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詠華山評課稿

稿件2.13W

《詠華山》是一種新的課型——“文包詩”。教學時,趙紅老師緊扣“啊,華山真高啊!”這句話串講課文,引導學生領悟華山的雄偉、壯麗和寇準的聰明、有才華。趙老師以新課標爲指針,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以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生動富有激勵性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書聲琅琅。

詠華山評課稿

一、充分運用電教媒體,教學直觀化。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爲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讀文,促進學生語言和思維的發展。趙老師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如播放華山的錄象,讓生動、傳神的圖象突出華山的險峻和高,激發學生閱讀、表達的興趣。趙老師還把板書內容設計成了簡筆畫,化抽象爲直觀,使學生很快就理解了第二段中的重點句,輕而易舉地看着簡筆畫背出了重點句。

二、感悟、推敲文字,真切體會意境。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時,趙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除了、都在、腳下、那麼近、山腰間、朵朵白雲”,以及古詩中的“回首”等重點詞語,反覆朗讀、品味,使學生從這些語言文字中感悟到“華山真高呀!”並由衷地發出了讚歎,學生個個讀得有滋有味,同時領略了語言文字的優美,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麗。

三、以學生爲主體,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趙老師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讀書,自由思考,盡情表達。趙老師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如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引導學生理解“情不自禁”;重視學法指導,教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重視思想教育,透過對課文的理解和誦讀,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學習小寇準認真學習的態度……當學生把握不準時,趙老師及時範讀,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讀得更精彩,更具韻味,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

總之,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如果趙老師能針對學生實際,實施差異教學,相信一定能讓課堂更加高潮迭起。