華山真是太高!怎樣讀才能讓人感受到華山的高?(自由練讀,指名讀,評價,齊讀。)

(4)小朋友讀得真好,聽你們這樣讀,讓人不由得想說:

c: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

(1)

我們繼續來畫畫(師畫太陽,故意畫遠),老師把太陽畫在這,對嗎?爲什麼?(在原句中那麼近加點)平時我們看太陽,總覺得離我們很遠很遠,現在爲什麼顯得那麼近?誰能把這個詞讀好?

(2)讀詞:山腰間。山腰間是哪?誰上來在山腰間添上白雲?(指名上臺畫)

(3)平時白雲都飄在哪?現在怎麼只飄到山腰間?(華山高)

(4)

指導朗讀:華山太高!太陽看起來離我們那麼近,白雲只飄到山腰間。這句話該怎樣讀,才能讓人感受到華山的高?(指名讀,齊讀)

(5)引讀:啊!華山

4、請小朋友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讀一讀,想想你除感受到華山的高,還感受到什麼?(華山景色美)

5、這麼美的景色,只有站在華山頂上才能看見。讓我們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讀一讀,一起感受一下華山的高,華山的美。

6、小朋友讀得真好!你能看着黑板上的畫來介紹介紹華山嗎?小朋友先準備一下,呆會我們來比一比,誰介紹的華山高,誰介紹的華山美。(指名上臺介紹)

7、你們介紹得真好。華山的美景吸引許多遊人。看,一個小孩和他的先生也爬上華山,他們是怎樣爬上山頂的.?

板畫山路:小朋友看,這就是華山的山路。爬這樣的山,容易嗎?怎麼不容易?(華山高、險)

(出示詞語:艱難)這麼難就是艱難。誰能把這個詞讀好?(指名讀,齊讀)

(指圖)他們就是沿着這樣的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的。(出示句子)誰能讀好這句話?

8、他們爬上山頂,看到剛纔小朋友介紹的美景。讓我們看圖一起說一說。(師引:啊!華山除藍天太陽)

9、如果你也跟他們爬上華山,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想說些什麼或者想做些什麼?(請生自由說)小朋友都忍不住,這就叫情不自禁(讀一讀)這個小孩也忍不住,他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出示全詩)師配樂邊做動作邊吟誦。

(1)這首詩描繪怎樣的景色,請小朋友自己讀讀,想一想。

(2)

告訴小朋友一個小祕密,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就藏在我們剛纔學過的幾句話中,請小朋友讀讀前面的句子,找一找。

(3)哪位小朋友找到?指名說。

(4)小朋友真聰明,這首詩把爬上山頂看到的美景寫下來。我們做個遊戲,老師讀詩句,你們讀相應的句子。

(5)同桌互做遊戲。

(6)男女生互相考考對方。

(7)小朋友已經弄懂詩的意思,可小孩的先生對詩中的幾個字不明白,你願意幫助他嗎?齊回首

(8)誰願意再把這首詩吟誦給先生聽?請小朋友自己試一試。看圖試背。指名上臺背。

(9)集體配樂吟誦:我們都站在華山頂上,看到華山的美景,小孩情不自禁吟誦起來&&

10、聽大家的吟誦,這位先生也情不自禁地稱讚起來。(映示句子)請你讀讀想想,這位先生會怎樣說?請生演演。

11、這首詩寫得太好!把爬上華山山頂看到的奇妙景色寫下來,也寫出華山的高,小孩用這首詩來讚美華山的高,讚美華山的美,就叫做詠華山,也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的題目(板書:詠)

12、這個小孩是誰?那一年他幾歲?

13、讀到這,你又想說什麼?

三、賞讀全文:

華山高,華山美,讓我們拿起書本,一起來讚一讚華山的高,華山的美。(齊讀課文)

四、結語:

今天回家,小朋友也來畫畫華山,畫完後,看圖試着背背第二自然段。

詠華山

作者:寇準

朝代:清朝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賞析:

《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詩的大意是: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華山腳下。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

寇準是北宋時期稀世神童,聰慧過人。他詠的這首詩,緣境構詩,詩與境諧。孩子的詩是即景即情之作,與先前的爬山描寫投榫合縫,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應該說是難能可貴了。

據記載,寇準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爲題,作《詠華山》詩,寇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一首五言絕句:“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詩還要快出許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